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人教统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要点复习资料(PDF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6,文件大小:761.2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统编九下知识要点复习·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一、课标要求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主要知识点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范圄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西班牙和葡 萄牙的殖民地,当地居民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 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 2背景 (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西班牙和萄牙的殖民统治下 (2)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3.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过程: 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 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 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打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 运动。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英国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 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经济掠夺: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雅民地。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本来很发 达,手工棉纺织品大量行销英国。为了发展本国的棉纺织业,英国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 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辶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 因此破产

统编九下知识要点复习·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 1 课 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一、课标要求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二、主要知识点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范围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从 16 世纪初开始成为西班牙和葡 萄牙的殖民地,当地居民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 系,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 2.背景 (1)19 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 (2)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3.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过程: 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 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 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 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打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 运动。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英国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 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经济掠夺:19 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本来很发 达,手工棉纺织品大量行销英国。为了发展本国的棉纺织业,英国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 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 因此破产

政治压迫:英国还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规定王公死后若无直系后嗣, 其领地就归英国所有。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人:章西女王 4过程 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 力的印度王公也参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 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 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 直到壮烈牺牲。 5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着,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醍。这次起义也 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食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课标要求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 步 、主要知识点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发展简史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 国逐渐囑起,到16世纪初终统一了俄国。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 力 2改革原因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 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政治压迫:英国还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规定王公死后若无直系后嗣, 其领地就归英国所有。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人:章西女王 4.过程: 1857 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 力的印度王公也参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 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 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她身先士卒, 直到壮烈牺牲。 5.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 是 19 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 2 课 俄国的改革 一、课标要求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 步。 二、主要知识点 (一)彼得一世改革 1. 俄国发展简史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 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 13 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 国逐渐崛起,到 16 世纪初终于统一了俄国。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 力。 2.改革原因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 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3.改革者:彼得一世 4改革目的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 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 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他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他还提倡西方的礼 节与生活方式 6.作用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歇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 张准备了条件 1700-1721年,俄国与瑙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 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一—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 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原因: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 多,交通运輸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 济发展 2改革着: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 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 4.影响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 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5局限性

3.改革者:彼得一世 4.改革目的 18 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 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 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他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他还提倡西方的礼 节与生活方式。 6.作用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 张准备了条件。 1700—1721 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 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 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原因:19 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 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 济发展。 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 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 4.影响 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 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5.局限性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 一课标要求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 的作用。 主要知识点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焦点: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北方 南方 经济类型工业生产,使用自由工人劳动种植园经济,大量使用票 奴劳动 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南方为了扩大棉花等原料 关税,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出口,换取英国廉价的工 主张 业品,反对提高关税 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度,建立自南方则力图扩晨奴隶制, 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坚持主张废建立新的蓄奴州 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揭露奴 隶制的罪恶,积极帮助奴隶逃往 北方 (二)内战爆发 1.导火线:林背当选为美国第16倦总统。 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2.爆发 南方7个州宣很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 扰 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3战争之初 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 些被攻占。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示威游行,要求政 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三)北方的胜利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 3 课 美国内战 一、课标要求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 的作用。 二、主要知识点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焦点: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北方 南方 经济类型 工业生产,使用自由工人劳动 种植园经济,大量使用黑 奴劳动 主张 北方为发展本国工 业,要求 提 高 关税,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 南方为了扩大棉花等原料 出口,换取英国廉价的工 业品, 反对提高关税; 北方主张禁 止 奴隶制度,建立自 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坚持主张废 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揭露奴 隶制的罪恶,积 极 帮助奴隶逃往 北方。 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 建立新的蓄奴州; (二)内战爆发 1.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第 16 任总统。 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2.爆发 南方 7 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1861 年 4 月, 挑 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3.战争之初 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 些被攻占。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示威游行,要求政 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三)北方的胜利

