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同学,你好。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 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题号 三总分 得分 一、摸一摸你的基础底子(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缔(di)结深湛(shen)沟壑(he)悄怆( chuang) 浣(huan)洗娴(xian)熟摇曳( zhuai)沮(j)丧 C、谛(di)听呷(xia)浪虬(qiu)松烙(luo)印 D、砭(bian)骨安谧(mi) 姊(z1)归矜(Jn)持 2、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 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④②①③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 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巴东三峡》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 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B.新闻(又叫消息)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其中 导语、主体、结语是一篇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C.《周庄水韵》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 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 D.《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篇消息,报道了北京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的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题 (满分 100 分 120 分钟完卷) 同学,你好。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 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摸一摸你的基础底子(2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缔.(dì)结 深湛.(shèn) 沟壑.(hè) 悄怆.(chuàng) B、浣.(huàn)洗 娴.(xián)熟 摇曳.(zhuài) 沮.(jǔ)丧 C、谛.(dì)听 呷.(xiā)浪 虬.(qiú)松 烙.(luò)印 D、砭.(biān)骨 安谧.(mì) 姊.(zǐ)归 矜.(jīn)持 2、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 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片冬日的阳光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妈妈语重心长 ....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 子。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 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 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 ....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巴东三峡》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 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B.新闻(又叫消息)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其中 导语、主体、结语是一篇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C.《周庄水韵》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 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 D.《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篇消息,报道了北京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的
情况及各方的反应:而《别了,“不列颠尼亚”》则是一篇特写,报道了1997年7月1日中 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B、《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C、大家都说那三个学校的领导的决策是对的 D、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6、我来问,你来答。考考你!(10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 (2分) (2)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让那些经济条 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露出了欢欣的笑容,这真是: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回答)(2分) (3)《过故人庄》中,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 。(2分) (4)《游山西村》中,描绘优美的农村风光堪称名句的句子是 。(2分) (5)羌管悠悠霜满地。 。(2分) 7、尽力施展你的才华,体现出你的能力 根据下面加点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 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二、阅读思考,你能行!(38分) 现代文阅读(26) )夏之韵(14分)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 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凝成一堵黛色长墙。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 长鸣。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 艘艘的舰船。⑤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⑥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 间升腾。⑦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 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执的赤,如夕阳,如红叶, 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一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 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 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 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 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 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晩睡亦够辛苦了
情况及各方的反应;而《别了,“不列颠尼亚”》则是一篇特写,报道了 1997 年 7 月 1 日中 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B、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C、 大家都说那三个学校的领导的决策是对的。 D、 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6、我来问,你来答。考考你!(10 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 。(2 分) (2)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让那些经济条 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露出了欢欣的笑容,这真是: ,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回答)(2 分) (3)《过故人庄》中,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 , 。(2 分) (4)《游山西村》中,描绘优美的农村风光堪称名句的句子是: , 。(2 分) (5)羌管悠悠霜满地。 , 。(2 分) 7、尽力施展你的才华,体现出你的能力。 根据下面加点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 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 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 。 二、阅读思考,你能行!(38 分) 现代文阅读(26) (一)夏之韵(14 分)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 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凝成一堵黛色长墙。