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 ion on TcM Mar 2018 Vol 25 No 综述 中医脉诊研究进展 黄兰英2,陈静3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 2.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上海201203 3.上海交通大学普通物理教研室,上海200030 摘要:脉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近年除文献及临床硏究外,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脉诊硏究中亦取 得一定成果。本文从古代文献、脉学理论、临床应用、客观化、标准化及教学方法方面,对近年脉诊相关硏究 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医:脉诊:综述 01:10.3969sn.1005-5304.201803.032 中图分类号:R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8)3-0132-04 Research progress in TCM Pulse diagnosi HUANG Lan-ying,CHEN Jing 1. Shuguang Hospital A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2. Characteristic Treat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ion Affiliated to Shanghai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3.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General Physics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Pulse diagnosis is a kind of unique diagnosis methods of TCM. In addition to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ulse diagnosis also achieved some result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about pulse diagnosis from the aspects of ancient literature, pulse theories, Keywords: TCM; pulse diagnosis; review 中医诊断疾病讲究四诊合参,即充分运用人体自文献及出土文献中相关脉的内容,分析血脉、脉气 身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用眼看、耳听、鼻经脉、脉象、切脉不同概念在早期中医理论范畴的衍 闻、口问、触摸等方法搜集疾病信息,并经过综合分生与运用。姜瑞雪等凹对《黄帝内经》脉诊理论中的 析,得出主要病因及相关证候诊断。中医望、闻、问、时间因素做简要分析,分别讨论年份、季节、月相、 切四诊中的“切”多指脉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昼夜等对脉诊的影响。麦舒桃对《难经》浮脉的形 法之一。关于脉诊,自古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态、正常表现、临床意义等的描述进行了整理及探析。 可见相比于其他诊法,脉诊显得更难以把握。然而,李灵巧等采用《伤寒论》中“脉沉”相关条文进行 由于脉诊在中医四诊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从古至今,比较分析,通过以方测证和以证测机探讨“脉沉”的 对其硏究层出不穷。除文献及临床硏究外,将现代科病机本质,结果发现“沉脉”所主的病机有属里虚证 学技术运用于脉诊研究中亦取得一定成果。兹就近年者,有属里实证者,也有属里虚兼表证者。黄俊南等 来中医脉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就《脉经》提出的“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 古代文献 右主司府”进行探讨,认为这句话从“精神与形体的 陈欣然等系统整理古代史书以及先秦传世医学关系”这一新角度进行理解,或有一定现实参考意义 王利等对《温病条辨》中重症温病的脉证特点进行 基金项目: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了分析,认为重症温病脉象多与普通温病脉象不符 (2014-2016年)(ZY3JSFC-3-1001) 如本应“实、数、大”等脉象,而在重症中则表现为
