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语言积累与运用(1-5题24分)。 、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农人是教晦世人的导师,是深谙()自然的智者。春的细雨中,扶犁而歌:夏的娇阳 下,挥镰而舞;秋的暮色中,荷()锄而归;冬的雪夜里,围炉而话……为一年四季 谱写了一首最美的诗 (1)将划线句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试题来源】原创题。 (2)给加点字注音。(2分) 荷()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书写、认读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以及识记常用 字的能力。题中涉及的汉字均为常用字,难度不大。以此题开首,希望稳定学生的心情, 使学生树立答题的信心;语言材料文字优美,贴近学生,对学生有一定的感染激励作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试题来源】原创题 A.“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B.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使用成语的能力 3、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2分)()【试题来源】原创题。 A.是否学以致用,是一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欢快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C.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五岁左右 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一面与两面不照应、词语搭配不当以及重复啰嗦等 病句的能力。 4、默写古诗文。(10分)【试题来源】原创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1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5 题 24 分)。 1、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6 分) 农人是教晦世人的导师,是深谙.( )自然的智者。春的细雨中,扶犁而歌;夏的娇阳 下,挥镰而舞;秋的暮色中,荷.( )锄而归;冬的雪夜里,围炉而话……为一年四季 谱写了一首最美的诗。 (1) 将划线句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 分) 【试题来源】原创题。 (2) 给加点字注音。(2 分) 谙. ( ) 荷.( )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 分) ① 改为 ② 改为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书写、认读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以及识记常用 字的能力。题中涉及的汉字均为常用字,难度不大。以此题开首,希望稳定学生的心情, 使学生树立答题的信心;语言材料文字优美,贴近学生,对学生有一定的感染激励作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 分) 【试题来源】原创题。 A.“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 B.她讲得娓娓动听 ....,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 ....地进行。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 ....,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使用成语的能力。 3、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 【试题来源】原创题。 A.是否学以致用,是一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B.欢快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C.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五岁左右。 D.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一面与两面不照应、词语搭配不当以及重复啰嗦等 病句的能力。 4、默写古诗文。(10 分) 【试题来源】原创 (1)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2)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5)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 句子是 【命题意图】这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默写能力、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 5、名著导读。(4分) 根据提供的相关事件,在横线上填入人物姓名。 大闹野猪林 (2) 大战红孩儿 (3) 二进大观园 (4) 病死五丈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重要情节的记忆和把握,很好的传承古 典文化。【试题来源】选编。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6-9题,共10分)【试题来源】网上收集改编。 6、你正在为校运动会设计会标,欲请擅长书法的张艺同学帮忙书写标语,该怎么说? 2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口语交际中礼貌用语的运用,语言表达要委婉、连贯、 简明。 7、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面对当前土地荒芜、耕地被占的 现实,我们不得不呼吁:请珍惜土地!故而你班开展“脚踏一方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完成: (1)题写活动标语:请为活动的开展写一鲜明的主题标语。(2分) (2)策划板报宣传:为了活动开展的深入,请办一期板报。请根据已设计的栏目,再补充 两个。 栏目一:介绍土地改革;栏目二:讲述土地故事;栏目三 栏目四 (2分)【命题意图】设计板报栏目是近几年中考的典型题目。 8、进行材料探究:阅读下列材料,请探究出一个深刻的结论。(2分) 材料一:日夜兼程、疲饿交加的重耳,向田间一位耕作的老农乞讨食物,老农捧起
