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之战》《淳于髡》复习导学案 1.结合语境,能准确解释“壁、恶、之、与”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积累并能运用本文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课前案 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魏王豹惊,引兵迎信 2.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3.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4.令其裨将传飧曰 5.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6.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 7.先生少之乎? 8.先生饮一半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9.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10.相引为曹 11.髡窃乐此 12.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 之 今之燕必经赵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顷之,烟炎张天 课堂案 翻译下列句子 1.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3分) 2.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译 3.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4 分) 4.故曰酒极乐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3分) 译 拓展翻译 1.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2分)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分) 译 3.师次彭模,去贼已近。(2分) 译 4.吾尝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3分) 拓展练习
《井陉之战》《淳于髡》复习导学案 1.结合语境,能准确解释“壁、恶、之、与”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积累并能运用本文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课前案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魏王豹惊,引兵迎信。 2.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3.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4.令其裨将传飧曰. 5.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6.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 7.先生少之乎? 8.先生饮一半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9.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10.相引为曹 11.髡窃乐此 12.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 之: 今之燕必经赵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顷之,烟炎张天 课堂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 1.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3 分) 译: 2.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译: 3.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4 分) 译: 4.故曰酒极乐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3 分) 译: 二、拓展翻译 1.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2 分) 译: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 分) 译: 3.师次彭模,去贼已近。(2 分) 译: 4.吾尝见一子于路,殆君之子也。(3 分) 译: 二、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 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 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 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1)诚然,卿不朕欺(2分) 译 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文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译 文 课后案 、素材积累 话题1::转折 材料加工:韩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之一,所以刘邦说他:“运 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随便几个战役都是经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木婴渡军”、“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遗憾的是他不知道在形式发生转折的时候改变自己,最终成了悲剧英雄。 韩信一生相当精彩,在天下大乱之时尚能逆势而为,能忍辱负重,能坚持理 想,最后终于成就大业:但当天下已定,却不能调整自己惕励勤勉,洞悉时势变 化,更不能始终珍惜艰辛创业所带来的可贵友谊,一时的寡断与自私,将白己的 前途当场断送。对于有能力的英雄好汉来说,再恶劣的环境都不足以击垮他,反 而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势的绝佳机会。但必须谨记:太平之日才是英雄最危 险的时局,太平盛世是“政治人物”活跃的舞台,英雄们该审时度势,找回自己 的价值,谨守进退之道,明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如果 当时韩信洞悉事情己经发生转折,坚持“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操,就不 会身死人手,至少可与刘邦分庭抗礼,历史恐怕己经改写。(2003年北京市高考 优秀作文《转折》节选) 话题2:性格与命运 材料加工:韩信之死令人扼腕叹息,探究其悲剧成因可谓代不乏人。但人们 论证的焦点,或集中于对封建统治者及其专制制度的责难,或是对韩信反叛与否 的辩驳,未能真正揭示出其悲剧的实质。韩信悲剧的构成,以刘邦为首的封建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 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 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 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 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1)诚然,卿不朕欺(2 分) 译 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 分) 译 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 分) 译 文: 课后案 一、素材积累: 话题 1::转折 材料加工:韩信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之一,所以刘邦说他:“运 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随便几个战役都是经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木婴渡军”、“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遗憾的是他不知道在形式发生转折的时候改变自己,最终成了悲剧英雄。 韩信一生相当精彩,在天下大乱之时尚能逆势而为,能忍辱负重,能坚持理 想,最后终于成就大业:但当天下已定,却不能调整自己惕励勤勉,洞悉时势变 化,更不能始终珍惜艰辛创业所带来的可贵友谊,一时的寡断与自私,将白己的 前途当场断送。对于有能力的英雄好汉来说,再恶劣的环境都不足以击垮他,反 而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创时势的绝佳机会。但必须谨记:太平之日才是英雄最危 险的时局,太平盛世是“政治人物”活跃的舞台,英雄们该审时度势,找回自己 的价值,谨守进退之道,明白“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如果 当时韩信洞悉事情己经发生转折,坚持“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情操,就不 会身死人手,至少可与刘邦分庭抗礼,历史恐怕己经改写。(2003 年北京市高考 优秀作文《转折》节选) 话题 2:性格与命运 材料加工:韩信之死令人扼腕叹息,探究其悲剧成因可谓代不乏人。但人们 论证的焦点,或集中于对封建统治者及其专制制度的责难,或是对韩信反叛与否 的辩驳,未能真正揭示出其悲剧的实质。韩信悲剧的构成,以刘邦为首的封建统
