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合肥十中黄善文 教学设计思路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里自主赏析 的一篇文章,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 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故而内容亦容易把握。 另本单元的鉴赏要点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 “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均有很 高的审美价值。而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亦是争议较大的 个人物。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上,《项羽之死》一文记述了 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 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 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对人物形象的评析 正以此入手,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相关描写中体会人物的 精神气质,掌握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审美的方法,以及项羽之死的审美意义 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 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指导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把握文章内容,联系相关资料,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学习结合文本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诵读和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导入新课 项羽是楚汉战争的失败者,刘邦是楚汉战争的胜利者。但是后人却大多不以 成败论英雄,项羽与刘邦相比获得了更多人的追忆,有仰慕、哀叹、同情与惋惜 他的故事被后人反复演绎在各种文学文本中。那么同学们有无想过这其中的秘密 在哪?秘密主要就在我们今天所上的《项羽之死》这节文本中。(板书课题 、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 解决学生预习与阅读中的字、词、句方面的障碍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合肥十中 黄善文 教学设计思路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里自主赏析 的一篇文章,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 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故而内容亦容易把握。 另本单元的鉴赏要点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 “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在艺术形象方面均有很 高的审美价值。而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亦是争议较大的一 个人物。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上,《项羽之死》一文记述了 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 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 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对人物形象的评析 正以此入手,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相关描写中体会人物的 精神气质,掌握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审美的方法,以及项羽之死的审美意义。 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 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重点指导分析人物形象,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3.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4.把握文章内容,联系相关资料,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学习结合文本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诵读和自由讨论为主,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 一、导入新课 项羽是楚汉战争的失败者,刘邦是楚汉战争的胜利者。但是后人却大多不以 成败论英雄,项羽与刘邦相比获得了更多人的追忆,有仰慕、哀叹、同情与惋惜。 他的故事被后人反复演绎在各种文学文本中。那么同学们有无想过这其中的秘密 在哪?秘密主要就在我们今天所上的《项羽之死》这节文本中。(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 解决学生预习与阅读中的字、词、句方面的障碍
文学这事务本合文字与思想两者而成。周作人《思想革命》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 所以要理解文本的基础是弄清语言 (以上过程约10分钟) 三、具体研读 讨论:刚才我们说道项羽被人追忆的秘密,我们想要弄清其中的秘密,必须首先 对项羽这个人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同学们在该文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项羽?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要理解一个文学形象必须深入到文本中的情境中,唯有深入,才能深切 感受。文字不是静默的,她有形有声! 补:红楼梦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听 到戏文时“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深入之法一:诵读 至于三史诸子百家集,本是做出底文章,若不高声读之,如何能得其推敲激昂之势。清何 绍基《语汪菊士论诗》 诗以声为用者,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声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 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沈德潜《说诗啐语》 深入之法二:想象 我国民间戏台上有副对联:“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戏剧欣赏须想象 深入之法三:移情 在鉴赏艺术形象时,移情能使鉴赏者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以上引用的内容简单带过,不做过多阐释) 引导学生诵读项羽之言,感受项羽之人 (让学生读自己最为感兴趣的文段。