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北京市昌平区2017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_北京市昌平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1,文件大小:148.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北京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 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晨曦(xi)襄陵( xiang)追溯(si)抵御(yu) 长啸 荇草(xing)颓败(tu)急湍(tuan) C.轩邈(mio)鸢飞(yan)横柯(ke)目眩(xuan) D.东皋(go)候骑(j)萋萋(qi) 戾天(1)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遂致征蓬 无与为乐乘奔卸风 B.凄异桐庐 负势竞上千百成锋 C.缥碧经纶 窥谷忘反争高值指 D.瀑布绿潭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3月3日这一天,天无纤云,草堂外戏蝶在菜花里飞舞,几若透明 B.精彩的歌舞让人头晕目眩,拍手叫好。 C.三峡的山真高啊!隐天蔽日,不是正午时分,根本见不到太阳。 D.深秋时节,九寨沟林寒涧肃,别是一派清秋一洗的别致风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教育部门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分) A.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1 北京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晨曦.(xī) 襄.陵(xiāng) 追溯.(sù) 抵御.(yù) B. 长啸.(xiào) 荇.草(xìng) 颓.败(tuí) 急湍.(tuān) C. 轩邈.(miǎo) 鸢.飞(yān) 横柯.(kē) 目眩.(xuàn) D. 东皋.(ɡāo) 候骑.(jì) 萋.萋(qī) 戾.天(lì)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遂致 征蓬 无与为乐 乘奔卸风 B. 凄异 桐庐 负势竞上 千百成锋 C. 缥碧 经纶 窥谷忘反 争高值指 D. 瀑布 绿潭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3.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 3 月 3 日这一天,天无纤云 ....,草堂外戏蝶在菜花里飞舞,几若透明。 B. 精彩的歌舞让人头晕目眩 ....,拍手叫好。 C. 三峡的山真高啊!隐天蔽日 ....,不是正午时分,根本见不到太阳。 D. 深秋时节,九寨沟林寒涧肃 ....,别是一派清秋一洗的别致风光。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通过这次升学考试,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 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 教育部门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 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2 分) A.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 C.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D.《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除了一匹身上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在河边吃草以外,只有他一个人。这个青 年正在洗澡;我们走近时,他很快地跳出来,披上天蓝色的褂子,和白布的头巾,上面有一颗红星 枝毛瑟枪挂在他腰际,木盒子柄上垂着一绺红缨绸带。他手按着枪,等着我们走近,问向导我们 有什么事情。后者拿出他的路条,简单地说明了我是怎么被交给他的,那个战士好奇地看着我,等 我进一步解释 “我是来见毛泽东的,”我说,“我知道他在安塞。我们还得走多远?” “毛主席吗?”他慢吞吞地问。“不,他不在安塞。”接着他看了看我们的后面,问我是不是 没有别人。他弄清楚确实只有我一人之后,态度才自然起来,他微笑着,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好玩的 事情似的。他对我说:“我正要到安塞去。我和你一块到县政府去吧。”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 具体的情节是 8.诗文默写。(4分) (1)牧人驱犊返, 。(王绩《野望》)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综合性学习。(4分)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1)结合“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一项与此相关的活动。(1分) (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幅标语张贴。(1分) (3)如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2分)

2 A. 《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 C.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D.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 分) 除了一匹身上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在河边吃草以外,只有他一个人。这个青 年正在洗澡;我们走近时,他很快地跳出来,披上天蓝色的褂子,和白布的头巾,上面有一颗红星。 一枝毛瑟枪挂在他腰际,木盒子柄上垂着一绺红缨绸带。他手按着枪,等着我们走近,问向导我们 有什么事情。后者拿出他的路条,简单地说明了我是怎么被交给他的,那个战士好奇地看着我,等 我进一步解释。 “我是来见毛泽东的,”我说,“我知道他在安塞。我们还得走多远?” “毛主席吗?”他慢吞吞地问。“不,他不在安塞。”接着他看了看我们的后面,问我是不是 没有别人。他弄清楚确实只有我一人之后,态度才自然起来,他微笑着,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好玩的 事情似的。他对我说:“我正要到安塞去。我和你一块到县政府去吧。”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__ __,具体的情节是_ _。 8. 诗文默写。(4 分) (1)牧人驱犊返,____ 。(王绩《野望》) (2)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综合性学习。(4 分) 2016 年 6 月 11 日是我国第 11 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1)结合“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一项与此相关的活动。(1 分) (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幅标语张贴。(1 分) (3)如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2 分)

