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初中集体备课卡(年级八年级下学科语文) 第六单元(文言文及古诗词)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如:朝孰修私书诚方善间句式:孰……与……此所谓· 2、领会课文高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的相关知识 3、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词义、活用、句式一一引导思考问题一一阅读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邹忌的进谏和齐威王的纳谏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以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 怀 学习重点 1、掌握词类活用和宾主前置的特点,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 3、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和理解邹忌治国思想的进步意义 学习难点 1、对某些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特点的理解 2、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及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执教人 修改方案 、复习:史书的分类 编年体(年代)如:《左传》 了解 挖照中书体例的差是了纪传体(人物)如:《史记》 国别体(国家)如:《战国策》 记事本末体(事件) 时间的长了通变于一个代的为)(线记 断代史(一个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二、导入新课 古人有句话:伴君如伴……,许多贤臣志士,为了国家百姓利益 而冒死进谏,结果弄得丢官失命,如比干、司马迁……,如果遇上明 君,那似乎要好一点,但也要有点说话的艺术。《战国策》上有一个关 于劝谏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位臣子是如何进 谏的
- 1 - 长山初中 集体备课卡(年级 八年级 下 学科 语文 ) 第六单元(文言文及古诗词)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如:朝 孰 修 私 书 诚方 善 间 句式:孰……与…… 此所谓…… 2、领会课文高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的相关知识 3、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词义、活用、句式——引导思考问题——阅读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邹忌的进谏和齐威王的纳谏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以及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 怀。 学习重点 1、掌握词类活用和宾主前置的特点,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学习邹忌善于揣摩对方心理,善于运用设喻的语言艺术 3、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和理解邹忌治国思想的进步意义。 学习难点 1、对某些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特点的理解 2、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及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 修改方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史书的分类 编年体(年代)如:《左传》 纪传体(人物)如:《史记》 国别体(国家)如:《战国策》 记事本末体(事件) 通史(多于一个朝代的历史) 如:《史记》、 《资治通鉴》 断代史(一个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二、导入新课 古人有句话:伴君如伴…… ,许多贤臣志士,为了国家百姓利益 而冒死进谏,结果弄得丢官失命,如比干、司马迁……,如果遇上明 君,那似乎要好一点,但也要有点说话的艺术。《战国策》上有一个关 于劝谏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位臣子是如何进 谏的。 了解 按照史书体例的差异 按照记载时间的长短
板书课题,解题 看课下注 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解,理解 纳:采纳 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四、师范读课文,正音 跌(yi)丽谏(jan)间(jian)期(j)年市朝(chao 识记字音 朝(zhao)服衣冠 五、学生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读后结合注释,口头说说文意 2、指名逐段译成现代汉语,师点拨关键词。 形貌:相貌 看注释,口 塾:谁 弗:不 美(我):认为……美 孰视之:仔细。 余公不若君之美(美丽) 宫妇:嫔妃,王后 作业:熟记注解中的词语含义。 第二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修改方案 1、学习第一段: 1)邹忌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 2)邹忌如何对待这些评价?表现邹忌的什么性格? 齐读,讨论 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3)邹忌从这件事上悟出了什么? 人易受蒙蔽 4)归纳这一段的意思。 一一邹忌和妻、妾、客的评价 2、学习第二段,师范读: 讨论,归纳 1)邹忌怎样分析“王之蔽”的? 宫妇偏、群臣畏、四海求 2)邹忌的讽刺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A、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 象的比喻之中,让人心悦诚服(比喻论证) B、语言上,排比句营造了步步理逼之气势,一环扣一环,给人无辨驳 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论点 3)这一段的论点是什么? 、学习第三、四段
