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授课计划 审签 编号10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基本课题:第五章补体系统 教学目标:1.说出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性质。(重点) 2.理解补体系统的激活。(难点) 3.比较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 4.说出补体的生物学作用。(重点)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说出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异同点 第五章补体系统 、概念 由免疫溶血现象引入补体。5 、Ab与C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5 第一节概述 1.解释说明补体的组成。15 2.结合实例进一步讲解命名。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活化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1.提出免疫溶血试验,激发30 学生思考,并分析原因 2.教师绘图说明激活过程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审签 编号 10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1 基本课题:第五章 补体系统 教学目标:1. 说出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性质。(重点) 2. 理解补体系统的激活。(难点) 3. 比较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 4. 说出补体的生物学作用。(重点)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说出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异同点。 4 第五章 补体系统 一、概念 由免疫溶血现象引入补体。 5 二、Ab 与 C 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5 第一节 概述 1. 解释说明补体的组成。 15 2. 结合实例进一步讲解命名。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活化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1. 提出免疫溶血试验,激发 30 学生思考,并分析原因。 2. 教师绘图说明激活过程
、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自学 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强调与前者的区别,过程5 自学。 第三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1.通过形象的比喻,加强学生 的理解。 2.结合绘图讲解。 小结 4 1.血型配错了引起何种反应?机理是什么? 2.为什么说补体对机体即有利又有害? 布置作业与预习 作业: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 预习:第六章免疫系统实验四免疫学实验(一) 课后分析
二、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 自学 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强调与前者的区别,过程 5 自学。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30 1. 通过形象的比喻,加强学生 的理解。 2. 结合绘图讲解。 小结 4 1. 血型配错了引起何种反应?机理是什么? 2. 为什么说补体对机体即有利又有害?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 预习:第六章 免疫系统 实验四 免疫学实验(一) 课后分析
第五章补体系统 第一节概述 19世纪末,发现在新鲜免疫血清中加入相应细菌而不溶解,若将此血清 加热到56℃30分钟,则只能使细菌凝集而不溶解,再加入新鲜正常血清,细 菌又被溶解。据此证明新鲜免疫血清中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特异性抗体,另 种是补体。 、补体的概念:是人或动物体内正常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具有酶活 性的蛋白质。 、Ab与C的区别 Ab C 1、抗原刺激产生 生来就有 2、有特异性 无特异性 3、多为γ球蛋白 多为β球蛋白 4、不是酶系统 是酶系统 三、补体的理化性质及生成 化学成分:大多为B球蛋白。 2.性质 (1)不稳定,多种理化因素均可使之灭活。 (2)意义:检査补体活性时,应用新鲜血清
第五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概述 19 世纪末,发现在新鲜免疫血清中加入相应细菌而不溶解,若将此血清 加热到 56℃30 分钟,则只能使细菌凝集而不溶解,再加入新鲜正常血清,细 菌又被溶解。据此证明新鲜免疫血清中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特异性抗体,另 一种是补体。 一、补体的概念:是人或动物体内正常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具有酶活 性的蛋白质。 二、Ab 与 C 的区别 Ab C 1、抗原刺激产生 生来就有 2、有特异性 无特异性 3、多为 γ 球蛋白 多为 β 球蛋白 4、不是酶系统 是酶系统 三、补体的理化性质及生成 1.化学成分:大多为β球蛋白。 2.性质 (1)不稳定,多种理化因素均可使之灭活。 (2)意义:检查补体活性时,应用新鲜血清
