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测试题 别: 学号: 姓名: 成绩: 默写(22分) ,决毗入归鸟。(杜甫《望岳》(1分) 国破山河在 (杜甫《望岳》(1分) 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1分) 4、《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 (2分) 5、杜甫《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 的名句是 。(2分) 6、《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7、《石壕吏》中 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 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形成鲜明对比。(2分) 8、《石壕吏》一诗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2分) 9、某一地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可是他们很少与外界来往,有点像陶渊明笔 下的 (限填成语)(1分) 10、《陋室铭》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是 。(2分 11、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2分) 默写杜甫《望岳》的前两联。(4分)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选择题.(12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莫道人生无再少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年益寿 C、渔人甚异之/可爱者甚蕃 D、无案牍之劳形/积芽成疾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忘路之远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知所云
1 南头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测试题 班别: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默写(22 分) 1、______________ 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1 分) 2、国破山河在, 。(杜甫《望岳》(1 分) 3、 ,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1 分) 4、《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 是 , 。(2 分) 5、杜甫《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 的名句是 , 。(2 分) 6、《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2 分) 7、《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 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形成鲜明对比。(2 分) 8、《石壕吏》一诗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 , 。(2 分) 9、某一地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可是他们很少与外界来往,有点像陶渊明笔 下的 。(限填成语)(1 分) 10、《陋室铭》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2 分) 11、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 “ , 。”(2 分) 12、默写杜甫《望岳》的前两联。(4 分) , 。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二、选择题.(12 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4 分) A、不足为外人道也/ 莫道人生无再少 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延年益寿 C、渔人甚异之/可爱者甚蕃 D、 无案牍之劳形 / 积劳成疾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 分) A、忘路之远近/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不知所云
C、可以週素琴/调週兵谴将 D、有仙则名/不可名状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斯是陋室/实事求是 B、以为妙绝/夜久语声绝 C、谈笑有鸿儒/大展鸿图 D、无案牍之劳形/形单影只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0分) 1、缘溪行( 2、渔人甚异之( 3、欲穷其林(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具答之,便要还家(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足为外人道也 8、寻向所志 9、欣然规往( 10、后遂无问者( 11、斯是陋室( 12、往来无自工( 13、无丝竹之乱耳( 14、可爱者甚登。( 15、清涟而不妖( ))) 6、不蔓不技( 17、亭亭净植( 18、不可褻玩焉。( ) 19、陶后鲜有闻 2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阅读与理解(46分) (一)(1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4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囗□口囗。进入桃花源
2 C、可以调素琴/调兵谴将 D、 有仙则名 / 不可名状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4 分) A、 斯是陋室/ 实事求是 B、 以为妙绝/夜久语声绝 C、谈笑有鸿儒 / 大展鸿图 D、 无案牍之劳形 / 形单影只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0 分) 1、缘溪行 ( ) 2、渔人甚异之( ) 3、欲穷其林( )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具答之,便要还家( )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7、不足为外人道也( ) 8、寻向所志( ) 9、欣然规往( ) 10、后遂无问津者( ) 11、斯是陋室( ) 12、往来无白丁( ) 13、无丝竹之乱耳( ) 14、可爱者甚蕃。( ) 15、濯清涟而不妖( ) 16、不蔓不枝( )( ) 17、亭亭净植 ( ) 18、不可亵玩焉。( ) 19、陶后鲜有闻( ) 2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四.阅读与理解(46 分) (一)(18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 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 (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4 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
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口囗囗口.离开桃花源时,他-囗囗□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囗口口口”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 ;(3 (3分)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3分) 5、“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分) (二)陋室铭(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2、根据课文填空。(5分) 陋室铭》一文统领全篇的句子是:“ 整篇文章通过 三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陋室不“陋”,结尾再用“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突出了作者的美德。 3、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分) 4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这怎样的人?(3分) (三)《爱莲说》(周敦颐)(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 ; (2)_______ ;(3)_______ 。(3 分) 4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 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3 分) 5、“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 分) 答: (二)陋室铭(15 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5 分) 《陋室铭》一文统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 ”。整篇文章通过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三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陋室不“陋”,结尾再用“____ ___ _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突出了作者的美德。 3、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 分) 答: 4 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这怎样的人?(3 分) 答: (三)《爱莲说》 (周敦颐)(13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陶渊明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 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3分) 3、本文题目是《爱莲说》,写菊、牡丹是否离题?为什么?(3分) 答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3分) 答 五、课外文言文(10分)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②;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 “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 次问翟瓚对旦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⑤任座之言直,臣 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克之:攻 占它(指中山国)。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④趋:指快走。这里是 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⑤向者:先前,刚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2分) (1)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2)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翻译。(2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3、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间翟璜对仁君 4、从全文看,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国君?(2分) 5、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4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2、陶渊明“独爱菊”表明陶渊明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 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3 分) 3、本文题目是《爱莲说》,写菊、牡丹是否离题?为什么?(3 分) 答: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3 分) 答: 五、课外文言文(10 分)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②;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 “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⑤任座之言直,臣 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克之:攻 占它(指中山国)。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④趋:指快走。这里是 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⑤向者:先前,刚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2 分) ⑴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 ) ⑵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2、翻译。(2 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 3、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 分) 文 侯 怒 任 座 趋 出 次 问 翟 璜 对 曰 仁 君。 4、从全文看,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国君?(2 分) 答: 5、从魏文侯由“怒”到“悦”这件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 分) 答: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二)1、(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没有奏乐的声音来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2、惟吾德馨: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何陋之有? 3、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三)、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 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富贵)、趋炎附勢的世风的鄙弃。 1.(1)派遣(2)通“反”,返回 2.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闻、向者、是以, 每词。0.5分:句子大意,0.5分。共2分) 3、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4.率直,宽仁,知错能改。(答出两个即给满分) 5要想取得好的进言效果,必须讲究言辞的技巧
5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 四、 (一) (二)1、(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没有奏乐的声音来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2、惟吾德馨; 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 何陋之有? 3、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三)、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 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五 1.⑴派遣 ⑵通“反”,返回 2.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闻、向者、是以, 每词。0.5 分;句子大意,0.5 分。共 2 分) 3、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 4.率直,宽仁,知错能改。(答出两个即给满分) 5.要想取得好的进言效果,必须讲究言辞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