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 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 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 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 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 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 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 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 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 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 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 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 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 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 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 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 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 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 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 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 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 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 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 为主,四字句以 2、2 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 以 1、2、1、2 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 在第 2 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 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 ui 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 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 i/ui 韵,韵脚有“衣”“微”,写 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 un 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
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 “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一一家门一一居室 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σ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 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 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 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 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一一归途一一抵家一一室内一一涉园一一外出一纵情山水 安度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 五、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 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 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 少于5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査背诵。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一、检査背诵,个别抽査、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 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 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 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 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 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 提到过,陶晩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 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 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 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 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 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 整的认识
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 an 韵,韵脚有“颜”“安”“关”“观” “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 —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 ou 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 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 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 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 I 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 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 安度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 五、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 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 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 少于 500 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 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 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 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 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 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 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 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 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 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 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 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 整的认识
三、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 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 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四、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出处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将要 琵琶行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hang)行列 ②引 例句出处释义 引而不发成语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游黄山记》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谭嗣同》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诗题乐府诗体名 3乘 例句出处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驾、乘车 乘虚而入成语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涉江》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she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 sheng)数词,四 例句出处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归去来兮辞》拄着 退而论书策《权书》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计策、策略
三、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 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 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四、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 4 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 出处 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出师表》 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五人墓碑记》 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将要 琵琶行 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háng)行列 ② 引 例句 出处 释义 引而不发 成语 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 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 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之战》 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游黄山记》 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 《谭嗣同》 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 诗题 乐府诗体名 3 乘 例句 出处 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 驾、乘车 乘虚而入 成语 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 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 《涉江》 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 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 (shè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左传》 (shèng)数词,四 4 策 例句 出处 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 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 《归去来兮辞》 拄着 退而论书策 《权书》 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计策、策略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读本》P266第93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 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 [板书设计] 归心似箭(一) 归去来兮辞天伦之乐(二) 自得其乐田园之乐(三) 综述情志(四) [延伸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 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 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 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 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 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 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 答案:1C 2B(①用来②把③因④用来) 3D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前人评价 陶诗胸次浩然: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韦左司(应物)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读本》P266 第 93 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 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 [板书设计] 归心似箭(一) 归去来兮辞 天伦之乐(二) 自得其乐 田园之乐(三) 综述情志(四) [延伸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 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 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 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 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 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 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 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 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答案:1.C 2.B(①用来 ②把 ③因 ④用来) 3.D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4.A 前人评价 陶诗胸次浩然: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韦左司(应物)
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蒼而得其性之所近。 沈德潜 晋两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 欧阳修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备声。 ③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高尘世,虽 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⑤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⑥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 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屑于说,也不必说。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高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拍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喜色中缕缕彩雾素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 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自古及 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 尺度。尽管庄子早就说过,这一切都是“宾”,即精神主体的对立面(用现代语汇说,就是“异 化”),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无法摆脱。而陶渊明似乎不同些。他当时刚刚从官场中 退隐,深知为了得到这一切,人们必须如何钻营取巧、装腔作势,恬不知耻地丢去一切尊 严。他发誓要扔下这些“宾”的东西,回到人的“真”性上来 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车马喧” 的,是无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与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没有车马喧嚣的。接下 来作者将视角放到第三人称的角度,反问:“为什么别人不能避开车马喧’,而你就能做到 这样呢?(问君何能尔)”回答是:“有处在远离喧攝的心念,当然就少有车马的烦劳了, 进而似乎连原来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变得偏僻起来。(心远地自偏)” 再来就是描述了在这样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静而悠然的,这是全诗最为人称道之 处,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尽向 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气象,无论是早上 还是黄昏,都是让人舒爽的。夕阳之下,在如此让人舒爽的气象之中,飞鸟结伴归林,再 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采菊、跳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觉得似乎这裹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 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这首诗很美,美就美在全诗没有一处是生硬的,这是 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无意识地在描述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 记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
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沈德潜 晋两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 ——欧阳修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 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⑤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⑥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 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屑于说,也不必说 。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 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自古及 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 尺度。尽管庄子早就说过,这一切都是“宾”,即精神主体的对立面(用现代语汇说,就是“异 化”),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无法摆脱。而陶渊明似乎不同些。他当时刚刚从官场中 退隐,深知为了得到这一切,人们必须如何钻营取巧、装腔作势,恬不知耻地丢去一切尊 严。他发誓要扔下这些“宾”的东西,回到人的“真”性上来。 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车马喧” 的,是无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与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没有车马喧嚣的。接下 来作者将视角放到第三人称的角度,反问:“为什么别人不能避开‘车马喧’,而你就能做到 这样呢?(问君何能尔)”回答是:“有处在远离喧嚣的心念,当然就少有车马的烦劳了, 进而似乎连原来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变得偏僻起来。(心远地自偏)” 再来就是描述了在这样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静而悠然的,这是全诗最为人称道之 处,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尽向 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气象,无论是早上 还是黄昏,都是让人舒爽的。夕阳之下,在如此让人舒爽的气象之中,飞鸟结伴归林,再 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觉得似乎这裏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 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 这首诗很美,美就美在全诗没有一处是生硬的,这是 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无意识地在描述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 记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先生不知何许⒈人也,亦不详⒉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⒊。闲静少言
