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冰心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 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 、课文重点生字词 5.根据下列要点,举出作者读书得到好处的例 第一单元:1.伶仃 lingding2..笑柄bng3.恍 huong然大悟4.瑟se缩5.苦心孤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诣y6.虐ne杀7.荡漾 dangyang8.三十六天罡gong七十二地煞sha9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 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 10.人情世故11.消遣qian12.索然无味13.无病而呻14风花雪月15.不能自已16. 笸箩pblu617.趋之如归18.寂寥lido19.怨天尤人20.嘈co杂21冗rong长22. ②读书扩大知识面 望洋兴叹23.陶冶y24.仓皇25.萍水相逢26.乐以教和27.煞费苦心28.滑稽j 读《水浒传》了解到“官通民反”的历史状况。读外国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 29.猝c不及防30.六神无主31.撰 zhuan文32.俗不可耐33.心血来潮34.言简意情世故。” 赅gdi35.戏谑xue36.刮目相看37.乳臭xi未干38.盛气凌人39.微不足道40 ③读书提高品德修养。 趾高气扬41大动肝火42.诽谤 feihong43.出奇制胜 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二单元:1.迁徙x12.私塾shu3.任劳任怨4.妯娌 zhouli5.不辍chuo劳作6.溺 6.各写出下表中两部古代名著的一个故事和人物。 ⅲ死7.劳碌l8.和蔼百i9.为富不仁10.节衣缩食11.炫xudn耀12.荤hin菜13. 相关人物 揶揄yeyu14.哽咽 lengyel5.造孽nie16.蹒跚 panshan17.憧憬 chongjing18..脸颊 jid19.名正言顺20.崭露头角21.销声匿迹22含辛茹苦23.蓦地mod24.浩瀚h n25.风尘仆仆26.元勋xun27.寥寥无几28.汗马功劳 《水浒传》 第三单元:1.酝酿 running2.呼朋引伴3.黄晕yin4.蓑笠suo5花枝招展6. 7.从作者的读书的经历和感 获得了哪些启发? 嘹lido亮7山麓l8.隧sui9.竹坞w10.山岚ldn11.匾箪 brandon12.名副其 甲:我觉得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多读书,广泛涉猎,以扩大自己的知识 实13.穹 qiong隆14.黑黝黝ybu 四单元:1.鹤氅 chang2.纶gudn巾3.笑容可掬4.鏖zhu尾5.抚f掌6.隐匿n 面,充实自己 乙:我认为我们从小就要用心读书的习惯,学会品味和鉴赏文学作品 i7.大惊失色8.进beng9.喜不自胜10.天造地设11.滔滔不绝12.恍惚 huanghu13. 丙:读书不可毫无目的的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 窸窸x窣窣su14.发窘 jiong15.抽噎ye16.干净利落17.孔武有力 总之,我们要做到如作者所说,多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1.沉淀dian2.兴致勃勃3.无穷无尽4.五颜六色5.憨han态可掬6.虔 8.在本课中,冰心老人告诚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下面是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联 qian诚7.心有余悸j8.司空见惯9引人入胜 你能对出其中的下联吗?试试看 (1)有关国家书常读 (徐特立) 果内点现代文 )愿乘凤破万里浪 3)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 点课文:《亿读书》 (4)与有肝胆人共事 (周恩来) 5)绝交流俗因耽懒 (郁达夫)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郑板桥) 怒发冲冠(guin)勉勉强强( qiang (7)韬略终须建新国 郭沫若) 2解释下列加点字。 (8)板凳要做十年冷 (范文澜) 若有所失好像 答案(1)无益身心事莫为从(2)甘面壁读十年书(3)自首方悔读书迟(4) 3.根据提示,从文中归纳有关作品 无字句处读书(5)出卖文章为读书(6)文到穷时自有神(7)奋飞还得读良 ①作者喜欢读的作品有:《三因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 书(8)文章不写一句空 《声声慢》、《茶花女》、《红 ②作者不喜欢读的作品有:《荡 、《精忠说岳》。 点课文:《风筝》
1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课文重点生字词 第一单元:1.伶仃 língdīng 2..笑柄 bǐng 3.恍 huǎng 然大悟 4.瑟 sè缩 5.苦心孤 诣 yì 6.虐 nüè杀 7.荡漾 dàngyàng 8.三十六天罡 gāng 七十二地煞 shà9.若有所失 10.人情世故11.消遣qiǎn 12.索然无味 13.无病而呻 14.风花雪月 15.不能自已 16. 笸箩 pǒluó17.趋之如归 18.寂寥 liáo 19.怨天尤人 20.嘈 cáo 杂 21.冗 rǒng 长 22. 望洋兴叹 23.陶冶 yě 24.仓皇 25.萍水相逢 26.乐以教和 27.煞费苦心 28.滑稽 jī 29.猝 cù不及防 30.六神无主 31.撰 zhuàn 文 32.俗不可耐 33.心血来潮 34.言简意 赅 gāi 35.戏谑 xuè 36.刮目相看 37.乳臭 xiù未干 38.盛气凌人 39.微不足道 40. 趾高气扬 41.大动肝火 42.诽谤 fěibàng 43.出奇制胜 第二单元:1.迁徙 xǐ 2.私塾 shú3.任劳任怨 4.妯娌 zhóuli 5.不辍 chuò劳作 6.溺 nì死 7.劳碌 lù 8.和蔼ǎi 9.为富不仁 10.节衣缩食 11.炫 xuàn 耀 12.荤 hūn 菜 13. 揶揄 yéyú14.哽咽 gěngyè15.造孽 niè 16.蹒跚 pánshān 17.憧憬 chōngjǐng18..脸颊 jiá 19.名正言顺 20.崭露头角 21.销声匿迹 22.含辛茹苦 23.蓦地 mòdì24.浩瀚 hà n 25.风尘仆仆 26.元勋 xūn 27.寥寥无几 28.汗马功劳 第三单元:1.酝酿 yùnniàng 2.呼朋引伴 3.黄晕 yùn 4.蓑笠 suōlì 5 花枝招展 6. 嘹 liáo 亮 7.山麓 lù 8.隧 suì9.竹坞 wù 10.山岚 lán 11.匾箪 biǎndān 12.名副其 实 13.穹 qióng 隆 14.黑黝黝 yǒu 第四单元:1.鹤氅 chǎng 2.纶 guān 巾 3.笑容可掬 4.麈 zhǔ尾 5.抚 fǔ掌 6.隐匿 n ì 7.大惊失色8.迸bèng9.喜不自胜10.天造地设 11.滔滔不绝 12.恍惚huǎnghū 13. 窸窸 xī窣窣 sū 14.发窘 jiǒng 15.抽噎 yē16.干净利落 17.孔武有力 第五单元:1.沉淀 diàn2.兴致勃勃 3.无穷无尽 4.五颜六色 5.憨 hān 态可掬 6.虔 qián 诚 7.心有余悸 jì 8.司空见惯 9 引人入胜 二、课内重点现代文 重点课文:《忆读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怒发冲冠.(ɡuān) 勉勉强.强(qiǎnɡ) 2.解释下列加点字。 酷.爱 非常 若.有所失 好像 3.根据提示,从文中归纳有关作品。 ①作者喜欢读的作品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 《声声慢》、《茶花女》、《红楼梦》。 ②作者不喜欢读的作品有:《荡寇志》、《精忠说岳》。 4.作者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冰心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 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 5.根据下列要点,举出作者读书得到好处的例子。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 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盛衰的滋味。 ②读书扩大知识面。 读《水浒传》了解到“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读外国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 人情世故。” ③读书提高品德修养。 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6.各写出下表中两部古代名著的一个故事和人物。 故 事 相关人物 《三国演 义》 《水浒传》 7.从作者的读书的经历和感受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甲:我觉得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做到多读书,广泛涉猎,以扩大自己的知识 面,充实自己。 乙:我认为我们从小就要用心读书的习惯,学会品味和鉴赏文学作品。 丙:读书不可毫无目的的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 总之,我们要做到如作者所说,多读书,读好书。 8.在本课中,冰心老人告诫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下面是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联, 你能对出其中的下联吗?试试看。 (1)有关国家书常读 (徐特立) (2)愿乘风破万里浪 (孙中山) (3)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 (4)与有肝胆人共事 (周恩来) (5)绝交流俗因耽懒 (郁达夫) (6)书从疑处翻成悟 (郑板桥) (7)韬略终须建新国 (郭沫若) (8)板凳要做十年冷 (范文澜) 答案(1)无益身心事莫为从 (2)甘面壁读十年书 (3)自首方悔读书迟 (4) 无字句处读书 (5)出卖文章为读书 (6)文到穷时自有神 (7)奋飞还得读良 书 (8)文章不写一句空 重点课文:《风筝》