这部分活动可不按文章顺序进行。) 问题与补充的内容: 垓下之围部分 楚歌:其特点是悲凉。“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唐刘长卿 问:项羽在这节中的心情怎样?哪些字能反映?他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悲伤激昂。悲、泣。形象:多情善感。 补: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 东城快战部分 问:此部分中项羽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勇猛无敌又自傲自尊。 问:这部分中有三“为”,这三“为”体现了项羽怎样的心理? 明确:项羽不存突围之心,愿打一个痛快之战给追随他的部下。更进一步表现了 他重情重义心理。 补:文中一呼一叱的细节充分表现了项羽摄人心魄的声威。 乌江自刎部分
文学这事务本合文字与思想两者而成。周作人《思想革命》 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 所以要理解文本的基础是弄清语言 (以上过程约 10 分钟) 三、具体研读 讨论:刚才我们说道项羽被人追忆的秘密,我们想要弄清其中的秘密,必须首先 对项羽这个人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同学们在该文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项羽?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要理解一个文学形象必须深入到文本中的情境中,唯有深入,才能深切 感受。文字不是静默的,她有形有声! 补:红楼梦 23 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林黛玉听 到戏文时“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深入之法一:诵读 至于三史诸子百家集,本是做出底文章,若不高声读之,如何能得其推敲激昂之势。 清 何 绍基 《语汪菊士论诗》 诗以声为用者,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声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 别传之妙,一齐俱出。 沈德潜 《说诗晬语》 深入之法二:想象 我国民间戏台上有副对联:“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戏剧欣赏须想象。 深入之法三:移情 在鉴赏艺术形象时,移情能使鉴赏者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以上引用的内容简单带过,不做过多阐释) 引导学生诵读项羽之言,感受项羽之人 (让学生读自己最为感兴趣的文段。这部分活动可不按文章顺序进行。) 问题与补充的内容: 垓下之围部分 楚歌:其特点是悲凉。“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唐 刘长卿 问:项羽在这节中的心情怎样?哪些字能反映?他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悲伤激昂。悲、泣。形象:多情善感。 补:鲁迅:无情未必真豪杰 东城快战部分 问:此部分中项羽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勇猛无敌又自傲自尊。 问:这部分中有三“为”,这三“为”体现了项羽怎样的心理? 明确:项羽不存突围之心,愿打一个痛快之战给追随他的部下。更进一步表现了 他重情重义心理。 补:文中一呼一叱的细节充分表现了项羽摄人心魄的声威。 乌江自刎部分
问:项羽在这部分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知耻重义、从容悲壮 总结:项羽的形象美在何处? 美在深情、美在重义、美在雄健、美在无惧 问:最后一段的开头还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为什么乌江亭长一心想渡项羽 过江,项王却笑着拒绝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学生讨论(关于这一点本人查了很多资料均无解读,甚惑之!) 这也是李清照疑惑的问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就是秘密所在,让人追忆的秘密就是项羽没有渡过乌江。为什么? 没有渡乌江,项羽最终选择了自刎而死,完成了一个圆满的具体的美丽的瞬间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 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 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 审美价值。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 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 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 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 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 易中天《项羽之死》 补:伟大的孤独者的最后决定是选择死 亚里斯多德:悲剧的功用可以净化心灵。 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问:项羽在这部分的形象是什么? 明确:知耻重义、从容悲壮 总结:项羽的形象美在何处? 美在深情、美在重义、美在雄健、美在无惧 问:最后一段的开头还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为什么乌江亭长一心想渡项羽 过江,项王却笑着拒绝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学生讨论 (关于这一点本人查了很多资料均无解读,甚惑之!) 这也是李清照疑惑的问题: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就是秘密所在,让人追忆的秘密就是项羽没有渡过乌江。为什么? 没有渡乌江,项羽最终选择了自刎而死,完成了一个圆满的具体的美丽的瞬间。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 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 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 审美价值。 ……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 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 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 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 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 易中天《项羽之死》 补:伟大的孤独者的最后决定是选择死。 