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o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 4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5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6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 产主义的精神。 7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8他生病的时候,你难道没有离开他吗?
1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3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 了。 • 4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5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6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 产主义的精神。 7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 8 他生病的时候,你难道没有离开他吗?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手法
初需要超解的劳哪必?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 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 引用、反语等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 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 引用、反语等
重点回顾: 1对偶 2反复 3设问 4反问
重点回顾: 1 对偶 2 反复 3 设问 4 反问
对偶 1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 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2对偶特点:结构相同或基本相似,词性相对, 意义相关,字数相等 3对偶作用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 和传诵
1.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 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一 对偶 2 对偶特点:结构相同或基本相似,词性相对, 意义相关,字数相等 3 对偶作用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 和传诵
经典名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一岳飞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经典名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林则徐 ——蒲松龄自勉联 ——岳飞庙
反复 1定义为了强调某事物或突出某些感情, 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2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1)周总理,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2)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3)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 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 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烧你,烤你,你 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 刚!
二、反复 1 定义 为了强调某事物或突出某些感情, 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2 分类 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1) 周总理,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2)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3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 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 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 烧你,烤你,你 没有哭; 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 刚!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 裳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 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排比是为了加 强语势. 2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次以上;排比 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 3.反复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而排比中有部分 提示词语相同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 1.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排比是为了加 强语势. • 2. 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二次以上;排比 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 • 3. 反复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而排比中有部分 提示词语相同。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 裳。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 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设问 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 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 注意和思考。(旬问旬答)
三、设问 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 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 注意和思考。(自问自答)
四、反问 即反诘或诘问。用疑闷的形式来 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 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只闷不答答在闷题之中。(明 知故问)
四、反问 即反诘或诘问。用疑问的形式来 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 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只问不答,答案在问题之中。(明 知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