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 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28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 壁》)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 别业》 (5)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舍生取义的气节,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这两句正体现了这种气节。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绯(fei)红胆怯(qie)正襟(jng)危坐 B.诘(j)责稽(q1)首长吁(xu)短叹 眼翳(yi)黝(you)黑诚皇( huang)诚恐 D.文绉绉(zhou)鬈(judn)发 暝(ming)思遐想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看了关于智能手机的文章,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智能手机既能给人带来更多便利 又容易使人沉迷而浪费许多时间。 B.马航370飞机失联事件发生后,众多世界各地的网友纷纷通过微博为航班上的乘客祈福。 C.98岁的胡佩兰医生广受尊重的原因,是她时刻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的结果。 D.即将在宁举行的青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向世界展示南京独特历史、文化 的良好契机。 4.下列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儒勒·凡尔纳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高淳区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 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8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8 分) (1) ▲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 壁》) (2)但愿人长久, ▲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海内存知己, ▲ 。 (王勃《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 (4) ▲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 别业》) (5) ▲ ,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伤心秦汉经行处, ▲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7 ) 中 华 民 族 自 古 崇 尚 舍 生 取 义 的 气 节 , 南 宋 文 天 祥 《 过 零 丁 洋 》 中 的 “ ▲ , ▲ ”这两句正体现了这种气节。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 ▲ ) A.绯.(fēi)红 胆怯.(qiè) 正襟.(jīng)危坐 B.诘.(jié)责 稽.(qǐ)首 长吁.(xū)短叹 C.眼翳. (yì) 黝.(yōu)黑 诚皇.(huánɡ)诚恐 D.文绉绉..(zhōu) 鬈.(juǎn)发 暝.(míng)思遐想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2 分) A.看了关于智能手机的文章,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智能手机既能给人带来更多便利, 又容易使人沉迷而浪费许多时间。 B.马航 370 飞机失联事件发生后,众多世界各地的网友纷纷通过微博为航班上的乘客祈福。 C. 98 岁的胡佩兰医生广受尊重的原因,是她时刻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的结果。 D.即将在宁举行的青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向世界展示南京独特历史、文化 的良好契机。 4.下列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儒勒•凡尔纳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B.该书的动人之处在于科学和幻想的巧妙结合,书中的一些奇妙想象,如人类登月 太空飞行等,如今都已成为现实。 C.主人公驾驶的潜艇是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在大 海中潜行 D.船长尼摩也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作者反对殖民主义和压迫者的进 步思想的体现 学习小组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5-7题。(13分) 【描绘春天】 5.小组成员找来了许多描绘春天的文章阅读,并进行摘抄: (1)摘抄描绘春天的成语:鸟语花香春和景明 请你再找两个与它们结构相似的描绘春天的成语。并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 里。(4分) (2)摘抄形容春天的优美语句 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 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 (摘自张晓风散文《春之怀古》) 根据你对春天的体会,仿照上面句子,再续一句。(2分) 【书写春天】 小组成员搜集到一幅林散之的草书作品: 原诗如下 江南春绝句 7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请根据草书的一般特点,作一点简要赏析。(2分) 【走进春天】 7.小组收集到如下的一首小诗 真正的好书,读着读着,就泛了绿 字里行间,转眼,就栽满了春天 请你根据自己平时的课外阅读具体篇目、内容,结合这首小诗说说自己的阅读感 受。(5分)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4分) 【古诗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B.该书的动人之处在于科学和幻想的巧妙结合,书中的一些奇妙想象,如人类登月、 太空飞行等,如今都已成为现实。 C.主人公驾驶的潜艇是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在大 海中潜行。 D.