- 2 - 三、板书课题,解题。 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纳:采纳。 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四、师范读课文,正音 昳.(yì)丽 谏(jiàn) 间(jiàn) 期.(jī)年 市朝.(cháo) 朝(zhāo)服衣冠 五、学生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读后结合注释,口头说说文意。 2、指名逐段译成现代汉语,师点拨关键词。 形貌:相貌 塾:谁 弗:不 美(我):认为……美 孰.视之:仔细。 徐公不若君之美.(美丽) 宫妇:嫔妃,王后。 作业:熟记注解中的词语含义。 看课下注 解,理解 识记字音 字形。 看注释,口 译。 第二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 修改方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习第一段: 1)邹忌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 2)邹忌如何对待这些评价?表现邹忌的什么性格? ——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3)邹忌从这件事上悟出了什么? ——人易受蒙蔽 4)归纳这一段的意思。 ——邹忌和妻、妾、客的评价 2、学习第二段,师范读: 1)邹忌怎样分析“王之蔽”的? ——宫妇偏、群臣畏、四海求 2)邹忌的讽刺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A、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 象的比喻之中,让人心悦诚服(比喻论证) B、语言上,排比句营造了步步理逼之气势,一环扣一环,给人无辨驳 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论点。 3)这一段的论点是什么? 4、学习第三、四段。 齐读,讨论 讨论,归纳
1)找出表现齐王纳谏的句子 指名朗读 群臣吏民……受下赏(三赏) 讨论 2)齐威王接受邹忌的直言规劝后,收到了哪些效果?(三变) 归纳 3)分别说说两段的段意。 4)说说这两段与刻画邹忌有什么关系? 讨论,回答 (侧面)描写,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5、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善于进谏。 6、小结写作特色 ①结构层次别致 ②刻画人物形象具体生动(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相结合 ③语言简练生动 作业 课后二题练习册 8、板书 邹忌 讽 齐王纳谏 妻(私) 宫嫔(私 措施:三赏 邹妾(畏)类比群臣(畏)上蔽甚 战胜于朝廷 客(求) 四境(求) 效果:三变 教学反思: 本文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给学生理清议论部分的论点,论证方法 21、细柳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借助注解,掌握部分实词虚词的含义信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ε 2、学习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等写作方法的作用 3、引导学生认识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4、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生归纳重点实词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指导问题推想、检验问题推想并阅读分析。 3、指导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周亚夫在皇帝面前依然恪守军律的表现,体会这种真正的将军形象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特点的理解。了解《史记》的有关的知识
- 3 - 1)找出表现齐王纳谏的句子 ——群臣吏民……受下赏(三赏) 2)齐威王接受邹忌的直言规劝后,收到了哪些效果?(三变) 3)分别说说两段的段意。 4)说说这两段与刻画邹忌有什么关系? ——(侧面)描写,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5、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善于进谏。 6、小结写作特色 ①结构层次别致。 ②刻画人物形象具体生动(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相结合。 ③语言简练生动。 7、作业: 课后二题 练习册 8、板书: 邹忌 讽 齐王纳谏 妻(私) 宫嫔(私) 措施:三赏 邹忌 妾(畏) 类比 群臣(畏)上蔽甚 战胜于朝廷 客(求) 四境(求) 效果:三变 指名朗读, 讨论 归纳 讨论,回答 教学反思: 本文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要给学生理清议论部分的论点,论证方法。 21、细柳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借助注解,掌握部分实词虚词的含义信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学习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等写作方法的作用。 3、引导学生认识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4、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生归纳重点实词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指导问题推想、检验问题推想并阅读分析。 3、指导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周亚夫在皇帝面前依然恪守军律的表现,体会这种真正的将军形象。 学习重点: 1、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特点的理解。了解《史记》的有关的知识
2、认识周亚夫这种严明军纪的进步意义 学习难点: 1、对某些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特点的理解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怎样正确地认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主备人教案 教师活动 执教人 学生活动修改方案 导入新课 、介绍标题、释题。 三、初读课文,正音 查字典、识 彀诏都尉揖胄曩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习第一段,指名读。教师点拨, 读、听,注 指名疏通文意 意节奏 大:举乃以:于是任用为将军:作为将军 结合注释 以备胡:用来防备匈奴 翻译课文 2、学习第二段 1)齐读 2)结合注释,指名几个学生疏通句子 读,读准字 3)点拨重点字词 音、节奏 自:亲自 结合注释翻 已而之:不久到 被:同披 天子为动:天子被感动 两名同学串 锐:使……锋利 使使:派使者。 改容:改变神情 齐读三段 3、学习第三段 邪:同那 结合课下注 其将:那些将士 释翻译 四、齐读课文 学生口译 五、作业:P167第三题 同桌互相纠 第二课时 主备人教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执教人 修改方案