·132·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Mar.2018 Vol.25 No.3 综述 中医脉诊研究进展 黄兰英 1,2 ,陈静 3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2.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203; 3.上海交通大学普通物理教研室,上海 200030 摘要:脉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近年除文献及临床研究外,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脉诊研究中亦取 得一定成果。本文从古代文献、脉学理论、临床应用、客观化、标准化及教学方法方面,对近年脉诊相关研究 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医;脉诊;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3.032 中图分类号:R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3-0132-04 Research Progress in TCM Pulse Diagnosis HUANG Lan-ying1,2, CHEN Jing3 1.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2. Characteristic Treat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ion Affiliated to Shanghai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3.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General Physics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Pulse diagnosis is a kind of unique diagnosis methods of TCM. In addition to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ulse diagnosis also achieved some result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about pulse diagnosis from the aspects of ancient literature, pulse theor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objectific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TCM; pulse diagnosis; review 中医诊断疾病讲究四诊合参,即充分运用人体自 身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用眼看、耳听、鼻 闻、口问、触摸等方法搜集疾病信息,并经过综合分 析,得出主要病因及相关证候诊断。中医望、闻、问、 切四诊中的“切”多指脉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 法之一。关于脉诊,自古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可见相比于其他诊法,脉诊显得更难以把握。然而, 由于脉诊在中医四诊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从古至今, 对其研究层出不穷。除文献及临床研究外,将现代科 学技术运用于脉诊研究中亦取得一定成果。兹就近年 来中医脉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古代文献 陈欣然等[1]系统整理古代史书以及先秦传世医学 基金项目: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4-2016 年)(ZY3JSFC-3-1001) 文献及出土文献中相关脉的内容,分析血脉、脉气、 经脉、脉象、切脉不同概念在早期中医理论范畴的衍 生与运用。姜瑞雪等[2]对《黄帝内经》脉诊理论中的 时间因素做简要分析,分别讨论年份、季节、月相、 昼夜等对脉诊的影响。麦舒桃[3]对《难经》浮脉的形 态、正常表现、临床意义等的描述进行了整理及探析。 李灵巧等[4]采用《伤寒论》中“脉沉”相关条文进行 比较分析,通过以方测证和以证测机探讨“脉沉”的 病机本质,结果发现“沉脉”所主的病机有属里虚证 者,有属里实证者,也有属里虚兼表证者。黄俊南等[5] 就《脉经》提出的“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 右主司府”进行探讨,认为这句话从“精神与形体的 关系”这一新角度进行理解,或有一定现实参考意义; 王利等[6]对《温病条辨》中重症温病的脉证特点进行 了分析,认为重症温病脉象多与普通温病脉象不符, 如本应“实、数、大”等脉象,而在重症中则表现为
2018年3月第25卷第3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析,归纳出其主要脉象,为临床辨治头痛提供一种新 2脉学理论 方法。郑梦梦等凹论述了如何运用脉诊来指导中医肿 近年来,脉学理论研究主要侧重脉相关哲学思维瘤的辨证论治,指导方证与治疗,揭示预后与转归 研究、脉象脉诊的形成研究、脉位脉形研究、脉诊可王亚等从弦脉的脉象、主病,探讨左弦脉反映肝病 靠性等方面 的临床指导意义。江晓东等凹通过对《灵枢》的整理 袁亮等从哲学角度分析脉学的科学内涵,认为结合个人体会,对脉诊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进行 脉诊内容不仅包含人体解剖结构信息,还包含气化功了初步探讨。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精神科医师里昂· 能结构信息,提出“脉象气化结构”原理。