3.含量:血清中C3含量最髙 四、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的固有成分:只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的补体成分。如参 与经典激活途径的组分有C1、C2、C3、C4、C5、C6、C7、C8、C9,其中C1 又含三个亚单位。参与替代激活途径的组分。 2.补体调节蛋白 3.补体受体 (二)补体的命名 1968年WHO命名委员会对补体系统进行了统一命名。参与补体经典激 活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为C1、C2、C3.C9。C1由 Clq、Cr、Cls三个亚单位组成;补体系统的其它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如B因子、P因子、H因子等;补体调节成分多以其功能进行命名;补体活 化后的裂解片断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具有酶活性的成 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画一横线表示。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活化 在生理情况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提形式存在。只 有被激活物激活后,才表现出生物学活性。补体系统的激活有三条途径:1、 经典途径;2、MBL途径;3、旁路途径
3.含量:血清中 C3 含量最高。 四、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的固有成分:只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的补体成分。如参 与经典激活途径的组分有 C1、C2、C3、C4、C5、C6、C7、C8、C9,其中 C1 又含三个亚单位。参与替代激活途径的组分。 2.补体调节蛋白。 3.补体受体。 (二)补体的命名 1968 年 WHO 命名委员会对补体系统进行了统一命名。参与补体经典激 活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为 C1、C2、C3……C9。C1 由 C1q、C1r、C1s 三个亚单位组成;补体系统的其它成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如 B 因子、P 因子、H 因子等;补体调节成分多以其功能进行命名;补体活 化后的裂解片断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具有酶活性的成 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画一横线表示。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活化 在生理情况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提形式存在。只 有被激活物激活后,才表现出生物学活性。补体系统的激活有三条途径:1、 经典途径;2、MBL 途径;3、旁路途径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一)概念:IsG或IgM类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的复合物,启动C1,活 化后引起后继的补体成分发生连锁反应。 二)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其中Ab为IgG、IgM 三)激活顺序:C1→C4→C2→C3→CsC9。 (四)激活过程: 以免疫溶血为例 试管a:Ag-Ab-C 溶血 b: Ag-Ab-NS 为什么 机理? Ag--NS-C 均不溶血 d: Ag-NS 其中:Ag为绵羊红细胞;Ab为抗绵羊红细胞抗体;C为豚鼠新鲜血清。 1.识别阶段:当抗体与抗原结合时,抗体分子发生变构,位于Fc段上 的补体结合点暴露,C1q上的球型结构即能识别并与之结合,进而激活C1r 和C1s,使C1成为具有酶活性的C1分子 2.活化阶段:形成C3转化酶和Cs转化酶。 3.膜攻击阶段:形成攻膜复合体,使靶细胞崩解。 、MBL激活途径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一)概念:IgG 或 IgM 类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的复合物,启动 C1,活 化后引起后继的补体成分发生连锁反应。 (二)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其中 Ab 为 IgG、IgM。 (三)激活顺序:C1→C4→C2→C3→C5~C9。 (四)激活过程: 以免疫溶血为例 试管 a:Ag—Ab—C 溶血 b:Ag—Ab—NS c:Ag—NS—C d:Ag—NS 其中:Ag 为绵羊红细胞;Ab 为抗绵羊红细胞抗体;C 为豚鼠新鲜血清。 1.识别阶段:当抗体与抗原结合时,抗体分子发生变构,位于 Fc 段上 的补体结合点暴露,C1q 上的球型结构即能识别并与之结合,进而激活 C1r 和 C1s,使 C1 成为具有酶活性的 C1 分子。 2.活化阶段:形成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 3.膜攻击阶段:形成攻膜复合体,使靶细胞崩解。 二、MBL 激活途径 均不溶血 为什么? 机理?