理清思路: 从关心弟弟健康成长的角度粗暴地制止了弟弟做风筝放风筝。但”我”当时还是”少年 北京冬季空中的风筝→故乡春天多姿多彩的风筝→虐杀弟弟风筝梦→读书明理无 限懊悔→想补过而不得→再回北京现实的冬天。或:回忆前→回忆中→回忆后 封建礼教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我”也是一个受害者 概括段意 从"我"后来的觉悟和转变看,”我”以前的谬误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善意做出的, 旦到了中年读外国书明理后,眼前才展开了”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这一幕,于是心 第一部分(1、2段),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 如铅坠,长期想法补过而不可得,深受懊悔心情无休无止地折磨,”我”也成了受害者 第二部分(3-11段),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深入探究 第一层(3、4段),“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梦。 1.作品中,“我"的弟弟有没有受过封建思想的毒害?为什么? 第4段记叙要素 我″的弟弟也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这从作品有关描述中可以看出 天。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人物:“我”和弟弟。起因:似乎多日 (1)"我"是哥哥,他从内心深处也认为受”我”管教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虽然 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经过:“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 他"最喜欢风筝”,却因为"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就只好强忍着放风筝的强 制作风筝,粗暴地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结果: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做然烈欲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呆看空中别人放的风筝出神。 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2)后来终于忍不住偷做风筝,被”我”发现时,他"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 第二层(5、6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 缩着”,这也表明"我的小兄弟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误认为自己玩风筝是没出息的 第三层(7-11段),“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事,所以偷玩,被平时就怕的对自己管教甚严的哥哥发现,因自认有错而害怕异常 第三部分(12、13),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3)也许正是自认没理,所以渐渐淡忘了儿时风筝被 课文内容 2.联系全文,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一段的理解 1、“我”弟弟“最喜欢风筝”,文中哪些地方作了描述?①“他…最喜欢风筝, 最后一段又回到现实中的北京冬季。”故乡的春天”指的是空中的风筝,因此,第 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 句实际上就如同说”故乡春天天空中常见的风筝又在这北京的天空中了,这既引起 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我”对很久以前的儿时的回忆,而这回忆却又带给我无限懊悔而终使人感到悲哀,这 ②躲进平时很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专心致志地偷做风筝,被”我"发现后 悲哀之所以”无可把握”是因为我虽清楚了产生这种悲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封建思 异常害怕(此时越害怕,越能表现出他当初兴趣之浓厚,自做风筝愿望之迫切,因为 想根深蒂固的社会,可偏又苦于无法改变。 他肯定考虑过一旦被发现的后果),在我毁掉他的风筝后,他独自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面一句大意是说:“我不如不看这春天的标志一风筝,躲到严冬中去,以求能摆 (希望越大,失望才会越大) 脱风筝事件所造成的无限懊悔的心情折磨。但是,酿成风筝事件的封建思想,在北洋 2、“我”弟弟最喜欢风筝作为事例,它能证明文中的哪个观点?“游戏是儿童最 这阀统治下的现实生活中还十分猖獗,势力强大,令人生寒。启示人们如不改革整个 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社会,孩子们仍不会获得”春日”的愉快 结合全文说说“我”原来的看法,并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 本文语言 “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余 1.第一段中"灰黑色",淮确传神地描写了在白色积雪的映衬下”秃树枝″的特有色 彩和神韵 3、读了几遍课文后,你便会发现作者的无限懊悔正是作者严于责己,勇于自新的 2.第二段中的寂寞”是孤单冷清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写出了瓦片风筝既伶仃地 表现。那么,你能说说作者是如何逐步写出自己无限懊悔的吗? 放得很低,又没有风轮发出沙沙声的特点,同时又带有拟人化的色彩,增添了文章的 ①"我”管教弟弟,弟弟想放风筝而不可得,并且,粗暴毁坏了弟弟后来忍不住偷偷 情趣 制作的风筝。这是后来作者产生懊悔的根源所在。②”我”的小弟弟,那时”多病,瘦 3.第四段中的"做然”,在文中指”得意"的样子。因为”我”认为作为哥哥, 得不堪"。文章愈是把小弟写得可怜,就愈反衬出"我”后来感情负重的份量,加深了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的弟弟,是份内的事,更何况这次是凭 若要 作者的懊悔情感。③中年读书明理后,深知少时所做十分愚盘,从此一直想方设法努 的智慧准确推测又当场抓获,并恣意发泄一腔怒气毁坏了弟弟正在偷偷制作的风筝, 力补过却已不可得,终使作者本已很深的懊悔情感又无休无止地折磨着自己了,以至 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所以,走的时候,内心的那股得意劲不禁溢于外了 懊悔无 4.第七段第一句冒号后的四个短分句,语气急促,语意一层一层地递进,准确表 4、如何评价作品中的”我”? 达出“我”补过心理的急切与真诚 从"我"的动机和行为看,我”认为放风筝”没出息”,玩物丧志。作为哥哥,”我 示例:阅读《风筝》(节选),完成1--5题。(18分)