1.战争的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 宜言》 《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 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 军队。《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 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战争的胜利 1864年联邦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 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3林肯遇刺 1865年,林背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 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 著名总统。 4.战争的影响 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 維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 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主要知识点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德川幕府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 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 2.锁国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民族危机 1853年和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 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

1.战争的转折:1862 年,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 宣言》。 《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 1863 年 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 军队。《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 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战争的胜利 1864 年,联邦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 1865 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3.林肯遇刺 1865 年,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 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 著名总统。 4.战争的影响 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 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 4 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课标要求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主要知识点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德川幕府 19 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 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 2.锁国政策: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民族危机 1853 年和1854 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 则开战。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

动摇。 (二)倒幕运动 1.原因: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当时,日本的黄金价格 低于世界市场的黄金价格,外国人用白银套购黄金,造成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 混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贪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2过程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1868年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瞳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 “辞官纳地”。 3.结果 1868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甥治”。1869 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 称“明治維新 1.主要措施 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活上 2影响 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局限性: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 快走上了对外受咯扩张的道路。 统编九下知识要点复习·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动摇。 (二)倒幕运动 1.原因: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当时,日本的黄金价格 低于世界市场的黄金价格,外国人用白银套购黄金,造成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 混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2.过程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1868 年1 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 “辞官纳地”。 3.结果 1868 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69 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 从 1868 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 称“明治维新”。 1.主要措施 政治上 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 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 活上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 作用: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局限性: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 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统编九下知识要点复习·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知识点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 得了重大进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 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开始的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电的应用 (1)发现: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应用: 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到19世纪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 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 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書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 成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3)影响: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 (1)内燃机的发明 1876年,德国麇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1883年,德国工程帅媧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寥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2)影响: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 场变革。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2新交通工具 19世绍0年代,德国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年,美国企业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

第 5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课标要求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主要知识点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 得了重大进步。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 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开始的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电的应用 (1)发现: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应用: 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到 19 世纪70 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 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 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 成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3)影响: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 (1)内燃机的发明 1876 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1883 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2)影响: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 场变革。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2.新交通工具 19 世纪80 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 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

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3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动力的汽车、轮船、飞机 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背景: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2成就: 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 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 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1869年,美国熈厄特发明了赛瑞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 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 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课标要求 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主要知识点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1)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 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

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3.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动力的汽车、轮船、飞机、 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背景: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2.成就: 19 世纪 60- 80 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 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867 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 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1869 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1884 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 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 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 6 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课标要求 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主要知识点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1)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変化,越来 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

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 (1)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2)表现: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意实行兔费义务教育 (3)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 1.背景: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 越大。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2状况: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 的环境开始得到改誊。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3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贪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贫富分化加剧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 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课标要求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

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 (1)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2)表现: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9 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 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从 1870 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3)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 1.背景: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 越大。到 19 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2.状况: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 世纪中期以后,城市 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3.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贫富分化加剧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 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第 7 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课标要求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知识点 (一)科学家 1.牛顿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美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 大成就 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微学原理》,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科学 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亮世界的探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达尔文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 物种都处于不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筒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 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逸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 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做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 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 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闻喜剧》的小说集。在小说中,他把观察到的种 种社会现象细致地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他的经典之作如《欧也妮葛朗 台》《高老头》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最,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 是巴黎上社会的变迁史 2列夫托尔斯 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在小说中一方面深刻抨击了俄国 的沙塞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宜扬道德上的博爱。托尔斯泰的 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儉国 革命的镜子” 三)音乐美术大师 1.贝多芬

二、主要知识点 (一)科学家 1.牛顿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 大成就。 1687 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科学。 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达尔文 1859 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 版 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 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 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 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 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 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在小说中,他把观察到的种 种社会现象细致地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他的经典之作如《欧也妮·葛朗 台》《高老头》等,再现了法国 19 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 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2.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在小说中一方面深刻抨击了俄国 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托尔斯泰的 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 革命的镜子”。 (三)音乐美术大师 1.贝多芬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6页,可试读12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