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陶渊明诗两首》教案1_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第23课《陶渊明诗两首》教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3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陶渊明诗两首》教案 本节内容 ,作者概况 二,陶诗的内容 三,陶诗艺术特点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晚年更名潜自称五柳先生.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 主,千古隐逸之 陶诗的内容 饮酒诗 田园诗 咏怀诗 陶渊明的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 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 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 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僧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 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 追求和向往 陶渊明的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 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 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 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饮酒诗 田园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田园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己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1 - 《陶渊明诗两首》教案 本节内容 一,作者概况 二,陶诗的内容 三,陶诗艺术特点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晚年更名潜,自称五柳先生.后世称为"百世田园之 主,千古隐逸之宗". 陶诗的内容 饮酒诗 田园诗 咏怀诗 陶渊明的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 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 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 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 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 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 追求和向往. 陶渊明的咏怀诗 以《杂诗》12 首,《读山海经》13 首为代表.《杂诗》12 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 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 山海经》13 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 10 首借歌颂精卫,刑 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饮酒诗 田园诗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田园诗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田园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借,但使愿无违! 田园诗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田园诗归园田居五首(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咏怀诗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饮酒其四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时所作的《饮酒二十首》其四中集中体现了这种情 感: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 恋不肯远去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 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表面上咏的是失群而终归宿于孤松的"飞鸟",实际上用以比喻经历了人生坎坎坷坷而 终于归隐田园的诗人自己"失群鸟"的"独飞"喻诗人之独处;"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与"人 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相辉映喻诗人寻找自己的真正归宿,追问自己人生价值与人格理想时 的心理矛盾;"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喻苦闷侵袭着诗人,使他忍受着漫长无期的煎熬这里 的"飞鸟"形象已不再是鸣叫于林间的欢乐之鸟了,而是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政治苦闷和理想的 孤鸟 陶渊明始终忧患于自我人生价值无法实现,隐居又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这使他处于孤寂苦闷 并试作自我解脱和安慰的不安与凄楚的状态中孤鸟形象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诗人那颗不安的 灵魂的形象化表现这种孤独而凄苦的形象在历代不遇文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如举世皆浊我 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曾以"鸷鸟"自喻;空有壮志,遭遇坎坷的曹植在"孤雁飞南游,过

- 2 - 田园诗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田园诗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田园诗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咏怀诗 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饮酒其四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时所作的《饮酒二十首》其四中集中体现了这种情 感: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 恋,不肯远去.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 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表面上咏的是失群而终归宿于孤松的"飞鸟",实际上用以比喻经历了人生坎坎坷坷而 终于归隐田园的诗人自己."失群鸟"的"独飞"喻诗人之独处;"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与"人 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相辉映,喻诗人寻找自己的真正归宿,追问自己人生价值与人格理想时 的心理矛盾;"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喻苦闷侵袭着诗人,使他忍受着漫长无期的煎熬.这里 的"飞鸟"形象已不再是鸣叫于林间的欢乐之鸟了,而是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政治苦闷和理想的 孤鸟. 陶渊明始终忧患于自我人生价值无法实现,隐居又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这使他处于孤寂,苦闷 并试作自我解脱和安慰的不安与凄楚的状态中,孤鸟形象正是在这种状态下诗人那颗不安的 灵魂的形象化表现.这种孤独而凄苦的形象在历代不遇文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如"举世皆浊我 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曾以"鸷鸟"自喻;空有壮志,遭遇坎坷的曹植在"孤雁飞南游,过

庭长哀鸣”中寄托情志 《归园田居》其二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 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 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 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归园田居》其二书写了诗人和乡邻的朴质 真挚的感情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二,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 三,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 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 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 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 淡而实美"( 二,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 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 合一,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 三,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 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 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思考 1,简要分析《饮酒》的思想意蕴 2,以《归园田居》为例分析陶诗冲淡自然的风格 3,背诵这两首诗

- 3 - 庭长哀鸣"中寄托情志. 《归园田居》其二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 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 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 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归园田居》其二书写了诗人和乡邻的朴质 真挚的感情.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二,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 三,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 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陶渊明田园诗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 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 然."(《朱子语类》)苏轼说他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外枯而中膏,似 淡而实美."( 二,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 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 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三,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 陶渊明的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 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 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思考: 1,简要分析《饮酒》的思想意蕴. 2,以《归园田居》为例分析陶诗冲淡自然的风格. 3,背诵这两首诗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