船长尼摩也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作者反对殖民主义和压迫者的进 步思想的体现 学习小组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5—7 题。(13 分) 【描绘春天】 5. 小组成员找来了许多描绘春天的文章阅读,并进行摘抄: (1)摘抄描绘春天的成语:鸟语花香 春和景明 请你再找两个与它们结构相似的描绘春天的成语。并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 里。(4 分) (2)摘抄形容春天的优美语句: 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 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 (摘自张晓风散文《春之怀古》) 根据你对春天的体会,仿照上面句子,再续一句。(2 分) ▲ 【书写春天】 小组成员搜集到一幅林散之的草书作品: 原诗如下: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请根据草书的一般特点,作一点简要赏析。(2 分) ▲ 【走进春天】 7.小组收集到如下的一首小诗: 真正的好书,读着读着,就泛了绿 字里行间,转眼,就栽满了春天 请你根据自己平时的课外阅读具体篇目、内容,结合这首小诗说说自己的阅读感 受。(5 分) ▲ 二(42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12 题。(14 分) 【古诗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 ▲ ▲ ▲ ▲ ▲ ▲
8.(1)作者被贬异地,只能凭借吟诵《思旧赋》来排遣思念老友却无缘见面的无奈之情, 其中“▲”字最能传达出这种心情。(1分) (2)请品析一下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古文阅读】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乙】《送天台陈庭学序》(节选)(明)宋濂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 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 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注释】①陈庭学:从四川来到南京求学的有志后生。②顾:但是。③逮:等到。④耄(m do):八九十岁。泛指老年。 9.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分)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略无慕艳意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足肤皲裂而不知 而予齿益加耄矣 当余之从师也 腰白玉之环 D.而予齿益加耄矣 精益求精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 (2)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翻译 2.本文也是赠序,作者宋濂当时地位显赫,但能激励提拔后进。说说这些赠序的劝勉能让 后生乐于接受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4分) 冬荷李木生 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是周敦颐笔下的夏荷 “花之君子者也”。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 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 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 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 东倒西歪.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 烧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小荷尖角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8.(1)作者被贬异地,只能凭借吟诵《思旧赋》来排遣思念老友却无缘见面的无奈之情, 其中“ ▲ ”字最能传达出这种心情。(1 分) (2)请品析一下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 分) ▲ 【古文阅读】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乙】《送天台陈庭学①序》(节选) 〔明〕宋濂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②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 方兵起,无所投足。逮③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④矣。欲如 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注释】①陈庭学:从四川来到南京求学的有志后生。②顾:但是。③逮:等到。④耄(m ào):八九十岁。泛指老年。 9. 用斜线( / )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 分) 欲 如 庭 学 之 游 尚 可 得 乎?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 )(3 分) A.略.无慕艳意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B.足肤皲裂而.不知 而.予齿益加耄矣 C.当余之.从师也 腰白玉之.环 D.而予齿益.加耄矣 精益.求精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 ▲ (2)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翻译: ▲ 12.本文也是赠序,作者宋濂当时地位显赫,但能激励提拔后进。说说这些赠序的劝勉能让 后生乐于接受的原因。(3 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7 题。(14 分) 冬 荷 李木生 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是周敦颐笔下的夏荷 ——“花之君子者也”。 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 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 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 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 东倒西歪.