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普陀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检测(2015.12.28)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文言文阅读(共39分) (一)默写(15分) 1、枯藤老树昏 鸦 净沙·秋》) ,匹马戍梁 州 (《诉衷情》) 3、月上柳梢 头 (《生查子·元夕》) 4、政通人 和 (《岳阳楼记》) ,在乎山水之间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别离之味 D、这首小令以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 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 速 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 朝的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2015 学年普陀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检测(2015.12.28) 语文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共 39 分) (一)默写(15 分) 1、枯藤老树昏 鸦, 。 (《天 净沙·秋》) 2、 ,匹马戍梁 州。 (《诉衷情》) 3、月上柳梢 头, 。 (《生查子·元夕》) 4、政通人 和, 。 (《岳阳楼记》) 5、 ,在乎山水之间 也。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 6-7 题(4 分)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别离之味。 D、这首小令以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 (8 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 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 速。 8、《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 朝的____________。(2 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不见长安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 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更重问之( (2)异昨日之言( 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 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 C、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远,怎么样? D、你认为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 13、明帝认为“日远”的原因是 认为“日远”的理由 是 (2分 14、从晋元帝的处境考虑,他从晋明帝的第二次回答中能感受到什么?(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城市记忆 冯骥才 ①首先说记忆。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前 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后者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②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 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城市中最大 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 人故居等等。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 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我们总说要打造城 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表述了“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的观点。 B、作者感叹“可惜”是因为在那段少时岁月,借书读反而促使自己认真读书。 C、“若不相类”体现了“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确是不一样的。 D、“固”解释为“本来”,表明“幸”与“不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四)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 (12 分) 不见长安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 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 (1)更重问之( ) (2)异昨日之言( ) 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 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 C、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远,怎么样? D、你认为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 13、明帝认为“日远”的原因是 ;认为“日远”的理由 是 (2 分) 14、从晋元帝的处境考虑,他从晋明帝的第二次回答中能感受到什么?(3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9 题 (20 分) 城市记忆 冯骥才 ①首先说记忆。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前 者是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后者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 ②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 城市中。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物质的遗产,也有口头非物质的遗产。城市中最大 的物质性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 人故居等等。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 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我们总说要打造城 市的“名片”,其实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
③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记忆与忘却都是随 其自然,拆旧建新,随心所欲。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 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④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记忆的要求, 开始觉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保护它,决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 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 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 ⑤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 为此,自觉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 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 ⑥当然,城市记忆是有选择的。 ⑦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 精心。