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一、字音(红色字) 猿啸渚鬓 、文学常识 (一)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唐代形成的律诗 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讲求严格的格 律 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 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 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等。(前句为出句后句为对句) 近体诗分两大类: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分: (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如杜甫的《春 望》;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如杜甫的《登高》。律诗全诗共四联, 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末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句式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 四、六、八句尾要 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如李白的《静 夜思 七字句的称十言绝句,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
登高 一、字音(红色字) 猿啸 渚 鬓 二、文学常识 (一)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唐代形成的律诗 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讲求严格的格 律。 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 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 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等。(前句为出句,后句为对句) 近体诗分两大类: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分: (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如杜甫的《春 望》;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如杜甫的《登高》。律诗全诗共四联, 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末联)。 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句式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 。二、四、六、八句尾要 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如李白的《静 夜思》;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
(二)杜甫(公元712-770年) 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盛唐大诗人、我国古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 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 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 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 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在 成都建有杜甫草堂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如“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 老别》)。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 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 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 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 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 考解成 巳的芈讲廿原做白 川种的斯你於饮母
(二)杜甫(公元712--770年) 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盛唐大诗人、我国古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 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 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 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 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在 成都建有杜甫草堂。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如“三吏”( 《石壕吏》 《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 老别》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 圣” 。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 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 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 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 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
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 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 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 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 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 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 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 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 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 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 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 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 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作品有《杜工部集》《杜少陵集》。 《登髙》,“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杨伦《杜诗镜铨》),“古 今七言律诗之冠”(胡应麟《诗薮》)
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 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 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 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 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 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 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 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 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 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 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 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作品有《杜工部集》《杜少陵集》。 《登高》,“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杨伦《杜诗镜铨》),“古 今七言律诗之冠”(胡应麟《诗薮》)
品析诗句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问1:诗人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 诗人用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共同构成了 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 问2:哪一字更能突出这种基调?这具有怎样的好处? 炅, 不仅写出了自然之悲象(秋天),而且写出了人生之艰 难(霜鬓)。 “风急”两字,起句非凡,气势磅礴,令人敬畏 猿啸哀”,则极度渲染“悲秋”气氛,大有“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的之意。仔细品味,首联十四字,无一虚设, 字字精练;用字遣辞,神斧鬼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三、品析诗句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问1:诗人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 诗人用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共同构成了 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 问2:哪一字更能突出这种基调?这具有怎样的好处? 哀。 不仅写出了自然之悲象(秋天),而且写出了人生之艰 难(霜鬓)。 “风急”两字,起句非凡,气势磅礴,令人敬畏; “猿啸哀”,则极度渲染“悲秋”气氛,大有“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的之意。仔细品味,首联十四字, 无一虚设, 字字精练;用字遣辞,神斧鬼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1:哪个词语能集中表现秋天典型的特征? 问2:这一联,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应是什么? 仰视与俯视结合的景象描写。 问3:你怎样理解这一联所用的词语特征? “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 度;“不尽”,拓展了长江的勃大,“滚滚来”,又渲染了激流的 态势 这一联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 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雄浑,对人们的触动不仅仅限于岁暮 的感伤,同时也让人想到了生命的易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这一联对仗精工,沉郁悲凉,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 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 中化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问1:哪个词语能集中表现秋天典型的特征? 问2:这一联,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应是什么? 仰视与俯视结合的景象描写。 问3:你怎样理解这一联所用的词语特征? “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 度;“不尽”,拓展了长江的勃大,“滚滚来”,又渲染了激流的 态势。 这一联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 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雄浑,对人们的触动不仅仅限于岁暮 的感伤,同时也让人想到了生命的易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这一联对仗精工,沉郁悲凉,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 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 中化境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1:这一联哪一词语能把景与情联系起来? 问2:你怎样理解这一联所用的词语特征? “常作客”,则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独登 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 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极为沉重。秋天不一定可悲 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 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悲愁之绪。此联的“万 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 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 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处, 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加 了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了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 使诗意更见深沉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1:这一联哪一词语能把景与情联系起来? 问2:你怎样理解这一联所用的词语特征? “常作客”,则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独登 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 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极为沉重。秋天不一定可悲, 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 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悲愁之绪。此联的“万 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 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 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处, 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加 了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了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 使诗意更见深沉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3:这里的“悲”包含了哪些内容? 可悲,他乡作客;二可悲,长年作客; 可悲,万里作客;四可悲,寒秋作客; 五可悲,暮齿无为;六可悲,亲朋亡散; 七可悲,孤独登高;八可悲,身患疾病。 这种种的可悲,使诗人倍感身世的凄凉。 问4:诗人从哪些角度写自己的“可悲”?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 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 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 脉搏。并对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3:这里的“悲”包含了哪些内容? 一可悲,他乡作客;二可悲,长年作客; 三可悲,万里作客;四可悲,寒秋作客; 五可悲,暮齿无为;六可悲,亲朋亡散; 七可悲,孤独登高;八可悲,身患疾病。 这种种的可悲,使诗人倍感身世的凄凉。 问4:诗人从哪些角度写自己的“可悲”?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 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 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 脉搏。并对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尾联(末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 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不久病逝,使他 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南下夔州。这时的杜甫,已 经五十六岁,生活困窘,病魔缠身。 问1:诗人有哪些“艰难苦恨”? 诗人潦倒的生活之苦和一生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也就 是杜甫的人生苦难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首两联的雄浑之 境,形成惨烈的对比;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 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添,再加上因病断酒 悲愁就更难排遣了。这一联,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尾联(末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 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不久病逝,使他 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南下夔州。这时的杜甫,已 经五十六岁,生活困窘,病魔缠身。 问1:诗人有哪些“艰难苦恨”? 诗人潦倒的生活之苦和一生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也就 是杜甫的人生苦难。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首两联的雄浑之 境,形成惨烈的对比;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 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添,再加上因病断酒, 悲愁就更难排遣了。这一联,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四、总结全诗 纵观整首诗,布局极为严谨,前半部分的四句,重在 写景;后半部分的四句,重在抒情,但无论是写景还是抒 情,都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每一句各有偏重,在写法 上又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好比画 家的工笔技法,形、声、色、态:逐一得到表现。颌联着 重渲染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技法,传神会意,含 蓄深刻,让人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颈联表现情感,从纵 (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 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添、抑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 潦倒不堪。这样的写法和布局,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 艺术地跃然纸上 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 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 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四、总结全诗 纵观整首诗,布局极为严谨,前半部分的四句,重在 写景;后半部分的四句,重在抒情,但无论是写景还是抒 情,都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每一句各有偏重,在写法 上又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好比画 家的工笔技法,形、声、色、态:逐一得到表现。颌联着 重渲染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技法,传神会意,含 蓄深刻,让人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颈联表现情感,从纵 (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 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添、抑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 潦倒不堪。这样的写法和布局,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 艺术地跃然纸上。 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 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 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诗薮》云:“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 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 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 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 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 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杜诗 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 七言律诗第一
《诗薮》云:“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 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 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 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 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 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杜诗 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 七言律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