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百色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0,文件大小:56KB,团购合买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 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 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主要 矛盾;正确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点把握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 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主要 矛盾;正确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点把握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难点: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 会;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 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三、基本概念 新民民主义社会一化三改 四、课时安排4课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 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 主义理论的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 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 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主要 矛盾;正确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点把握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难点: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 会;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 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三、基本概念 新民民主义社会 一化三改 四、课时安排 4 课时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 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 主义理论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 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 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 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 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 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 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 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 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 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新 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 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 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 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 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 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 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 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 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 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 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 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 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新 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 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 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 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

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 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 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 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 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 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 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 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 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 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 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 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 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 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 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 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 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矛盾的斗

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 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 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 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 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 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 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 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 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 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 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 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 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 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 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 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 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矛盾的斗

争和结果,决定着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 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 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 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 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 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 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 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在此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上,毛泽东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从 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与此同时,开始为将来向社 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这主要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 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 展互助合作运动;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 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 主义

争和结果,决定着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 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 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 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 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 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 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 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在此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上,毛泽东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从 1949 年至 1952 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 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与此同时,开始为将来向社 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这主要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 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 展互助合作运动;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 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 主义

经过三年的时间,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 了巨大变化。这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 认识,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农村和城市开始 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成为必要并有实现的可能,开 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重新思考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1952年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 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 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 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 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 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党在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 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唯一”这个提法反 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

经过三年的时间,到 1952 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 了巨大变化。这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 认识,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农村和城市开始 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成为必要并有实现的可能,开 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重新思考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1952 年 9 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 个五年计划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 10 年到 15 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 10 年 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 年 6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 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 12 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 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党在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 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唯一”这个提法反 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

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 “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 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 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 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 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 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 求和必要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 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不改变这种落后状

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 “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 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 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 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 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 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 求和必要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 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不改变这种落后状

况,我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从历史上看,实现工 业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 主义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 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 定了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 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 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 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 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 又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 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 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 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 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 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在私营企业和 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 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只 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况,我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从历史上看,实现工 业化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一条是社会 主义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 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 定了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证明,我国已经丧失了通过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如果搞资本主义只能 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业潜力和 进行新的工业建设的同时,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 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 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 又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 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 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 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 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 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在私营企业和 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 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只 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 整个社会生产力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 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 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 没收这一部分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 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的重要开端。经过1949年到1952年三年的努力,国家已经 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国 营企业大多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职工在国营 企业中主人翁意识强、生活稳定、劳动热情高涨。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优越性。到1952 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 加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 的60%,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 于相对强大的地位。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 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 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 期,党在一些老解放区大力推广农业互助组,并着手组织以 土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党总

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 整个社会生产力。 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 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 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 80%,国家 没收这一部分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 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的重要开端。经过 1949 年到 1952 年三年的努力,国家已经 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国 营企业大多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职工在国营 企业中主人翁意识强、生活稳定、劳动热情高涨。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优越性。到 1952 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 加到 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 的 60%,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已居 于相对强大的地位。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 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 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 期,党在一些老解放区大力推广农业互助组,并着手组织以 土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党总

结这些经验,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是帮助贫苦农民战胜自 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农村重新出现两极分化、 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毛泽东认为,中 国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业合作化不 能坐等工业化和机械化。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 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 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 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 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 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本来主要 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不但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 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 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 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 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尽管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 胁,经济上严密封锁,政治上孤立遏制,但当时资本主义国

结这些经验,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是帮助贫苦农民战胜自 然灾害、克服困难、增加生产、避免农村重新出现两极分化、 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毛泽东认为,中 国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业合作化不 能坐等工业化和机械化。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 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 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 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 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 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本来主要 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不但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 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 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 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 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尽管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 胁,经济上严密封锁,政治上孤立遏制,但当时资本主义国

家也很不景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充 满向上发展的活力。此外,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 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 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放 弃了一举过渡的最初设想。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工 业化国家的同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 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 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 并实行丁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 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 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

家也很不景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充 满向上发展的活力。此外,朝鲜战争停战也使世界的形势开 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 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放 弃了一举过渡的最初设想。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工 业化国家的同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 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 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 并实行丁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 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 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