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 长鸣。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 艘艘的舰船。⑤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⑥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 间升腾。⑦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 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执的赤,如夕阳,如红叶, 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 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 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 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 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 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 。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 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辛苦了
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 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 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 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8、读第一自然段,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②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写出夏天草木的丰茂 B、第③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夏天恼人的蝉鸣 C、第④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触觉、视觉等角度,写出夏天炎热的气候和夏收的紧 张气氛 D、第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写出夏天是充满希望的 9、第二自然段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组是()(2分 A、标志迸发蒸腾冲刺 B、象征爆发蒸发冲击 C、标志爆发蒸发冲刺 D、象征迸发蒸腾冲击 10、第三自然段中连用四个“快”字,叠用“听听”“看看”两个动词,在表达上各有什么 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分) 连用“快”字的作用 叠词动词的作用: 11、“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该怎样理解?(2 分) 12、最后一段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作用是: 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13、作者为什么要大声赞美夏天?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2分) 4、你喜欢四季中的哪个季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节选)(12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 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 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 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 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 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 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8、读第一自然段,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第②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写出夏天草木的丰茂。 B、 第③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夏天恼人的蝉鸣。 C、 第④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触觉、视觉等角度,写出夏天炎热的气候和夏收的紧 张气氛。 D、 第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写出夏天是充满希望的。 9、第二自然段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A、标志 迸发 蒸腾 冲刺 B、象征 爆发 蒸发 冲击 C、标志 爆发 蒸发 冲刺 D、象征 迸发 蒸腾 冲击 10、第三自然段中连用四个“快”字,叠用“听听”“看看”两个动词,在表达上各有什么 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 分) 连用“快”字的作用: 叠词动词的作用: 11、“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该怎样理解?(2 分) 12、最后一段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作用是: 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13、作者为什么要大声赞美夏天?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2 分) 14、你喜欢四季中的哪个季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2 分)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节选)(12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 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 21..日下午 ...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 .....,该路 35 万 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余部..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 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 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 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 战,不起丝毫作用。 这是一篇消息,请用波浪线画出本消息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它的作用。(3分) 作用 16、第二段中表现敌军不堪一击、竞相逃命的狼狈相的词语是 表现我军雄 伟气势的词语是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17、文中加点的“此种情况”指的是 (2分) 18、第二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表达方式上属 作用是 (3分) 19、第二段中加点的“21日下午5时起”“至发电时止”“余部23日可渡完”“正向南扩展 中”在消息中的表达作用是 (2分) 文言文阅读(1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水尤清冽( (2)、俶尔远逝 (3)、斗折蛇行( (4)、悄怆幽邃 21、下列几组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全石以为底 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下见小潭 其岸势犬牙差互 日光下彻 参差披拂 22、本文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来描写小石潭的景致,条理清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出他游览的顺序。(2分 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记录同游者
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 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 21 日到芜湖督 战,不起丝毫作用。 15、这是一篇消息,请用波浪线画出本消息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它的作用。(3 分) 作用: 16、第二段中表现敌军不堪一击、竞相逃命的狼狈相的词语是 ,表现我军雄 伟气势的词语是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2分) 17、文中加点的“此种情况”指的是 。(2分) 18、第二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表达方式上属 ,作用是 (3 分) 19、第二段中加点的“21..日下午 ...5.时起..”“至发电时止 .....”“余部. .23..日可渡完 ....”“正向南扩展 ..... 中.”在消息中的表达作用是 (2分) 文言文阅读(1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⑴、水尤清冽. ( ) ⑵、俶尔..远逝 ( ) ⑶、斗.折蛇行 ( ) ⑷、悄怆幽邃. ( ) 21、下列几组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全石以.为底 A 、可 B、以 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下.见小潭 其岸势犬牙差.互 C、下 D、差 日光下.彻 参差.披拂 22、本文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来描写小石潭的景致,条理清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出他游览的顺序。(2 分) 记录同游者