2 理清思路: 北京冬季空中的风筝→故乡春天多姿多彩的风筝→虐杀弟弟风筝梦→读书明理无 限懊悔→想补过而不得→再回北京现实的冬天。或:回忆前→回忆中→回忆后 概括段意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 段),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1 段),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一层(3、4 段),“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梦。 第 4 段记叙要素 时间:有一天。 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人物:“我”和弟弟。 起因:似乎多日 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经过:“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 制作风筝,粗暴地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 结果: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 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第二层(5、6 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 第三层(7-11 段),“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第三部分(12、13),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课文内容: 1、“我”弟弟“最喜欢风筝”,文中哪些地方作了描述?①“他……最喜欢风筝, 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 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②躲进平时很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专心致志地偷做风筝,被"我"发现后 异常害怕(此时越害怕,越能表现出他当初兴趣之浓厚,自做风筝愿望之迫切,因为 他肯定考虑过一旦被发现的后果),在我毁掉他的风筝后,他独自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希望越大,失望才会越大)。 2、“我”弟弟最喜欢风筝作为事例,它能证明文中的哪个观点? “游戏是儿童最 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结合全文说说“我”原来的看法,并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 “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余 略。 3、读了几遍课文后,你便会发现作者的无限懊悔正是作者严于责己,勇于自新的 表现。那么,你能说说作者是如何逐步写出自己无限懊悔的吗? ①"我"管教弟弟,弟弟想放风筝而不可得,并且,粗暴毁坏了弟弟后来忍不住偷偷 制作的风筝。这是后来作者产生懊悔的根源所在。②"我"的小弟弟,那时"多病,瘦 得不堪"。文章愈是把小弟写得可怜,就愈反衬出"我"后来感情负重的份量,加深了 作者的懊悔情感。③中年读书明理后,深知少时所做十分愚蠢,从此一直想方设法努 力补过却已不可得,终使作者本已很深的懊悔情感又无休无止地折磨着自己了,以至 懊悔无限。 4、如何评价作品中的"我"? 从"我"的动机和行为看,"我"认为放风筝"没出息",玩物丧志。作为哥哥,"我" 从关心弟弟健康成长的角度粗暴地制止了弟弟做风筝放风筝。但"我"当时还是"少年 ",平时身受封建思想毒害而不能自觉,做出精神虐杀的事来,"我"不能负全部责任, 封建礼教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我"也是一个受害者。 从"我"后来的觉悟和转变看,"我"以前的谬误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善意"做出的, 一旦到了中年读外国书明理后,眼前才展开了"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这一幕,于是心 如铅坠,长期想法补过而不可得,深受懊悔心情无休无止地折磨,"我"也成了受害者。 深入探究: 1. 作品中,"我"的弟弟有没有受过封建思想的毒害?为什么? "我"的弟弟也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这从作品有关描述中可以看出。 (1)"我"是哥哥,他从内心深处也认为受"我"管教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虽然 他"最喜欢风筝",却因为"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 他就只好强忍着放风筝的强 烈欲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呆看空中别人放的风筝出神。 (2)后来终于忍不住偷做风筝,被"我"发现时,他"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 缩着",这也表明"我"的小兄弟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误认为自己玩风筝是没出息的 事,所以偷玩,被平时就怕的对自己管教甚严的哥哥发现,因自认有错而害怕异常。 (3)也许正是自认没理,所以渐渐淡忘了儿时风筝被毁一事。 2. 联系全文,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一段的理解。 最后一段又回到现实中的北京冬季。"故乡的春天"指的是空中的风筝,因此,第一 句实际上就如同说"故乡春天天空中常见的风筝又在这北京的天空中了,这既引起" 我"对很久以前的儿时的回忆,而这回忆却又带给我无限懊悔而终使人感到悲哀,这 悲哀之所以"无可把握"是因为"我虽清楚了产生这种悲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封建思 想根深蒂固的社会,可偏又苦于无法改变。 后面一句大意是说:"我不如不看这春天的标志--风筝,躲到严冬中去,以求能摆 脱风筝事件所造成的无限懊悔的心情折磨。但是,酿成风筝事件的封建思想,在北洋 这阀统治下的现实生活中还十分猖獗,势力强大,令人生寒。启示人们如不改革整个 社会,孩子们仍不会获得"春日"的愉快。 本文语言 1.第一段中"灰黑色",准确传神地描写了在白色积雪的映衬下"秃树枝"的特有色 彩和神韵。 2.第二段中的"寂寞"是孤单冷清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写出了瓦片风筝既伶仃地 放得很低,又没有风轮发出沙沙声的特点,同时又带有拟人化的色彩,增添了文章的 情趣。 3.第四段中的"傲然",在文中指"得意"的样子。因为"我"认为作为哥哥,教管" 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的弟弟,是份内的事,更何况这次是凭着"我" 的智慧准确推测又当场抓获,并恣意发泄一腔怒气毁坏了弟弟正在偷偷制作的风筝, 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所以,走的时候,内心的那股得意劲不禁溢于外了。 4.第七段第一句冒号后的四个短分句,语气急促,语意一层一层地递进,准确表 达出"我"补过心理的急切与真诚。 示例:阅读《风筝》(节选),完成 1——5 题。(18 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教子严格。 还能希求什么 心只得沉重着 5.人们常用“心灵手巧”来赞美一个人心思灵敏手艺高。请从上文中找出一个最能 根据下列的表 文中对应的词语。(3分) 体现母亲“手巧”的具体事例。(3分) 身体因寒冷 提示:把粗劣的饭食做得有瀲有味(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不可只写“做饭作衣服” ②费尽心思。苦心孤诣 ③骄傲的样子。傲然 与一句赞颂母亲的话,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我”对风筝十分“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4分) ①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可笑可鄙。 ②破坏(折断、踏扁)小兄弟制作的风筝。 点课文:《小巷深处》 3.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这件事看,小兄弟具有什么可贵素质?(2分) 圭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或:县有创造精神)。 1.题解 4.画框词语“精神的虐杀”的含义是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 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5.“我”做了错事,二十年后向小兄弟提起,小兄弟是什么感受?“我”有没有“补 2.课文分析 过”呢?(3分)成年之后,弟弟对此事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宽恕。对此,作者的 ①盲母亲对养女的爱的具体描写:A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B 心因感动而沉重,后悔不已,深深自责。 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换住处。C.为了“我”,她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 6.作者在文中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自己 D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勞作,菁心经营。E把“我”调养得悭 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4分) 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F.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快乐成长的表现,玩物未必丧志,游戏可培养观察能力、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住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 动手技能。 