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 都会破坏记忆。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中将四合院改为四合楼一一记忆已经无复存 在。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 ⑧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是实 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城市历史,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 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变为失忆症患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 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 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 15、第⑦段中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表达效果 是 (4分) 16、第⑧段加点词“暴发户”、“失忆症患者”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 (4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 是 (3分) 18、联系第①段,作者将“城市记忆”归入“自觉记忆”的依据 是 (4分) 19、下列文字放在第段和第段之间是最合适的,为什么?(5分) 这里说的城市记忆不是个人化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某种怀旧情绪的,而是群体 的记忆。那就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 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经过筛选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母亲的文化 迟子建 ①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白天,我 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 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 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天真着,哥哥
③当然,伴随着记忆的另一半是忘却。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中,记忆与忘却都是随 其自然,拆旧建新,随心所欲。因为那时人们只把城市看做是功能的、使用的、 物质的,没有看到它的个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④但是,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便对自己的城市产生一种理性记忆的要求, 开始觉悟到要保护这些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保护它,决不仅仅因为是一种旅游 资源或是什么“风,貌景观”,更是要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留 住它的丰富性,使地域气质与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 ⑤应该说,城市本身没有自觉的记忆。这种理性的记忆,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 为此,自觉的记忆是现代人类的文明要求与文明行为,而破坏记忆则仍是滞留在 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惯性中。 ⑥当然,城市记忆是有选择的。 ⑦对待一个城市的生命记忆,对待一代代先人的经历与创造,必须慎重,严格, 精心。对待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任何随心所欲的涂改 都会破坏记忆。就像北京南池子改造中将四合院改为四合楼——记忆已经无复存 在。本质上仍是“建设性破坏”。 ⑧我们强调保留城市的记忆是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能够体现真实的只有是实 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城市历史,无权对它们任意宰割,把阅历丰厚的城市最 终变成亮闪闪又“腹内空空”的暴发户,变为失忆症患者。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 了,我们的后代便会在未来的变得千篇一律的城市里,一边茫茫然无所凭借,一 边骂我们这一代无知与野蛮。 15、第⑦段中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表达效果 是 (4 分) 16、第⑧段加点词“暴发户”、“失忆症患者”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 __________ (4 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 是 (3 分) 18、联系第①段,作者将“城市记忆”归入“自觉记忆”的依据 是 (4 分) 19、下列文字放在第____段和第____段之间是最合适的,为什么?(5 分) 这里说的城市记忆不是个人化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某种怀旧情绪的,而是群体 的记忆。那就要从城市史和人类学角度来审视城市,从城市的历史命运与人文传 衍的层面上进行筛选,把经过筛选留下的记忆坚决守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0-24 题 (20 分) 母亲的文化 迟子建 ①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白天,我 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 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 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天真着,哥哥
妺妺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母亲对髙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 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 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②“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 看,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演 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髙 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 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ⅹ ipixiao lian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 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 “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 ③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图雅的婚事》在上映, 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 间,它应该开演5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 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放映员打 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故事很简单,但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 峻现实。