方英嵩等汉默,自1974年开始师从丁氏内科传人沈鹤峰医生, 以“多维思维”作为契合点,浅析脉象中包含的具体对其脉诊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创 性、系统性、深刻性、全面性等多层信息。贾建义等門制了一套“沈-汉默氏脉诊系统 对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4客观化 仍遵循“左:心肝肾,右:肺脾肾(命)”的寸口脉 脉诊客观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方法,客观 左右脏腑分属原则并以此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原地分析诊断脉搏信号。国内外学者从事脉诊客观化研 因。崔晓敏等从解剖入手,分析寸口脉的生理性解究己有70年左右,近几年又有新的进展。 剖位置变异及其临床应用。滕晶等从现代多学科视 Chou h c等介绍了一种采用弹性导电聚合物 角对脉诊信息来源和传递的过程进行诠释。 Bilton K作为传感器材料的新型脉诊仪,其特点是可灵活弯 等□对人工脉诊诊断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脉诊曲,并结合当代的腕表型脉搏波采集系统,应用脉搏 的可靠性主要受感觉的复杂性及手指感受器敏感度波速度分析来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 Mouring等 的影响,对此提出未来研究脉诊可靠性的策略包括收集了45例收缩压为(155±28)mmHg、舒张压为 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诊脉、用类似的技术培训及(93±17)mmHg的高血压患者,发现高血压患者的 经验来控制测试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脉象与脉搏波分析以及血液动力学之间密切相关,定 究等。 量变量舒张压、心率以及脉搏波传播速度包含可描述 3临床应用 洪、沉、数等定性脉象的信息。 Chung cy等2提出 于海列举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烧心”与“中了一种基于动脉宽度的量化方法以表达脉诊时的浮 风”二则医案,研究其平脉辨证、以脉定证的临床诊中、沉取,并以指标α估算应用脉诊仪诊脉时的动脉 断方法。张瞳等总结广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甄梦初宽度段红菊等收集云南省 HIVIAIDS患者857例, 诊断肺痨脉象心得,在痨疾未发现仼何症状或仅有轻用ZMⅢC智能型脉象仪收集脉象信息,并对其进行 微症状但无发热潮热之时,脉象可岀现右寸外侧沉弱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以结代脉为主要脉象,伴 状似凹陷,反映出寸脉外侧血管张力不足,且欠充盈吸毒患者脉象表现更为复杂。魏红等叫运用三探头中 的特征性变化。苏娟萍介绍全国名老中医萧汉玺的医脉诊信息系统,揭示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的脉象信 脉诊特色,认为诊脉时首先应当确定左关脉的部位,息特征,认为与其脏腑功能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主张脉诊详辨寸关尺脉象。陈中沛等总结张西俭脉崔骥等通过分析447例非疾病人群的脉图,以单部 诊经验,以脉气脉质统领脉象,脉象分析应以病机分脉脉图为依据,建立平、滑、弦3种脉象的特征参数 析为基本点,寸口脉三部九候与脏腑经络三焦配位作及正常医学指标参考范围。郑星宇等基于瞬时波强 上下表里轻重对应,取消左右分位。桑素珍等介绍(W1)技术,初步构建了濡脉的三维WI脉图,能更 了金氏脉学通过脉形实现定性、定位和定量诊断的方准确地反映濡脉波形特点。 法,指出定性诊断对判断占位性病变十分重要。黄利5标准化 兴等8总结了吁江脉学的成就与特色,分别阐述了脉王蕾等3通过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 诊的规范操作、脉象的特征体系、脉诊疑难问题的解际标准》与《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 决、脉诊应用的推广等 国际标准》脉象名称基本术语的构词方法、翻译方法 付文倩等认为,脉诊对于诊断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具体名词术语(浮脉类脉象、沉脉类脉象、数脉类 状态具有望、闻、问三诊所不具备的优势,应将脉诊脉象、迟脉类脉象、虚脉类脉象、实脉类脉象、歇止 作为探释心理活动及思维状态的首选。李俊男通过脉、大脉、软脉)英译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2部 对外感和内伤头痛中各单纯证型头痛病因病机的分标准中脉象名称术语英语译文的优缺点。张子霖等3
