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柳敬亭的生活实践、思想感情同他说书艺术的关系,学习他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分析作者的感情倾向。 、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的层次结构有什么特点? 分析:课文主要写柳敬亭卓越的说书技艺和取得这种技艺的原因,赞扬他为提高技艺而专心致志、 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课文共4段,逐层简析如下: 第1段,从回顾说书历史落笔,从而指出柳敬亭在说书史上的地位。 《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颇为兴盛的说书艺术的情况, 南宋时仅汴京和临安两地说书名艺人就有数十人之多。作者在回顾这一情况之后,笔锋陡转,写道:“自 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及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这样,就给了柳敬亭在说书史上极高的地位 即从南宋到清初的三四百年间,像柳敬亭这样著名的说书艺人,实属不可多得。因此,作者要为这位造 诣高超的著名说书艺人立传,于是全文也就循着说书这条线展开了。比起一般的传记文学以“……者,… 也”句来开头的写法,本文确是落笔不凡,富有特色了 第2段,介绍柳敬亭的身世,侧重写他在说书方面的成长过程 本段描写柳敬亭在说书技艺上的进步,脉络清晰,语言凝练简洁。自读时应抓住:“说书虽小技, 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两句细细体味。这 两句话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晢理,即成才的秘诀不但在于刻苦勤奋,而且在于深入实际、揣摩精髓,才 能获得突飞猛进的长进。 作者写柳敬亭成名之后,“之扬,之杭,之金陵”,“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 不当于心称善也”,寥寥数语,柳敬亭说书名噪一时的盛况,就跃然纸上了。 第3段,写柳敬亭入宁南幕府的情况 本段着重写柳敬亭为左良玉所赏识,倾动朝野的情况。作者强调了柳敬亭入宁南幕府后的身价百倍、 富贵显赫。这一际遇使柳敬亭一下子升入“天堂”,真是鸿运高照,登上了人生道路的顶峰。然而不久 就一落千丈,跌入了社会的最底层。课文“自读提示”中说:“作为传记,柳的这段重要经历自然无法 回避,但此段中涉及说书的情况甚少,作者写它的目的何在?细读起来,我们可以理解到:作者企图从 柳的人生大转折中,寻求他说书艺术后来更加提高的原因,因而此段为后文作了铺垫,仍是暗扣说书这 条线的。”阅读时,应当体味本段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 第4段,直接写后期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及其原因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柳敬亭的生活实践、思想感情同他说书艺术的关系,学习他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分析作者的感情倾向。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的层次结构有什么特点? 分析:课文主要写柳敬亭卓越的说书技艺和取得这种技艺的原因,赞扬他为提高技艺而专心致志、 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课文共 4 段,逐层简析如下: 第 1 段,从回顾说书历史落笔,从而指出柳敬亭在说书史上的地位。 《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颇为兴盛的说书艺术的情况, 南宋时仅汴京和临安两地说书名艺人就有数十人之多。作者在回顾这一情况之后,笔锋陡转,写道:“自 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及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这样,就给了柳敬亭在说书史上极高的地位, 即从南宋到清初的三四百年间,像柳敬亭这样著名的说书艺人,实属不可多得。因此,作者要为这位造 诣高超的著名说书艺人立传,于是全文也就循着说书这条线展开了。比起一般的传记文学以“……者,…… 也”句来开头的写法,本文确是落笔不凡,富有特色了。 第 2 段,介绍柳敬亭的身世,侧重写他在说书方面的成长过程。 本段描写柳敬亭在说书技艺上的进步,脉络清晰,语言凝练简洁。自读时应抓住:“说书虽小技, 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两句细细体味。这 两句话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即成才的秘诀不但在于刻苦勤奋,而且在于深入实际、揣摩精髓,才 能获得突飞猛进的长进。 作者写柳敬亭成名之后,“之扬,之杭,之金陵”,“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 不当于心称善也”,寥寥数语,柳敬亭说书名噪一时的盛况,就跃然纸上了。 第 3 段,写柳敬亭入宁南幕府的情况。 本段着重写柳敬亭为左良玉所赏识,倾动朝野的情况。作者强调了柳敬亭入宁南幕府后的身价百倍、 富贵显赫。这一际遇使柳敬亭一下子升入“天堂”,真是鸿运高照,登上了人生道路的顶峰。然而不久 就一落千丈,跌入了社会的最底层。课文“自读提示”中说:“作为传记,柳的这段重要经历自然无法 回避,但此段中涉及说书的情况甚少,作者写它的目的何在?细读起来,我们可以理解到:作者企图从 柳的人生大转折中,寻求他说书艺术后来更加提高的原因,因而此段为后文作了铺垫,仍是暗扣说书这 条线的。”阅读时,应当体味本段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 第 4 段,直接写后期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及其原因