不 慕荣利。好(ha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嘈(sh)酒,家贫不 能常得。亲旧6知其如此,或7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e)尽8,期在必醉9.。既醉而退, 曾(ceng)不吝(lin)情去留⑩0。环堵萧然1,不蔽风日;短褐(he)穿结12,箪(dan) 瓢(piao)屡空13,晏(yan)如l4也。常著文章自娛,颇(p)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15 赞1日:黔(qian)娄(l0u)17之妻有言:“不威(q)于贫贱,不汲(j0汲于富贵。18” 其言兹若人之〔chou乎10.:(xian觞( shang赋诗2,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 葛天氏之民欤? 1.【何许】何处,那里。许:处所 2.【不详】不知道。 ◆◆心 3.【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于是,就。以把。以为,以之为。焉, 语气助词 4【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5【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6.【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7.【或】有时。 8.【造饮辄(he)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 9.【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10【不吝(in)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竞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 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 12.【短褐(he)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3【箪(dn)瓢(pio)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4【晏(yan)如】安然自着的样子。 15.【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16.【赞】传记后面的评论性文字。 黔(qin前)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令1【不戚(q)戚于贫贱,不汲f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 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19.【其言兹若人之俦(cho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 此人,指五柳先生。铸,辈,同类 20.【衔觞( sha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令21.【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 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醇厚朴实。 先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 树,就把它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性格)闲适沉静且少言寡语,不羡幕荣华利禄。爱 好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他 有嗜酒的天性,但因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得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 席来招呼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期望一定喝醉。喝醉了便回家,并不装模作样。简陋 的居室里空荡荡的,不能谜蔽寒风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瓢里经常是
不 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⒋;每有会意⒌,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 能常得。亲旧⒍知其如此,或⒎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⒏,期在必醉⒐。既醉而退, 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⒑。环堵萧然⒒,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⒓,箪(dān) 瓢(piáo)屡空⒔,晏(yàn)如⒕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⒖。 赞⒖曰:黔(qián)娄(lóu)⒘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⒙” 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⒚?衔(xián)觞(shāng)赋诗⒛,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 葛天氏之民欤? ❖ ⒈【何许】何处,那里。许:处所。 ❖ ⒉【不详】不知道。 ❖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于是,就。以,把。以为,以之为。焉, 语气助词。 ❖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 ⒍【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 ⒎【或】有时。 ❖ ⒏【造饮辄(zhé)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 ❖ ⒐【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 ⒑【不吝(lìn)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 离开。 ❖ ⒒【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 ❖ ⒓【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 ⒔【箪(dān)瓢(piáo)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 ⒕【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 ⒖【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 ⒗【赞】传记后面的评论性文字。 ❖ ⒘【黔(qián 前)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 ⒙【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 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 ⒚【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 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 ⒛【衔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 21.【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 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醇厚朴实。 先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 树,就把它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性格)闲适沉静且少言寡语,不羡慕荣华利禄。爱 好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他 有嗜酒的天性,但因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得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 席来招呼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期望一定喝醉。喝醉了便回家,并不装模作样。简陋 的居室里空荡荡的,不能遮蔽寒风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瓢里经常是
空空如也,可是他安然自若。喜欢写文章,从中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向。他从不把得失的 东西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评价她的丈夫:“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趣而感到无比 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上古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不归?既/以心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 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逼遥似以轻飏,风劇飘飘而吹 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徽 觉非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言为心声,一吐之下,作者便 觉自在坦荡。再回首“在官八十余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自责之词,作了精辟的总结。 这样一来,自主心形,结束这违心的世俗官场,归隐那适意的自然园田,就成了他人生的 必然归宿。昨日之咔非”,今天之“是”,陶渊明算是彻悟,一了百了。故一个“觉”字,真有 种迷途知返的味道。陶渊明率性而行,鄙弃官 场,向往田园,做了千古的榜样,可千百年来又有几人能够? 奔宇一且决计归去,便不迟疑,心无旁骛地直奔远方的家园。小舟遥遥,晨风飘飘, 这就是回家的感觉。作者借助景物的描写,将归田的欢愉尽情表露。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 悲”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一“问”一“恨”,将景中人凸显,而归途的急迫,也 就被渲染而出。终于到家了,即便是“横木为门”的陋室,作者也“载欣载奔”。他那孩子般 的欢呼雀跃,真正写尽了弃官归隐的率真与美好。 安趣有松有菊,有儿有室,有樽有酒,差可告慰。家园残败中自有一种美好。或饮酒 自遣,或涉园观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由是,可以想见贫寒士子之家清素的欢宴, 于大喜悦中见作者家人聚首脸上的点点泪花。诗言志,景寓情。细细品读,“松菊犹存”或 有寓意,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而“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再来印证做官的本来无心 至于“流憩”“观”,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颇有孤傲的人生韵味。 松菊的象征 象征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示某种抽象的情思和理念 当外物的品格与诗人的情志相一致时,诗人往往借物言志,托物抒情 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 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不同流合污的逸士之操的象征 乐事感物归来之乐,不一而足。先访山水,“寻壑”“经丘”;再抒心志,在息交游。而 所息绝的并非所有人,与亲友、琴、书为侣,乐以去忧。春回大地,农人告之春耕;秋天 金动,农田盼来收获。忙后闲暇,乘兴出游,乐以忘忧。这节颇带诗意的描绘文字,既是 写景,又是抒情,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的诸多感慨。春来秋去,大自然生生不息,触 景生情,从中可窥人生的短暂与匆促,所谓及时行乐,乐以无忧。 于丹品读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一个不阿谀率承、不谄媚求荣、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 精神和独立人格的鲜活的生命,是一颗不慕荣利、不受世俗羁绊,敢于追求本真与自我的 率真的灵魂。他给我们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永远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 被众说纷纭所困扰;永远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被世俗世相所牵引;忠于自己、把握自 我,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灵魂,以务本求实的品质,冲破世俗的勇气,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 事物 陶渊明并非在选避现实,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来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来 就“不慕荣利”,凡事喜欢率性而为。仅仅是为了吃饭,才不得不去做官,而做官的日子对 他来说仅仅是“心腹口役”,“心为形役”。做官之后,黑暗独裁、等级森严的官场生活和他