2018 年 3 月第 25 卷第 3 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33· “虚、缓、迟、细、沉、伏”。 2 脉学理论 近年来,脉学理论研究主要侧重脉相关哲学思维 研究、脉象脉诊的形成研究、脉位脉形研究、脉诊可 靠性等方面。 袁亮等[7]从哲学角度分析脉学的科学内涵,认为 脉诊内容不仅包含人体解剖结构信息,还包含气化功 能结构信息,提出“脉象气化结构”原理。方英嵩等[8] 以“多维思维”作为契合点,浅析脉象中包含的具体 性、系统性、深刻性、全面性等多层信息。贾建义等[9] 对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 仍遵循“左:心肝肾,右:肺脾肾(命)”的寸口脉 左右脏腑分属原则并以此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原 因。崔晓敏等[10]从解剖入手,分析寸口脉的生理性解 剖位置变异及其临床应用。滕晶等[11]从现代多学科视 角对脉诊信息来源和传递的过程进行诠释。Bilton K 等[12]对人工脉诊诊断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脉诊 的可靠性主要受感觉的复杂性及手指感受器敏感度 的影响,对此提出未来研究脉诊可靠性的策略包括 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诊脉、用类似的技术培训及 经验来控制测试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 究等。 3 临床应用 于海[13]列举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烧心”与“中 风”二则医案,研究其平脉辨证、以脉定证的临床诊 断方法。张曈等[14]总结广东省第一批名老中医甄梦初 诊断肺痨脉象心得,在痨疾未发现任何症状或仅有轻 微症状但无发热潮热之时,脉象可出现右寸外侧沉弱 状似凹陷,反映出寸脉外侧血管张力不足,且欠充盈 的特征性变化。苏娟萍[15]介绍全国名老中医萧汉玺的 脉诊特色,认为诊脉时首先应当确定左关脉的部位, 主张脉诊详辨寸关尺脉象。陈中沛等[16]总结张西俭脉 诊经验,以脉气脉质统领脉象,脉象分析应以病机分 析为基本点,寸口脉三部九候与脏腑经络三焦配位作 上下表里轻重对应,取消左右分位。桑素珍等[17]介绍 了金氏脉学通过脉形实现定性、定位和定量诊断的方 法,指出定性诊断对判断占位性病变十分重要。黄利 兴等[18]总结了旴江脉学的成就与特色,分别阐述了脉 诊的规范操作、脉象的特征体系、脉诊疑难问题的解 决、脉诊应用的推广等。 付文倩等[19]认为,脉诊对于诊断患者的心理情绪 状态具有望、闻、问三诊所不具备的优势,应将脉诊 作为探释心理活动及思维状态的首选。李俊男[20]通过 对外感和内伤头痛中各单纯证型头痛病因病机的分 析,归纳出其主要脉象,为临床辨治头痛提供一种新 方法。郑梦梦等[21]论述了如何运用脉诊来指导中医肿 瘤的辨证论治,指导方证与治疗,揭示预后与转归。 王亚等[22]从弦脉的脉象、主病,探讨左弦脉反映肝病 的临床指导意义。江晓东等[23]通过对《灵枢》的整理 结合个人体会,对脉诊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进行 了初步探讨。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精神科医师里昂• 汉默,自 1974 年开始师从丁氏内科传人沈鹤峰医生, 对其脉诊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创 制了一套“沈-汉默氏脉诊系统” [24]。 4 客观化 脉诊客观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方法,客观 地分析诊断脉搏信号。国内外学者从事脉诊客观化研 究已有 70 年左右,近几年又有新的进展。 Chou H C 等[25]介绍了一种采用弹性导电聚合物 作为传感器材料的新型脉诊仪,其特点是可灵活弯 曲,并结合当代的腕表型脉搏波采集系统,应用脉搏 波速度分析来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Moura N G 等[26] 收集了 45 例收缩压为(155±28)mm Hg、舒张压为 (93±17)mm Hg 的高血压患者,发现高血压患者的 脉象与脉搏波分析以及血液动力学之间密切相关,定 量变量舒张压、心率以及脉搏波传播速度包含可描述 洪、沉、数等定性脉象的信息。Chung C Y 等[27]提出 了一种基于动脉宽度的量化方法以表达脉诊时的浮、 中、沉取,并以指标 α 估算应用脉诊仪诊脉时的动脉 宽度。段红菊等[28]收集云南省 HIV/AIDS 患者 857 例, 用 ZM-ⅢC 智能型脉象仪收集脉象信息,并对其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以结代脉为主要脉象,伴 吸毒患者脉象表现更为复杂。魏红等[29]运用三探头中 医脉诊信息系统,揭示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的脉象信 息特征,认为与其脏腑功能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崔骥等[30]通过分析 447 例非疾病人群的脉图,以单部 脉脉图为依据,建立平、滑、弦 3 种脉象的特征参数 及正常医学指标参考范围。郑星宇等[31]基于瞬时波强 (WI)技术,初步构建了濡脉的三维 WI 脉图,能更 准确地反映濡脉波形特点。 5 标准化 王蕾等[32]通过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 际标准》与《WHO 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 国际标准》脉象名称基本术语的构词方法、翻译方法 及具体名词术语(浮脉类脉象、沉脉类脉象、数脉类 脉象、迟脉类脉象、虚脉类脉象、实脉类脉象、歇止 脉、大脉、软脉)英译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 2 部 标准中脉象名称术语英语译文的优缺点。张子霖等[33]