亚里斯多德:悲剧的功用可以净化心灵。 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易中天:项羽之死 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 当项羽来到乌江边时,有一条船在那里等他。驾船的乌江亭长大约是一位崇 拜项羽的人,因此早早等在那里,一心要救项羽过江。他对项羽说,现在整个乌 江之上,只有臣这一只小船,请大王立即上船,汉军无论如何追不过江的。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完全可以在那里再成就霸业。然而项羽却谢绝了亭 长的好意。他只是请亭长把他心爱的战马带过江去,自己却和随扈亲兵全都下马 步行,冲入重围,同前来追杀的汉军短兵相接。这无疑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 也是一场无济于事的战斗。然而,如果因此就放弃战斗,举手投降,東手就擒, 那就不是项羽了。项羽是宁肯站着去死,也不会跪下求生的。他当然也不会放下 手中的武器。从他拿起这武器的那一天起,就没想过要放下它。相反,在生命的 最后一刻,更应该把它高高举起,就像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一定要让演出在谢幕时 达到高潮一样。这也是项羽随扈亲兵们的共识。于是这场敌强我弱的战斗就打得 风云变色气壮山河,光是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数百汉军士兵,自己也受伤十多处 这时,前来追杀的汉军越来越多,其中就有项羽当年的旧部吕马童。项羽笑了。 他大声地招呼说:啊哈,这不是老朋友吲!背楚降汉的吕马童难以为情,不敢正 视项羽,扭过头去对另一员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这可是“新朋友”了。于 是项王对王翳说:听说贵国出大价钱,赏干金,封万户,买我的人头,我就送个 人情给你吧说完,便一剑砍下自己的头颅。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 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
易中天:项羽之死 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 当项羽来到乌江边时,有一条船在那里等他。驾船的乌江亭长大约是一位崇 拜项羽的人,因此早早等在那里,一心要救项羽过江。他对项羽说,现在整个乌 江之上,只有臣这一只小船,请大王立即上船,汉军无论如何追不过江的。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完全可以在那里再成就霸业。然而项羽却谢绝了亭 长的好意。他只是请亭长把他心爱的战马带过江去,自己却和随扈亲兵全都下马 步行,冲入重围,同前来追杀的汉军短兵相接。这无疑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 也是一场无济于事的战斗。然而,如果因此就放弃战斗,举手投降,束手就擒, 那就不是项羽了。项羽是宁肯站着去死,也不会跪下求生的。他当然也不会放下 手中的武器。从他拿起这武器的那一天起,就没想过要放下它。相反,在生命的 最后一刻,更应该把它高高举起,就像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一定要让演出在谢幕时 达到高潮一样。这也是项羽随扈亲兵们的共识。于是这场敌强我弱的战斗就打得 风云变色气壮山河,光是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数百汉军士兵,自己也受伤十多处。 这时,前来追杀的汉军越来越多,其中就有项羽当年的旧部吕马童。项羽笑了。 他大声地招呼说:啊哈,这不是老朋友吗!背楚降汉的吕马童难以为情,不敢正 视项羽,扭过头去对另一员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这可是“新朋友”了。于 是项王对王翳说:听说贵国出大价钱,赏千金,封万户,买我的人头,我就送个 人情给你吧!说完,便一剑砍下自己的头颅。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 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
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 审美价值 然而项羽死得也很惨。 就在王翳一把抢得项羽头颅的同时,其他汉军将士也一拥而上,争相纵马践 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以至于互相残杀,死数十人。最后,王翳得一首,杨喜、 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一体。他们分摊了刘邦封赏的那块土地,每个人都当了 个小小的什么官。而我们的英雄,曾经让这些人闻风丧胆、不敢仰视的英雄,却 在他们卑劣的争夺下竟不得全尸而终。 这可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也是一 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虎和豹为象 征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犬和羊。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用虎豹和犬羊来比喻两 种不同的人格,并惊叹于虎豹之可能沦落为犬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 之犹犬羊之。”显然,在孔子师徒看来,虎豹的精神是高贵的,当是审美的,它 不该被代之以狗的粗鄙和羊的平庸。 然而,自从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英雄的时代也就开始走向没 落。君臣之间的促膝谈心没有了,而代之以行礼如仪、磕头如捣蒜;游侠谋土纵 横天下各展才华没有了,而代之以拉帮结派、巴结权贵往上爬;诸子百家争鸣自 由辩论也没有了,而代之以独尊儒术、只许一个人思想。权欲和利欲将成为主宰 和动力,人格和灵魂则将被阉割和践踏,就像王翳、吕马童们践踏项羽一样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 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