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 烧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小荷尖角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照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 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 莲蓬的存在。 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 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 吧?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 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 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 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一干枯了 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 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吗? 冬的荷,当是伟大的楷模。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悄然行走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 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 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 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 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 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淸香,夏 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3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有删改) 13.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2分) 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1)完成下列语句的赏析。(3分) 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烧的荷花,也没来 过那只在小荷尖角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本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过去荷叶生长的_▲_、荷花开放 并且巧妙化用诗句“ 来表现荷湖生 命的灵动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悄然行走在湖底。 15.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夏荷。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 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4分)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丁立梅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们乡下学校来的大学生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 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温暖
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照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 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 莲蓬的存在。 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 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 吧?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 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 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 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 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 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吗? 冬的荷,当是伟大的楷模。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悄然行走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 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 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 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 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 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 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3 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有删改) 13.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2 分) ▲ 14.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 分) (1)完成下列语句的赏析。(3 分) 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烧的荷花,也没来 过那只在小荷尖角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本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过去荷叶生长的 ▲ 、荷花开放 的 ▲ 。并且巧妙化用诗句“ ▲ , ▲ ”,来表现荷湖生 命的灵动。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悄然行走..在湖底。 ▲ 15.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夏荷。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 16.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 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2 题。(14 分)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丁立梅 他是第一个分配到我们乡下学校来的大学生。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 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温暖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 够路旁柳树上的树枝。附近人家养的鸡,跑到校园来觅食了,他看到鸡,竟兴奋得张开双臂 扑过去,边扑嘴里边惊喜地叫:“啊啊,大花鸡!”惹得我们笑弯了腰,有同学老气横秋地 点头说:“我们老师,像个孩子 他真的做了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语文。第一天上课,他站讲台上半天没说话,拿他小鹿 似的眼睛,看我们。我们也仰了头对着他看,彼此笑眯眯的。后来,他一脸深情地说:“你 们长得真可爱,真的。我愿意做你们的朋友,共同来把语文学好,你们一定要当我是朋友哦。” 他的这个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我们的距离,全班学生的热血,在那一刻沸腾起来。 他的课,上得丰富多彩。一个个汉字,在他嘴里,都成了妙不可言的音符。我们入迷地 听他解读课文,争相回答他提的问题。不管我们如何作答,他一律微笑着说:“真聪明, 老师咋没想到这么答呢?”有时我们回答得太离谱了,他也佯装要惩罚我们,结果是,罚我 们唱歌给他听。于是教室里的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时上语文课,在我们,是期盼,是 幸福,是享受。 他还引导我们阅读。当时乡下学校,课外书极其匮乏,他就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回 很多的书,诸如《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之类的。他说:“只有不 停地阅读,人才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我至今还保留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那个时 候养成的。 春天的时候,他领我们去看桃花。他说:“大自然是用来欣赏的,不欣赏,是一种极大 的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哄一声笑开了,跟着他蹦蹦跳跳走进大自然。花树下,他 和我们站在一起,笑得面若桃花。他说:“永远这样,多好啊。”周围的农人,都看稀奇似 的,停下来看我们。我们成了风景,这让我们备感骄傲 我们爱他的方式,很简单,却倾尽我们所能:掐一把野地里的花儿,插进他办公桌的玻 璃瓶里:送上自家烙的饼,自家包的粽子,悄悄放在他的宿合门口。他总是笑问:“谁又做 好事了?谁?”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我们念初二的时候,他生了一场病,回城养病,一走两个星期。真想他呀,班上的女生, 守在校门口,频频西望一一那是他回家的方向。被人发现了,却假装说:“啊,我们在看太 阳落山呢。 是啊,太阳又落山了,他还没有回来。心里的失望,一波又一波的。那些日子,我们的 课,上得无精打采。 他病好后回来,讲台上堆满了送他的礼物,野花自不必说,一東又一束的。还有我们舍 不得吃的糖果和自制的贺卡。他也给我们带了礼物,一人一块巧克力。他说:“城里的孩 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 他的母亲千方百计把他往城里调。他是独子,拗不过母亲。他说:“你们要好好学习 将来,我们会有重逢的那一天的。”他走的时候,全班同学哭得很伤心。他也哭了 多年后,遇见他,他早已不做老师了,眼神已不复清澈。提起当年的学生,却如数家珍 般的,一个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一如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当年的模样。那是他和我们 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 17.在文章前半部分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老师生病之前用心教育我们的几个生活片段。请 概括一下,填在下面横线上。(3分) (1)第一天上课,他用真诚友善的表情和开场白,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18.第八段画线句用了比喻手法,请写出其中的本体和喻体,并赏析这一比喻的妙处。(3分) 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 够路旁柳树上的树枝。附近人家养的鸡,跑到校园来觅食了,他看到鸡,竟兴奋得张开双臂, 扑过去,边扑嘴里边惊喜地叫:“啊啊,大花鸡!”惹得我们笑弯了腰,有同学老气横秋地 点头说:“我们老师,像个孩子。” 他真的做了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语文。第一天上课,他站讲台上半天没说话,拿他小鹿 似的眼睛,看我们。我们也仰了头对着他看,彼此笑眯眯的。后来,他一脸深情地说:“你 们长得真可爱,真的。我愿意做你们的朋友,共同来把语文学好,你们一定要当我是朋友哦。” 他的这个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我们的距离,全班学生的热血,在那一刻沸腾起来。 他的课,上得丰富多彩。一个个汉字,在他嘴里,都成了妙不可言的音符。我们入迷地 听他解读课文,争相回答他提的问题。不管我们如何作答,他一律微笑着说: “真聪明, 老师咋没想到这么答呢?”有时我们回答得太离谱了,他也佯装要惩罚我们,结果是,罚我 们唱歌给他听。于是教室里的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那时上语文课,在我们,是期盼,是 幸福,是享受。 他还引导我们阅读。当时乡下学校,课外书极其匮乏,他就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回 很多的书,诸如《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之类的。