134·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 ion on TcM Mar.2018Vo|.25No.3 分析了当前脉诊客观化在临床评价研究的优势与不名称术语英译国际标准,这是脉诊进一步国际化发展 足,并提出建立规范统一的脉诊客观化评价标准。李的必要前提 甜等认为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参考文献 题是制定统一的脉象客观化标准,应加强脉诊仪在临]陈欣然,王天芳.中医脉诊起源—-“脉”的医学知识衍生与脉诊学源 床应用中的推广。刘佳等3针对沉脉的脉象特征、主流考们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00797-801 病特点、变化预后及取脉方法进行论述,认为沉脉在[2]姜瑞雪,马作峰王平,等.《黄帝内经》脉诊理论中的时间因素辨析[ 现代研究中需要临床、基础研究进行充实,尤其是标中医杂志,2015.56(6):45-457. 准化研究中需要克服沉脉的生理性因素、季节性因[3]麦舒桃《难经》浮脉探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2) 素、脉诊采集仪器的可重复性差及采集标准不同等问1600160. 题,寻找其脉诊信息特征并制定相关标准。 [4]李灵巧,包素珍浅析《伤寒论》“沉脉”的病机[].中华中医药杂志, 6教学方法 2015,30(11):3931-3932. 周继朴就脉诊教学方法,提出激发脉诊学习兴[5]黄俊南,王彦晖论“左主司官,右主司府”[1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趣、规范脉诊操作步骤、强化脉诊指法练习、锻炼全志.,2015.21-):1059-1060· 面采集脉诊信息能力、培养凭脉辨证和首辨虚实的脉[6]王利,邹勇.《温病条辨》中重症温病脉诊体会[].山东中医杂志, 诊临床思维能力等带教思路。刘玉超指出,加强平201534(8):593-594 脉教学、认识常脉,是知常达变的关键,注重脉之阴[7]袁亮,王朝阳.脉象气化结构原理探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 阳五行生克乘侮运用的教学,有利于较快把握病脉 以脉理分析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是提高临证能力的关[8]方英嵩,滕晶.脉象信息的多维思维分析[].山东中医杂志,2015 键。赵绂诚等认为,在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对缓脉349):658-60 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的描述,存在着一个脉名多个含义[9]贾建义张扬卿,傅华洲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关系的探讨[.中华中 的现象,故对30位中医专家进行访谈、整理、分析, 医药学刊,2014,32(4):876-879 进一步澄清、规范了缓脉的概念、表现特征及临床意[10]崔晓敏,宋琨,彭伟,等.从解剖角度分析寸口脉的生理变异卬冂.山东 义。薛晓琳等认为历年出版的《中医诊断学》规划中医杂志2014,32):91-92 教材不能准确反映相应类别下一些脉象的特征,建议[媵晶,张晶,齐向华.现代多学科视角下中医脉诊信息表达的诠释卬]- 在阐述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特征的基础上,以“构成中医杂志,2014,5(2):1894-1896 要素分解脉象”的形式,通过列表归纳28脉的特征。[12] BILToN K, ZASLAWSKI C. Reliability of manual pulse diagnosis 滕晶等详细分析当前脉诊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现 methods in traditional east asian edicine: a systematic 状,提出将“情境认知”理论与“系统辨证脉学”相 narrative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结合,以“系统辨证脉学”为蓝本,运用“情境认知Co- elementary Medicine,2016,22(8):599600. 脉诊教学法”对脉诊教学课程和培训模式进行改革 13]于海.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证医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7小结 教育,2015,13(19):142-144. 综上,近几年国内学者对中医脉诊的研究较为多[14]张疃,戴洁琛.从名老中医甄梦初肺痨脉象心得试论脉诊入门[北 样化,国外学者也渐渐开始关注,主要对脉诊可靠性京中医药,2014,335):365-367 以及客观化方面进行研究。由于脉诊本身是一种偏重[15]苏娟萍萧汉玺脉诊特色介绍[门山西中医,2015,39():4-5. 于感觉的诊断方法,目前其传承相对欠缺,年轻医生[16]陈中沛张旗,苟春雁,等脉诊与辨证(二)中国中医急症,2014 在临床实践中很难把握,故挖掘、总结及传承现代名23(5):860-862. 老中医或民间老中医的诊脉经验尤为重要。近几年脉[17]桑素珍,金伟金氏脉学的定性、定位和定量诊断[中医药导报 诊标准化、客观化、可视化硏究取得了较多成果,然 而以机器模拟的中医诊脉过程,其相似度及准确度值[8]黄利兴.刘英锋,石强.旴江脉学的成就与特色[].江西中医药大学 得进一步研究。因此,目前脉诊研究亟待需要解决的学报,2015,27(3):4+6. 问题有: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医古脉法,这是提高[19]付文倩,齐向华情志脉象浅释[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 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更逼真地129130 用机器模拟手指诊脉,这是提高脉诊客观化研究科学[20李俊男.头痛脉象浅析[冂.江苏中医药,201,46(5):71-72 性的关键所在;如何更好地制定中医脉诊相关标准如[21]郑梦梦,孙磊涛,沈敏鹤,等.脉诊在肿瘤疾病中的运用[冂.中医学