G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 “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 ②“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A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而骄傲。B 重点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C淡忘了家,淡忘了母 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D.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沮。 例: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1—6题。(18分) 变化的原因是:幼年纯真的“我”对生活满足,母亲而骄傲。“我”长大后因虚荣 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 作祟和无知的缘故,开始厌恶自己贫困的家,淡忘了母亲,乃至与家完全隔绝。老婆 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婆的一番话深深教育了“我”,打动了“我”,悔悟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劳碌(l)调味(tido)妯娌(zhul1) 这是一篇散文,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 和睦(m)节省( sheng) 例:阅读《小巷深处》(节选),完成1—8题。(19分)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劳动好手 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 家 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具有中国农民勤劳质朴共同特点的农民。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 3.“母亲这样整日地劳碌着”。这句话中的“劳碌”一词能不能换成“劳累”?试 她的手是那么 她的眼睛是那么 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 比较一下两个词的区别。(3分 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 又仿佛在等候。 不能。“劳碌”指事情多而辛苦。“劳累”指过度的劳动而感到疲乏。从文中内容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 看,母亲操持一家二十多口人的家务,应用“劳碌”更确切。 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 4.文中的母亲具有许多优秀品质,请用几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3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根据下列的表述,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3 分) ①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颤 抖 ②费尽心思。苦 心 孤 诣 ③骄傲的样子。傲 然 2.“我”对风筝十分“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4 分) ①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可笑可鄙。 ②破坏(折断、踏扁)小兄弟制作的风筝。 3.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这件事看,小兄弟具有什么可贵素质?(2 分) 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或:具有创造精神)。 4.画框词语“精神的虐杀”的含义是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 5.“我”做了错事,二十年后向小兄弟提起,小兄弟是什么感受?“我”有没有“补 过”呢?(3 分)成年之后,弟弟对此事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宽恕。对此,作者的 心因感动而沉重,后悔不已,深深自责。 6.作者在文中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自己 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4 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快乐成长的表现,玩物未必丧志,游戏可培养观察能力、 动手技能。 重点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例: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 1——6 题。(18 分) 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 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劳碌.(lù) 调.味(tiáo) 妯娌..(zhóulǐ) 和睦.(mù) 节省.(shěnɡ)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劳动好手。 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 具有中国农民勤劳质朴共同特点的农民。 3.“母亲这样整日地劳碌着”。这句话中的“劳碌”一词能不能换成“劳累”?试 比较一下两个词的区别。(3 分) 不能。“劳碌”指事情多而辛苦。“劳累”指过度的劳动而感到疲乏。从文中内容 看,母亲操持一家二十多口人的家务,应用“劳碌”更确切。 4.文中的母亲具有许多优秀品质,请用几个词语加以概括。(3 分) 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教子严格。 5.人们常用“心灵手巧”来赞美一个人心思灵敏手艺高。请从上文中找出一个最能 体现母亲“手巧”的具体事例。(3 分) 提示:把粗劣的饭食做得有滋有味(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不可只写“做饭作衣服” 等)。 6.写一句赞颂母亲的话,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 分) 提示: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重点课文:《小巷深处》 1.题解 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2.课文分析 ①盲母亲对养女的爱的具体描写:A.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B. 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C.为了“我”,她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 D.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E.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 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F.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 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住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 G.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 “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 ②“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A.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而骄傲。B. 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C.淡忘了家,淡忘了母 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D.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 变化的原因是:幼年纯真的“我”对生活满足,母亲而骄傲。“我”长大后因虚荣 作祟和无知的缘故,开始厌恶自己贫困的家,淡忘了母亲,乃至与家完全隔绝。老婆 婆的一番话深深教育了“我”,打动了“我”,悔悟。 3.