他说:“只有不 停地阅读,人才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我至今还保留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是那个时 候养成的。 春天的时候,他领我们去看桃花。他说:“大自然是用来欣赏的,不欣赏,是一种极大 的浪费,而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哄一声笑开了,跟着他蹦蹦跳跳走进大自然。花树下,他 和我们站在一起,笑得面若桃花。他说:“永远这样,多好啊。”周围的农人,都看稀奇似 的,停下来看我们。我们成了风景,这让我们备感骄傲。 我们爱他的方式,很简单,却倾尽我们所能:掐一把野地里的花儿,插进他办公桌的玻 璃瓶里;送上自家烙的饼,自家包的粽子,悄悄放在他的宿合门口。他总是笑问:“谁又做 好事了?谁?”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我们念初二的时候,他生了一场病,回城养病,一走两个星期。真想他呀,班上的女生, 守在校门口,频频西望——那是他回家的方向。被人发现了,却假装说:“啊,我们在看太 阳落山呢。” 是啊,太阳又落山了,他还没有回来。心里的失望,一波又一波的。那些日子,我们的 课,上得无精打采。 他病好后回来,讲台上堆满了送他的礼物,野花自不必说,一束又一束的。还有我们舍 不得吃的糖果和自制的贺卡。他也给我们带了礼物,一人一块巧克力。他说:“城里的孩子, 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眼睛,也跟着湿了。 他的母亲千方百计把他往城里调。他是独子,拗不过母亲。他说:“你们要好好学习, 将来,我们会有重逢的那一天的。”他走的时候,全班同学哭得很伤心。他也哭了。 多年后,遇见他,他早已不做老师了,眼神已不复清澈。提起当年的学生,却如数家珍 般的,一个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一如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当年的模样。那是他和我们 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以,刻骨铭心。 17.在文章前半部分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老师生病之前 ....用心教育我们的几个生活片段。请 概括一下,填在下面横线上。(3 分) (1)第一天上课,他用真诚友善的表情和开场白,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 (2) ▲ (3) ▲ (4) ▲ 18.第八段画线句用了比喻手法,请写出其中的本体和喻体,并赏析这一比喻的妙处。(3分) 我们摇头,佯装不知,昂向他的,是一张张葵花般的笑脸
19.第十一段“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 眼睛,也跟着湿了。”请你揣摩老师此时的心理。(2分) 20.文章开头和结尾为什么两次写到老师的眼神?(3分) 21.读完全文,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 以,刻骨铭心”的理解。(3分) 三(30分) 22.“微心愿”是最近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个热词。一本想了很久的图书,一句想说了很久的 话,一个简单的生日会……一个个微小的心愿,或许本身看来微不足道,它的背后却常是动 人的故事,也总寄寓对生活点滴的思考 请以“我的一个微心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出现真实的 校名、人名
▲ 19. 第十一段“他说:‘城里的孩子,都兴吃这个。’说这话时,他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的 眼睛,也跟着湿了。”请你揣摩老师此时的心理。(2 分) ▲ 20.文章开头和结尾为什么两次写到老师的眼神?(3 分) ▲ 21.读完全文,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 “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爱,所 以,刻骨铭心”的理解。(3 分) ▲ 三(30 分) 22.“微心愿”是最近在网络上流行的一个热词。一本想了很久的图书,一句想说了很久的 话,一个简单的生日会……一个个微小的心愿,或许本身看来微不足道,它的背后却常是动 人的故事,也总寄寓对生活点滴的思考。 请以“我的一个微心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出现真实的 校名、人名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8分) 1.(8分)(1)折戟沉沙铁未销(2)千里共婵娟(3)天涯若比邻(4)行到水穷处(5) 俱怀逸兴壮思飞(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分)B 3.(2分)D 4.(3分)B 5.(5分)(1)(4分)示例:山青水秀、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暖花开、桃 红李白、花明柳媚(一个成语1分,成语必须能够用来描绘春天,且短语结构与题目 中的成语一致,有任何不符都不得分)抄写正确、清晰1分,美观1分。) (2)(2分)仿句略(结构与所仿句相同1分,内容符合题意1分) 6.(2分)林散之的此件草书作品用笔老辣,线条摇曳多姿;行间布白,不计工拙, 用墨大胆,自然奔放。 7.(5分)示例:读龙应台的《目送》,那些对于亲情画面的描写,随着龙应台先生的文字, 散发温暖的光芒,照进心房。如同一波波绿意漾进我们的心池,熨平浮躁,温暖人心。(篇 目1分,根据内容2分,结合小诗2分) 二、(一)(14分) 8.(1)(1分)空 (2)(2分)对友人(白居易)关怀的感谢:表达自我振奋精神的决心;一个“暂”又 有调侃意味(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1分)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10.(3分)C 11.(4分)(1)因为我心中有足以为乐的事,就不感到衣食的享受不如别人了(前后句各 1分)。(2)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前后句各1分) 12.(3分)①以自身经历来鞭策对方。②尊重对方,态度谦和。(一点2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 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 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大了。想要 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二)(14分) 13.(2分)①有君子风骨:柔韧劲道,坚韧顽强(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勇于抗争。