·134·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Mar.2018 Vol.25 No.3 分析了当前脉诊客观化在临床评价研究的优势与不 足,并提出建立规范统一的脉诊客观化评价标准。李 甜等[34]认为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 题是制定统一的脉象客观化标准,应加强脉诊仪在临 床应用中的推广。刘佳等[35]针对沉脉的脉象特征、主 病特点、变化预后及取脉方法进行论述,认为沉脉在 现代研究中需要临床、基础研究进行充实,尤其是标 准化研究中需要克服沉脉的生理性因素、季节性因 素、脉诊采集仪器的可重复性差及采集标准不同等问 题,寻找其脉诊信息特征并制定相关标准。 6 教学方法 周继朴[36]就脉诊教学方法,提出激发脉诊学习兴 趣、规范脉诊操作步骤、强化脉诊指法练习、锻炼全 面采集脉诊信息能力、培养凭脉辨证和首辨虚实的脉 诊临床思维能力等带教思路。刘玉超[37]指出,加强平 脉教学、认识常脉,是知常达变的关键,注重脉之阴 阳五行生克乘侮运用的教学,有利于较快把握病脉, 以脉理分析结合临床病例教学,是提高临证能力的关 键。赵绂诚等[38]认为,在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对缓脉 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的描述,存在着一个脉名多个含义 的现象,故对 30 位中医专家进行访谈、整理、分析, 进一步澄清、规范了缓脉的概念、表现特征及临床意 义。薛晓琳等[39]认为历年出版的《中医诊断学》规划 教材不能准确反映相应类别下一些脉象的特征,建议 在阐述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特征的基础上,以“构成 要素分解脉象”的形式,通过列表归纳 28 脉的特征。 滕晶等[40]详细分析当前脉诊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现 状,提出将“情境认知”理论与“系统辨证脉学”相 结合,以“系统辨证脉学”为蓝本,运用“情境认知 脉诊教学法”对脉诊教学课程和培训模式进行改革。 7 小结 综上,近几年国内学者对中医脉诊的研究较为多 样化,国外学者也渐渐开始关注,主要对脉诊可靠性 以及客观化方面进行研究。由于脉诊本身是一种偏重 于感觉的诊断方法,目前其传承相对欠缺,年轻医生 在临床实践中很难把握,故挖掘、总结及传承现代名 老中医或民间老中医的诊脉经验尤为重要。近几年脉 诊标准化、客观化、可视化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然 而以机器模拟的中医诊脉过程,其相似度及准确度值 得进一步研究。因此,目前脉诊研究亟待需要解决的 问题有: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医古脉法,这是提高 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更逼真地 用机器模拟手指诊脉,这是提高脉诊客观化研究科学 性的关键所在;如何更好地制定中医脉诊相关标准如 名称术语英译国际标准,这是脉诊进一步国际化发展 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陈欣然,王天芳.中医脉诊起源——“脉”的医学知识衍生与脉诊学源 流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0):797-801. [2] 姜瑞雪,马作峰,王平,等.《黄帝内经》脉诊理论中的时间因素辨析[J]. 中医杂志,2015,56(6):455-457. [3] 麦舒桃.《难经》浮脉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2): 1600-1601. [4] 李灵巧,包素珍.浅析《伤寒论》“沉脉”的病机[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30(11):3931-3932. [5] 黄俊南,王彦晖.论“左主司官,右主司府”[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 志,2015,21(9):1059-1060. [6] 王利,邹勇.《温病条辨》中重症温病脉诊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 2015,34(8):593-594. [7] 袁亮,王朝阳.脉象气化结构原理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 30(8):2765-2768. [8] 方英嵩,滕晶.脉象信息的多维思维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5, 34(9):658-660. [9] 贾建义,张扬卿,傅华洲.寸口脉左右脏腑分属关系的探讨[J].中华中 医药学刊,2014,32(4):876-879. [10] 崔晓敏,宋琨,彭伟,等.从解剖角度分析寸口脉的生理变异[J].山东 中医杂志,2014,33(2):91-92. [11] 滕晶,张晶,齐向华.现代多学科视角下中医脉诊信息表达的诠释[J]. 