- 4 - 2、认识周亚夫这种严明军纪的进步意义。 学习难点: 1、对某些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特点的理解。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怎样正确地认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时间: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 修改方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标题、释题 。 三、初读课文,正音 彀 诏 都尉 揖 胄 曩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习第一段,指名读。教师点拨, 指名疏通文意 大:举 乃以:于是任用 为将军:作为将军 以备胡:用来防备匈奴。 2、学习第二段 1)齐读 。 2)结合注释,指名几个学生疏通句子 3)点拨重点字词 自:亲自 已而之:不久到 被:同披 天子为动:天子被感动。 锐:使……锋利。 使使:派使者。 改容:改变神情。 3、学习第三段 邪:同那 其将:那些将士 四、齐读课文 五、作业:P167 第三题 查字典、识 记 读、听,注 意节奏 结合注释, 翻译课文 读,读准字 音、节奏 结合注释翻 译 两名同学串 译 齐读三段一 遍 结合课下注 释翻译。 学生口译, 同桌互相纠 正 第二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 修改方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文学常识、字词,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讨论:在什 1、齐读第一段: 么情况下戍 这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边?这样写 战戍边。这样,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性格特点提供有何作用? 了宽阔的舞台。 2、学习第二段: 小组读 1)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讨论,勾 军纪严明、时刻备战状态、对天子也以军礼对待 2)课文题目是细柳,为什么要写到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形成对比,从侧面展现周亚夫治军严明。 3、学习第三段,这一段是文帝对周亚夫的赞溢之词,其中用了什么讨论,交流 方法?有何作用? 4、讨论:你认为同亚夫、文帝各是什么样的人? 5、讨论:本文刻画周亚夫形象用了哪些手法?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对比 四、作业:练习册 五、板书:细柳营 对比 霸上、棘门 细柳 文帝巡视(上):直驰入 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驰 将以下骑送迎 请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 若儿戏 真将军 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教学反思: 突出强调文中的对比衬托的用法。 学生总体理解不难。 22古文二则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自己疏通文意 2、学习两则短文写作的特色
- 5 - 一、复习文学常识、字词,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1、齐读第一段: 这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 战戍边。这样,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性格特点提供 了宽阔的舞台。 2、学习第二段: 1)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军纪严明、时刻备战状态、对天子也以军礼对待 2)课文题目是细柳,为什么要写到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形成对比,从侧面展现周亚夫治军严明。 3、学习第三段,这一段是文帝对周亚夫的赞溢之词,其中用了什么 方法?有何作用? 4、讨论:你认为同亚夫、文帝各是什么样的人? 5、讨论:本文刻画周亚夫形象用了哪些手法?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对比 四、作业:练习册 五、板书:细柳营 对比 霸上、棘门———————细柳 文帝巡视(上):直驰入 军士整装,严阵以待 两次“不得入” 军中不得驱驰 将以下骑送迎 请以军礼见 文帝评价: 若儿戏 真将军 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讨论:在什 么情况下戍 边?这样写 有何作用? 小组读 讨论,勾画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突出强调文中的对比衬托的用法。 学生总体理解不难。 22.古文二则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自己疏通文意。 2、学习两则短文写作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词义、活用、句式一一引导思考问题一一阅读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两则短文后能学习祖逖的勤奋、意志,能认识学习大有所益。 学习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两则短文后能学习祖逖的勤奋、意志,能认识学习大有所益。 学习难点 1、把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2学习两则短文写作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教案 教师活动 执教人 学生活动修改方案 、导入新课 、介绍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了解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 读课文,结 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合注释疏通 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文意 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 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板书课题 学习《孙权劝学 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听读,勾画 (1)认读,读通课文,正音 齐读 岂qi 涉猎she 孰shu 遂 邪ye 更geng 结合课下注 (2)疏通课文 释翻译课文 (3)补充注释 以军务:因为 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读书人分别了三日,就当用新眼光去看 待问题。 2、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复述,归纳 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 怎样表现出来的 一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 6