2 (3)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4)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5)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 (6)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7)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 句子是: , 。 【命题意图】这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默写能力、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 5、名著导读。(4 分) 根据提供的相关事件,在横线上填入人物姓名。 (1) 大闹野猪林; (2) 大战红孩儿; (3) 二进大观园; (4) 病死五丈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重要情节的记忆和把握,很好的传承古 典文化。【试题来源】选编。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6—9 题,共 10 分)【试题来源】网上收集改编。 6、你正在为校运动会设计会标,欲请擅长书法的张艺同学帮忙书写标语,该怎么说? (2 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口语交际中礼貌用语的运用,语言表达要委婉、连贯、 简明。 7、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面对当前土地荒芜、耕地被占的 现实,我们不得不呼吁:请珍惜土地!故而你班开展“脚踏一方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完成: ⑴题写活动标语:请为活动的开展写一鲜明的主题标语。(2 分) ⑵策划板报宣传:为了活动开展的深入,请办一期板报。请根据已设计的栏目,再补充 两个。 栏目一:介绍土地改革;栏目二:讲述土地故事;栏目三: ;栏目四: 。 (2 分)【命题意图】设计板报栏目是近几年中考的典型题目。 8、进行材料探究:阅读下列材料,请探究出一个深刻的结论。(2 分) 材料一:日夜兼程、疲饿交加的重耳,向田间一位耕作的老农乞讨食物,老农捧起
把泥土递给他,一言不发。重耳正要发怒,却被随从劝阻,并耳语了几句。重耳突然 跪倒在地,叩头感谢上苍,然后郑重地捧起一把土,放到车上,继续逃亡 材料二: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 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 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 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 出一切。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分析总结材料的能力。 9、提出主张建议:每当看到荒芜的耕地,我心痛:每当看到耕地被蚕食,我心痛。请 根据耕地面临的危机,向政府官员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以及提出建议的能力 、阅读理解及分析(10-25题,共36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共10分)【试题来源】原创。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 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 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 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 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予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记忆、理解和迁移。 11、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 一把泥土递给他,一言不发。重耳正要发怒,却被随从劝阻,并耳语了几句。重耳突然 跪倒在地,叩头感谢上苍,然后郑重地捧起一把土,放到车上,继续逃亡…… 材料二: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 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 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 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 出一切。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分析总结材料的能力。 9、提出主张建议:每当看到荒芜的耕地,我心痛;每当看到耕地被蚕食,我心痛。请 根据耕地面临的危机,向政府官员提出合理化建议。(2 分)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以及提出建议的能力。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10—25 题,共 36 分)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 10—13 题。(共 10 分)【试题来源】原创。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 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 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 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 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 分) 辟. 予.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记忆、理解和迁移。 11、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12、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 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考查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 13、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 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 持这种“义”的必要。(2分) 【命题意图】《考试说明》强调了文言文阅读的考点还包括对人物及事理进行简单评价, 本题正体现了这一命题原则,也体现了比较阅读的特点,看学生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4-17题。