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碧云天)》、《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学习目标 1.了解范仲淹、柳永生平及其词的创作风格。 2、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预习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 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 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 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 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 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 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背景信息 范仲淹是宋代的政治家,性格刚正坚毅。但《苏幕遮》这首词抒写了羁旅相思之 情写柔情,千回百转。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尽管是政治家,也有他自己 的个人生活,有友谊,有爱情,在作品里反映出来并不奇怪。这首词抒写羁旅乡 思之情,题材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上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是意境的阔大却是这类 词所少有的。 《八声甘州》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时,是一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这首词融写景 抒情于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妇情绪,语浅而情深。是 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三、知识梳理 1、字音辨析 (1)追旅思( (2)池上暝 (3)记省( (4) 苒苒( (5)颙望( 2、解释加点词语 黯乡魂( )追旅思( 渐霜风凄惨( )红衰翠减( 望故乡渺邈( 苒物华休( 妆楼顒望( 正恁凝愁 3、名句默写 山映斜阳天接水, 明月楼高休独 倚 沙上并禽池上暝
《苏幕遮(碧云天)》、《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学习目标 1. 了解范仲淹、柳永生平及其词的创作风格。 2、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预习 一、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 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 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 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 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 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 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二、背景信息 范仲淹是宋代的政治家,性格刚正坚毅。但《苏幕遮》这首词抒写了羁旅相思之 情写柔情,千回百转。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尽管是政治家,也有他自己 的个人生活,有友谊,有爱情,在作品里反映出来并不奇怪。这首词抒写羁旅乡 思之情,题材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上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是意境的阔大却是这类 词所少有的。 《八声甘州》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时,是一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这首词融写景、 抒情于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妇情绪,语浅而情深。是 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三、知识梳理: 1、字音辨析 (1)追旅思( ) (2)池上暝 ( ) (3)记省 ( ) (4) 苒 苒( )(5)颙望 ( ) (6) 恁 ( ) 2 、解释加点词语 黯乡魂( ) 追旅思( ) 渐霜风凄惨( )红衰翠减( ) 望故乡渺邈( ) 苒苒物华休( ) 妆楼顒望( ) 正恁凝愁 ( ) 3、名句默写 山映斜阳天接水, 。 明月楼高休独 倚。 , 。 沙上并禽池上暝,
渐霜风凄惨, 人生自是有情痴, 。欧阳修《玉楼春》 四、初识文本 1范仲淹《苏幕遮》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全词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 上片写景,描绘了秋色。;下片抒情,直抒胸臆。上片描绘了一幅清澈剔透、色 彩绚丽而又广阔无际的秋色图。下片写自己羁泊异乡的乡思离愁。《苏幕遮(碧 云天)》以低徊婉转、沉雄青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乡思的情怀。 2、在诗词中领字可以起到承上启下、串联全篇的作用,试找出柳永《八声甘州》 中的领字来。 要点:对、渐、叹、想 苏幕遮(碧云天)》、《八声甘州》学案(二) 课堂学习 整体感知 1范仲淹《苏幕遮》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要点: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柳永的《八声甘州》词用一“望”字串起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漂泊之恨,尽从“望”中 透出。上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 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己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 文本研讨 1、如何理解“明月楼高休独倚”所表达的感情 “休独倚”表达了词人夜里因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于是想登楼远眺,排遣愁怀: 但空中的圆月更反衬出了词人的忧愁寂寞。“倚”却说“休倚”,表达了作者痛 苦深沉的思乡之情。 2、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 写得旷远而秾丽,其作用是怎样的? 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 伤,另一方面又使下阙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3、苏轼对柳永这首词中的“渐霜风渐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大加赞赏, 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这几句有什么妙处? 明确: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 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 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 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 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 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 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四、精段赏读 《苏幕遮》中“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三句又是怎样层层推 进的呢?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渐霜风凄惨, , 。 人生自是有情痴, 。欧阳修《玉楼春》 四、初识文本 1 范仲淹《苏幕遮》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全词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 上片写景,描绘了秋色。;下片抒情,直抒胸臆。上片描绘了一幅清澈剔透、色 彩绚丽而又广阔无际的秋色图。下片写自己羁泊异乡的乡思离愁。《苏幕遮(碧 云天)》以低徊婉转、沉雄青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乡思的情怀。 2、在诗词中领字可以起到承上启下、串联全篇的作用,试找出柳永《八声甘州》 中的领字来。 要点:对 、渐、叹、想 苏幕遮(碧云天)》、《八声甘州》学案(二) 课堂学习 整体感知 1 范仲淹《苏幕遮》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要点: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柳永的《八声甘州》词用一“望”字串起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漂泊之恨,尽从“望”中 透出。上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 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己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 文本研讨 1、如何理解“明月楼高休独倚”所表达的感情。 “休独倚”表达了词人夜里因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于是想登楼远眺,排遣愁怀; 但空中的圆月更反衬出了词人的忧愁寂寞。“倚”却说“休倚”,表达了作者痛 苦深沉的思乡之情。 2、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 写得旷远而秾丽,其作用是怎样的? 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 伤,另一方面又使下阙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3、苏轼对柳永这首词中的“渐霜风渐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大加赞赏, 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这几句有什么妙处? 明确: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 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 “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 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 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 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 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四、精段赏读 《苏幕遮》中“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三句又是怎样层层推 进的呢?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 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着秋水绿波,萋萋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 映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 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如黄蓼 园谓芳草喻小人,就不免穿凿),但这一意象可引发有关的联想。自从《楚辞·招 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 乡思别情相联系。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 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 情”。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明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 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着秋水绿波,萋萋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 映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 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如黄蓼 园谓芳草喻小人,就不免穿凿),但这一意象可引发有关的联想。自从《楚辞·招 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 乡思别情相联系。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 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 情”。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