国女,今儿星期六了 怎么没回来啊? 老妈,什么事呀?我正 追剧呢! 的时候回来跟妈 {小你题石, 子呀,是你姥姥 教的妈呀! 妈这儿就断了弦啊! ¢伍宝宝不想学,太土了 、文盲文阅读(共28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这首诗叙述了什么?(2分) 1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3 二、文言文阅读(共 28 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 这首诗叙述了什么?(2 分) 11.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夏水襄陵 (2)或王命急宣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时,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山连绵不断、雄伟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疾。 D.文章仅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2分) 对比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夏水襄.陵 (2)或.王命急宣 1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时,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山连绵不断、雄伟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疾。 D. 文章仅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5. 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2 分) 对比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晓雾将歇. (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怀民亦未寝. (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8.填空(4分)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 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 ”一句中。 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 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 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 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 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 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0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 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 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5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8.填空(4 分)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 _ _之美,乙文描写了__ __之美。但两 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 _ 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__ _ _”一句中。 三、现代文阅读(共 20 分) 评 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 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 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 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 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 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 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11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 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Q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 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 泼又用功”的旁边 B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 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G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 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G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 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0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 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9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4分) (1)小学三年级时 (2)十多年后,。 20.第⑧段画线句反映了“我”当时和的心理。(4分) 21.第⑩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分) 22.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4分) 23.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四、作文(50分) 24.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 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 成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 作文。 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3)不少于600字

6 ○12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 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 泼又用功”的旁边。 ○13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 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14“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 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15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 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16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 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17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 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9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4 分) (1)小学三年级时, _; (2)十多年后,___。 20. 第⑧段画线句反映了“我”当时__ __和__的心理。(4 分) 21. 第⑭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4 分) 22. 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4 分) 23. 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4 分) 四、作文 (50 分) 24.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 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 成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 作文。 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3)不少于 600 字

7

7

初二语文2017学年秋季月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项“鸢”应读“yuan”。 点睛:字音题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 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致一至,卸一御:B.锋一峰:C.值一直 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天无纤云:天上没有一点云彩。隐天蔽日: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林 寒涧肃: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 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 除法,A缺少主语,B“袖手旁观”与“饶有兴趣”矛盾,C“多次”与“再三”重复,答案为D。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引用:B.比喻:D.对偶 6、【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名著。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 导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7【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去延安见毛泽东的路上 【解析】试题分析:名著导读是中考试题中必考的一项内容,常与文学常识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査 形式有填空、选择、简答等多种形式,考查内容有名著的作者、年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性格、 艺术特色、相关情节等。需要平时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并积累相关知识。本题这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具体的情节是埃德加·斯诺去延安见毛泽东

8 初二语文 2017 学年秋季月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 项“鸢”应读“yuān”。 点睛:字音题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 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致—至,卸—御;B.锋—峰;C.值—直 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天无纤云:天上没有一点云彩。隐天蔽日: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 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林 寒涧肃: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 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 除法,A 缺少主语,B“袖手旁观”与“饶有兴趣”矛盾,C“多次”与“再三”重复,答案为 D。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引用;B.比喻;D.对偶。 6、【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名著。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 导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7【答案】《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去延安见毛泽东的路上 【解析】试题分析:名著导读是中考试题中必考的一项内容,常与文学常识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查 形式有填空、选择、简答等多种形式,考查内容有名著的作者、年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性格、 艺术特色、相关情节等。需要平时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并积累相关知识。本题这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具体的情节是埃德加•斯诺去延安见毛泽东