中心 这是一篇散文,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 例:阅读《小巷深处》(节选),完成 1——8 题。(19 分)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 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 家。 ……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 那么 ,她的手是那么 ,她的眼睛是那么 ,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 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 ,又仿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 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 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2.画出下面文字中的三个同义词。(2分) 花争春的情态。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 “红的像火,粉的 白的像雪”用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 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展开联想:从花香想到秋天果实累累 3.文中形容母亲行走艰难的一个词语是:“蹒跚。”(1分) 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 4.文中的“我”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3分) 第5段:描写春风,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我”意识自己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为家的贫穷,母亲的卑微而厌恶家, 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 淡忘家,进而疏远母亲,离开家庭。 抚摸”表现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 5.“我”最后为什么又悔悟流泪?(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清新 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 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 6.上文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深沉而无私的母爱?(3分) 第6段: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舂雨中特有的景象。 母亲觉察到女儿的虚荣,为不影响“我”的情绪而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 写雨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 她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每个月进城给 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 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我”的感受,每次都计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回家 雨中的景象: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一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一一雨中 7.最后一段写道:“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第7段:写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 女儿的“我”已经悔悟了,不但人回来了,心也回来了。表现“我”对母亲真心的 第三部分(8-10):赞春。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春天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性,抒发了作 8.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 好吗?试作一下比较。(3分) 3.中心 “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臧着一个感人夲深的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揸的散文,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 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直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濙直露。 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査的创造力,溦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蚴劳作 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重点课文:《春》 1.文学常识 *《济南的冬天 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课文分析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 本文是按照盼舂、画舂、赞舂的顺序描写春天的 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鑲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 第一部分(1):盼春 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 第二部分(2-7):画春。 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 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态。 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第3-7段:描绘了舂草勃发、蠢花争艳、春凤和煦、春丽润洷、早人勤五幅臣 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 。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1.根据原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2.第一段按空间顺序,从上而下有层次地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四个空间 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位置上的景物。(2分)
4 1.根据对课文中母亲形象的理解,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四个“ ”处,正确的顺 序是:C、D、A、B。(只填序号)(2 分) A.黯淡 B.憧憬 C.黝黑 D.粗糙 2.画出下面文字中的三个同义词。(2 分)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 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3.文中形容母亲行走艰难的一个词语是:“蹒跚。”(1 分) 4.文中的“我”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3 分) “我”意识自己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为家的贫穷,母亲的卑微而厌恶家, 淡忘家,进而疏远母亲,离开家庭。 5.“我”最后为什么又悔悟流泪?(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 6.上文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深沉而无私的母爱?(3 分) 母亲觉察到女儿的虚荣,为不影响“我”的情绪而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平静; 她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每个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 “我”的感受,每次都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回家。 7.