中医杂志,2014,55(22):1894-1896. [12] BILTON K, ZASLAWSKI C. Reliability of manual pulse diagnosis methods in traditional east asian medicine : a systematic narrative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2016,22(8):599-609. [13] 于海.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证医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 教育,2015,13(19):142-144. [14] 张曈,戴洁琛.从名老中医甄梦初肺痨脉象心得试论脉诊入门[J].北 京中医药,2014,33(5):365-367. [15] 苏娟萍.萧汉玺脉诊特色介绍[J].山西中医,2015,39(9):4-5. [16] 陈中沛,张旗,苟春雁,等.脉诊与辨证(二)[J].中国中医急症,2014, 23(5):860-862. [17] 桑素珍,金伟.金氏脉学的定性、定位和定量诊断[J].中医药导报, 2015,21(16):13-15. [18] 黄利兴,刘英锋,石强.旴江脉学的成就与特色[J].江西中医药大学 学报,2015,27(3):4-6. [19] 付文倩,齐向华.情志脉象浅释[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 129-130. [20] 李俊男.头痛脉象浅析[J].江苏中医药,2014,46(5):71-72. [21] 郑梦梦,孙磊涛,沈敏鹤,等.脉诊在肿瘤疾病中的运用[J].中医学
2018年3月第25卷第3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35 报,2015,30(9):1247-1248 [31]郑星宇,郭思薇,魏世超,等.基于瞬时波强技术构建濡脉脉象图特征 ]王亚,殷晓轩.左弦脉与肝病关系的探讨[门].中国中医急症,2015,分析[].中国中医药倍息杂志,2017,24(4):19-23. 24(7):1193-1194. [32]王蕾,尚倩倩,王忆勤,等.中医脉象名称术语英译国际标准探讨[J [23]江晓东,吴燕君.重视脉诊在针灸治疗中的运用[.新中医,2015,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3):5-8 47(4):322-323 [33]张子霖,陈清光,金龙珍,等.基于脉诊客观化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里昂·汉默,凯伦·毕尔顿.当代中医脉诊精华手册]张文淮,许毅法[门.中医药导报,2016,22(4):101-103 豪,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34]李甜,刘雪梅,刘媛,等.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河南中医, [25] CHOU H C, LIN K J, FANG Y X, et al. Development a Polymer-based 2017, 37(1): 37-40. Electronic Pulse Diagmosis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35]刘佳,汪南玥,于友华,等.沉脉主病及标准化探讨[刀].中国中医基础 Pulse Wave Velocity[. Technology and Health Care: Official医学杂志,2014,20(6):716-730.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36]周继朴.临床脉诊带教方法探讨[].北京中医药,2015,34(9):766- 2015,24(1):83-95 [26] MOURA N G, CORDOVIL I, FERREIRA ADE S. Traditional Chinese[37]刘玉超.临床脉诊教学关键问题探讨[门].北京中医药,2015,34(9): medicine wrist pulse-taking is associated with pulse waveform 757-759 analysis and hemodynamics in hypertension[门. Journal of[38]赵绂诫,于晓飞,薛晓琳,等.关于缓脉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专家访谈 果分析[.天津中医药,2014,31(5):310-313 [27] CHUNG C Y, CHENG Y W,LuoC且 Neural network study for[39]薛晓琳,王天芳,赵燕,等.《中医诊断学》教材中28脉的归纳方法初 tandardizing pulse-taking depth by the width of artery [J] 探[.中医教育,2015,34(3):63-67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5, 57: 26-31. [40]滕晶,吴晓迪,王宣艳.情境认知视域下“系统辨证脉学”临床实训课 [28]段红菊,陈宗翰,杨梅,等.基于ZM-IIC智能型脉象仪的HV/AIDs患程设置与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5):951-953 者脉象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1):29-31 (收稿日期:2017-04-17) 9]魏红,王宇,桂森,等.抑郁症患者中医脉象信息规律性研究[].辽宁 (修回日期:2017-05-05;编辑:向宇雁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3):5-9 [30]崔骥,费兆馥,张志枫,等.平、滑、弦脉的脉图分类参数范围研究[门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12):15-1 内含全文PDF和增强文件