在本段中,作者强调“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是后期柳敬亭说书艺术高超 的根本原因。这一分析是符合实际的、中肯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艺术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艺 术的源泉。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文学大家时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写景 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岀,无矫揉妆束之感,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段话移来评价柳敬 亭,是很恰当的了 总之,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全文紧紧围绕说书这条线选取材料,并按时间顺序组织成篇,短 短的500余字,不但全面地介绍了柳敬亭的艺术生涯,而且写出了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成就。 (二)本文在选取材料上有何特点? 分析:在选材上,黄宗羲认为,吴伟业的传对柳敬亭的政治活动叙写过于详细,对柳敬亭的评价也 有欠妥当。由于两人的写作目的不同、对人物的评价不同,因而在选材上就有明显区别。吴伟业的传突 出柳敬亭的政治活动,将柳与鲁仲连相比:而黄宗羲则认为柳敬亭“其人本琐琐不足道”,想还柳敬亭 说书人的本来面目,所以本文就以柳敬亭的说书生涯为线索,每一部分都与他说书有关,突出介绍了柳 敬亭作为说书艺人所取得的成绩和取得成绩的原由。 由于作者对传记这种文体的准确把握,因而能对柳敬亭有独特的评价,并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 选取恰当的材料。本文达到了“使后生知文章体式”的目的 (三)本文既然以说书为线索贯穿全文,既然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还柳敬亭说书人的本来面目,为什么 还要穿插他在宁南幕府的一段? 分析:首先,作为人物传记,应对人物的一生有全面的介绍,特别对一生中重要的事件、经历更不 能避而不谈,所以为了保持完整性,必须写上此段。其次,这一段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说书没有直接的 关系,其实从下文我们却不难发现柳敬亭这一段人生经历与他后来说书技艺的进一步提高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亲身见之……有 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他在军中久了,阅历丰富了,这正是作者企图从柳敬亭的人生大转折中所要寻 求的他后来说书艺术更高的原因。所以说此段为下文做了铺垫,仍是暗扣了说书这条线索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题,为自读导路(5分钟)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说书艺人,具有民族气节和“热肠侠骨”。现在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传 记就有吴伟业、周容、黄宗羲三家,吴、周、黄三人都是他同时代的著名文人和学者,而黄作是在吴作 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他说书的情况,一些文人诗词更描写得十分生动。如当时词人曹贞吉就曾描写他 的说书是“舌下涛飞山走,似易水歌声听久”;汪懋麟也曾描写他说南明兴亡事,“令四座,欷嘘良久” 可见他说书的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 学习本文,完成三项任务: (1)借助课文注释反复自读,力求独立读懂课文,并丰富自己的文言词汇
在本段中,作者强调“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是后期柳敬亭说书艺术高超 的根本原因。这一分析是符合实际的、中肯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艺术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艺 术的源泉。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文学大家时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写景 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感,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段话移来评价柳敬 亭,是很恰当的了。 总之,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全文紧紧围绕说书这条线选取材料,并按时间顺序组织成篇,短 短的 500 余字,不但全面地介绍了柳敬亭的艺术生涯,而且写出了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和成就。 (二)本文在选取材料上有何特点? 分析:在选材上,黄宗羲认为,吴伟业的传对柳敬亭的政治活动叙写过于详细,对柳敬亭的评价也 有欠妥当。由于两人的写作目的不同、对人物的评价不同,因而在选材上就有明显区别。吴伟业的传突 出柳敬亭的政治活动,将柳与鲁仲连相比;而黄宗羲则认为柳敬亭“其人本琐琐不足道”,想还柳敬亭 说书人的本来面目,所以本文就以柳敬亭的说书生涯为线索,每一部分都与他说书有关,突出介绍了柳 敬亭作为说书艺人所取得的成绩和取得成绩的原由。 由于作者对传记这种文体的准确把握,因而能对柳敬亭有独特的评价,并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 选取恰当的材料。本文达到了“使后生知文章体式”的目的。 (三)本文既然以说书为线索贯穿全文,既然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还柳敬亭说书人的本来面目,为什么 还要穿插他在宁南幕府的一段? 