② 合作担当;③富有梦想。(一点1分,答到两点即可) 14.(5分)(1)(3分)茂盛;热烈(艳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8 分) 1.(8 分)(1)折戟沉沙铁未销(2)千里共婵娟(3)天涯若比邻(4)行到水穷处(5) 俱怀逸兴壮思飞(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 分)B 3.(2 分)D 4.(3 分)B 5.(5 分)(1)(4 分)示例:山青水秀、草长莺飞、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暖花开、桃 红李白、花明柳媚 (一个成语 1 分,成语必须能够用来描绘春天,且短语结构与题目 中的成语一致,有任何不符都不得分)抄写正确、清晰 1 分,美观 1 分。) (2)(2 分)仿句略(结构与所仿句相同 1 分,内容符合题意 1 分) 6.(2 分)林散之的此件草书作品用笔老辣,线条摇曳多姿;行间布白,不计工拙, 用墨大胆,自然奔放。 7.(5 分)示例:读龙应台的《目送》,那些对于亲情画面的描写,随着龙应台先生的文字, 散发温暖的光芒,照进心房。如同一波波绿意漾进我们的心池,熨平浮躁,温暖人心。(篇 目 1 分,根据内容 2 分,结合小诗 2 分) 二、(一)(14 分) 8.(1)(1 分)空 (2)(2 分)对友人(白居易)关怀的感谢;表达自我振奋精神的决心;一个“暂”又 有调侃意味(一点 1 分,答出两点即可) 9.(1 分)欲 如 庭 学 之 游/尚 可 得 乎? 10.(3 分)C 11.(4 分)(1) 因为我心中有足以为乐的事,就不感到衣食的享受不如别人了(前后句各 1 分)。(2)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前后句各 1 分) 12.(3 分)①以自身经历来鞭策对方。②尊重对方,态度谦和。(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参考译文: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 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及至当 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大了。想要 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二)(14 分) 13.(2 分)①有君子风骨:柔韧劲道,坚韧顽强(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勇于抗争。 ② 合作担当;③富有梦想。(一点 1 分,答到两点即可) 14.(5 分)(1)(3 分)茂盛;热烈(艳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2分)指藕在湖底的生长 15.(4分)开头写夏荷,为了写冬荷做铺垫,烘托冬荷的形象(2分);结尾写夏荷,具 体形象地描绘出冬荷的梦想与憧憬,使冬荷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意蕴),升华(深化) 文章的主题(2分) 16.(3分)不矛盾(1分),“醒着”指的是冬荷正处在遭受风霜雨雪摧残的现实中(1 分):“梦正酣”指的是冬荷对生活对未来依然充满憧憬和梦想:来年夏天整个湖仍 将是荷的世界(1分) (三)(14分) 17.(3分)他把课上得丰富多彩、轻松快乐:他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课外书,引导我们 阅读:春天,他领我们去看桃花,教育我们要欣赏大自然。(一道横线1分) 18.(3分)本体笑脸,喻体葵花(1分),既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笑容的纯真灿烂(1分), 又暗示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如太阳一般的地位(1分)。 19.(2分)因孩子的纯朴关爱而感动(1分),因他们的贫困而难过(1分) 20.(3分)开头写老师的眼神,写出了老师第一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的美好形象,结尾处 写老师的眼神“不复清澈”,形成对比,表明了时光的流逝:首尾呼应,引人回味。(一 点2分,两点3分) 21.(3分)在当年那段时光里,年轻的他真心喜爱学生,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而学 生同样“倾其所能”地爱他(1分),这样的情感是最纯真的,也是最难以忘怀的(1 分)。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和我们对当年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1分 三(30分) 22.参照中考阅卷标准,分五类打分,从23分切入
(2)(2 分)指藕在湖底的生长 15.(4 分)开头写夏荷,为了写冬荷做铺垫,烘托冬荷的形象(2 分);结尾写夏荷,具 体形象地描绘出冬荷的梦想与憧憬,使冬荷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意蕴),升华(深化) 文章的主题(2 分)。 16.(3 分)不矛盾(1 分),“醒着”指的是冬荷正处在遭受风霜雨雪摧残的现实中(1 分); “梦正酣”指的是冬荷对生活对未来依然充满憧憬和梦想:来年夏天整个湖仍 将是荷的世界(1 分)。 (三)(14 分) 17.(3 分)他把课上得丰富多彩、轻松快乐;他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课外书,引导我们 阅读;春天,他领我们去看桃花,教育我们要欣赏大自然。(一道横线 1 分) 18.(3 分)本体笑脸,喻体葵花(1 分),既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笑容的纯真灿烂(1 分), 又暗示这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如太阳一般的地位(1 分)。 19.(2 分)因孩子的纯朴关爱而感动(1 分),因他们的贫困而难过(1 分)。 20.(3 分)开头写老师的眼神,写出了老师第一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的美好形象,结尾处 写老师的眼神“不复清澈”,形成对比,表明了时光的流逝;首尾呼应,引人回味。(一 点 2 分,两点 3 分) 21.(3 分)在当年那段时光里,年轻的他真心喜爱学生,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而学 生同样“倾其所能”地爱他(1 分),这样的情感是最纯真的,也是最难以忘怀的(1 分)。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他和我们对当年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1 分)。 三(30 分) 22.参照中考阅卷标准,分五类打分,从 23 分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