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唐 杜甫
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未,杜甫回到洛 阳,不到两个月,唐军大败于邺城,郭子 仪退守河阳,洛阳骚动,杜甫被迫离去, 回华州.一路上所见皆征夫怨妇的愁苦, 便写出《三吏》、《三别》
背景: ▪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末,杜甫回到洛 阳,不到两个月,唐军大败于邺城,郭子 仪退守河阳,洛阳骚动,杜甫被迫离去, 回华州.一路上所见皆征夫怨妇的愁苦, 便写出《三吏》、《三别》
吏 别 《新婚别》 《新安吏》 《垂老别》 《石壕吏》 《无家别》 《潼关吏》
◼ 三吏: 三别: 《新婚别》 ◼ 《新安吏》 《垂老别》 ◼ 《石壕吏》 《无家别》 ◼ 《潼关吏》
解题 ■石壕:也叫石壕镇,现河南省三门峡市东 南 ■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解题 ◼ 石壕:也叫石壕镇,现河南省三门峡市东 南。 ◼ 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n诗人写此诗表现出 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 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 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 遇,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 难而深感悲痛
诗人写此诗表现出他思想上的什么矛盾? 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 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 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 遇,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 难而深感悲痛
文体:古体诗 )词内容是叙事性的,又带抒情性
• 文体:古体诗 • 词内容是叙事性的,又带抒情性
译课文
译文:天黑了(我)投宿(在)石壕村(里),( 有衙吏(在外面)捉人。(房东)老头儿(吓得)翻 走了,(房东)老太太出去开门应对。(那)衙吏的叫 是多么凶狠,那老太太的啼哭(又)是多么伤心!(我 听到老太太上前去(对衙吏)把话讲:“三个儿子(都到 邺城当兵去了,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那两个儿子最近都 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混一天,死的人(却)永远 完结了。家里再也没有(可当兵)人了,只有(一个)吃 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他妈妈没有离去, (可她)出出进进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婆子我虽然 (年老)力衰,请让我跟您连夜回营去吧。赶快让我应召 到河阳去服劳役,还能够为(你们)准备早饭。”夜深了 说话的声音断绝了,(我)好像听到(有人)在隐隐约约 地抽泣。天亮了,我登程赶路时,(只能)单独地和那老 别了
• 译文:天黑了(我)投宿(在)石壕村(里),(听到) 有衙吏(在外面)捉人。(房东)老头儿(吓得)翻墙逃 走了,(房东)老太太出去开门应对。(那)衙吏的叫嚷 是多么凶狠,那老太太的啼哭(又)是多么伤心!(我) 听到老太太上前去(对衙吏)把话讲:“三个儿子(都到) 邺城当兵去了,一个儿子捎了信回来,那两个儿子最近都 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混一天,死的人(却)永远 完结了。家里再也没有(可当兵)人了,只有(一个)吃 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他妈妈没有离去, (可她)出出进进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老婆子我虽然 (年老)力衰,请让我跟您连夜回营去吧。赶快让我应召 到河阳去服劳伇,还能够为(你们)准备早饭。”夜深了, 说话的声音断绝了,(我)好像听到(有人)在隐隐约约 地抽泣。天亮了,我登程赶路时,(只能)单独地和那老 头子告别了
层次: 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 」第二层:官吏捉人,老妇人哭诉、请役。 第三层:临别感受
◼ 第一层:交代时间、地点。 ◼ 第二层:官吏捉人,老妇人哭诉、请役。 ◼ 第三层:临别感受。 层次:
暮投石壕村 单刀直入,直叙其事,和盘托出兵荒马乱、 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 典型环境。 蒲起龙:“起有猛人之势
• 暮投石壕村 • 单刀直入,直叙其事,和盘托出兵荒马乱、 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 • 典型环境。 • 蒲起龙:“起有猛虎攫人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