分析:首先,作为人物传记,应对人物的一生有全面的介绍,特别对一生中重要的事件、经历更不 能避而不谈,所以为了保持完整性,必须写上此段。其次,这一段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说书没有直接的 关系,其实从下文我们却不难发现柳敬亭这一段人生经历与他后来说书技艺的进一步提高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亲身见之……有 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他在军中久了,阅历丰富了,这正是作者企图从柳敬亭的人生大转折中所要寻 求的他后来说书艺术更高的原因。所以说此段为下文做了铺垫,仍是暗扣了说书这条线索。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题,为自读导路(5 分钟)。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说书艺人,具有民族气节和“热肠侠骨”。现在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传 记就有吴伟业、周容、黄宗羲三家,吴、周、黄三人都是他同时代的著名文人和学者,而黄作是在吴作 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他说书的情况,一些文人诗词更描写得十分生动。如当时词人曹贞吉就曾描写他 的说书是“舌下涛飞山走,似易水歌声听久”;汪懋麟也曾描写他说南明兴亡事,“令四座,欷嘘良久”。 可见他说书的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 学习本文,完成三项任务: (1)借助课文注释反复自读,力求独立读懂课文,并丰富自己的文言词汇;
(2)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改写吴伟业的《柳敬亭传》:他的改作比原作好在哪里; (3)结合“思考和练习”第二题,说说“鸣、习、期、主、奏、当、畏、业”等常用词,各有几种常 用义 (二)反复独立自读,适当点拨、助读 1.读前提示注意点。 遍数:至少读3遍 准确理解、熟悉的词语(板书) 词共姓名 乃近年 与今语有∫然必句性情 别的词语而后可以得志 双音复词:倾动、得志、喟然、结欢、文檄、宰执、吾侪、亡命 四言词语:进乎技矣、华堂旅会、闲亭独坐、倾动加礼、流离遇合、飒然浮空、鸟悲兽骇、风号雨 泣 参照“预习提示”,划分2、3两段内的层次。 2.第一遍自读。 要求:借助注释读课文,每一个注释都要细看,力求能记住。 其姓名]其,泛指说书艺人,不是承上指“数十人 乃近年]乃,意为“才”,放在句首兼有承转作用,可活译为“只是………才”。 句性情]性情,可作性格感情解,也可解作性格情态。 [倾动倾慕的意思,使动用法;用“动”,兼有轰动的意思。 进乎技矣]语出《庄子·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也,进乎技矣。”意为“超出于技艺范畴,达 到神妙的境界了”。乎,同“于”。 [流离遇合]“流离失所”、“悲欢遇合”的紧缩词语。 [鸟悲兽骇]互文见义语,意为鸟兽都又悲又骇
(2)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改写吴伟业的《柳敬亭传》;他的改作比原作好在哪里; (3)结合“思考和练习”第二题,说说“鸣、习、期、主、奏、当、畏、业”等常用词,各有几种常 用义。 (二)反复独立自读,适当点拨、助读。 1.读前提示注意点。 遍数:至少读 3 遍。 准确理解、熟悉的词语(板书): 双音复词:倾动、得志、喟然、结欢、文檄、宰执、吾侪、亡命 四言词语:进乎技矣、华堂旅会、闲亭独坐、倾动加礼、流离遇合、飒然浮空、鸟悲兽骇、风号雨 泣 参照“预习提示”,划分 2、3 两段内的层次。 2.第一遍自读。 要求:借助注释读课文,每一个注释都要细看,力求能记住。 [其姓名] 其,泛指说书艺人,不是承上指“数十人”。 [乃近年] 乃,意为“才”,放在句首兼有承转作用,可活译为“只是……才”。 [句性情] 性情,可作性格感情解,也可解作性格情态。 [倾动] 倾慕的意思,使动用法;用“动”,兼有轰动的意思。 [进乎技矣] 语出《庄子·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也,进乎技矣。”意为“超出于技艺范畴,达 到神妙的境界了”。乎,同“于”。 [流离遇合] “流离失所”、“悲欢遇合”的紧缩词语。 [鸟悲兽骇] 互文见义语,意为鸟兽都又悲又骇
3.第二遍自读。 要求:①尽量脱离注释阅读,有不理解的地方才看注释:②划分2、3两段内的层次。 可参考如下提纲 引回顾说书历史 突出柳的地位门15角度 身世与说书缘起 莫生指点提高门径 「使人欢哈媪噱 技艺提高过程{使人慷慨涕泣 前期说书情况 使人情不自主}揣摩成就 说书声名显扬 说书声名显扬莫不满意称善 被推荐:皖帅送至宁南幕府 被重用:左惜相见太晚,使参机密 儒生拟文字,左皆不悦}经历不凡 3.参宁南幕府事被信任 敬亭委巷活套,符合左意 朝中大臣倾动加礼 奉命至金昔日同辈私语羡慕 破家失国,身亲见之 原因 …乡俗好尚,习见习闻 晚期说书造诣 「亡国之恨顿生 今非昔比 境界 檀板之声无色 4.第三遍自读。 要求:脱离注释朗读:边读边结合“预习提示”、“内容提纲”揣摩文意,不一气读完
3.第二遍自读。 要求:①尽量脱离注释阅读,有不理解的地方才看注释;②划分 2、3 两段内的层次。 可参考如下提纲: 4.第三遍自读。 要求:脱离注释朗读;边读边结合“预习提示”、“内容提纲”揣摩文意,不一气读完