(共8分)【试题来源】网上收集改编 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①去年,在德国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儿:一辆由氢气作为燃料驱动的电池汽车,行驶在慕 尼黑的大街上。这种汽车的设计理念是“零排污,高标准”。这种新型汽车用氢气作为 燃料,氢气燃烧后排出的是水,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其性能更为优越,舒适度完全合乎 德国制造的顶尖汽车的标准。 ②德国这辆车的行驶成功,标志着人类开发的汽车,将要进入一个以氢气为动力能源的 新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变革,伟大的进步。 ③实际上,国际一些知名汽车公司早已在这个领域内着手研究。2000年,戴姆斯—克 莱斯勒公司宣布,他们已开发出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汽车;福特公司展出了以压缩氢气 燃料的电池样车;日产汽车公司也开发了一种配备高压氧气瓶、以纯氢气为燃料的汽 车 ④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迫于环境污染的压力。现有的汽车大都是以汽油、柴油为 燃料的,因此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同时,现在世界上石化燃料的日渐短缺和紧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燃料电池在汽车上应 用 ⑤因此,正是迫于环境污染的压力和石化燃料的日渐短缺和紧张,才促使人类去开发燃 料电池汽车,并争取它的早日问世。 ⑥燃料电池种类繁多,但对汽车来说,目前国外的电动汽车一般还以氢气做燃料。氢的 储量极为丰富。可以这样说,地球上平均每100个原子中,竟有17个氢原子,因此它 的来源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氢燃烧只生成水,不产生任何污染;氢弹的放热效率高
4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12、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 了 舍生取义的观点。(2 分)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考查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 13、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 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 持这种“义”的必要。(2 分) 【命题意图】《考试说明》强调了文言文阅读的考点还包括对人物及事理进行简单评价, 本题正体现了这一命题原则,也体现了比较阅读的特点,看学生是否有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 14—17 题。(共 8 分)【试题来源】网上收集改编 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①去年,在德国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儿:一辆由氢气作为燃料驱动的电池汽车,行驶在慕 尼黑的大街上。这种汽车的设计理念是“零排污,高标准”。这种新型汽车用氢气作为 燃料,氢气燃烧后排出的是水,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其性能更为优越,舒适度完全合乎 德国制造的顶尖汽车的标准。 ②德国这辆车的行驶成功,标志着人类开发的汽车,将要进入一个以氢气为动力能源的 新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变革,伟大的进步。 ③实际上,国际一些知名汽车公司早已在这个领域内着手研究。2000 年,戴姆斯—克 莱斯勒公司宣布,他们已开发出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汽车;福特公司展出了以压缩氢气 燃料的电池样车;日产汽车公司也开发了一种配备高压氧气瓶、以纯氢气为燃料的汽 车…… ④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迫于环境污染的压力。现有的汽车大都是以汽油、柴油为 燃料的,因此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同时,现在世界上石化燃料的日渐短缺和紧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燃料电池在汽车上应 用。 ⑤因此,正是迫于环境污染的压力和石化燃料的日渐短缺和紧张,才促使人类去开发燃 料电池汽车,并争取它的早日问世。 ⑥燃料电池种类繁多,但对汽车来说,目前国外的电动汽车一般还以氢气做燃料。氢的 储量极为丰富。可以这样说,地球上平均每 100 个原子中,竟有 17 个氢原子,因此它 的来源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氢燃烧只生成水,不产生任何污染;氢弹的放热效率高
1克氢燃烧可以放出14万焦耳的热量,约为1克汽油燃烧放出热量的3倍;氢的用途 极为广泛,不仅聚变时放出原子能,而且燃烧时产生化学能。 ⑦人们在氢燃烧研究应用领域中不断取得的成果,描绘出人类不久将迈进无污染可循环 能源——氢能源时代的美景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2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对全文说明对象的把握理解。 本题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需要先通读全文并还段加以概括,最后再加以归纳。 15、第①节中“零排污”、“高标准”指什么?(2分) 【命题意图】结合原文理解短语的具体含义。 16、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现有的汽车大都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17、文中说“氢的用途极为广泛”,请你根据氢的特点,设想一下它除了作为汽车燃料、 制造氢弹外,还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至少两点,多写一点加1分)2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想象的能力。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8-21题。(共9分)【试题来源】网上收集改编 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查一路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才可以引领潮流或掌控局面,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 的影响力。