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题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23.9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题 、选择题 1.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 福总统第三届连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 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赠予美方的深层用意是() 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2.改革是强国之路。下列事件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罗斯福新政②实施新经济政策③日本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⑤洋务运动 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④ 3.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 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总计118.4万 美元,每件作品约合75.59美元。该计划的作用是()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B.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D.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4.20世纪20-30年代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展,以下的表述中,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史实() A.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德国的社会矛盾 B.纳粹党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 C.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 D.当时的主要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5.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罗斯福是 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米;邓小平却只有1.5米。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 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 ①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 ④罗斯福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1940 年 12 月 23 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 福总统第三届连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 ‘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赠予美方的深层用意是( )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2.改革是强国之路。下列事件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罗斯福新政②实施新经济政策③日本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⑤洋务运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3.在 1934 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 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总计 118.4 万 美元,每件作品约合 75.59 美元。该计划的作用是(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B.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D.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4.20 世纪 20-30 年代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展,以下的表述中,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史实( ) A.1929 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德国的社会矛盾 B.纳粹党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 C.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以军部为核心 D.当时的主要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5.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罗斯福是 “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 1.6 米;邓小平却只有 1.5 米。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 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 ①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 ④罗斯福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 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萨拉托加大捷一一美国内战的转折点 B.《人民宪章》一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爱因斯坦——提出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 D.斯大林格勒战役一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7.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 法”,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 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①法律手段②行政手段③经济手段④外交手段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相同点是 ①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②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③法西斯分子通过兵变取得权力 ④都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② 9.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事件和影响,下列搭配正确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一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签订《慕尼黑协定》一一给英国带来了长期和平 ③诺曼底登陆战一一极大地打击了德国的军事力量 ④雅尔塔会议一一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罗斯福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先河 B.使美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避免了新的危机再次发生 C.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进入新经济时代 D.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6.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萨拉托加大捷——美国内战的转折点 B.《人民宪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爱因斯坦——提出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 D.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7.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 20 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 法”,从 1933 年 3 月 9 日至 6 月 16 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 70 多项新政法案, 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 350 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①法律手段 ②行政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外交手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相同点是 ①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 ②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③法西斯分子通过兵变取得权力 ④都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9.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事件和影响,下列搭配正确的有 ①《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签订《慕尼黑协定》——给英国带来了长期和平 ③诺曼底登陆战——极大地打击了德国的军事力量 ④雅尔塔会议——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罗斯福新政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先河 B.使美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避免了新的危机再次发生 C.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进入新经济时代 D.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11.二战中,英美等国同苏联结成同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 B.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敌人 C.苏联是反法西斯战争最主要力量D.他们之间的矛盾己经消除 12.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哥伦布发现美洲 B.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C.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慕尼黑会议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3.1945年某次会议达成以下协议:“(1)现状须维持:(2)库页岛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 复……”这主要反映了这次会议 A.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 C.有利于联合国的建立 D.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14.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 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 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调整农业结构并稳定了产品价格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15.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 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明智试验”的中心措施是 调整工业B.整顿金融业C.削减农业产量D.兴建公共工程 16.“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 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罗 斯福这段话与下列哪一措施有关?()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控制农业生产 C.整顿工业,防止盲目竞争 D.兴建工程,刺激消费与生产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 续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题中的“一团糟”和“独特实验”分别是指() A.经济大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二战中,英美等国同苏联结成同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 B.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敌人 C.苏联是反法西斯战争最主要力量 D.他们之间的矛盾己经消除 12.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 B.1903 年,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C.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D.慕尼黑会议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3.1945 年某次会议达成以下协议:“(1)现状须维持:(2)库页岛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 复……”这主要反映了这次会议 A.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 C.有利于联合国的建立 D.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14.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 250 万青年参与,开辟了 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 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调整农业结构并稳定了产品价格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15.1933 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 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明智试验”的中心措施是 A.调整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削减农业产量 D.兴建公共工程 16.“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 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罗 斯福这段话与下列哪一措施有关?( )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控制农业生产 C.整顿工业,防止盲目竞争 D.兴建工程,刺激消费与生产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 续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题中的“一团糟”和“独特实验”分别是指( ) A.经济大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经济大危机苏联的五年计划 C.二战后经济衰退赫鲁晓夫的改革 D.二战后经济衰退美苏对峙 18.“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 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A.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 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 A.阿拉曼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登陆D.斯大林格勒战役 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 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 的措施有 ①增加农业产量②兴建大量公共设施③建立社会福利体制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二、简答题 21.写出二战期间,粉碎德军和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22.两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要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2)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国际地位 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 联系在一起,我们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23.日、美关系是亚太地区十分重要的国际关系。两国关系的亲疏与冷热,也反映了世界政治 格局的发展和两国实力的消长与变化 (1)19世纪中期,美国迫使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民族危机加剧。日本最终通过什 么摆脱了民族危机?同一时代俄国也发生了类似事件是什么? (2)一战前后,日、美两国斗争不断加剧,最终是通过什么会议来协调的?会上签署的损害 中国主权的条约是什么? (3)20世纪40年代初,哪一事件导致日美斗争达到白热化?请列出美国参加的与对日斗争

B.经济大危机 苏联的五年计划 C.二战后经济衰退 赫鲁晓夫的改革 D.二战后经济衰退 美苏对峙 18.“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一 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 A.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1943 年 3 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 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 A.阿拉曼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0.《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 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 的措施有 ①增加农业产量 ②兴建大量公共设施 ③建立社会福利体制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二、简答题 21.写出二战期间,粉碎德军和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22.两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要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2)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国际地位 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 联系在一起,我们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23.日、美关系是亚太地区十分重要的国际关系。两国关系的亲疏与冷热,也反映了世界政治 格局的发展和两国实力的消长与变化。 (1)19 世纪中期,美国迫使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民族危机加剧。日本最终通过什 么摆脱了民族危机?同一时代俄国也发生了类似事件是什么? (2)一战前后,日、美两国斗争不断加剧,最终是通过什么会议来协调的?会上签署的损害 中国主权的条约是什么? (3)20 世纪 40 年代初,哪一事件导致日美斗争达到白热化?请列出美国参加的与对日斗争

相关的一次国际会议名称。 (4)二战后,美国对战败的日本由惩治转为扶植,导致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相关的一次国际会议名称。 (4)二战后,美国对战败的日本由惩治转为扶植,导致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参考答案 1.A2.B3.D4.B5.D6.D7.B8.B9.C10.A11.B12.D13.B14.A15.A16.D 17.B18.D19.D20.B 21.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2.(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胜利的主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 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 (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等(答出两点,意思相近均可)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 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启示:“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要增强民族凝聚力,振 奋民族精神;增强大国责任意识,在国际事务中主动发挥积极作用等(言之有理均可) (3)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均可) 23.(1)明治维新;1861年改革 (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3)日本偷袭珍珠港;雅尔塔会议 (4)美国的战略需要(冷战需要)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D 6.D 7.B 8.B 9.C 10.A 11.B 12.D 13.B 14.A 15.A 16.D 17.B 18.D 19.D 20.B 21.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2.(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胜利的主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 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 (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等(答出两点,意思相近均可)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 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启示:“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要增强民族凝聚力,振 奋民族精神;增强大国责任意识,在国际事务中主动发挥积极作用等(言之有理均可) (3)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尊重文明多样性;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均可)。 23.(1)明治维新;1861 年改革 (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3)日本偷袭珍珠港;雅尔塔会议 (4)美国的战略需要(冷战需要)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