2018 年 3 月第 25 卷第 3 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35· 报,2015,30(9):1247-1248. [22] 王亚,殷晓轩.左弦脉与肝病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5, 24(7):1193-1194. [23] 江晓东,吴燕君.重视脉诊在针灸治疗中的运用[J].新中医,2015, 47(4):322-323. [24] 里昂•汉默,凯伦•毕尔顿.当代中医脉诊精华手册[M].张文淮,许毅 豪,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5] CHOU H C, LIN K J, FANG Y X, et al. Development a Polymer-based Electronic Pulse Diagnosis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Pulse Wave Velocity[J]. Technology and Health Car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5,24(1):83-95. [26] MOURA N G, CORDOVIL I, FERREIRA ADE 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rist pulse-taking is associated with pulse waveform analysis and hemodynamics in hypertension[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6,14(2):10-13. [27] CHUNG C Y, CHENG Y W, LUO C H. Neural network study for standardizing pulse-taking depth by the width of artery[J]. 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2015,57:26-31. [28] 段红菊,陈宗翰,杨梅,等.基于 ZM-ⅢC 智能型脉象仪的 HIV/AIDS 患 者脉象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1):29-31. [29] 魏红,王宇,桂森,等.抑郁症患者中医脉象信息规律性研究[J].辽宁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3):5-9. [30] 崔骥,费兆馥,张志枫,等.平、滑、弦脉的脉图分类参数范围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12):15-17. [31] 郑星宇,郭思薇,魏世超,等.基于瞬时波强技术构建濡脉脉象图特征 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4):19-23. [32] 王蕾,尚倩倩,王忆勤,等.中医脉象名称术语英译国际标准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3):5-8. [33] 张子霖,陈清光,金龙珍,等.基于脉诊客观化的临床应用和评价方 法[J].中医药导报,2016,22(4):101-103. [34] 李甜,刘雪梅,刘媛,等.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J].河南中医, 2017,37(1):37-40. [35] 刘佳,汪南玥,于友华,等.沉脉主病及标准化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 医学杂志,2014,20(6):716-730. [36] 周继朴.临床脉诊带教方法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5,34(9):766- 767. [37] 刘玉超.临床脉诊教学关键问题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5,34(9): 757-759. [38] 赵绂诚,于晓飞,薛晓琳,等.关于缓脉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专家访谈 结果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4,31(5):310-313. [39] 薛晓琳,王天芳,赵燕,等.《中医诊断学》教材中 28 脉的归纳方法初 探[J].中医教育,2015,34(3):63-67. [40] 滕晶,吴晓迪,王宜艳.情境认知视域下“系统辨证脉学”临床实训课 程设置与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5):951-953. (收稿日期:2017-04-17) (修回日期:2017-05-05;编辑:向宇雁)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内含全文 PDF 和增强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