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溪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对月夜却表达出 的美好祝愿。(3分) (2)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你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 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年级 姓名 8、综合性学习(4分)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 当我们身处困 积暴与运用(26分) 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同 请根据语境和拼音,在下列语段括号处填上合适的汉字(4分) 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课文中的一个个坚毅形象总是不断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有在凛1e()的天字下旋转升腾()班上举行“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晚会,你会唱一首什么歌曲.(1分) 的雨的精魂:有在苍mng )的大海上高傲飞翔的敏感精灵:有那忍t0()负重却不乏 刚气的胡适之母:还有那受尽盲聋折磨却仍能6o()游在美妙梦境中的奇女子海伦 (2)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句。(1分) (3)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短信,说出自己对母亲祝福的话,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要求语言简练、得体,富有创意。(2分) 粗制烂造抑扬顿挫翻来复去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鹤立鸡群颌首低眉诫诚慌诚恐 写出下面一则小故事中医生答话的言外之意。(2分)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罗伯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人那 A.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国王。” B.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言外之意是 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10、阅读下列诗文,答文后题(4分) D.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学做莲叶的事 沉舟侧畔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①这首诗感 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吧 成鲜明对比。(2分)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②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A.这首诗结构巧妙,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将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 5、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的调整(2分) B.颔联承首联写归来后的感触,恰当地运用了两个典故,隐含信息量大,暗 义也比较多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耐人寻味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看池边绿树,莺唤起一庭佳丽,此间有尧天舜日。 C.颈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隐含哲理。现在人们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绕开 下联调整为 星期天,小林到莫愁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莫愁湖怎么走?还有多D.诗作不仅表现了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满,而且表示了他对生活、对未来的积 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极乐观精神,沉郁中见豪放 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11、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①老大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A.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 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 ②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2分) 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的也清解图穿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以满房 7、古诗文填空(4分) 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诗显精神,刘禹锡被贬23年,却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文天祥身陷图圖忠贞不屈,发台上 则考有理物.A字个长一最大小的二书故在时 的千古绝唱,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铁溪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试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年级 班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26 分) 1、请根据语境和拼音,在下列语段括号处填上合适的汉字(4 分) 课文中的一个个坚毅形象总是不断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有在凛 liè( )的天宇下旋转升腾 的雨的精魂;有在苍 máng( )的大海上高傲飞翔的敏感精灵;有那忍 rǔ( )负重却不乏 刚气的胡适之母;还有那受尽盲聋折磨却仍能áo( )游在美妙梦境中的奇女子海伦……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 分) 粗制烂造 抑扬顿挫 翻来复去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颌首低眉 诚慌诚恐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 ....,睡的是狗窝猪棚。 B.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 D.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 4、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人的一组句子是( )(2 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 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 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吧, 。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5、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的调整(2 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看池边绿树,莺唤起一庭佳丽,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6、星期天,小林到莫愁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莫愁湖怎么走?还有多 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 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①老大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 分) 答: ②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2 分) 答: 7、古诗文填空(4 分) (1)诗显精神,刘禹锡被贬 23 年,却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 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贞不屈,发 出 , 的千古绝唱,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 对月夜却表达出 , 的美好祝愿。