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学案 【课标要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 文学特色 【考点落实】 、先秦诗歌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内容: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1)作品:《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汉赋与唐诗 1.汉赋:以楚辞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1)作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唐诗:唐朝文学的主要形式,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1)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作品:①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盛唐:边塞诗:高适《燕歌行》、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山水诗: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汉江临眺》。 诗仙:李白(浪漫)《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诗圣:杜甫(现实)《石壕新安潼关吏》《新婚无家垂老别》等。 ③中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等。 ④晚唐: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3)特点:①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②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富于诗情画意 ③李白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夸张和想象
1 。 《第 9 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学案 【课标要求】: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 文学特色。 【考点落实】 一、先秦诗歌 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内容: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1)作品:《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二、汉赋与唐诗 1.汉赋:以楚辞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1)作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唐诗:唐朝文学的主要形式,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1)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2)作品:①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盛唐:边塞诗:高适《燕歌行》、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山水诗: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汉江临眺》。 诗仙:李白(浪漫)《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诗圣:杜甫(现实)《石壕新安潼关吏》《新婚无家垂老别》等。 ③中唐: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等。 ④晚唐: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3)特点:①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②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富于诗情画意。 ③李白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夸张和想象
④杜甫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 三、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1.宋词:唐代出现的诗的另一种形式,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1)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2)作品:①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 ②豪放派:苏轼《赤壁怀古》、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2.元曲:宋散曲+元杂剧 (1)作品: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明清小说:魏晋南北朝出现志怪小说,唐朝传奇和宋朝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1)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领域出现新的气象,市民阶层扩大。 (2)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3)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重点突破】 1.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 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因此,分析某一时期文化繁荣时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经济因素:分析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第二,政治因素: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②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 ③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④分析各民族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2.正确认识盛唐诗和宋词繁荣的原因 (1)唐诗繁荣的原因:①这一时期是唐代的繁盛时期,出现“开元盛世”等,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 必要的物质条件;②国家的统一,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③开明兼 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 作的迅猛发展 (2)宋词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
2 ④杜甫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 三、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1.宋词:唐代出现的诗的另一种形式,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1)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2)作品:①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 ②豪放派:苏轼《赤壁怀古》、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2.元曲:宋散曲+元杂剧 (1)作品: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明清小说:魏晋南北朝出现志怪小说,唐朝传奇和宋朝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1)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领域出现新的气象,市民阶层扩大。 (2)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3)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重点突破】 1.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 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因此,分析某一时期文化繁荣时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经济因素:分析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第二,政治因素: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②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 ③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④分析各民族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2.正确认识盛唐诗和宋词繁荣的原因 (1)唐诗繁荣的原因:①这一时期是唐代的繁盛时期,出现“开元盛世”等,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 必要的物质条件;②国家的统一,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③开明兼 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 作的迅猛发展。 (2)宋词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
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 井生活的需要;③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文学家用词和曲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 【课堂探究】 1、质疑探究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形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 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 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材料二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伟。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 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 相对峙 (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 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各个层面。… 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吸取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 上下的尊宠。《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为流行。……(西 夏)已是任用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述唐宋文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呈现的差异性,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史实,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1.(1)特点:唐文化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气势雄壮。 宋文化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细腻丰满、忧患气息浓厚。 原因: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统治者实行有助于
3 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 井生活的需要;③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文学家用词和曲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 【课堂探究】 1、质疑探究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形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 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 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材料二 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伟。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 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 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 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各个层面。…… 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吸取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 上下的尊宠。《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为流行。……(西 夏)已是任用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述唐宋文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两宋时期中国南北文化呈现的差异性,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史实,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1.(1)特点:唐文化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气势雄壮。 宋文化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细腻丰满、忧患气息浓厚。 原因:唐朝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统治者实行有助于
文化发展的开明政策。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战争不断;国家积贫积弱: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 的修养。 (2)差异:北方文化表现为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融合 南方文化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 原因:游牧民族在同两宋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交流中,受汉文化影响:两宋长期遭受少 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以致国破家亡。 (3)结论: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巩固练习】 1.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与后者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一诗一词一曲一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不断加强②通俗文学蓬勃发展③科举考试内容变化④城市经济繁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4.“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 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感情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5.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6.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进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7.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是()
4 文化发展的开明政策。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战争不断;国家积贫积弱;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 的修养。 (2)差异:北方文化表现为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融合。 南方文化呈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 原因:游牧民族在同两宋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文化交流中,受汉文化影响;两宋长期遭受少 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与进攻,被动挨打以致国破家亡。 (3)结论: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巩固练习】 1.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 唱大江东去。” 与后者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 ) ①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②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③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④城市经济繁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4.“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 为他的词(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感情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5.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6.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进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7.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是( )
①《三国演义》②《红楼梦》③《儒林外史》④《水浒传》⑤《聊斋志异》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8.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 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 诗句。这位诗人最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10.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 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A.邓世昌 B.辛弃疾 C.拿破仑 D.屈原 答案:1——5: DDADD6-—10:DBCD
5 ①《三国演义》 ②《红楼梦》 ③《儒林外史》 ④《水浒传》 ⑤《聊斋志异》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8.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 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9.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 诗句。这位诗人最可能是( )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10.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 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 ) A.邓世昌 B.辛弃疾 C.拿破仑 D.屈原 答案:1——5:DDADD 6——10:DBC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