- 6 -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词义、活用、句式——引导思考问题——阅读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两则短文后能学习祖逖的勤奋、意志,能认识学习大有所益。 学习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两则短文后能学习祖逖的勤奋、意志,能认识学习大有所益。 学习难点 1、把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2 学习两则短文写作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 修改方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 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 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 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 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板书课题 二、学习《孙权劝学 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认读,读通课文,正音 卿 qīng 岂 qǐ 涉猎 shè 孰 shú 遂 suì 邪 yé 更 gēng (2)疏通课文 (3)补充注释 以军务:因为 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读书人分别了三日,就当用新眼光去看 待问题。 2、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 怎样表现出来的。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 了解 读课文,结 合注释疏通 文意 听读,勾画 齐读 结合课下注 释翻译课文 复述,归纳
现的 3、课文研析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讨论,交流 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3)、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 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4、体验反思 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 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谈感想 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5、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2、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 而贵!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 一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 就学(关心)刮目相待 论议 一结友(惊赞) 主备人教案 学生活动 执教人 教师活动 修改方案 、学习〈祖逖北伐〉 1、学生初读课文,正音: 祖逖(ti)狄(d)蹴(ca)骁(xi00)廪(1n)|读课文,读准 2、指名说说课文大意,师点拨,注意以下词语 诚:假如 结合课下注 鱼肉:残害。 释翻译课文 觉:醒 望见响应:听到消息就来响应的。 击楫:拍打着般桨
- 7 - 现的 3、课文研析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全文 3 个人物;3 次对话。 2)、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3)、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 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4、体验反思 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 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5、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2、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 而贵!”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待 论议————结友(惊赞) 讨论,交流 谈感想 第二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 修改方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学习〈祖逖北伐〉 1、学生初读课文,正音: 祖逖(tì) 狄(dí) 蹴(cù) 骁(xiāo) 廪(lǐn) 2、指名说说课文大意,师点拨,注意以下词语 诚:假如 鱼肉:残害。 觉:醒 望见响应:听到消息就来响应的。 击楫:拍打着般桨。 读课文,读准 字音 结合课下注 释翻译课文
中流:江的中心。 3、祖逖率领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 哪些地方表现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课后作业题) 思考,交流 (祖逖的言行):少有大志:进谏忠言:倾其家资等等 4、小结:祖逖少有大志,成年后不怕困难,在司马睿不支持情况下,交流 自己招募雨后,打造兵器,凭着坚强的意志,终于收复了大片的失 地,没违背他的誓言。同学们,在成功的路上,你可曾有相似的经 历呢? 5、作业:课后第四题。 教学反思: 祖逖北伐”一则,学生在课文的翻译上有难度,理解时不够全面,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此方面的问 23、公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词义、活用、句式一—引导思考问题一一阅读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难点: 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教案 教师活动 执教人 学生活动修改方案 板书课题,介绍墨子,公输 、个人自读课文,解决字音 郢(ying)舆(yu)犀(x)兕(si)糜(mi) 鼋(yuan)鼍(tu6)雉(zhi)鲋(f)梓(zi) 楩(pian)牒(die)圉(y)诎(qu) 公输盘(ban)禽滑(gu)厘 、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指名疏通句 四、指名朗读文段,指名疏通文意,师点拨。 五、讨论分析: 1、墨子为了阻止这场战争同合输、楚王作了几回较量? 思考,讨论