最后一段写道:“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3 分) 女儿的“我”已经悔悟了,不但人回来了,心也回来了。表现“我”对母亲真心的 爱。 8.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 好吗?试作一下比较。(3 分) “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 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 重点课文:《春》 1.文学常识 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 课文分析 本文是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的。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画春。 第 2 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情态。 第 3-7 段:描绘了春草勃发、春花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五幅图 画。 第 3 段:描写春草,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着力写其勃发。 “钻”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大面积写春草长势的旺盛。 第 4 段:描写春花,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写出百 花争春的情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用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 展开联想:从花香想到秋天果实累累。 “闹”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 第 5 段:描写春风,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 先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 抚摸”表现了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 再写嗅觉方面的感受:清新。 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受。 第 6 段: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 写雨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 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 雨中的景象: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 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第 7 段:写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 第三部分(8—10):赞春。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春天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性,抒发了作 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 3.中心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 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 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 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 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 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 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 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1.根据原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2 分) 2.第一段按空间顺序,从上而下有层次地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四个空间 位置上的景物。(2 分)
3.雪本来是白色的,而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等到快日落的 ②没有想到的是: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或:用竹用 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 。(用原文回答)。(2分) 得这样彻底。) 4.写出下面的喻体在文中比喻什么。(3分) 5.“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看护妇:矮松 银边:山尖上 花衣:雪色草色相间 这“笑声”的含义是什么?(3分) 5.济南雪后山景总的特点是(用文中一个词回答): (1分) 见了竹乡人民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或 6.第二段写景的顺序是从城内到城外。这段中的“卧”字用得十分传神,形象地照 应了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一句,生动地表现出济南安静舒适的环境 6.补全下面含“竹”字的成语和歇后语。(4分) 7.“这是张小水墨画”的“小水墨画”是指(C) ①成语:势如破竹胸有成竹 A.古老的济南B.小雪后的济南秀丽景色 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竹筒倒豆子——(全抖出来) C雪后济南山坡上的小村庄D.唐代某一名画 这张“小水墨画”的特点是(B)。(1分) 《空城计》 A.朦胧B.淡雅C.古朴D.灵秀 8.用四个字概括济南冬天的特征。(2分)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阅读小说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整体感知小 暖、绿、清、亮。 说的内容:然后通过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环境描写对人物情 9.第三段“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指的是:“把终年贮落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奉献 节的作用 精神。(或:形容水藻绿的程度。) 1、与《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为:《水浒传》、《红楼 10.第三段描写景物,多处使用了表示色彩的词语。下面所描写的景物表现了怎样 梦》、《西游记》 的色彩? 2、文中第一段从哪两个方面突出形式危急,运用了什么手法? ①水藻(绿)②天空(蓝)③屋顶(红)④草山(黄) 对比双方兵力突出形式危急:以众官的惊慌衬托孔明的处惊不变。 《竹林深处人家》 3、“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阅读《竹林深处人家》(节选),完成1-6题。(17分) 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后来她们终于拨开竹林出现了,原来 4、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来 由笑到疑到撤兵 1.上文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色。按下面描写的角度从文中找出同竹子相关的句子各 5、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①色彩上: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 6、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②声音上: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音。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③气味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 7、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2.由描写竹林到描写村庄,文中的过渡句是:“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 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林深处人家的炊烟。”(2分) 8、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 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加点动词的作用。(3分) 因为他做事一向谨慎。 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上再钻入竹海里,越山 9、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从文中找出来并用适当的词语形容这三次笑 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 第一次笑:“笑容可掬”,这是镇定自若的笑 写出了竹海无边,层帟叠嶂,山村跻途遥远。(或:写出了竹海中所走的跻稆之 第二次笑:“抚掌而笑”,是脱险之后的欢笑 路途之远。) 第三次笑:“拍手大笑”,是成功之后的自豪大笑 4,.对于竹乡的竹子利用情况,“我”没到之前猜到了哪些?“我”没有想到的是哪 些?请概括回答。(2分) 《心声》 1猜到的是:竹乡的房子,是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