(3 分) (2)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你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 谊: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 分) 8、综合性学习(4 分)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 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同 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⑴班上举行“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晚会,你会唱一首什么歌曲。(1 分) ⑵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句。(1 分) ⑶每年 5 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短信,说出自己对母亲祝福的话, 要求语言简练、得体,富有创意。(2 分) 二、浅层阅读理解(14 分) 9、写出下面一则小故事中医生答话的言外之意。(2 分) 罗伯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人那 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国王。” 言外之意是: 10、阅读下列诗文,答文后题(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 成鲜明对比。(2 分) ②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诗结构巧妙,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将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 B.颔联承首联写归来后的感触,恰当地运用了两个典故,隐含信息量大,暗示的意义也比较多, 耐人寻味。 C.颈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隐含哲理。现在人们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绕开 旧事物。 D.诗作不仅表现了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满,而且表示了他对生活、对未来的积 极乐观精神,沉郁中见豪放。 11、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A.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 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 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 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 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妈妈越来越疲于应付。后来,妈妈有了主意。妈妈专讲《乌鸦喝水》,讲到故事最后,就教他数数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数石子。乌鸦开始叼了,一颗、两颗、三颗 着数着,他仰着小脸儿就睡着了,梦里全是乌鸦, 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满天 1.文中A段①处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分) 再后来,妈妈接到了一个通知。妈妈接到通知急急忙忙地将他寄放在姥姥家,一个人去了爸爸 工作的地方。回来时,妈妈的眼睛肿得像桃子。姥姥说,那是哭的 2本文作者写主人公一一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 从那天起,他就再也没有见过爸爸 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爸爸走后,妈妈没再嫁人,矿上给妈妈安排了个打扫卫生的活儿,靠每月几百块钱维持生计, 供他上学。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妈妈的脸也越来越黑,头发却越来越白,像乌鸦,又像白头翁 3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2分) 他长大了 大学毕业,他在爸爸生前工作的矿区参加了工作。本来,妈妈死活不愿让他再干这一行的,但 三、深层圆理解(56分) 是,现实往往和人想象的不一样。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他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 (一)(14分) 他发誓,要让妈妈后半生过上好日子,“喝”上最好喝的“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几年后,他当上了副矿长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不满足每月的那点“小石子”,就和别人合伙开了个私人小煤矿。他是大矿副矿长,开个小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空,晏煤矿,在当地算不得稀罕事儿。他的小矿,除了工人,其他一切所需都可以从大矿调来,他有条件 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公私合营”。他以低廉的成本逐渐击败了一个个同行,一跃成为当地首富。他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仍不满足,进一步扩展他的“事业” 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妈妈现在已经不愁喝不到水,但妈妈的头发比以前更白了,脸险则更黑了。妈妈看他整天忙得连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水的工夫都没有,就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1)造饮辄尽( (2)期在必醉( 眼看他的小煤矿规模就要撵上他所在的大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他的煤矿由于安全措施不 (3)短褐穿结( 到位,致使发生大规模冒顶事故,死亡78人!这件事,成了许多报纸的头条新闻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作为事故第一负责人,他被公安机关拘捕,正赶上国家集中整治私人小煤矿的风口上,他一审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被重判死刑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D、先生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对着话筒,他流着眼泪说:妈,儿不孝,没能让您过几天舒心日子。爸爸死后,您一手把我拉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扯大,吃尽了苦头。现在,儿却不能为您尽孝送终了。临走前,儿有个要求,再给儿讲个故事吧。 妈妈哭了,流着泪讲了他熟悉的故事一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只乌鸦口渴了,下来找水喝……乌鸦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进瓶里,水面在慢慢升高。但是 乌鸦着急了,它是一只性急的乌鸦。它这会儿渴得厉害,不愿意慢慢地等水涨高。乌鸦飞到别处 (2分) 拣了一块大石头叼了回来,一下子将大石头投到瓶里。结果,砰的一声,瓶破了,乌鸦一口水都没 16、全文表现了先生怎样的品质?(2分) 喝着 听完,他失声痛哭起来,回荡在整个囚室 7、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阅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完成17-22题。(13分) 8、概括文中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分) 一只乌鸦口渴了 他是听着《乌鸦喝水》的故事长大的 9、体会下面句子中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分) 三岁多的时候,他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乌鸦喝水》。 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只乌鸦口渴了 他会想问题了 他问妈妈:为什么乌鸦一下子呵个大石头呀?那样不是一下子就能喝到20、从下面三句话中提炼出这里“乌鸦”一词的共同含义。(2分) 水了吗?妈妈笑了:傻孩子,旁边只有小石子呀!你看,你爸爸就是我们家的乌鸦,每月都给我们(1)你看,你爸爸就是咱们家的乌鸦。 寄钱,就像这小石子,一颗一颗的,攒起来,攒多了,咱们家就有水喝了。 (2)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 那时候,他的爸爸在矿区工作。在他印象里,爸爸的脸总是黑的,像乌鸦 (3)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 开始,他听故事很兴奋,越听越精神。听完一个,总缠着妈妈再讲一个。