治者的残酷只是一个方面,最直接的原因当归为韩信自身的人格缺陷。韩信既有 知恩图报的善良,也有睚眦必报的狭隘;既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才略,也有 居功自傲、利令智昏的市井之气。这种英雄才气与市井气的二律背反是其人格的 突出特点,也是构成其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人格缺陷与韩信之死》节选) 话题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材料加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尺虽比 寸长,但也有不够长的时候:寸虽比尺短,但也有用得上场的时候。“金无足赤, 玉有微暇”,“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都说明了这一道理。《史记》里有一段有 趣的记载,有一天刘邦与韩信闲聊,刘问:“爱卿与朕孰能耶?”韩日:“若论 带兵,上不如我,信将兵多多益善。”刘又问:“卿何故为我所御?”韩曰:“上 善将将,信不及。”韩信的回答实在妙得很,既维护了皇帝老儿的面子,又说出 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难怪刘邦听后得意得“嘿嘿”直笑。(《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节选) 二、一课一词 与 1.作介词,译作“跟”、“为”、“替”等。如: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 涉世家》)\遂与之俱出。(《游褒禅山记》)\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 2.作连词,译作“和”。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伶 官传序》) 3.作动词。 ①给,给予。如:与尔三失,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屈原不与。 (《屈原列传》) ②结交;亲附。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失其所与,不知。(《烛 之武退秦师》)\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合从缔交,相 与为一。(《过秦论》) ⑧参与,参加。如:蹇叔之子与师。(读本《崤之战》) ④赞同。如: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侍坐篇》)\朝过夕改,君 子与之。(《汉书》) 4.语气助词,通“欤”。如: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侍坐篇》)\为是其 智弗若与?(《弈秋》)\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虎兕出于柙,龟玉 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读本《季氏将伐颛臾》 5.复音虚词“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 哪一个更……”。如: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 颇蔺相如列传》)\吾与徐公敦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 实词 1.迎击 通“疲”,疲惫 营垒 副将 5.详,通“佯”,假装
治者的残酷只是一个方面,最直接的原因当归为韩信自身的人格缺陷。韩信既有 知恩图报的善良,也有睚眦必报的狭隘;既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才略,也有 居功自傲、利令智昏的市井之气。这种英雄才气与市井气的二律背反是其人格的 突出特点,也是构成其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人格缺陷与韩信之死》节选) 话题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材料加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是一无是处的。尺虽比 寸长,但也有不够长的时候:寸虽比尺短,但也有用得上场的时候。“金无足赤, 玉有微暇”,“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都说明了这一道理。《史记》里有一段有 趣的记载,有一天刘邦与韩信闲聊,刘问:“爱卿与朕孰能耶?”韩日:“若论 带兵,上不如我,信将兵多多益善。”刘又问:“卿何故为我所御?”韩曰:“上 善将将,信不及。”韩信的回答实在妙得很,既维护了皇帝老儿的面子,又说出 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难怪刘邦听后得意得“嘿嘿”直笑。(《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节选) 二、一课一词 与 1.作介词,译作“跟”、“为”、“替”等。如: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 涉世家》)\ 遂与之俱出。(《游褒禅山记》)\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 2.作连词,译作“和”。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伶 官传序》) 3.作动词。 ①给,给予。如:与尔三失,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屈原不与。 (《屈原列传》) ②结交;亲附。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失其所与,不知。(《烛 之武退秦师》)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合从缔交,相 与为一。(《过秦论》) ③参与,参加。如:蹇叔之子与师。(读本《崤之战》) ④赞同。如: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侍坐篇》)\ 朝过夕改,君 子与之。(《汉书》) 4.语气助词,通“欤”。如:唯求则非邦也与?(《论语·侍坐篇》)\ 为是其 智弗若与?(《弈秋》)\ 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 虎兕出于柙,龟玉 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读本《季氏将伐颛臾》) 5.复音虚词“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 哪一个更……”。如: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 颇蔺相如列传》)\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 一、实词 1. 迎击 2. 通“疲”,疲惫 3. 营垒 4. 副将 5. 详,通“佯”,假装
所说的 6789 意动,认为少 如何,怎么 使……朝拜 10同辈,同类的人 11私下/以此为乐 12通“常”,经常 二、虚词 2到 3这样 4取独 5这 6补足音节 翻译: 1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 去抵御楚军。 2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 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 3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 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4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世上所有 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 败 拓展翻译: 1狱中的小吏田甲羞辱安国,安国说:“死灰难道不会再次燃烧吗?” 2不学习没有扩大才能的方法,不立志没有完成学业的方法。 3军队驻扎在彭模,距离贼人已经很近了。 4我曾经在路上见到一个孩子,他大概是你的孩子。 拓展练习: (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 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 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译出大意, 1分。译对“微”和“几”,各1分)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 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 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 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 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 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 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
6. 所说的 7. 意动,认为少 8. 如何,怎么 9. 使……朝拜. 10 同辈,同类的人 11 私下/以此为乐 12 通“常”,经常 二、虚词 1 到 2 到 3 这样 4 取独 5 这 6 补足音节 翻译: 1 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 去抵御楚军。 2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 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 3 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 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4 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世上所有 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 败。 拓展翻译: 1 狱中的小吏田甲羞辱安国,安国说:“死灰难道不会再次燃烧吗?” 2 不学习没有扩大才能的方法,不立志没有完成学业的方法。 3 军队驻扎在彭模,距离贼人已经很近了。 4 我曾经在路上见到一个孩子,他大概是你的孩子。 拓展练习: (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 1 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 分。译对“方” 和“深罪”,各 1 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译出大意, 1 分。译对“微”和“几”,各 1 分) 【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 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 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 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 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 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 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
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 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 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