5 3.雪本来是白色的,而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等到快日落的 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用原文回答)。(2 分) 4.写出下面的喻体在文中比喻什么。(3 分) 看护妇:矮松 银边:山尖白雪 花衣:雪色草色相间 5.济南雪后山景总的特点是(用文中一个词回答):“秀气”。(1 分) 6.第二段写景的顺序是从城内到城外。这段中的“卧”字用得十分传神,形象地照 应了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一句,生动地表现出济南安静舒适的环境。 7.“这是张小水墨画”的“小水墨画”是指(C) A.古老的济南 B.小雪后的济南秀丽景色 C.雪后济南山坡上的小村庄 D.唐代某一名画 这张“小水墨画”的特点是( B )。(1 分)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8.用四个字概括济南冬天的特征。(2 分) 暖、绿、清、亮。 9.第三段“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指的是:“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奉献 精神。(或:形容水藻绿的程度。) 10.第三段描写景物,多处使用了表示色彩的词语。下面所描写的景物表现了怎样 的色彩? ①水藻(绿) ②天空(蓝) ③屋顶(红) ④草山(黄) 《竹林深处人家》 阅读《竹林深处人家》(节选),完成 1—6 题。(17 分) 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后来她们终于拨开竹林出现了,原来 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来了。 1.上文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色。按下面描写的角度从文中找出同竹子相关的句子各 一句。 ①色彩上: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 ②声音上: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音。 ③气味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 2.由描写竹林到描写村庄,文中的过渡句是:“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 林深处人家的炊烟。”(2 分) 3.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加点动词的作用。(3 分) 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上再钻入..竹海里,越.山 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 写出了竹海无边,层峦叠嶂,山村路途遥远。(或:写出了竹海中所走的路程之长, 路途之远。) 4.对于竹乡的竹子利用情况,“我”没到之前猜到了哪些?“我”没有想到的是哪 些?请概括回答。(2 分) ①猜到的是:竹乡的房子,是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 ②没有想到的是: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或:用竹用 得这样彻底。) 5.“我们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笑声”的含义是什么?(3 分) 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笑声”体现了竹乡人民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或: 写出了女孩子们劳动的欢乐,丰收的欢乐。) 6.补全下面含“竹”字的成语和歇后语。(4 分) ①成语:势如破竹 胸有成竹 ②歇后语: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筒倒豆子——(全抖出来) 《空城计》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 、情节 、环境。阅读小说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整体感知小 说的内容;然后通过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 环境描写对人物情 节的作用。 1、与《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为:《水浒传》、《红楼 梦》、《西游记》。 2、文中第一段从哪两个方面突出形式危急,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双方兵力突出形式危急;以众官的惊慌衬托孔明的处惊不变。 3、“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4、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由笑到疑到撤兵 5、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6、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 。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7、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 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8、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 因为他做事一向谨慎。 9、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从文中找出来并用适当的词语形容这三次笑。 第一次笑 :“笑容可掬”,这是镇定自若的笑。 第二次笑:“抚掌而笑”,是脱险之后的欢笑。 第三次笑:“拍手大笑”,是成功之后的自豪大笑。 《心声》
1、“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 作者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小乌龟的决心之坚定 小段呢!”。是什么让京京“垂下头”?他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京京想读课文是为了 6、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能否删去? 出风头吗?这一段是什么描写?表现了京京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更加真实地表现了小乌龟丰富的内心世界,它可能想到的 程老师拒绝了京京想朗读课文的愿望。因为这个故 他强烈的 是前进路上的重重困难,也有可能想到的是退缩……,有了这句话,使小乌龟的形象 文是想表达心中的情感。这一段是心理描写,表现了 更加丰满 2、把文中公开课上“以声写静”的句子写出来 《小漢流的歌》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 一、根据文中第一部分回答 响,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1.小溪流的特征? 3、程老师“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和用发颤声音让李京京读完课文” 哼哼唱唱,无忧无虑,不知疲倦 这两个不同做法是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2.小溪在奔流中遇到的阻碍者是谁?它们的特征是什么?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无奈,不放心:感动,内疚 枯树桩,枯黄的草,发牢骚觉得什么都不合适,什么都没意思,叹气 4、京京的心理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使他想读课文,这种感情是什么? 