23、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2段主要写了潭中游鱼的情趣。其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一句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澈,且暗示了石潭之 “怡然不动”写出了鱼儿的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描写了鱼儿的动 BCD 态。在动静交替中,以鱼的欢乐反衬游人的愁苦。 选文第3段写遥望潭的水源,抓住了溪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的特点 选文第4段主要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24、“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小石潭这奇丽的自然景色,作者并没有流连忘返,仅是“记之 而去”,这是为什么?请你简要分析。(2分) 25、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作文:(40分) 活中处处充满了等待。等待亲人的归来,等待朋友的问候,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待 赞许的目光,等待假期的来临,等待2008奥运的召开,等待宝岛台湾的回归……等待是 种幸福,等待是一种希望,等待是一种无奈,等待也是 请以“等待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3、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2 分) A、 选文第 2 段主要写了潭中游鱼的情趣。其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一句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澈,且暗示了石潭之 小。 B、 “怡然不动”写出了鱼儿的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描写了鱼儿的动 态。在动静交替中,以鱼的欢乐反衬游人的愁苦。 C、 选文第 3 段写遥望潭的水源,抓住了溪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的特点。 D、 选文第 4 段主要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24、“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小石潭这奇丽的自然景色,作者并没有流连忘返,仅是“记之 而去”,这是为什么?请你简要分析。(2 分) 25、翻译下列句子。(2 分)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作文:(40 分)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等待。等待亲人的归来,等待朋友的问候,等待春天的到来,等待 赞许的目光,等待假期的来临,等待 2008 奥运的召开,等待宝岛台湾的回归……等待是一 种幸福,等待是一种希望,等待是一种无奈,等待也是…… 请以“等待 ”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附参考答案 1、D2、A3、D4、B5、D6、(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4)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7、示例:读《西游记》,我 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 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8、D9、A10、连用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 农民劳动的紧张(或夏天的紧张旋律);“听听”“看看”两个动词的叠用,突出了人们对气 候变化的密切关注(或农民对农事的日夜操劳)11、夏季之初虽已有收获,但更大的收获 还在秋季。因此它在春秋之间是最具有蓬勃生机的季节,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季节。12、这句 话有衬托(或对比)的作用。用文人笔下的春花秋月衬托浸满汗水的夏季,用文人的闲情逸 致衬托农民劳动的紧张。文中引用的话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热烈赞美的思想感情。13、夏正当 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一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 交替的旺季。14、略15、导语:第一段;作用:概括了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准确, 给人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16、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藐 视敌军,赞颂我军。17、指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对我军抵抗甚为微弱。18、议论:作用 是:从敌我双方透辟的分析了人民解放军神速突破长江的原因,提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 发展趋向的关键,增强了消息的思想性和政策性。19、表明报道及时、准确并预示战役前景。 20、(1)寒冷(2)忽然(3)象北斗七星一样(4)深21、C22、发现小潭一潭中景物一小潭 源流◆小潭氛围23、B24、这既是由于环境过于寂静凄凉的缘故,更是作者政治上 遭受挫折内心无限忧伤凄苦的缘故。是借小石潭的幽静来衬托内心的凄苦抑郁,也含蓄地表 露了作者内心对遭贬的愤懑之情。25、(1)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2)(感到) 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作文略
附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D 6、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 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⑷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⑸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7、示例:读《西游记》,我 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 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8、D 9、A 10、连用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 农民劳动的紧张(或夏天的紧张旋律);“听听”“看看”两个动词的叠用,突出了人们对气 候变化的密切关注(或农民对农事的日夜操劳) 11、夏季之初虽已有收获,但更大的收获 还在秋季。因此它在春秋之间是最具有蓬勃生机的季节,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季节。12、这句 话有衬托(或对比)的作用。用文人笔下的春花秋月衬托浸满汗水的夏季,用文人的闲情逸 致衬托农民劳动的紧张。文中引用的话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热烈赞美的思想感情。13、夏正当 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 交替的旺季。14、略 15、导语:第一段;作用:概括了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准确, 给人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16、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藐 视敌军,赞颂我军。17、指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对我军抵抗甚为微弱。18、议论;作用 是:从敌我双方透辟的分析了人民解放军神速突破长江的原因,提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 发展趋向的关键,增强了消息的思想性和政策性。19、表明报道及时、准确并预示战役前景。 20、⑴寒冷 ⑵忽然 ⑶象北斗七星一样 ⑷深 21、C 22、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 源流 小潭氛围 23、B 24、这既是由于环境过于寂静凄凉的缘故,更是作者政治上 遭受挫折内心无限忧伤凄苦的缘故。是借小石潭的幽静来衬托内心的凄苦抑郁,也含蓄地表 露了作者内心对遭贬的愤懑之情。25、⑴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⑵(感到) 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