空空如也,可是他安然自若。喜欢写文章,从中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向。他从不把得失的 东西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评价她的丈夫:“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趣而感到无比 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上古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 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 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觉非 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言为心声,一吐之下,作者便 觉自在坦荡。再回首“在官八十余日”,作者用“心为形役” 的自责之词,作了精辟的总结。 这样一来,自主心形,结束这违心的世俗官场,归隐那适意的自然园田,就成了他人生的 必然归宿。昨日之“非”,今天之“是”,陶渊明算是彻悟,一了百了。故一个“觉”字,真有 一种迷途知返的味道。陶渊明率性而行,鄙弃官 场,向往田园,做了千古的榜样,可千百年来又有几人能够? 奔宇 一旦决计归去,便不迟疑,心无旁骛地直奔远方的家园。小舟遥遥,晨风飘飘, 这就是回家的感觉。作者借助景物的描写,将归田的欢愉尽情表露。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 悲”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一“问”一“恨”,将景中人凸显,而归途的急迫,也 就被渲染而出。终于到家了,即便是“横木为门”的陋室,作者也“载欣载奔”。他那孩子般 的欢呼雀跃,真正写尽了弃官归隐的率真与美好。 安趣 有松有菊,有儿有室,有樽有酒,差可告慰。家园残败中自有一种美好。或饮酒 自遣,或涉园观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由是,可以想见贫寒士子之家清素的欢宴, 于大喜悦中见作者家人聚首脸上的点点泪花。诗言志,景寓情。细细品读,“松菊犹存”或 有寓意,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而“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再来印证做官的本来无心。 至于“流憩”“遐观”,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颇有孤傲的人生韵味。 松菊的象征 象征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示某种抽象的情思和理念。 当外物的品格与诗人的情志相一致时,诗人往往借物言志,托物抒情。 诗人将松树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联 系起来,使松菊成为自己坚贞、不同流合污的逸士之操的象征。 乐事感物 归来之乐,不一而足。先访山水,“寻壑”“经丘”;再抒心志,在息交游。而 所息绝的并非所有人,与亲友、琴、书为侣,乐以去忧。春回大地,农人告之春耕;秋天 金动,农田盼来收获。忙后闲暇,乘兴出游,乐以忘忧。这节颇带诗意的描绘文字,既是 写景,又是抒情,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的诸多感慨。春来秋去,大自然生生不息,触 景生情,从中可窥人生的短暂与匆促,所谓及时行乐,乐以无忧。 于丹品读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一个不阿谀奉承、不谄媚求荣、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 精神和独立人格的鲜活的生命,是一颗不慕荣利、不受世俗羁绊,敢于追求本真与自我的 率真的灵魂。他给我们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永远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 被众说纷纭所困扰;永远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被世俗世相所牵引;忠于自己、把握自 我,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灵魂,以务本求实的品质,冲破世俗的勇气,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 事物。 陶渊明并非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来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来 就“不慕荣利”,凡事喜欢率性而为。仅仅是为了吃饭,才不得不去做官,而做官的日子对 他来说仅仅是“心腹口役”,“心为形役”。做官之后,黑暗独裁、等级森严的官场生活和他
的本性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辞官归隐,追求本我、本真,还是改 变自已,学会阿谀奉承、谄媚求荣,得到一种立足于官场的所谓本领?陶渊明选择了前者 因此,他的辞官归隐并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无 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对自己的真实、足够的务本求实的品 质(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事物,是一种务本求实的精神)、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足够的 独立人格的支撑才能做到的。与此相反,如果为了在官场上取得一席之地,还渐学会率承 求荣,逐渐丧失自我,失去骨头,那才真是看似进取,实则堕落。 陶渊明的价值不在于诗中购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 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能开出来了一片乐土,就是他日子过得很乐呵。他经 常说,我归园田居,他本来也做过小官,当了八十三天彭泽令,后来觉得说不行 有一件小事让他觉得不快乐,他在那干着干着,有一天说上面来检查工作了,说督 邮要到此,告诉他说你穿正装出场,叫做“应束带见之”,你必须要把腰带端上 穿正装去见一见,无非象今天穿上正装,扎上领带去见见领导,就这件事,陶渊明 不干了。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所以就解佩印而去,自已把佩印 一扔,我回家了。回家的时候,他自已写了《归去来兮辞》。他说过去的这种日子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话说的好,什么叫以心为形役,就是让我 这个身体成了我心灵的主人,他去奴役我的心灵,也就是说我让心灵受了好多委屈, 去低三下四啊,去阿谀奉承啊,为的无非是我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就让我的身体 享一享福,但我让心灵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啊。所以他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 可追,知道我过去的这事做错了,但是未来还长,所以我就归去了,所以我就回到 自己的田园了 陶渊明的创作影响 李白: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寄韦南陵冰》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白居易:常爱陶彰泽,文思何高玄。《题浔阳楼》 陆游:我诗渊明,恨不造其徽。《读陶诗》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 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东坡诗话录》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 然流出。 《朱子文集》 背诵提纲: 归途:舟一风一问一恨 抵家:瞻一欣、奔一迎一候 径一松、菊一幼一酒 室中:引一眄一倚一审 园中:园一门一策一观 云一鸟一景一松 交游:巾车一孤舟一寻壑一经丘 木一泉一善一感
的本性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辞官归隐,追求本我、本真,还是改 变自己,学会阿谀奉承、谄媚求荣,得到一种立足于官场的所谓本领?陶渊明选择了前者。 因此,他的辞官归隐并不是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无 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对自己的真实、足够的务本求实的品 质(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事物,是一种务本求实的精神)、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足够的 独立人格的支撑才能做到的。与此相反,如果为了在官场上取得一席之地,逐渐学会奉承 求荣,逐渐丧失自我,失去骨头,那才真是看似进取,实则堕落。 ❖ 陶渊明的价值不在于诗中购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 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能开出来了一片乐土,就是他日子过得很乐呵。他经 常说,我归园田居,他本来也做过小官,当了八十三天彭泽令,后来觉得说不行, 有一件小事让他觉得不快乐,他在那干着干着,有一天说上面来检查工作了,说督 邮要到此,告诉他说你穿正装出场,叫做“应束带见之”,你必须要把腰带端上, 穿正装去见一见,无非象今天穿上正装,扎上领带去见见领导,就这件事,陶渊明 不干了。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所以就解佩印而去,自己把佩印 一扔,我回家了。回家的时候,他自己写了《归去来兮辞》。他说过去的这种日子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话说的好,什么叫以心为形役,就是让我 这个身体成了我心灵的主人,他去奴役我的心灵,也就是说我让心灵受了好多委屈, 去低三下四啊,去阿谀奉承啊,为的无非是我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就让我的身体 享一享福,但我让心灵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啊。所以他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 可追,知道我过去的这事做错了,但是未来还长,所以我就归去了,所以我就回到 自己的田园了。 陶渊明的创作影响 李白: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寄韦南陵冰》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题浔阳楼》 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读陶诗》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 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东坡诗话录》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 然流出。 《朱子文集》 背诵提纲: 归途: 舟-风-问-恨 抵家: 瞻-欣、奔-迎-候 径-松、菊-幼-酒 室中: 引-眄-倚-审 园中: 园-门-策-观 云-鸟-景-松 交游: 巾车-孤舟-寻壑-经丘 木-泉-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