衬托小溪流不知疲倦,永往直前 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 3.说说语段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童话充满童趣的特点?玩耍,指指,摸摸。挠挠 5、“教室里一片寂静”说明了什么? 痒痒,小蝌蚪,怕痒 在场的人被京京的真情朗读感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4.指出小溪流的语言描写,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性格 6、文中结局部分哪一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京京的勇敢和坚定 “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为什么呀?就不!”不能够停留!”表现 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它象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天真活泼,坚定勇敢 7、概括一下程老师在这堂公开课上的心理变化 5.文章开头写“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结尾写“小 满意高兴——慌乱紧张——感动懊悔, 溪流的歌就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读完课文之后, 什么想到要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万卡那样的 头尾呼应,突出本文的中心,升华主题 信呢? 二、根据文中第四部分回答 凡卡的故事勾起了京京对乡下爷爷无尽的思念,课堂上自己成功的朗读更进一步感 6、选文中写沉船有什么作用? 染了他,使他有了这样的想法 从反面衬托大海永不停息地向前的执着精神 9、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7、写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作用? 从正面衬托大海的形象 《龟》 8、“海洋感觉到整个世界,所有的东西 近在他的身边。”海洋为什么会有 这种感觉?海洋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在为自己鼓劲,都在给自己加油 1.本文作者是米切尔→恩德,德国当代儿童文学家,题目中“犟”的音为 9、“永远不休息,永远不休息!”体现了海洋执着的精神 意思是执拗,不听人劝 3.课文的标题是“犟龟”,说说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评价这 样的性格? 小乌龟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难和险阻不改初衷,一往无前:为实 4.“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如果把这句话改为:“我 这句话是作者精心构思的。小乌龟想的是“参加这有史以来的最热闹的婚礼”而不 在乎是谁的,这为小乌龟的成功打下伏笔。改动以后,故事的结尾既不生动,又不深 5.“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课文中反复出现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6 1、“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 小段呢!”。是什么让京京“垂下头”?他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京京想读课文是为了 出风头吗?这一段是什么描写?表现了京京怎样的性格特点? 程老师拒绝了京京想朗读课文的愿望。因为这个故事引起他强烈的共鸣。他朗读课 文是想表达心中的情感。这一段是心理描写,表现了京京执着、倔强的性格。 2、把文中公开课上“以声写静”的句子写出来: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 响,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3、程老师“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和用发颤声音让李京京读完课文” 这两个不同做法是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无奈,不放心;感动,内疚 4、京京的心理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使他想读课文,这种感情是什么? 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 5、“教室里一片寂静”说明了什么? 在场的人被京京的真情朗读感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6、文中结局部分哪一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京京的勇敢和坚定。 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7、概括一下程老师在这堂公开课上的心理变化 满意高兴——慌乱紧张——感动懊悔。 8、读完课文之后,京京为什么想到要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万卡那样的 信呢? 凡卡的故事勾起了京京对乡下爷爷无尽的思念,课堂上自己成功的朗读更进一步感 染了他,使他有了这样的想法。 9、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犟龟》 1.本文作者是米切尔•恩德,德国当代儿童文学家,题目中“犟”的音为( ), 意思是执拗,不听人劝 。 3.课文的标题是“犟龟”,说说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评价这 样的性格? 小乌龟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难和险阻不改初衷,一往无前;为实 现追求的目标,乐意听取别人正确的劝阻。 4.“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如果把这句话改为:“我 为什么不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呢?”这样改行吗?谈谈你的看法? 这句话是作者精心构思的。小乌龟想的是“参加这有史以来的最热闹的婚礼”而不 在乎是谁的,这为小乌龟的成功打下伏笔。改动以后,故事的结尾既不生动,又不深 刻。 5.“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课文中反复出现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小乌龟的决心之坚定 6、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能否删去?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更加真实地表现了小乌龟丰富的内心世界,它可能想到的 是前进路上的重重困难,也有可能想到的是退缩……,有了这句话,使小乌龟的形象 更加丰满。 《小溪流的歌》 一、根据文中第一部分回答 1. 小溪流的特征? 哼哼唱唱,无忧无虑,不知疲倦 2. 小溪在奔流中遇到的阻碍者是谁?它们的特征是什么?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枯树桩,枯黄的草,发牢骚觉得什么都不合适,什么都没意思,叹气。 衬托小溪流不知疲倦,永往直前 3. 说说语段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童话充满童趣的特点?玩耍,指指,摸摸。挠挠。 痒痒,小蝌蚪,怕痒 4. 指出小溪流的语言描写,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性格? “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为什么呀?就不!”不能够停留!”表现 它象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天真活泼,坚定勇敢。 5.文章开头写“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结尾写“小 溪流的歌就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头尾呼应,突出本文的中心,升华主题。 二、根据文中第四部分回答 6、选文中写沉船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衬托大海永不停息地向前的执着精神。 7、写太阳和月亮有什么作用? 从正面衬托大海的形象。 8、“海洋感觉到整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好像近在他的身边。”海洋为什么会有 这种感觉? 海洋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在为自己鼓劲,都在给自己加油。 9、“永远不休息,永远不休息!”体现了海洋执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