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明显,不够闪光和耀眼,也不那么立竿见影, 但千万别因此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②一位外国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一直种到97岁,每天在中国的 恩格贝种树10小时。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同胞有7300名志愿者来到恩格贝种下树木 300多万棵,染绿黄沙30万亩。一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 洲一一这就是影响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 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去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④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了A城和B城。在A城,他 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的一个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个大婶先把他的 只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这个细节让他不得不怀疑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
5 1 克氢燃烧可以放出 14 万焦耳的热量,约为 1 克汽油燃烧放出热量的 3 倍;氢的用途 极为广泛,不仅聚变时放出原子能,而且燃烧时产生化学能。 ⑦人们在氢燃烧研究应用领域中不断取得的成果,描绘出人类不久将迈进无污染可循环 能源——氢能源时代的美景。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2 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对全文说明对象的把握理解。 本题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需要先通读全文并逐段加以概括,最后再加以归纳。 15、第①节中“零排污”、“高标准”指什么?(2 分) 【命题意图】结合原文理解短语的具体含义。 16、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现有的汽车大都..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17、文中说“氢的用途极为广泛”,请你根据氢的特点,设想一下它除了作为汽车燃料、 制造氢弹外,还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至少两点,多写一点加 1 分)(2 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想象的能力。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 18—21 题。(共 9 分)【试题来源】网上收集改编 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查一路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才可以引领潮流或掌控局面,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 的影响力。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明显,不够闪光和耀眼,也不那么立竿见影, 但千万别因此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②一位外国农学博士 20 世纪 80 年代来中国种树,一直种到 97 岁,每天在中国的 恩格贝种树 10 小时。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同胞有 7300 名志愿者来到恩格贝种下树木 300 多万棵,染绿黄沙 30 万亩。一个人,20 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 洲——这就是影响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 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去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④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了 A 城和 B 城。在 A 城,他 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的一个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个大婶先把他的一 只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这个细节让他不得不怀疑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
水准—一一定是有人擦完鞋没付钱跑掉过。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 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 ⑤最终,他把企业办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 年也因此获得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⑥我儿子每次饭前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有时候时间紧,我就试着和他商 量:就不能稍微马虎一点吗?他很果断地摇着头说:这怎么可能,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 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⑦可想而知,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在有些人的意识中,幼儿园老师不就 是带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影响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她们的教育足以影响一个人 一生的行为习惯。 18、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在文中论点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关键信息的提炼概 括能力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内容。