的路上。 8【答案】(1).猎马带禽归(2).乱花渐欲迷人眼 9【答案】(1)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 习地方戏曲、参观博物馆):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 (2)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等。 (3)明确地表明观点,有说服力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需注意所设计的活动必须结合“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即:“让文化遗 产融入现代生活”,所设计活动需要抓住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两个方面。(2)点睛:宣传标语就是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编写宣传标语要适应情境的要求,多用简单的无主 句、动宾结构,表情达意简洁准确,通俗易懂。一般不使用夸张、设问、反问、通感、仿词、借喻 等修辞手法。本题可以设计为: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 家园等。(3)首先,应该明确地表明学习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接着结合具体语境说戏剧艺术的博大精 深。注意有说服力。 10【答案】.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11.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 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答案】12.(1)升到高处(2)有时 13.(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14.A 15.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解析】 1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 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 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襄”“或”的意思,注意积 累。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虽”、“奔”、“御”、“不以疾”、“清荣 峻茂”“良”的意思。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 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 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

9 的路上。 8【答案】 (1). 猎马带禽归 (2). 乱花渐欲迷人眼 9【答案】(1)请专家来校举行“保护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开展“走近文化遗产”系列实践活动(学 习地方戏曲、参观博物馆);举行古典诗词吟诵会。 (2)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等。 (3)明确地表明观点,有说服力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需注意所设计的活动必须结合“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即:“让文化遗 产融入现代生活”,所设计活动需要抓住文化遗产和现代生活两个方面。(2) 点睛:宣传标语就是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编写宣传标语要适应情境的要求,多用简单的无主 句、动宾结构,表情达意简洁准确,通俗易懂。一般不使用夸张、设问、反问、通感、仿词、借喻 等修辞手法。本题可以设计为: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 家园等。(3)首先,应该明确地表明学习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接着结合具体语境说戏剧艺术的博大精 深。注意有说服力。 10【答案】. 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11.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 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答案】12. (1)升到高处 (2)有时 13. (1)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有很多趣味。 14. A 15.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解析】 12.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 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 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襄”“或”的意思,注意积 累。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 “虽”、“奔”、“御”、“不以疾”、“清荣 峻茂” “良”的意思。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 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 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

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4.试题分析:A.写水时,按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15.试题分析:结尾引用诗句的作用,注意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突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答案】16.(1)消散(2)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3)睡觉(4)只是 17.(1)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8.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于山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 16.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 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 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歇”“与”“寝”“但”的 意思,注意积累。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沉鳞”、“竞”、“相与”、“于中庭”的 意思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 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 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 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8.试题分析: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 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 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从原文意思可以概括出甲文描绘了山川之 美,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于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描写了月色(月夜)之美,把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 中 19【答案】19(1)“我”因误读老师的评语受到鼓励,不断进步,一学期后得知了真相:(2)“我” 当了老师,用评语鼓励学生,也珍视学生给“我”的评语。 20.疑惑高兴 21.句中“挑”“丢”等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阿益对“我”所说话语的不满 22.用“评语”为题,有利于凸显教师鼓励性评语具有激励作用这一主旨,而“误读”则不能:“评 语”能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而“误读”则不能

10 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4. 试题分析:A.写水时,按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15. 试题分析:结尾引用诗句的作用,注意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突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答案】16. (1)消散(2)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3)睡觉(4)只是 17. (1) 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 (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8. 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于山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 16.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 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 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歇”“与”“寝”“但”的 意思,注意积累。 17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 “沉鳞”、“竞”、“相与”、“于中庭”的 意思。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 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 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 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8.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 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 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从原文意思可以概括出甲文描绘了山川之 美,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于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描写了月色(月夜)之美,把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 中。 19【答案】19(1)“我”因误读老师的评语受到鼓励,不断进步,一学期后得知了真相;(2)“我” 当了老师,用评语鼓励学生,也珍视学生给“我”的评语。 20. 疑惑 高兴 21. 句中“挑”“丢”等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阿益对“我”所说话语的不满 22. 用“评语”为题,有利于凸显教师鼓励性评语具有激励作用这一主旨,而“误读”则不能;“评 语”能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而“误读”则不能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