(一)激活物 MBL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早期体内炎症反应诱导肝 细胞产生的急性期蛋白 (二)激活过程 MBL是一种钙依赖性糖结合蛋白,属于凝集素家族,可与甘露糖残基结 合。正常血清中MBL水平极低,在急性期反应时,其水平明显升高。MBL 首先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BL相关的 丝氨酸蛋白酶。MASP具有与活化的C1q同样的生物学活性,可水解C4和 C2分子,继而形成C3转化酶,其后的反应过程同经典途径。这种补体激活 途径称为MBL途径 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一)概念:由细菌细胞壁等启动,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称为替代途径。 二)激活物:主要为细菌细胞壁成分、酵母多糖等。 (三)激活过程: C3b的产生和形成C3转化酶。 2.Cs的激活 3.C3b正反馈环 (四)意义 替代途径的激活不须抗原抗体反应,微生物等细胞壁脂多糖即可直接活
(一)激活物 MBL 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早期体内炎症反应诱导肝 细胞产生的急性期蛋白。 (二)激活过程 MBL 是一种钙依赖性糖结合蛋白,属于凝集素家族,可与甘露糖残基结 合。正常血清中 MBL 水平极低,在急性期反应时,其水平明显升高。MBL 首先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 MBL 相关的 丝氨酸蛋白酶。MASP 具有与活化的 C1q 同样的生物学活性,可水解 C4 和 C2 分子,继而形成 C3 转化酶,其后的反应过程同经典途径。这种补体激活 途径称为 MBL 途径。 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一)概念:由细菌细胞壁等启动,从 C3 开始激活的途径称为替代途径。 (二)激活物:主要为细菌细胞壁成分、酵母多糖等。 (三)激活过程: 1.C3b 的产生和形成 C3 转化酶。 2.C5 的激活 3.C3b 正反馈环 (四)意义 替代途径的激活不须抗原抗体反应,微生物等细胞壁脂多糖即可直接活
化替代途径。在初次感染或感染早期,没有特异性抗体或量很少的情况下, 对机体的防御有重大意义 第三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 参与成分:C1~C9 因细菌种类不同,其作用效果亦有差异。可有抗体协助完成,也可由补 体单独完成。当外来微生物入侵后,机体对微生物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产生 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在微生物表面活化补体,形成MAC而引起微生物细 胞的溶解。某些微生物在无抗体存在的情况下也可激活旁路途径,同样引起 溶解。这种机制对机体防御细胞的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调理作用 参与成分:C3b和C4b 概念:补体裂解产物C3和C等与细菌或其他细胞、颗粒结合,可促使 吞噬细胞的吞噬,此被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 三、过敏毒素作用及趋化作用 过敏毒素作用:参与成分为C3a、Cs和C4a,它们能与表达在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 质,可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 趋化作用:参与成分为C3a、Cs和C567,它们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循C3a
化替代途径。在初次感染或感染早期,没有特异性抗体或量很少的情况下, 对机体的防御有重大意义。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一、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 参与成分:C1~C9。 因细菌种类不同,其作用效果亦有差异。可有抗体协助完成,也可由补 体单独完成。当外来微生物入侵后,机体对微生物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产生 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在微生物表面活化补体,形成 MAC 而引起微生物细 胞的溶解。某些微生物在无抗体存在的情况下也可激活旁路途径,同样引起 溶解。这种机制对机体防御细胞的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二、调理作用 参与成分:C3b 和 C4b 概念:补体裂解产物 C3b 和 C4b 等与细菌或其他细胞、颗粒结合,可促使 吞噬细胞的吞噬,此被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 三、过敏毒素作用及趋化作用 过敏毒素作用:参与成分为 C3a、C5a 和 C4a,它们能与表达在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 质,可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 趋化作用:参与成分为 C3a、C5a 和 C567,它们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循 C3a
C5a和C567作定向移动。 激肽样作用:参与成分为C2a 四、清除免疫复合物 免疫粘附作用:参与成分为C3b 作用:阻止免疫复合物沉积、促其溶解和清除、防止免疫复合物疾病发 生。正常机体随时都在形成少量的IC。当循环IC达到中等大小时易沉淀于 血管壁,通过激活补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这种IC是有害的。但补体成分也 可参与IC的清除。 五、免疫调节作用 1.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和提呈。 2.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 3.补体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效应功能
C5a 和 C567作定向移动。 激肽样作用:参与成分为 C2a。 四、清除免疫复合物 免疫粘附作用:参与成分为 C3b。 作用:阻止免疫复合物沉积、促其溶解和清除、防止免疫复合物疾病发 生。正常机体随时都在形成少量的 IC。当循环 IC 达到中等大小时易沉淀于 血管壁,通过激活补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这种 IC 是有害的。但补体成分也 可参与 IC 的清除。 五、免疫调节作用 1.C3 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和提呈。 2.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 3.补体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效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