(2分)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组织语言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 20、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命题意图】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掌握 21、你的父母对你的行为习惯有怎样的影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 【命题意图】结合学生生活谈体验 (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2-25题。(共9分)【试题来源】网上收集改编 唱给父亲的歌 ①第一次听乡村歌手唱《父亲》,我就被深深地打动。歌词很陌生,又没有字幕,但那 凄婉深情的句子还是极为清晰地钻入耳鼓撼人心魄— ②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都说养儿能防老/男儿只有清歌一曲· ③歌手的嗓音听来有些沙哑,但用来歌唱父亲却恰到好处,配上这些很有洞穿力很有震 撼力的语言,一下子就把人击中。一曲未了,许多人早已泪光盈盈 ④打小就知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一类的故事。但这些故事都是感念母恩的。有一句歌 谣很明白地道出个中原委:爹的恩情还好报,娘的恩情报不完。也许因为父爱是另一种 形式,含蓄、深沉,有时不露声色了无痕迹,所以常常因我们的熟视无睹而被忽略。然 后我们从含蓄中学会含蓄,从深沉中学会深沉。我常想,作为男人,应该更爱父亲才对
6 水准——一定是有人擦完鞋没付钱跑掉过。在 B 城,他搭了 5 次出租车,下车前,5 位 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 ⑤最终,他把企业办在了 B 城,B 城因此有 5000 人上岗就业,B 城的税务部门每 年也因此获得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⑥我儿子每次饭前 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有时候时间紧,我就试着和他商 量:就不能稍微马虎一点吗?他很果断地摇着头说:这怎么可能,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 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⑦可想而知,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在有些人的意识中,幼儿园老师不就 是带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影响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她们的教育足以影响一个人 一生的行为习惯。 18、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在文中论点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关键信息的提炼概 括能力。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段的内容。(2 分)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组织语言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 20、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命题意图】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掌握。 21、你的父母对你的行为习惯有怎样的影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3 分) 【命题意图】结合学生生活谈体验。 (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 22—25 题。(共 9 分)【试题来源】网上收集改编 唱给父亲的歌 ①第一次听乡村歌手唱《父亲》,我就被深深地打动。歌词很陌生,又没有字幕,但那 凄婉深情的句子还是极为清晰地钻入耳鼓撼人心魄—— ②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都说养儿能防老/男儿只有清歌一曲…… ③歌手的嗓音听来有些沙哑,但用来歌唱父亲却恰到好处,配上这些很有洞穿力很有震 撼力的语言,一下子就把人击中。一曲未了,许多人早已泪光盈盈。 ④打小就知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一类的故事。但这些故事都是感念母恩的。有一句歌 谣很明白地道出个中原委:爹的恩情还好报,娘的恩情报不完。也许因为父爱是另一种 形式,含蓄、深沉,有时不露声色了无痕迹,所以常常因我们的熟视无睹而被忽略。然 后我们从含蓄中学会含蓄,从深沉中学会深沉。我常想,作为男人,应该更爱父亲才对
多少年来,我习惯了听母亲唠叨,听母亲倾诉,却极少与父亲交流。我不是不爱父亲, 只是羞于表达。这恐怕是男人普遍的风格。我从小就不敢跟父亲说话,一直怕他,现在 回家,做得最多的也就是无言地陪父亲喝酒。父亲说:人狂栽跟头,狗狂挨砖头。 ⑤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其实什么都比我强,庄稼活犁耧锄耙没有能瞒他的,称得上真正 的“庄户把式”。但“庄户把式”的儿子特别是作为长子的我,却什么都不会。父亲不 让我学,只让我读书。直到如今,父亲依然不让我沾农活。一个“庄户把式”不让儿子 学农活,除了深爱还能作何解释?这样一个简单问题,我却是20年以后才真正弄明白 对于父亲的苦心和全部的爱,我一直不懂,有时还跟父亲赌气,现在想来,真是不孝之 子啊! ⑥父亲今年七十有四,身体一直很好。可现在已大不如从前,住过一次医院,明显见老 春节后回家,看见他苍老的面容和灰白的头发我的心就开始隐隐作痛。父亲的烟瘾大 咳得厉害,给他买条好烟,他舍不得吸,拿到小商店一比几以优换劣。父亲养了几十只 羊,每日里便轮流与我七十有六的老母亲赶羊上山。山上风大石头多,我一次次劝他别 养羊了,特别是冬天,老弱身躯已经顶不住磕绊和山上凛冽的寒风。他怎么也不听,就 为了每年多收入两千块钱。我陪着他喝酒,想想我们兄弟姐妹都不在他跟前,寂寞的日 子该有多长,心里不免歉疚。我想告诉他,二老双亲的健康长寿才是儿女最大的幸福, 可我依然什么都没说。离开的时候,他站在老屋前送我,一脸慈祥和不舍,我说:“大, 我走了。”父亲就摆摆手,我的眼泪不觉就流了出来 ⑦让我用什么作为报答,我的父亲?都说养儿能防老,我却连清歌一曲都没有呵 ⑧回到单位,心里总是没有着落,四处找《父亲》的歌词,终于在网上找到。打开音响 整个房间就充溢了歌唱父亲的天籁之音,我静静地听着,心灵感受到一种从来未有的净 化和升华。 (选自《扬子晚报》张洪才/文略有改动) 22、选文第④段中说“也许因为父爱是另一种形式”,那么父爱的形式是 (2分)【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原文意识。 23、选文运用微小的一些生活片段来表现父亲的性格特征,将这些生活片段简洁地概括 在下面横线上。(2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对文中人物精神品质的把 握 24、“父亲就摆摆手,我的眼泪不觉就流了出来。”“我”为什么会流泪?包含了“我” 怎样的感情?(2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关键信息的提 炼概括能力