- 8 - 中流:江的中心。 3、祖逖率领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结合课文谈谈, 哪些地方表现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课后作业题) ——(祖逖的言行):少有大志;进谏忠言;倾其家资等等 4、小结:祖逖少有大志,成年后不怕困难,在司马睿不支持情况下, 自己招募雨后,打造兵器,凭着坚强的意志,终于收复了大片的失 地,没违背他的誓言。同学们,在成功的路上,你可曾有相似的经 历呢? 5、作业:课后第四题 。 思考,交流 交流 教学反思: “祖逖北伐”一则,学生在课文的翻译上有难度,理解时不够全面,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此方面的问 题。 23、公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词义、活用、句式——引导思考问题——阅读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难点: 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 修改方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板书课题,介绍墨子,公输 二、个人自读课文,解决字音 郢(yǐng) 舆(yú) 犀(xī) 兕(sì) 糜(mí) 鼋(yuán) 鼍(tuó) 雉(zhì) 鲋(fù) 梓(zǐ) 楩(pián) 牒(dié) 圉(yù) 诎(qū) 公输盘(bān) 禽滑(gǔ)厘 三、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四、指名朗读文段,指名疏通文意,师点拨。 五、讨论分析: 1、墨子为了阻止这场战争同合输、楚王作了几回较量? 读,记 指名疏 通句 子 思考,讨论
2、墨子怎样劝说公输的? 理解 (激将法。要求用金买他为自己杀人,引他说出“吾义固不杀 人”然后再与之评论。 3、墨子怎样劝说楚王的? -用了类比推理。先用一个人设喻,引诱楚王说出“必有窃疾也 然后将楚王欲攻宋与此人情况作比较,得出实为一类,使楚王不得 不屈服 4、面对还不罢休的楚王,墨子采取了什么行动? (攻防对垒演习) 六、作业:课后第三题 板书 完成作业 起因:楚将攻宋 劝公输盘(迂回战术、激将法) 劝楚王类比推理(有窍疾) 经过:攻防对垒演习。 事先安排好守宋之人、械 结果:无攻宋矣 教学反思: 本文虽短小,但有个别句子学生翻译有难度,但文章趣味浓厚。 教学时可以把儒家、法家、道家的内容合起来讲,让学生对“诸子百家”有更深的了 24、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休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能改写《十五从军征》 过程与方法 预习,让学生大致记下其中的难点—一进入讲解 方法:点拨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学习难点: 1、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 9 - 2、墨子怎样劝说公输的? ——(激将法。要求用金买他为自己杀人,引他说出“吾义固不杀 人”然后再与之评论。 3、墨子怎样劝说楚王的? ——用了类比推理。先用一个人设喻,引诱楚王说出“必有窃疾也” 然后将楚王欲攻宋与此人情况作比较,得出实为一类,使楚王不得 不屈服。 4、面对还不罢休的楚王,墨子采取了什么行动? ——(攻防对垒演习) 六、作业:课后第三题 。 板书: 起因: 楚将攻宋 劝公输盘(迂回战术、激将法) 劝楚王 类比推理(有窍疾) 经过: 攻防对垒演习。 事先安排好守宋之人、械 结果: 无攻宋矣 理解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本文虽短小,但有个别句子学生翻译有难度,但文章趣味浓厚。 教学时可以把儒家、法家、道家的内容合起来讲,让学生对“诸子百家”有更深的了解。 24、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休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能改写《十五从军征》。 过程与方法 预习,让学生大致记下其中的难点——进入讲解 方法:点拨法,串讲 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 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学习难点: 1、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方案 学习〈采薇〉 1)板书课题,简介有关〈诗经〉的知识 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一一春秋中/解 期的诗歌 B、是由孔子收集整理成的。最初叫〈诗〉,后来同〈礼〉〈书〉并 入〈四书〉〈五经〉,并列为儒家经典。因而又叫做〈诗经 C、结构: 风:国风,来自民间。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 雅:文人雅士所作。多反映上层贵族阶级的生活。 颂:周王室在祭祀或进行大的庆典时所吟唱的。一般是对先祖、或对 统治阶级歌功颂德 总共305篇,所以也被叫做〈诗三百〉 2)范读正音 雨雪载 听读,识记 3)学生个人朗读 朗读 4)赏析 a.这首诗描绘些什么景致? 体会,理解 杨柳依依:抒发戍卒当初入征时对家乡的依恋、难舍之情。 雨雪霏霏:用阴沉的天气渲染戍卒学生悲伤的心情。 行道迟迟:归途艰难。 b.前三句表现手法: 一一借景抒情 C.最后两句用的什么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5)小结此诗 写戍卒回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主要是借景物 来抒发这种悲哀。 6)试背诵这首诗 朗读,背诵 2、学习(十五从军征 1)介绍〈乐府诗集 2)范读正音 冢(zh6ng)累累狗窦(dou)雉(zhi) 听读,记忆 葵(kui) 羹(geng)贻(y1) 3)齐读
- 10 - 2、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教案 执教人 修改方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习〈采薇〉 1)板书课题,简介有关〈诗经〉的知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春秋中 期的诗歌。 B、是由孔子收集整理成的。最初叫〈诗〉,后来同〈礼〉〈书〉并 入〈四书〉〈五经〉,并列为儒家经典。因而又叫做〈诗经〉 C、结构: 风:国风,来自民间。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 雅:文人雅士所作。多反映上层贵族阶级的生活。 颂:周王室在祭祀或进行大的庆典时所吟唱的。一般是对先祖、或对 统治阶级歌功颂德 总共 305 篇,所以也被叫做〈诗三百〉 2)范读 正音 雨雪 载 3)学生个人朗读 4)赏析 a.这首诗描绘些什么景致? 杨柳依依:抒发戍卒当初入征时对家乡的依恋、难舍之情。 雨雪霏霏:用 阴沉的天气渲染戍卒学生悲伤的心情。 行道迟迟:归途艰难。 b.前三句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c.最后两句用的什么抒情方式? —— 直抒胸臆 5)小结此诗 ——写戍卒回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主要是借景物 来抒发这种悲哀。 6)试背诵这首诗。 2、学习〈十五从军征〉 1)介绍〈乐府诗集〉 2)范读 正音 冢(zhǒng)累累 狗窦(dòu) 雉(zhì): 葵(kuí) 羹(gēng) 贻(yí) 3)齐读 了解 听读,识记 朗读 体会,理解 朗读,背诵 听读,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