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 审美价值。 然而项羽死得也很惨。 就在王翳一把抢得项羽头颅的同时,其他汉军将士也一拥而上,争相纵马践 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以至于互相残杀,死数十人。最后,王翳得一首,杨喜、 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一体。他们分摊了刘邦封赏的那块土地,每个人都当了 个小小的什么官。而我们的英雄,曾经让这些人闻风丧胆、不敢仰视的英雄,却 在他们卑劣的争夺下竟不得全尸而终。 这可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以前的时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 贵族的时代。高贵感和英雄气质,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虎和豹为象 征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犬和羊。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用虎豹和犬羊来比喻两 种不同的人格,并惊叹于虎豹之可能沦落为犬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 之犹犬羊之。”显然,在孔子师徒看来,虎豹的精神是高贵的,当是审美的,它 不该被代之以狗的粗鄙和羊的平庸。 然而,自从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英雄的时代也就开始走向没 落。君臣之间的促膝谈心没有了,而代之以行礼如仪、磕头如捣蒜;游侠谋士纵 横天下各展才华没有了,而代之以拉帮结派、巴结权贵往上爬;诸子百家争鸣自 由辩论也没有了,而代之以独尊儒术、只许一个人思想。权欲和利欲将成为主宰 和动力,人格和灵魂则将被阉割和践踏,就像王翳、吕马童们践踏项羽一样。 于是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虎或 豹,在草原上孤独地死去,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则
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 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 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 就个人魅力而言,刘邦虽然既不可爱也不可敬,但也不可鄙。刘邦虽然出身 流氓,难免有些无赖气,一些事做得也不地道,但好歹也是英雄,骨子里也有英 雄气概,也是血性男儿。公元前195年,他回到故乡沛县,尽召故人父老子弟 畅饮。酒酣之际,刘邦亲手击筑,自为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 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一出,和声四起,刘邦离座起舞,慷慨伤怀 立数行下。他拉着父老乡亲们的手说,游子悲故乡!我虽然不得不定都关中,但 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沛中来的。可见,他虽无情,却并不冷酷,虽现实, 却也浪漫。然而,他代表的,却毕竟是一个冷酷无情、摧残人性的制度,是一个 必然要以权欲和利欲代替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的制度。事实上,他正是靠着权欲 和利欲完成他所谓“大业”的。就连陈平也坦言,他的身边,尽是些顽钝嗜利的 无耻之徒,而这些人正是靠刘邦“饶人以爵邑″,也就是靠权欲和利欲集结起来 的。因为刘邦继承的是秦始皇的事业。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一统天下,以天下万 民臣朕一人,他不能不打击摧残践踏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包括对他自己内心深 处残留的这些东西下手,这正是他心灵深处不无痛苦不无孤独的原因。 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 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夭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 的书杲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虎和豹的时代结束之后,取而代之
一拥而上,恣意践踏着那只虎或豹,然后每个人都扯下一块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 嘴里,准备回去邀功行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根本不敢看那只虎或豹的眼睛 的。 这群狼和羊的首领是刘邦。刘邦是他们的君,他们的牧。 就个人魅力而言,刘邦虽然既不可爱也不可敬,但也不可鄙。刘邦虽然出身 流氓,难免有些无赖气,一些事做得也不地道,但好歹也是英雄,骨子里也有英 雄气概,也是血性男儿。公元前 195 年,他回到故乡沛县,尽召故人父老子弟 畅饮。酒酣之际,刘邦亲手击筑,自为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 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一出,和声四起,刘邦离座起舞,慷慨伤怀, 泣数行下。他拉着父老乡亲们的手说,游子悲故乡!我虽然不得不定都关中,但 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沛中来的。可见,他虽无情,却并不冷酷,虽现实, 却也浪漫。然而,他代表的,却毕竟是一个冷酷无情、摧残人性的制度,是一个 必然要以权欲和利欲代替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的制度。事实上,他正是靠着权欲 和利欲完成他所谓“大业”的。就连陈平也坦言,他的身边,尽是些顽钝嗜利的 无耻之徒,而这些人正是靠刘邦“饶人以爵邑”,也就是靠权欲和利欲集结起来 的。因为刘邦继承的是秦始皇的事业。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一统天下,以天下万 民臣朕一人,他不能不打击摧残践踏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包括对他自己内心深 处残留的这些东西下手,这正是他心灵深处不无痛苦不无孤独的原因。 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 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 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虎和豹的时代结束之后,取而代之
的便是狼和羊的时代。而且,那狼也会退化为狗,走狗。 项羽,大约生于公元前233年,死于公元前202年。起兵时二十四岁,是 个少年英雄自刎时三十出头是一个男儿告别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龄 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大 家熟知的成语有破釜沉舟、作壁上观、衣锦夜行、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 别姬,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无颜见江东父老″等。最脍炙人口的诗 则是李清照的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的便是狼和羊的时代。而且,那狼也会退化为狗,走狗。 项羽,大约生于公元前 233 年,死于公元前 202 年。起兵时二十四岁,是 个少年英雄;自刎时三十出头,是一个男儿告别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龄。 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大 家熟知的成语有:破釜沉舟、作壁上观、衣锦夜行、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 别姬,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无颜见江东父老”等。最脍炙人口的诗 则是李清照的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