7 多少年来,我习惯了听母亲唠叨,听母亲倾诉,却极少与父亲交流。我不是不爱父亲, 只是羞于表达。这恐怕是男人普遍的风格。我从小就不敢跟父亲说话,一直怕他,现在 回家,做得最多的也就是无言地陪父亲喝酒。父亲说:人狂栽跟头,狗狂挨砖头。 ⑤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其实什么都比我强,庄稼活犁耧锄耙没有能瞒他的,称得上真正 的“庄户把式”。但“庄户把式”的儿子特别是作为长子的我,却什么都不会。父亲不 让我学,只让我读书。直到如今,父亲依然不让我沾农活。一个“庄户把式”不让儿子 学农活,除了深爱还能作何解释?这样一个简单问题,我却是 20 年以后才真正弄明白。 对于父亲的苦心和全部的爱,我一直不懂,有时还跟父亲赌气,现在想来,真是不孝之 子啊! ⑥父亲今年七十有四,身体一直很好。可现在已大不如从前,住过一次医院,明显见老。 春节后回家,看见他苍老的面容和灰白的头发我的心就开始隐隐作痛。父亲的烟瘾大, 咳得厉害,给他买条好烟,他舍不得吸,拿到小商店一比几以优换劣。父亲养了几十只 羊,每日里便轮流与我七十有六的老母亲赶羊上山。山上风大石头多,我一次次劝他别 养羊了,特别是冬天,老弱身躯已经顶不住磕绊和山上凛冽的寒风。他怎么也不听,就 为了每年多收入两千块钱。我陪着他喝酒,想想我们兄弟姐妹都不在他跟前,寂寞的日 子该有多长,心里不免歉疚。我想告诉他,二老双亲的健康长寿才是儿女最大的幸福, 可我依然什么都没说。离开的时候,他站在老屋前送我,一脸慈祥和不舍,我说:“大, 我走了。”父亲就摆摆手,我的眼泪不觉就流了出来。 ⑦让我用什么作为报答,我的父亲?都说养儿能防老,我却连清歌一曲都没有呵! ⑧回到单位,心里总是没有着落,四处找《父亲》的歌词,终于在网上找到。打开音响, 整个房间就充溢了歌唱父亲的天籁之音,我静静地听着,心灵感受到一种从来未有的净 化和升华。 (选自《扬子晚报》张洪才/文 略有改动) 22、选文第④段中说“也许因为父爱是另一种形式”,那么父爱的形式是 (2 分)【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原文意识。 23、选文运用微小的一些生活片段来表现父亲的性格特征,将这些生活片段简洁地概括 在下面横线上。(2 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对文中人物精神品质的把 握。 24、“父亲就摆摆手,我的眼泪不觉就流了出来。”“我”为什么会流泪?包含了“我” 怎样的感情?(2 分)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关键信息的提 炼概括能力
25、作者引用歌曲《父亲》有哪些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3分) 内容方面: 结构方面: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从多角度重点理解语句的能力和答题的技巧。 四、写作(共50分) 26.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试题来源】网上收集改编。 (1)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忧伤;有振作,也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 诲,有同学的宽容和赞赏……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这些犹如人 生长中泛起的朵朵浪花,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美丽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成长经历, 以“一朵美丽的浪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题目 之乐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600字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受。 【命题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4分) (6分)(1)书写规范正确即可。(2分)(2)anhe(2分)(3)“晦”改为“诲”, 娇”改为“骄”(每处1分) 2.(2分)D(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情感色彩不对,语意不合。应是 “夸夸其谈”。)3、D.(2分)4.(10分)(1)千里共蝉娟(2)背灼炎天光(3)落红不是无 情物(4)直挂云帆济沧海(5)白露为霜(6)山重水复疑无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折戟沉沙铁未销(⑨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每句1分,错、漏、添、别 一字则该句不得分。) 5、(1)鲁智深(2)孙悟空(3)刘姥姥(4)诸葛亮。 二、6示例:张艺,我正在为校运动会设计会标,请你这个书法高材生为我书写会标, 可以吗?7(1)示例:民以食为天,请惜土为金!土地哺育了人类,续写着辉煌。(2) 示例书写土地情思;解说土地含义。8有土(土地)才有食,有故土(故乡)才有根 (意思对即可)9示例:不能让耕地荒芜的政令流于口头;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打工者回 家大做“田”之文章;科学发展经济,不滥侵耕地 三、(一)10、“辟”同“避”,“躲避”的意思。予:给。(2分)11、(1)不只是贤明 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12、万 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 13、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 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1分)
8 25、作者引用歌曲《父亲》有哪些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3 分) 内容方面: 结构方面: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从多角度重点理解语句的能力和答题的技巧。 四、写作(共 50 分) 26.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试题来源】网上收集改编。 (1)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忧伤;有振作,也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 诲,有同学的宽容和赞赏……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这些犹如人 生长中泛起的朵朵浪花,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美丽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成长经历, 以“一朵美丽的浪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题目: 之乐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 600 字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受。 