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说课稿 民权县第一初级中学宁玉凤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 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 曲。《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情诗。它 以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 现实感和时代感,它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愉悦的审美感 受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首诗《我爱这土地》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这一文体的 特点,对诗歌的朗读技巧也已有所把握。《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对作品的思 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七年级学生 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 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听、读、品、写”四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 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理论和教材特点以及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 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培养学生体会、 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3、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我认为,当今社会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把“体会作 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 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于学生知识 结构的不完善和审美能力的欠缺。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应该是“培养 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自主、合作、探 究”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法: 朗读教学法 2、探究欣赏法 3、联想教学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诗海骊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刘长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乡愁》说课稿 民权县第一初级中学 宁玉凤 一、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 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 曲。《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情诗。它 以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 现实感和时代感,它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愉悦的审美感 受。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首诗《我爱这土地》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这一文体的 特点,对诗歌的朗读技巧也已有所把握。《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对作品的思 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七年级学生 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 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听、读、品、写”四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 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理论和教材特点以及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 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培养学生体会、 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3、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我认为,当今社会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把“体会作 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 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于学生知识 结构的不完善和审美能力的欠缺。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应该是“培养 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自主、合作、探 究”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法: 1、朗读教学法 2、探究欣赏法 3、 联想教学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诗海骊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刘长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让学生说出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由于学生对这几句诗并不 陌生,所以不难得出“思乡”这一结论,于是我顺势引导: 是啊,最浓不过乡情,最重不过乡愁。记得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成灰, 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在他离开大陆20余年的1971年,那时,正 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 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一—《乡愁》。 如此导入的设计意图是:首先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写作背 景的介绍则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 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 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文集 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听听那冷雨》等。 了解了作者,但使学生最为牵挂的还是诗人那浓浓的乡愁,下面就引领学生 进入 (二)诗文赏析(四个环节即:我想听一一我要读一一我会品一一我能写 我之所以如此设计环节名称是为了想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 我要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 第一环节:我想听 1、在此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提醒学生注意对朗 诵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情感的把握。 2、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 语调—一深沉语速一一低缓感情一一深挚 通过听读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第二环节:我要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 径。(朗读时要把握好每一小节的情感变化,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 第一节回忆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 忆,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 第二节遗憾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 带有丝丝的甜蜜。 第三节失落痛苦(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 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 第四节惆怅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 无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 生对读 组内读 3、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 4、齐读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让学生说出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由于学生对这几句诗并不 陌生,所以不难得出“思乡”这一结论,于是我顺势引导: 是啊,最浓不过乡情,最重不过乡愁。记得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成灰, 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在他离开大陆 20 余年的 1971 年,那时,正 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 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 20 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乡愁》。 如此导入的设计意图是:首先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写作背 景的介绍则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 籍福建永春,1949 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 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文集 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听听那冷雨》等。 了解了作者,但使学生最为牵挂的还是诗人那浓浓的乡愁,下面就引领学生 进入—— (二)诗文赏析 (四个环节 即:我想听——我要读——我会品——我能写 我之所以如此设计环节名称是为了想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 我要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 第一环节:我想听 1、 在此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提醒学生注意对朗 诵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情感的把握。 2、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 语调——深沉 语速——低缓 感情——深挚 通过听读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第二环节:我要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 径。(朗读时要把握好每一小节的情感变化,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 第一节 回忆 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 忆,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 第二节 遗憾 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 带有丝丝的甜蜜。) 第三节 失落 痛苦 (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 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 苦。) 第四节 惆怅 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 无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 1、 生对读 2、 组内读 3、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 4、齐读
通过多种方式地朗读,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为了 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能力,接下来引领学生进入 第三环节:我会品 让学生从诗的意象、结构、语言、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品评这首诗 学生自由发挥,老师适当引导。通过大家的品读,学生感受到了它精巧的构思 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它独特的意向。作者巧妙地将无形的乡愁作了形象而深刻的 比喻,使乡愁变得可知可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发现美、欣赏 美的能力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此环节形成板书,板书设计为一个中国结的样 式,它象征着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解又难解的思乡情结呀! 第四环节:我能写 让学生续写“乡愁” 将来呀 乡愁是 2011年4月23日余光中先生福建泉州群山村举行“华光文化名人村”奠基仪 式的致辞中为39年前写的“乡愁”续写了新的篇章:(大屏显示) 未来呀,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的欲望。 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我顺势小节 (三)课堂小结 是啊,这湾浅浅的海峡又怎能阻隔两岸亲人的思念?台湾政要连战、宋楚 瑜、吴伯雄等相继回大陆寻根祭祖。更为可喜的是两岸人民已于2008年12月15 日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梦想。是啊,“落叶总要归根”!相信,通过 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这头”“那头”终究会成为“一头”!到那时,我们 定会听到台湾那深情的呐喊:“母亲,我回来啦!” 老师饱含深情的结束语,会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 (四)作业布置: 考虑到不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我设计了必做和选作两个 层次不同的作业题: 必做: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选做: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同学间交流赏析 (五)板书设计:我认为,好的板书应该体现出三个字“精”、“美” “新”,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为本课设计了综合式板书。这样,通过示意图和文 字提示,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再现本诗内容、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通过多种方式地朗读,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为了 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能力,接下来引领学生进入----- 第三环节:我会品 让学生从诗的意象、结构、语言、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品评这首诗, 学生自由发挥,老师适当引导。通过大家的品读,学生感受到了它精巧的构思, 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它独特的意向。作者巧妙地将无形的乡愁作了形象而深刻的 比喻,使乡愁变得可知可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发现美、欣赏 美的能力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此环节形成板书,板书设计为一个中国结的样 式,它象征着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解又难解的思乡情结呀! 第四环节:我能写 让学生续写“乡愁” 将来呀 乡愁是 ———————— ———————— 2011 年 4 月 23 日余光中先生福建泉州群山村举行“华光文化名人村”奠基仪 式的致辞中为 39 年前写的“乡愁”续写了新的篇章:(大屏显示) 未来呀,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的欲望。 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我顺势小节 (三)课堂小结 是啊,这湾浅浅的海峡又怎能阻隔两岸亲人的思念?台湾政要连战、宋楚 瑜、吴伯雄等相继回大陆寻根祭祖。更为可喜的是两岸人民已于 2008 年 12 月 15 日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梦想。是啊,“落叶总要归根”!相信,通过 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这头”“那头”终究会成为“一头”!到那时,我们一 定会听到台湾那深情的呐喊:“母亲,我回来啦!” 老师饱含深情的结束语,会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 (四)作业布置: 考虑到不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我设计了必做和选作两个 层次不同的作业题: 必做: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选做: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同学间交流赏析。 (五)板书设计:我认为,好的板书应该体现出三个字“精”、“美”、 “新”,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为本课设计了综合式板书。这样,通过示意图和文 字提示,学生 能够直观形象再现本诗内容、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