(三)文意理解讨论。 列举若干难句,指名学生译解。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注意:“之”,放时间副词“久”后组成名词性词组,并起促成音节和表示时间持续的作用 特指长江。 2.“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注意:“具”,具备,可活译为“全呈现”。两个“乎”字均同“于”。“盖”,这里是表示承上 申明原因、理由、情况的连词,看情况活译或不译。 3.“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 于心称普也。” 注意:前三个“之”,动词;最后一个“之”,代词。“当于心”,很合于心意 4.“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注意:“昔与敬亭尔汝者”是“市井小人”的定语后置:“私”,“悄悄”的意思,用“私”表示 怕柳敬亭听见。 5.“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 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意:“有”,音义同“又”,最后一个分句是说柳敬亭的艺术造诣已远远超出莫后光原来说的那 种境界。 (四)细读第3段,揣摩并评析作者改写吴伟业原作的意图。 读前提示:先口译“思考和练习”第二题所附“作者说明”,然后围绕下述问题边读边揣摩。重在 有自己个人的独立体会,不强求答案一致。 作者改写吴作的意图是否对头? 2.下边几处的语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美还是嘲讽? (1)用对比手法写柳敬亭被宁南侯信任 (2)写朝中“倾动加礼”,“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宴” (3)写“昔日尔汝者,从道旁私语
(三)文意理解讨论。 列举若干难句,指名学生译解。 1.“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 注意:“之”,放时间副词“久”后组成名词性词组,并起促成音节和表示时间持续的作用。“江”, 特指长江。 2.“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末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注意:“具”,具备,可活译为“全呈现”。两个“乎”字均同“于”。“盖”,这里是表示承上 申明原因、理由、情况的连词,看情况活译或不译。 3.“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 于心称善也。” 注意:前三个“之”,动词;最后一个“之”,代词。“当于心”,很合于心意。 4.“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注意:“昔与敬亭尔汝者”是“市井小人”的定语后置;“私”,“悄悄”的意思,用“私”表示 怕柳敬亭听见。 5.“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 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注意:“有”,音义同“又”,最后一个分句是说柳敬亭的艺术造诣已远远超出莫后光原来说的那 种境界。 (四)细读第 3 段,揣摩并评析作者改写吴伟业原作的意图。 读前提示:先口译“思考和练习”第二题所附“作者说明”,然后围绕下述问题边读边揣摩。重在 有自己个人的独立体会,不强求答案一致。 1.作者改写吴作的意图是否对头? 2.下边几处的语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美还是嘲讽? (1)用对比手法写柳敬亭被宁南侯信任。 (2)写朝中“倾动加礼”,“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宴”。 (3)写“昔日尔汝者,从道旁私语
3.作者作传的观点是否正确?有无偏见? 要回答第一问题,必须注意“作者说明”对吴作的批评,即为“失轻重”(失去评价、记叙的当轻 当重处),“倒却文章家的架子”(缺乏识见,丢了文章家的体面)。而他这篇改作,则是要“使后生知文 章体式”,“体式”就是“规范”的意思。吴伟业的原作是把柳敬亭当作“乱世奇人”来写的,虽然也 写了柳敬亭的说书成就,但着重写的是柳敬亭的政治才能。一共写了五件事。一是柳以左宁南“亲信” 和皖帅杜宏域“故人”的双重身份,解除了他们间因一个逃兵而产生的误会:二是左宁南不懂幕府儒生 所拟“文檄”,柳用街谈俚语来投合左宁南;三是左宁南要为幼时离失的母亲向皇帝请求封诰,因不知 母亲姓什么而苦恼,柳从“说书故实”中找出“天子赐姓”的老例,解决了难题;四是充当信使,帮助 左宁南与南明权奸阮大铖“捐弃前嫌”,共“图国事”;五是用协调的方法为左宁南一个“爱将”请求 免去死刑。这些事是否能跟“存赵却秦”,“功成不受赏”的鲁仲连一类“纵横士”相比,同学们自可 判断。黄宗羲有改作,就是要还柳敬亭一个有爱国精神,有民族气节的杰出说书人的本来面目。但吴伟 业的观点也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当时的流行看法,如夏荃就曾盛称:“(敬亭)侠骨热肠,求之士大夫中 不可多得。”(语见《退庵笔记》) 要解答二、三两题,就要懂得作者黄宗羲的思想和为人。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 特别是他的《明夷待访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杰出著作,对晚清的改良派和革命 派都起过启蒙发聩的作用。他有崇高的民族气节,明亡后曾参加反清斗争,失败后潜心著书,终身未尝 出仕。在传记的写作上,他重视史传的“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褒贬恰如其分。比如《柳 敬亭传》,黄宗羲虽然极赞他的艺术成就,但也不隐讳他的“无赖”习气,更轻蔑他的政治才能,本文 结尾(课文已删去)作者更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嗟乎,宁南身为大将,而以倡优为腹心,其所授 摄官(辅佐官)皆市井若己者,不亡何待乎?”这当然不无“封建士大夫”的偏见。但是否全是偏见,这 是一个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争论”。(重讲,讲两遍)比外,柳奉命至金 陵谋求与权奸联合,共“图国事”一事,是否明智?同学们课后也可再争论 (五)做完“思考和练习”第二题,拓展词语知识(10分钟)。 第二题的解答参考: 1组的四句共有三种意义:①当面上奏:②书面上奏:③弹奏、演奏、表演。 2组的四句也共有三种意义:①抵挡、抵御;②值,在,表示处在某时;③应当判处。(按:“当” 可当作“判处”解,如《陈涉世家》:“失期当斩”。) 归纳下列各个实词的常用义二、三种: 他日,驴一鸣 鸣闻水声如鸣佩环 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呜 参考答案: 鸣叫;②发声;③扬名声