【命题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24 分) 1.(6 分)(1)书写规范正确即可。(2 分)(2)ān hè (2 分)(3)“晦”改为“诲”, “娇”改为“骄”(每处 1 分) 2.(2 分)D(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情感色彩不对,语意不合。应是 “夸夸其谈”。)3、D.(2 分)4.(10 分)(1)千里共蝉娟(2)背灼炎天光(3)落红不是无 情物(4)直挂云帆济沧海(5)白露为霜 (6)山重水复疑无路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折戟沉沙铁未销(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每句 1 分,错、漏、添、别 一字则该句不得分。) 5、(1)鲁智深(2)孙悟空(3)刘姥姥(4)诸葛亮。 二、6 示例:张艺,我正在为校运动会设计会标,请你这个书法高材生为我书写会标, 可以吗?7(1)示例:民以食为天,请惜土为金! 土地哺育了人类,续写着辉煌。(2) 示例书写土地情思;解说土地含义。8 有土(土地)才有食,有故土(故乡)才有根。 (意思对即可)9 示例:不能让耕地荒芜的政令流于口头;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打工者回 家大做“田”之文章;科学发展经济,不滥侵耕地。 三、(一)10、“辟”同“避”,“躲避”的意思。予:给。(2 分) 11、(1)不只是贤明 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 分)(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 分)12、万 事莫贵于义(1 分),舍鱼而取熊掌(1 分)。 13、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 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 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1 分)
(二)14、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5、()氢气燃烧后排出的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2)其性能更优越,舒适度合乎德国制造的顶尖汽车的标准 16、不能去掉,因为,大都表示范围的,基本上是,而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变成汽 车的燃料全部是汽油、柴油,这与事实不符。回答不能0.5分,回答为什么1.5分 17、如:制作氢气球,作化工材料,冶炼金属 (三)18、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评分说明:(2分)准确得2分。 19、7300名外国志愿者在他们农学博士的影响下,把恩格贝沙漠一角变成绿洲。 评分说明:(2分)意思相近、表达简洁准确得2分 20、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作用: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 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的道理。 评分说明:(2分)论证方法、作用各1分,都答正确得2分。 21、示例:我的父母每天干活很辛苦,从不乱花一分钱,因此,我从不向父母提出过分 的要求,生活很简朴。 评分说明:(3分)父母习惯1分、影响各2分,任意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四)22、含蓄、深沉,不露声色、了无痕迹。23、①不让我学农活,只让我读书② 香烟以优换劣③养羊放羊④屋前送别24、自己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爱,而自己却不能 在父亲身边尽孝。这时我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有对父爱的感动,有自己的愧疚与自 责。25、内容方面: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升华文章主旨。(2分)结构方面:结构全文, 前后照应。(1分)
9 (二)14、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5、(1)氢气燃烧后排出的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2)其性能更优越,舒适度合乎德国制造的顶尖汽车的标准 16、不能去掉,因为,大都表示范围的,基本上是,而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变成汽 车的燃料全部是汽油、柴油,这与事实不符。回答不能 0.5 分,回答为什么 1.5 分。 17、如:制作氢气球,作化工材料,冶炼金属 (三)18、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评分说明:(2 分)准确得 2 分。 19、7300 名外国志愿者在他们农学博士的影响下,把恩格贝沙漠一角变成绿洲。 评分说明:(2 分)意思相近、表达简洁准确得 2 分。 20、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作用: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 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的道理。 评分说明:(2 分)论证方法、作用各 1 分,都答正确得 2 分。 21、示例:我的父母每天干活很辛苦,从不乱花一分钱,因此,我从不向父母提出过分 的要求,生活很简朴。 评分说明:(3 分)父母习惯 1 分、影响各 2 分,任意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四)22、含蓄、深沉,不露声色、了无痕迹。 23、①不让我学农活,只让我读书 ② 香烟以优换劣 ③养羊放羊④屋前送别 24、.自己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爱,而自己却不能 在父亲身边尽孝。 这时我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有对父爱的感动,有自己的愧疚与自 责。25、内容方面: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升华文章主旨。(2 分)结构方面:结构全文, 前后照应。(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