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 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岀正在髙潮,演员在台上 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 ④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 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 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⑤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 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 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2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xi pi xiao lian 21、文章叙述了母亲的三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母亲读《红楼梦》,强调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2) (3) 22、联系上下文,第⑤段母亲的话“让我感动”是因 为 “让我难过”是因 (4分) 23、文中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 下列看法与“母亲的文化”相符的一项是( )(4分)
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 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 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②“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 看,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演 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 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 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 xīpíxiào liǎn 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 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 “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 ③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图雅的婚事》在上映, 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 间,它应该开演 5 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 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放映员打 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故事很简单,但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 峻现实。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 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 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 ④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 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 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⑤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 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 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2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 分) xī pí xiào liǎn ( ) 21、文章叙述了母亲的三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分) (1)母亲读《红楼梦》,强调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2) ; (3) 。 22、联系上下文,第⑤段母亲的话“让我感动”是因 为 “让我难过”是因 为 (4 分) 23、文中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6 分) 24、下列看法与“母亲的文化”相符的一项是( )(4 分)
A、写吃喝玩乐、斗嘴斗气的都是好小说。 B、那些哗众取宠的作品, 让人难以接受 C、只要关注严峻现实,就一定是好作品 D、好作品只能是朴实的, 是曲高和寡的 三、综合运用(11分) 25、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游人如织。为了方便游客参观,小明设计了 份公益宣传单——“上海自然博物馆楼层导览”(如下),请帮助小明完成导览 内容。 ① 上海自然博物馆楼层导览 1层:入口安检一购票一2层:检票一参观“起源之谜”-1层:参观“生命长 河”一B1层:参观“演化之道”一“未来之路”一B2M层:参观“上海故 事”一B2层:参观“大地探珍”等五个主题馆-1层:离馆 2、各楼层特色 2层:“起源之谜”:概要地回顾人类探索宇宙和生命起源的过程 1层:“生命长河”:曾经显赫一时的过客和现存的生物明星汇聚到同 时空里。 B1层:“演化之道”与“未来之路”两个主题,套锁生物生命演化过程 中的大事件 B2M层:“上海故事”:在B1和B2层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夹层,集中展 B2层:有五个展览主题,展示各个典型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相互 间的关系 互动提醒 馆内到处分布了各种奇妙的互动设施,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聆听树 洞的声音等。 26、上海自然博物馆B2层有五个展览主题,请为下列内容找到对应的展览主题 (5分) ①解读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大系统,体会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一切。 ②撷取自然界中鲜活的案例,解读世间万物如何巧妙地繁衍生 ③诠释承载生命和人类发展的岩石、土壤、矿产、地貌的由来和属性。( ④解读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 用 ) ⑤通过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的彰显,展现物种的多样 性
A、写吃喝玩乐、斗嘴斗气的都是好小说。 B、那些哗众取宠的作品, 让人难以接受。 C、只要关注严峻现实,就一定是好作品。 D、好作品只能是朴实的, 是曲高和寡的。 三、综合运用(11 分) 25、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游人如织。为了方便游客参观,小明设计了一 份公益宣传单——“上海自然博物馆楼层导览”(如下),请帮助小明完成导览 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自然博物馆楼层导览 1、 ① 1 层:入口安检—购票—2 层:检票—参观“起源之谜”—1 层:参观“生命长 河”—B1 层:参观“演化之道”—“未来之路”—B 2M 层:参观“上海故 事”—B2 层:参观“大地探珍”等五个主题馆 —1 层:离馆 2、各楼层特色 2 层:“起源之谜”:概要地回顾人类探索宇宙和生命起源的过程。 1 层:“生命长河”:曾经显赫一时的过客和现存的生物明星汇聚到同 一时空里。 B1 层:“演化之道”与“未来之路”两个主题,套锁生物生命演化过程 中的大事件。 B2M 层:“上海故事”:在 B1 和 B2 层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夹层,集中展 现 ② 。 B2 层:有五个展览主题,展示各个典型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及相互 间的关系。 3、互动提醒 馆内到处分布了各种奇妙的互动设施,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标本,聆听树 洞的声音等。 26、上海自然博物馆 B2 层有五个展览主题,请为下列内容找到对应的展览主题。 (5 分) ①解读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大系统,体会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一切。 ( ) ②撷取自然界中鲜活的案例,解读世间万物如何巧妙地繁衍生 息。 ( ) ③诠释承载生命和人类发展的岩石、土壤、矿产、地貌的由来和属性。( ) ④解读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 用。 ( ) ⑤通过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的彰显,展现物种的多样 性。 ( )