3.作者作传的观点是否正确?有无偏见? 要回答第一问题,必须注意“作者说明”对吴作的批评,即为“失轻重”(失去评价、记叙的当轻 当重处),“倒却文章家的架子”(缺乏识见,丢了文章家的体面)。而他这篇改作,则是要“使后生知文 章体式”,“体式”就是“规范”的意思。吴伟业的原作是把柳敬亭当作“乱世奇人”来写的,虽然也 写了柳敬亭的说书成就,但着重写的是柳敬亭的政治才能。一共写了五件事。一是柳以左宁南“亲信” 和皖帅杜宏域“故人”的双重身份,解除了他们间因一个逃兵而产生的误会;二是左宁南不懂幕府儒生 所拟“文檄”,柳用街谈俚语来投合左宁南;三是左宁南要为幼时离失的母亲向皇帝请求封诰,因不知 母亲姓什么而苦恼,柳从“说书故实”中找出“天子赐姓”的老例,解决了难题;四是充当信使,帮助 左宁南与南明权奸阮大铖“捐弃前嫌”,共“图国事”;五是用协调的方法为左宁南一个“爱将”请求 免去死刑。这些事是否能跟“存赵却秦”,“功成不受赏”的鲁仲连一类“纵横士”相比,同学们自可 判断。黄宗羲有改作,就是要还柳敬亭一个有爱国精神,有民族气节的杰出说书人的本来面目。但吴伟 业的观点也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当时的流行看法,如夏荃就曾盛称:“(敬亭)侠骨热肠,求之士大夫中 不可多得。”(语见《退庵笔记》) 要解答二、三两题,就要懂得作者黄宗羲的思想和为人。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 特别是他的《明夷待访录》,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杰出著作,对晚清的改良派和革命 派都起过启蒙发聩的作用。他有崇高的民族气节,明亡后曾参加反清斗争,失败后潜心著书,终身未尝 出仕。在传记的写作上,他重视史传的“实录”精神,“不虚美,不隐恶”,褒贬恰如其分。比如《柳 敬亭传》,黄宗羲虽然极赞他的艺术成就,但也不隐讳他的“无赖”习气,更轻蔑他的政治才能,本文 结尾(课文已删去)作者更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嗟乎,宁南身为大将,而以倡优为腹心,其所授 摄官(辅佐官)皆市井若己者,不亡何待乎?”这当然不无“封建士大夫”的偏见。但是否全是偏见,这 是一个……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争论”。(重讲,讲两遍)比外,柳奉命至金 陵谋求与权奸联合,共“图国事”一事,是否明智?同学们课后也可再争论。 (五)做完“思考和练习”第二题,拓展词语知识(10 分钟)。 第二题的解答参考: 1 组的四句共有三种意义:①当面上奏;②书面上奏;③弹奏、演奏、表演。 2 组的四句也共有三种意义:①抵挡、抵御;②值,在,表示处在某时;③应当判处。(按:“当” 可当作“判处”解,如《陈涉世家》:“失期当斩”。) 归纳下列各个实词的常用义二、三种: 参考答案: ①鸣叫;②发声;③扬名声
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习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 参考答案: ①学习、练习②熟悉、习惯于。 会天大雨……度已失期 期{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期月而诣莫生 参考答案: ①限定或约定的时间、时日;②希望;③周(年、月)读j9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主止主谋一二人立决 使人之性情不自主 参考答案: ①君主、主子;②主要的、首要的:③掌管、主持、(自我)控制 是时朝中皆畏宁南 畏然畏塑,莫敢违 其下敬而畏之 参考答案 ①畏惧:②敬畏;敬服 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业农、业医、业懦 业 始复上街头理其旧业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学习、练习②熟悉、习惯于。 参考答案: ①限定或约定的时间、时日;②希望;③周(年、月)读 j9。 参考答案: ①君主、主子;②主要的、首要的;③掌管、主持、(自我)控制。 参考答案: ①畏惧;②敬畏;敬服。 参考答案:
①职守、职业;②从事于……(某种)行业;③已经。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解。 1.引言 回顾说书历史 突出柳的地位 对比,引出人物,点明为柳立传的原因 身世及说书的缘起。 「使人欢 2.前期说 书情况,{技艺提高过程:{使人慷慨渊泣 使人情不自主一一进乎技矣 因说书而声名显扬 「名达于缙绅间 争延之,无不当于心称善焉 「被推荐:致敬亭于幕府 玻重用:使参机密 被信任:不知、不悦→无不宁南意合 3.中期参与宁 南府政事 莫不倾动加礼, 南面上坐 显尊贵:尝奉命至金陵 昔与敬亭尔汝者 私语羡慕 丧失其资略尽,理故业。 4,晚想方的原团既在军中久,破国失家,无不亲身见之 五方士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 技艺更高 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 精妙境界:{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 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二)司马迁:《优孟》
①职守、职业;②从事于……(某种)行业;③已经。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解。 (二)司马迁:《优孟》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 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 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 如?”