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十月月考试题 姓名 班级 总分 基础知识积累(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默念一遍(4分) 因为博爱,孤言寡谈的自卑者走出了阴()mai:因为博爱,偏()pi保守的小国家停 止了孤点;因为博爱,距离遥远的星系穿越了多少个光年,传递着互相珍重的信息:因为博爱,幽 )sui的宇宙,等待了多少个亿年,打破了一片混()dun的沉寂 2、根据语境,从备选词语中选岀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空格处。并默念两遍(3分) [备选词语:平等仁爱沟通] 生活中不同的开始方式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陌生人彼此在凝视中用笑脸相迎,是 的开始:市民和进城民工在心中用尊重握手,是 的开始:看到口渴难耐的漂泊者,递上 瓢水,是 的开始:送人玫瑰,发现手有余香,是快乐的开始 3、古诗词积累。(9分) ①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的词句分别是 。(2分) ②莫道不消魂 (1分) ③今夜偏知春气暖, (1分) ④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这一道理的著名诗句 是 ⑤ 只有香如故。(1分) 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1分) ⑦.陈胜号召戍卒、表现对封建等级制度强烈不满的句子是: (1分) ⑧.在钢铁厂濒临倒闭之际,明健接任厂长,人们说他 ”(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填写)(1分) 4、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读图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请你仔细观察漫画,并回答问题。 畸形儿 (1)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仔细观察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1 九年级语文十月月考试题 姓名 班级 总分 一 、基础知识积累(30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默念一遍(4 分) 因为博爱,孤言寡谈的自卑者走出了阴( )mái;因为博爱,偏( )pì保守的小国家停 止了孤点;因为博爱,距离遥远的星系穿越了多少个光年,传递着互相珍重的信息;因为博爱,幽 蓝深( )suì的宇宙,等待了多少个亿年,打破了一片混( )dùn 的沉寂…… 2、根据语境,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空格处。并默念两遍(3 分) [备选词语:平等 仁爱 沟通] 生活中不同的开始方式体现出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陌生人彼此在凝视中用笑脸相迎,是 的开始;市民和进城民工在心中用尊重握手,是 的开始;看到口渴难耐的漂泊者,递上 一瓢水,是 的开始;送人玫瑰,发现手有余香,是快乐的开始。 3、古诗词积累。(9 分) ①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的词句分别是 , _ _ __; , 。(2分) ② 莫道不消魂, , 。(1 分) ③今夜偏知春气暖, 。(1 分) ④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这一道理的著名诗句 是: , 。(1 分) ⑤. ,只有香如故。(1 分) 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1 分) ⑦.陈胜号召戍卒、表现对封建等级制度强烈不满的句子是: 。(1 分) ⑧ . 在 钢 铁 厂 濒 临 倒 闭 之 际 , 明 健 接 任 厂 长 , 人 们 说 他 “ , 。”(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填写)(1 分) 4、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读图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请你仔细观察漫画,并回答问题。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 分) (2) 仔细观察漫画,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 分)
5、仿照下面的例句造句。(2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人们都爱, 6、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段话,划线的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你修改。(在原文上改)(2分) 精彩纷呈的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①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 身的特长。②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艺术才能得到了极大提高。 7、文学名著阅读填空(2分)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 指的是 8、下面是我国和发达国家城镇各类技工占技术工人比例统计表,阅读此表,回答问题。(4 初级技中级技高级技 工 工 发达国家 15% 0% 35% 中国 60% 5% 5%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根据表中信息,请你向我国教育或劳动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二、阅读理解(70分) (一)17分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 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 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 脸,满脸的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 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 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2
2 5、仿照下面的例句造句。 (2 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人们都爱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 6、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段话,划线的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你修改。(在原文上改)(2 分) 精彩纷呈的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①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 身的特长。②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艺术才能得到了极大提高。 7、文学名著阅读填空(2 分)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 指的是 。 8、 下面是我国和发达国家城镇各类技工占技术工人比例统计表,阅读此表,回答问题。(4 分)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⑵根据表中信息,请你向我国教育或劳动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 二、阅读理解(70 分) (一)17 分 果然,10 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 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 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 脸,满脸的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 10 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 2 法郎交 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 3 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 10 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 10 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 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初级技 工 中级技 工 高级技 工 发达国家 15% 50% 35% 中国 60% 35% 5% 工 国 种 别
9、“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 个人?(4分) 10、“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用原文作答)(2分) 答 11、用“-—”划选文中的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 12、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3分) 13、“我”在心里默念的话属于什么描写?你怎样理解文中“我”心里默念的话。(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2分)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 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 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 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 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 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 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 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 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 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 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 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3 9、“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 一个人?(4 分) 答: 10、“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用原文作答)(2 分) 答: 11、用“---”划选文中的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4 分) 答: 12、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3 分) 答: 13、“我”在心里默念的话属于什么描写?你怎样理解文中“我”心里默念的话。(4 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22 分) 父亲不写信 ①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 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②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 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 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 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 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 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③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 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 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 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 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 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 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 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 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 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 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 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 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 亲一一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 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 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 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 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0D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4、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4分) 15、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4分) 16、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 事例得来的?(4分)
4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 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 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 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 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 “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 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 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⑧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 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⑨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 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 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 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⑩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 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⑾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14、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4 分) 15、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4 分) 16、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 事例得来的?(4 分)