展览主题:A“大地探珍”B“生态万象” 人地之缘”D“缤纷生命” E“生存智慧” 27、上海市自然博物馆要筑一块“记忆墙”,由6块雕塑砖组成,下列选项中不 可能成为雕塑砖内容的一项是 ;理由 是 (4分) ①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标本代表——1870年采集的褐翅雅 ②曾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核心展品之一—一长须鲸骨架; ③上海自然博物馆特色活动介绍一一“科普之夏”活动; ④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的一一大杜鹃和松江鲈鱼; ⑤上海自然博物馆二代植物专家发现的新物种一一小叶蓝丁香 ⑥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走出国门巡展的主要展品之一—一马门溪龙 ⑦5亿年进化历史的见证、新馆外形的灵感源泉一一鹦鹉螺活化石。 四、写作(60分) 28、题目:在这里起步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答案: 1、小桥流水人家2、当年万里觅封侯3、人约黄昏后4、百废具兴5、 醉翁之意不在酒 6、断绝7、C 8、清袁枚 9、(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 现向他借书的清形 10、C 11、(1)又(2)不同 12、B 13、不同人从日边来;举目见日,不 见长安。 14、思考角度一:与失去旧都相关,例如“晋元帝感受到重返旧都异常难受”; 思考角度二:与晋明帝相关,例如“晋元帝感受到晋明帝对自己的宽慰”。 两个角度均可,若答“晋明帝很聪明”则不得分。 15、举例论证(1分)用四合院改造四核楼的破坏性为例,有力地论述了对待 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3分) 16、高楼大厦林立的表面繁华(2分);失去了城市的史脉与传衍(2分)。 17、我们要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 18、因为自觉记忆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记。城市记忆是人类进入 现代社会,觉悟到要保护城市中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是理性的,刻意的,是 为了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使地域气质和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 是为了不被忘却。所以,作者将“城市记忆”归入“自觉记忆
展览主题:A“大地探珍” B“生态万象” C “人地之缘” D“缤纷生命” E“生存智慧” 27、上海市自然博物馆要筑一块“记忆墙”,由 6 块雕塑砖组成,下列选项中不 可能成为雕塑砖内容的一项是_______;理由 是 (4 分) ①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最早的一批自然史标本代表——1870 年采集的褐翅雅 鹃; ②曾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核心展品之一——长须鲸骨架; ③上海自然博物馆特色活动介绍——“科普之夏”活动; ④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的——大杜鹃和松江鲈鱼; ⑤上海自然博物馆二代植物专家发现的新物种——小叶蓝丁香; ⑥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次走出国门巡展的主要展品之一——马门溪龙; ⑦5 亿年进化历史的见证、新馆外形的灵感源泉——鹦鹉螺活化石。 四、写作(60 分) 28、题目:在这里起步 要求:①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答案: 1、小桥流水人家 2、当年万里觅封侯 3、人约黄昏后 4、百废具兴 5、 醉翁之意不在酒 6、断绝 7、C 8、清 袁枚 9、(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 现向他借书的清形。 10、C 11、(1)又 (2)不同 12、B 13、不同人从日边来;举目见日,不 见长安。 14、思考角度一:与失去旧都相关,例如“晋元帝感受到重返旧都异常难受”; 思考角度二:与晋明帝相关,例如“晋元帝感受到晋明帝对自己的宽慰”。 两个角度均可,若答“晋明帝很聪明”则不得分。 15、举例论证(1 分) 用四合院改造四核楼的破坏性为例,有力地论述了对待 保留下来的记忆必须尊重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3 分) 16、高楼大厦林立的表面繁华(2 分);失去了城市的史脉与传衍(2 分)。 17、我们要保护好城市的历史真实。 18、因为自觉记忆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记。城市记忆是人类进入 现代社会,觉悟到要保护城市中历史人文的记忆载体,是理性的,刻意的,是 为了见证自己城市生命由来与独自的历程。使地域气质和人文情感可触与可感, 是为了不被忘却。所以,作者将“城市记忆”归入“自觉记忆
19、6、7段之间(1分)因为这段文字阐述了城市记忆要“进行筛选”,这承 接了第6段“城市记忆是有选择的”(2分);同时,第7段“如何对待城市记 忆”的阐述,则承接了这段文字的结尾“留下的记忆解决守住”(2分),所以, 这段文字应放在6、7段之间。 20、嬉皮笑脸 21、(2)母亲看刘老根大舞台,拒绝哗众取宠的演出2分);(3)母亲观赏获奖电 影,感悟好的艺术作品却少人问津(2分)。 22、在“我”创作的道路上,母亲会成为“我”永远的知音(2分);大众更愿意 接受“花里胡哨”的东西,质朴自然的作品却曲高和寡(2分)。 23、不能删去(1分),画线句写了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热闹,体现其广受欢迎(2 分),与上文两个人电影的冷清形成对比(1分),引出下文母亲的怅然与叹息(1 分),从而体现母亲对一些艺术作品处境的理解(1分)。 24、B ①观赏路线(1分);②关键词:上海、演变(或者自然),且能与“展现 这一动词搭配,例如:上海候鸟迁徙和鱼类洄游的情况;上海从小渔村到大都 市的变化过程;上海由海成陆的历史。(1分) 26、 BEACD 27、③(1分);因为选项③介绍的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一项活动(1分),其他选 项都是与上海自然博物馆有关的自然界的一个物种(1分),记载着“上海自然博 物馆”的历史,与“记忆墙”的要求相符(1分)
19、6、7 段之间(1 分) 因为这段文字阐述了城市记忆要“进行筛选”,这承 接了第 6 段“城市记忆是有选择的” (2 分);同时,第 7 段“如何对待城市记 忆”的阐述,则承接了这段文字的结尾“留下的记忆解决守住” (2 分),所以, 这段文字应放在 6、7 段之间。 20、嬉皮笑脸 21、(2)母亲看刘老根大舞台,拒绝哗众取宠的演出(2 分);(3)母亲观赏获奖电 影,感悟好的艺术作品却少人问津(2 分)。 22、在“我”创作的道路上,母亲会成为“我”永远的知音(2 分);大众更愿意 接受“花里胡哨”的东西,质朴自然的作品却曲高和寡(2 分)。 23、不能删去(1 分),画线句写了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的热闹,体现其广受欢迎(2 分),与上文两个人电影的冷清形成对比(1 分),引出下文母亲的怅然与叹息(1 分),从而体现母亲对一些艺术作品处境的理解(1 分)。 24、B 25、①观赏路线(1 分);②关键词:上海、演变(或者自然),且能与“展现” 这一动词搭配,例如:上海候鸟迁徙和鱼类洄游的情况;上海从小渔村到大都 市的变化过程;上海由海成陆的历史。(1 分) 26、BEACD 27、③(1 分);因为选项③介绍的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一项活动(1 分),其他选 项都是与上海自然博物馆有关的自然界的一个物种(1 分),记载着“上海自然博 物馆”的历史,与“记忆墙”的要求相符(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