对曰:“臣请以彫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 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 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 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 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 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 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 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泪,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 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 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史记·滑稽列传》 (三)译文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千人。那时以后,说书艺人的 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仅在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杨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蛮横凶悍,触犯刑法,应判死刑,因此改姓柳,逃 到盱眙城里,给人说书。那时他就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后来,他又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 的读书人见了他之后,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 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要熟悉各地的风土人情,要像春秋时楚国优 孟那样潜心硏习,以隐言和歌唱讽谏,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 志,勤学苦练,反复思考推求。过了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欢乐喜悦, 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 后光赞叹地对柳敬亭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等感情就先表现岀来,使听众不能控制自 己的感情。这样就算超过了一般技艺,达到神妙境界了。”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 说书,声名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邀请柳 敬亭表演他的技艺,而且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时,安徽提督杜宏域想结交左良玉,把柳敬亭介绍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很 惋惜与柳敬亭相识太晚,便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的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看待柳敬亭。 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的,但左良玉都 不满意。可是柳敬亭经常耳听、口说的,都是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却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 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 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 如?”对曰:“臣请以彫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 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 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 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 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 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 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 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 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泪,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 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 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史记·滑稽列传》 (三)译文: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千人。那时以后,说书艺人的 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仅在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杨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蛮横凶悍,触犯刑法,应判死刑,因此改姓柳,逃 到盱眙城里,给人说书。那时他就已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后来,他又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 的读书人见了他之后,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 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要熟悉各地的风土人情,要像春秋时楚国优 孟那样潜心研习,以隐言和歌唱讽谏,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 志,勤学苦练,反复思考推求。过了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欢乐喜悦, 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 后光赞叹地对柳敬亭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等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使听众不能控制自 己的感情。这样就算超过了一般技艺,达到神妙境界了。”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 说书,声名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邀请柳 敬亭表演他的技艺,而且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时,安徽提督杜宏域想结交左良玉,把柳敬亭介绍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很 惋惜与柳敬亭相识太晚,便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的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看待柳敬亭。 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的,但左良玉都 不满意。可是柳敬亭经常耳听、口说的,都是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却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
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无不积极热情,以恭敬之礼接 待,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敬亭也心安理得。那些街市上往日 本和柳敬亭很亲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对人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 达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像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走上 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在军队里呆的时间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 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 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像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 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像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像鸟雀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 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其艺术造诣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种种境界
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无不积极热情,以恭敬之礼接 待,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敬亭也心安理得。那些街市上往日 本和柳敬亭很亲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对人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 达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像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走上 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在军队里呆的时间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 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 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像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 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像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像鸟雀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 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其艺术造诣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种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