17、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 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4分) 18、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1)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2分) (2)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 (4分) (三)、阅读郑俊甫的《名师》回答9-12题。(12分)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 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等会儿, 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 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 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 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怎么能 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间 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 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 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名 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 个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
5 17、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 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4 分) 18、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1) 两个“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2 分) (2)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 (4 分) (三)、阅读郑俊甫的《名师》回答 9 一 12 题。(12 分)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 8 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 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等会儿, 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 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 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 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怎么能 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间 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 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 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名 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一 个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
碰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 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 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 (zha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嘿,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了 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6年第12期,文字有改动) 19、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名师”谦逊为怀的 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20、当“名师”请同学帮念“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3分) 答 21、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3分) 答 22、文中“名师”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答 3、古文阅读(19分) [甲]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 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6 碰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 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 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 (zhā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嘿,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了。” 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选自《小小说》选刊 2006 年第 12 期,文字有改动) 19、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名师”谦逊为怀的 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20、当“名师”请同学帮念“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3 分) 答: 21、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3 分) 答: 。 22、文中“名师”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4 分) 答: 。 3、古文阅读(19 分) [甲]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 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 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 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 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 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 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 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3、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 ②此诚不可与争锋( ③今亡亦死 ④曹操比于袁绍( (2)选出下列各组中词义不完全相同的一项(2分)() A、为:(1)吴广为都尉(2)陈胜乃立为王 (3)为屯长 B、将:(1)上使外将兵(2)韩信将兵,多多益善(3)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C、以:(1)扶苏以数谏故(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徒以有先生也。 D、之:(1)辍耕之垄上(2)此用武之国(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今亡亦死,举人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25、(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①:导火索 ②:根本原因 (2)[乙]段中唐雎列举了几个历史人物,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2分 (3)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分) 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什么的重要性?试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作答。(3分)
7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 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 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 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 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 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 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3、词语理解。 ⑴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 分) ①等.死,死国可乎 ( ) ②此诚.不可与争锋( ) ③今亡.亦死 ( ) ④曹操比于.袁绍 ( ) ⑵选出下列各组中词义不完全相同的一项(2 分) ( ) A、为:(1)吴广为都尉 (2)陈胜乃立为王 (3)为屯长 B、将:(1)上使外将兵 (2)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3)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C、以:(1)扶苏以数谏故(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徒以有先生也。 D、之:(1)辍耕之垄上 (2)此用武之国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今亡亦死,举人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⑵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25、(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 答:①:导火索 ②:根本原因 (2)[乙]段中唐雎列举了几个历史人物,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2 分) ( 3 ) 诸 葛 亮 认 为 刘 备 在 内 政 和 外 交 方 面 应 遵 循 的 方 针 是 “ ”。(2 分) 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什么的重要性?试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作答。(3 分)
三、写作(50分) ①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的阳光,爱的雨露。爱,有时候很简单。是一把遮雨的伞,一碗清香的 面,一双爱抚的手,一张皱折的角币,一句暖人的话……只要我们用心地去体味,细细地去体味, 爱,其实就在你我的身边。请以“爱,有时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一个深圳中学生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一片已收成的果园里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棵 树上都还有一些成熟的果实没有采摘。同学们纷纷询问缘由,果园的主人回答说:“那是留下来给鸟 儿们吃的。”大家一时无语,陷入了沉思。 造物主的赠予,我们不能尽数带走,还得留下什么,人类为自然留下什么,历史为今天留下什 么,岁月为人生留下什么……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无 论自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每天都在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什么 请以“留下”为话题,写篇文章,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端正 清楚
8 三、写作(50 分) ①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的阳光,爱的雨露。爱,有时候很简单。是一把遮雨的伞,一碗清香的 面,一双爱抚的手,一张皱折的角币,一句暖人的话……只要我们用心地去体味,细细地去体味, 爱,其实就在你我的身边。请以“爱,有时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 一个深圳中学生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一片已收成的果园里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棵 树上都还有一些成熟的果实没有采摘。同学们纷纷询问缘由,果园的主人回答说:“那是留下来给鸟 儿们吃的。”大家一时无语,陷入了沉思。 造物主的赠予,我们不能尽数带走,还得留下什么,人类为自然留下什么,历史为今天留下什 么,岁月为人生留下什么……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无 论自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每天都在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什么。 请以“留下”为话题,写篇文章,不少于 600 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端正 清楚
参考答案 阅读: 一)、原先称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从称呼 的变化,可以看出她嫌贫爱富、自私冷酷 20.出发时,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骄傲〃,后来则ν大家都不再说话。 21.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 丧的心 22.表明于勒很少得到这种温暖或进一步表明于勒确实很穷。(答案合理即可) 23.心理描写。对叔叔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不满 (三)、9.D10.侧面描写名师形象,为下文作铺垫。有类似表达均可。 11.是一位不耻下问、和蔼、机智、风趣幽默的老师 1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9 参考答案: 阅读: (一)、原先称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从称呼 的变化,可以看出她嫌贫爱富、自私冷酷。 20.出发时,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骄傲”,后来则“大家都不再说话。” 21.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 丧的心 22.表明于勒很少得到这种温暖或进一步表明于勒确实很穷。(答案合理即可) 23.心理描写。对叔叔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不满。 (三)、9.D 10.侧面描写名师形象,为下文作铺垫。有类似表达均可。 11.是一位不耻下问、和蔼、机智、风趣幽默的老师 1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