妈妈的故事很有限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8 页)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文中 A 段①处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 分)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2 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 B 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 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3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2 分)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三、深层阅读理解(56 分) (一)(14 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 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 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4 分) (1)造.饮辄尽( ) (2)期.在必醉( ) (3)短褐穿结..( ) (4)晏如..( )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5、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是 。(2 分) 16、全文表现了先生怎样的品质?(2 分) (二) 阅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完成17---22题。(13分) 一只乌鸦口渴了 他是听着《乌鸦喝水》的故事长大的。 三岁多的时候,他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 他会想问题了。讲完,他问妈妈:为什么乌鸦一下子叼个大石头呀?那样不是一下子就能喝到 水了吗?妈妈笑了:傻孩子,旁边只有小石子呀!你看,你爸爸就是我们家的乌鸦,每月都给我们 寄钱,就像这小石子,一颗一颗的,攒起来,攒多了,咱们家就有水喝了。 那时候,他的爸爸在矿区工作。在他印象里,爸爸的脸总是黑的,像乌鸦。 一开始,他听故事很兴奋,越听越精神。听完一个,总缠着妈妈再讲一个。妈妈的故事很有限, 妈妈越来越疲于应付。后来,妈妈有了主意。妈妈专讲《乌鸦喝水》,讲到故事最后,就教他数数, 数石子。乌鸦开始叼了,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他仰着小脸儿就睡着了,梦里全是乌鸦, 满天飞。 再后来,妈妈接到了一个通知。妈妈接到通知急急忙忙地将他寄放在姥姥家,一个人去了爸爸 工作的地方。回来时,妈妈的眼睛肿得像桃子。姥姥说,那是哭的。 从那天起,他就再也没有见过爸爸。 爸爸走后,妈妈没再嫁人,矿上给妈妈安排了个打扫卫生的活儿,靠每月几百块钱维持生计, 供他上学。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妈妈的脸也越来越黑,头发却越来越白,像乌鸦,又像白头翁。 他长大了。 大学毕业,他在爸爸生前工作的矿区参加了工作。本来,妈妈死活不愿让他再干这一行的,但 是,现实往往和人想象的不一样。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他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 他发誓,要让妈妈后半生过上好日子,“喝”上最好喝的“水”。 几年后,他当上了副矿长 他不满足每月的那点“小石子”,就和别人合伙开了个私人小煤矿。他是大矿副矿长,开个小 煤矿,在当地算不得稀罕事儿。他的小矿,除了工人,其他一切所需都可以从大矿调来,他有条件。 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公私合营”。他以低廉的成本逐渐击败了一个个同行,一跃成为当地首富。他 仍不满足,进一步扩展他的“事业”。 妈妈现在已经不愁喝不到水,但妈妈的头发比以前更白了,脸则更黑了。妈妈看他整天忙得连 喝水的工夫都没有,就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眼看他的小煤矿规模就要撵上他所在的大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煤矿由于安全措施不 到位,致使发生大规模冒顶事故,死亡78人!这件事,成了许多报纸的头条新闻。 作为事故第一负责人,他被公安机关拘捕,正赶上国家集中整治私人小煤矿的风口上,他一审 被重判死刑。 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对着话筒,他流着眼泪说:妈,儿不孝,没能让您过几天舒心日子。爸爸死后,您一手把我拉 扯大,吃尽了苦头。现在,儿却不能为您尽孝送终了。临走前,儿有个要求,再给儿讲个故事吧。 妈妈哭了,流着泪讲了他熟悉的故事—— 一只乌鸦口渴了,下来找水喝……乌鸦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进瓶里,水面在慢慢升高。但是 乌鸦着急了,它是一只性急的乌鸦。它这会儿渴得厉害,不愿意慢慢地等水涨高。乌鸦飞到别处, 拣了一块大石头叼了回来,一下子将大石头投到瓶里。结果,砰的一声,瓶破了,乌鸦一口水都没 喝着。 听完,他失声痛哭起来,回荡在整个囚室。 17、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2分) 18、概括文中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3分) 19、体会下面句子中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分) 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20、从下面三句话中提炼出这里“乌鸦”一词的共同含义。(2分) (1)你看,你爸爸就是咱们家的乌鸦。 (2)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 (3)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
21、儿子在狱中,妈妈最后一次讲“《乌鸦喝水》故事新编”,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22、听完故事,儿子为什么会“失声痛哭起来”?(2分) 25、老华侨“精制的盒子”里是“一撮黄土”,它在文中有什么寓意?(2分) 三)呵,中国心(15分) 26、文中引用的歌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 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道你不陶醉在那优美、深沉的旋律里?难道内容: 你不被歌曲所抒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愫所感染?难道你不因此而联想起许许多多有一颗中国心的结构: 炎黄子孙? 27、本文的中心句是那一句,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在歌声中,我想起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他蹲在一边,看着一张图纸。我和几个伙伴在打排球 突然,球掉进了水沟里。“哎,这张纸给我擦球行吗?”“我才不呢!”我掏出一块巧克力,说:“你读《送东阳马生序》做题。(18 把纸给我,这巧克力就归你。”他望望巧克力,又望望地上的那张纸—哦,这时候我才看清那是 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中国地图。他摇摇头。我故意追问了一句:“你不想吃吗?”“想。”“那你怎么不给我?”他扑闪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 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爷爷说,不能出卖祖国 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敝衣处 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一代连着一代 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 雨左顺1 缠绵不断。你看,这个幼小的心灵里,不是已经注进了真挚的爱国之情了么! 28、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1分) 呵,中国心!中国心!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①腰人持汤沃灌汤 ②腰白玉之环腰 记得报纸曾经报道这样一件事,在进攻被敌寇侵占的者阴山的途中,部队碰到敌人布下的雷区。因③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箧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扫雷器出故障,无法前进,时间已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一位战士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放30、试找出这篇文章出现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下枪支,从容地滚向雷区。顿时,雷声四起,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战士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部队滚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路,自己也走完了闪光的人生之路 3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祖国——难道还有比这更为神圣的字眼吗?为了她,多少人献出了勃发的青春,多少人献出了A、当余之从师也B、戴朱缨宝饰之帽C、岂他人之过哉?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宝贵的生命!在这些人的心里,祖国的位置永远高于一切,高于一切 32、翻译下列两个短句。(4分) 呵,中国心,中国心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生命垂危的华侨,叫儿女们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精制的盒子。儿女们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等父亲用颤抖的手接过去,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一撮黄土!