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 编号24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基本课题:第十三章第一节病毒概述 教学目标:1.说出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特点。(难点) 2.简述病毒的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说出病毒的大小及形态。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的感染 1.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说30 出毒病感染的途径及类型。 2.教师总结。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 结合免疫学知识,并与20 细菌对照讲解。 (三)抗病毒免疫 强调干扰素的作用。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 法与防治原则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审签 编号 24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1 基本课题:第十三章 第一节 病毒概述 教学目标:1.说出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特点。(难点) 2. 简述病毒的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说出病毒的大小及形态。 4 二、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的感染 1.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说 30 出毒病感染的途径及类型。 2. 教师总结。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 结合免疫学知识,并与 20 细菌对照讲解。 (三)抗病毒免疫 强调干扰素的作用。 10 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 25 法与防治原则
一)病毒感染的检査方法与细菌对照讲解。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小结 9 1.干扰素作用有何特点? 2.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布置作业与预习 作业:病毒的感染类型有哪些? 预习:第二节呼吸道病毒第三节肠道病毒 课后分析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细菌对照讲解。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小结 9 1. 干扰素作用有何特点? 2. 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病毒的感染类型有哪些? 预习:第二节 呼吸道病毒 第三节 肠道病毒 课后分析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的感染 1病毒传播的方式与侵入途径 (1)水平传播 概念: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 1)通过粘膜表面 2)通过皮肤表面 (2)垂直传播 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从亲代直接传给子代的方式。 2病毒感染的类型 (1)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 (2)显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者。 )急性感染 2)持续性感染: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生,潜伏期 长、发病慢、恢复也慢 ①慢性感染:例如慢性肝炎。 ②潜伏感染:例如水痘病毒。 ③慢发病病毒感染:例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
二、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病毒的感染 1.病毒传播的方式与侵入途径 (1)水平传播 概念: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 1)通过粘膜表面 2)通过皮肤表面 (2)垂直传播 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从亲代直接传给子代的方式。 2.病毒感染的类型 (1)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 (2)显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者。 1)急性感染 2)持续性感染: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生,潜伏期 长、发病慢、恢复也慢。 ①慢性感染:例如慢性肝炎。 ②潜伏感染:例如水痘病毒。 ③慢发病病毒感染:例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
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1)杀细胞效应,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2)包涵体形成 概念:有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胞浆或胞 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团块结构。导致 宿主细胞损伤。 意义: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3)细胞膜改变 1)细胞膜融合,有助于病毒的扩散。 2)细胞膜出现新抗原,诱发免疫应答,致宿主细胞损伤或破坏 (4)细胞转化 (5)免疫抑制 (三)抗病毒免疫 1体液免疫损伤作用 2细胞免疫损伤作用 3.免疫耐受性 、病毒感染的检査与防治原则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1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1)杀细胞效应,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2)包涵体形成 概念:有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胞浆或胞 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团块结构。导致 宿主细胞损伤。 意义: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3)细胞膜改变 1)细胞膜融合,有助于病毒的扩散。 2)细胞膜出现新抗原,诱发免疫应答,致宿主细胞损伤或破坏。 (4)细胞转化 (5)免疫抑制 (三)抗病毒免疫 1.体液免疫损伤作用 2.细胞免疫损伤作用 3.免疫耐受性 三、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 (一)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1.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1)采集标本 1)根据临床评估及病期采集不同的标本 2)采集时间:发病初期或急性期采集,病毒分离标本最好在发病1~2天 内采集。 (2)标本处理 标本采取应严格无菌操作。带有杂菌的标本,应加入抗生素:送检标本 可置于含抗生素的50%甘油盐水中,低温下保存送检 (3)标本送检与保存 将标本放入装有冰块的冰壶内尽快送检(采集后1~2小时),暂时不检查 可放在70℃低温冰箱内保存。 2病毒的形态学检查 (1)光学显微镜检查 仅用于大病毒颗粒(如豆病毒)和病毒包涵体的检査。 (2)电子显微镜 )电镜直接检查法:有助于早期诊断 2)免疫电镜检査法:更特异、更敏感。 3病毒的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和家兔。接种后通常以动物发病、死 亡作为感染的指标
(1)采集标本 1)根据临床评估及病期采集不同的标本。 2)采集时间:发病初期或急性期采集,病毒分离标本最好在发病 1~2 天 内采集。 (2)标本处理 标本采取应严格无菌操作。带有杂菌的标本,应加入抗生素;送检标本 可置于含抗生素的 50%甘油盐水中,低温下保存送检。 (3)标本送检与保存 将标本放入装有冰块的冰壶内尽快送检(采集后 1~2 小时),暂时不检查 可放在-70℃低温冰箱内保存。 2.病毒的形态学检查 (1)光学显微镜检查 仅用于大病毒颗粒(如豆病毒)和病毒包涵体的检查。 (2)电子显微镜 1)电镜直接检查法:有助于早期诊断。 2)免疫电镜检查法:更特异、更敏感。 3.病毒的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和家兔。接种后通常以动物发病、死 亡作为感染的指标
(2)鸡胚培养:一般采用孵化9~-12天的鸡胚,根据病毒的特性将病毒 标本接种于鸡胚的不同部位。 (3)组织细胞培养:常用的组织培养细胞有人胚肾细胞、猴肾细胞、人 羊膜细胞等。 4.其他检查方法 (1)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查 中和试验:是指应用特异性抗体中和病毒的致病性或感染性的试验。本 法特异性高 补体结合试验:操作繁琐,特异性较低,但有助于早期诊断。 (2)病毒核酸杂交技术 (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病毒感染的预防 (1)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有灭活疫苗及减毒疫苗 (2)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病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注射 免疫球蛋白对甲肝、麻疹、脊灰等具有紧急预防作用。 2病毒感染的治疗 (1)干扰素:可用于防治人呼吸道病毒感染。 1)概念: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
(2)鸡胚培养:一般采用孵化 9~12 天的鸡胚,根据病毒的特性将病毒 标本接种于鸡胚的不同部位。 (3)组织细胞培养:常用的组织培养细胞有人胚肾细胞、猴肾细胞、人 羊膜细胞等。 4.其他检查方法 (1)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查 中和试验:是指应用特异性抗体中和病毒的致病性或感染性的试验。本 法特异性高。 补体结合试验:操作繁琐,特异性较低,但有助于早期诊断。 (2)病毒核酸杂交技术 (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二)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病毒感染的预防 (1)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有灭活疫苗及减毒疫苗 (2)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病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等。注射 免疫球蛋白对甲肝、麻疹、脊灰等具有紧急预防作用。 2.病毒感染的治疗 (1)干扰素:可用于防治人呼吸道病毒感染。 1)概念: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
细胞等多种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2)干扰素种类 α干扰素:由人白细胞产生 β干扰素: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 γ干扰素:T细胞接受抗原或其他非特异性刺激物(植物血凝素)诱生的干 扰素。 3)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理 是作用于宿主细胞,使之合成抗病毒蛋白,由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 质的合成,影响病毒的组装和释放。 (2)化学药物 (3)中草药
细胞等多种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2)干扰素种类 α 干扰素:由人白细胞产生。 β 干扰素: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 γ 干扰素:T 细胞接受抗原或其他非特异性刺激物(植物血凝素)诱生的干 扰素。 3)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理 是作用于宿主细胞,使之合成抗病毒蛋白,由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 质的合成,影响病毒的组装和释放。 (2)化学药物 (3)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