一个家财译文: 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看重这分文不值的黄土!这是他离开祖国时,含着热泪描在怀里带走的。33、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回答)(2分)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当年,我为生计所迫离开了祖国,可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祖国啊!我每每望着答 这操土,思念遥远的故土……终于,我的心愿得到了实现,祖国强大起来了!强大起来了!……呵可3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3分) 惜我已无法为她出力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答: 把毕生积累的一笔财产献给祖国:并要求儿女们回到故土去,建设祖国 四、话厕作文(50分) 这是什么时候?一他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这是什么地方?一远离祖国的地方。可他还是深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 深地眷恋着祖国、热爱祖国!这是一颗多么火热的赤子之心啊! 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呵,中国心,中国心 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 23、将文中三个事例的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3分) 清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纸张不够,自行添卷。 4、文中选取的三个事例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这三个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第2问,用文中 原话回答)(4分) 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第 6 页(共 8 页) 21、儿子在狱中,妈妈最后一次讲“《乌鸦喝水》故事新编”,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22、听完故事,儿子为什么会“失声痛哭起来”?(2分) (三)呵,中国心(15 分) 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道你不陶醉在那优美、深沉的旋律里?难道 你不被歌曲所抒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愫所感染?难道你不因此而联想起许许多多有一颗中国心的 炎黄子孙?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在歌声中,我想起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他蹲在一边,看着一张图纸。我和几个伙伴在打排球。 突然,球掉进了水沟里。“哎,这张纸给我擦球行吗?”“我才不呢!”我掏出一块巧克力,说:“你 把纸给我,这巧克力就归你。”他望望巧克力,又望望地上的那张纸——哦,这时候我才看清那是一 张中国地图。他摇摇头。我故意追问了一句:“你不想吃吗?”“想。”“那你怎么不给我?”他扑闪 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爷爷说,不能出卖祖国。” 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一代连着一代, 缠绵不断。你看,这个幼小的心灵里,不是已经注进了真挚的爱国之情了么! 呵,中国心!中国心!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记得报纸曾经报道这样一件事,在进攻被敌寇侵占的者阴山的途中,部队碰到敌人布下的雷区。因 扫雷器出故障,无法前进,时间已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一位战士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放 下枪支,从容地滚向雷区。顿时,雷声四起,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战士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部队滚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路,自己也走完了闪光的人生之路。 祖国——难道还有比这更为神圣的字眼吗?为了她,多少人献出了勃发的青春,多少人献出了 宝贵的生命!在这些人的心里,祖国的位置永远高于一切,高于一切! 呵,中国心,中国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生命垂危的华侨,叫儿女们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精制的盒子。儿女们 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等父亲用颤抖的手接过去,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一撮黄土!一个家财 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看重这分文不值的黄土!这是他离开祖国时,含着热泪揣在怀里带走的。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当年,我为生计所迫离开了祖国,可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祖国啊!我每每望着 这撮土,思念遥远的故土……终于,我的心愿得到了实现,祖国强大起来了!强大起来了!……可 惜我已无法为她出力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 把毕生积累的一笔财产献给祖国;并要求儿女们回到故土去,建设祖国…… 这是什么时候?——他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这是什么地方?——远离祖国的地方。可他还是深 深地眷恋着祖国、热爱祖国!这是一颗多么火热的赤子之心啊! 呵,中国心,中国心!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23、将文中三个事例的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3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中选取的三个事例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这三个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第 2 问,用文中 原话回答)(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老华侨“精制的盒子”里是“一撮黄土”,它在文中有什么寓意?(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中引用的歌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 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文的中心句是那一句,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 分) (四) 读《送东阳马生序》做题。(18 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 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 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1 分)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 ②腰白玉之环 腰: ③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箧: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容臭: 30、试找出这篇文章出现的通假字并解释。(2 分) 3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 分) A、当余之从师也 B、戴朱缨宝饰之帽 C、岂他人之过哉? 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32、翻译下列两个短句。(4 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 33、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哪些方面?(用原文回答)(2 分) 答: 3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3 分) 答: 四、话题作文(50 分)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 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 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纸张不够,自行添卷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 7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第 8 页(共 8 页)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