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崇安区初三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1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不屑(xie)置辩蓦(m)地B.晶莹剔(t)透进(beng)溅 C.根深蒂(di)固吞噬(shi) D.浮想连翩(pian) 粗犷( kuang)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徐明不仅认真学习,而且好为人师,班上的同学不管谁遇到困难,他都乐意帮助。 B.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之度外,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C.在这颗桃核上,刻着28个罗汉,个个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 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 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 B.食:吃 C.齿:年龄 D.毒:怨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D.他连续三天旷课,我们能不批评他不遵守学校纪律吗? 5.下列对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借芭蕉扇达到灭火的目的 B.《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 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 C.《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叙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 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进行的种种冒险经历。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住在保尔家期间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工人阶级和阶 级斗争的道理,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13 年崇安区初三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1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 ...的一项是(3 分) ( ) A.不屑.(xiè)置辩 蓦.(mò)地 B.晶莹剔.(tī)透 迸.(bèng)溅 C.根深蒂.(dì)固 吞噬.(shì) D.浮想连翩.(piān) 粗犷.(kuǎng)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 分) ( ) A.徐明不仅认真学习,而且好为人师 ....,班上的同学不管谁遇到困难,他都乐意帮助。 B.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之度外 ....,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C.在这颗桃核上,刻着 28 个罗汉,个个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 ....。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 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 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A.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 B.食:吃 C.齿:年龄 D.毒:怨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D.他连续三天旷课,我们能不批评他不遵守学校纪律吗? 5. 下列对名著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达火焰山,面对熊熊烈火,孙悟空首先打算借芭蕉扇达到灭火的目的。 B.《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 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 C.《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叙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 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进行的种种冒险经历。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住在保尔家期间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工人阶级和阶 级斗争的道理,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阅读与赏析(51分) (一)(12分)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 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 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 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①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 驩②,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③。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④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复,免除赋税徭役。②驩,同欢。③献,敬献牛、酒等礼物。④雍齿,原是刘邦部将,后反叛 刘邦,被杀 6.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辍耕之陇上C、山水之乐D、属予作文以记之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B.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C.因为沛县的百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D.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8.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 ①悉召故人()②吾虽都关中()③张饮三日()④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译文: ②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译文: (二)(4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二、阅读与赏析( 51 分) (一) (12 分)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 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 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 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①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 驩②,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③。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④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 —(《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复,免除赋税 徭役。②驩,同欢。③ 献,敬献牛、酒等礼物。④雍齿,原是刘邦部将,后反叛 刘邦,被杀。 6.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辍耕之.陇上 C、山水之.乐 D、属予作文以记之.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B.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C.因为沛县的百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D.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8.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 分) ①悉.召故人( ) ②吾虽都.关中( ) ③张.饮三日( ) ④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 9.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 译文: ②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译文: (二)(4 分)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①第一、二句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描写这些景物有何作用?(2分) 答 11.末句中的“又”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三)(4分) 筷子中的文化 ①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 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 制作质地的不同 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 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 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 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④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20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0.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 超过0.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一一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 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碍使用 ⑤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 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 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 ⑥筷子挺直,宁折不曲。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很有意思:“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12.第③段中加点一词“已知”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3.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四)(5分) 厚道 ①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②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③“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作:“厚道
①第一、二句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描写这些景物有何作用?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末句中的“又”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 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4 分) 筷子中的文化 ①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 ②用筷历史,已有 3000 多年。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 制作质地的不同。 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 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 20 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 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 20.3 厘米,宽 4 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 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 24 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④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 20 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 0.4 厘米左右,最粗不会 超过 0.6 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 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碍使用。 ⑤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 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 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 ⑥筷子挺直,宁折不曲。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很有意思:“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 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12.第③段中加点一词“已知”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13.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四)(5 分) 厚道 ①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②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 ③“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作:“厚道
④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 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⑤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⑥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 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 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⑦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 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⑧厚道是河水深层的潜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⑨厚道是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 “道”无关。厚道的人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境,宁可憨,而不巧。 ⑩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14.结合全文,说说文首两段有何作用。(2分) 15.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五)(16分) 家园落日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 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淸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 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 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 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一一 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 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④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 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 ⑤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⑥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 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真正的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 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容给别人一个补救的机会。 ⑦在人际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并非一时一事的犀利,是别人经过回味的赞赏。处世本无方法,也 总有一些高明超越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⑧厚道是河水深层的潜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 ⑨厚道是有主张。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现,与“厚”无关。无准则、无界限,是糊涂之表现, 与“道”无关。厚道的人有可能倔强,也可能不入俗境,宁可憨,而不巧。 ⑩厚,是长麦子的土壤之厚,墙体挡风之厚。厚德而后载物,做人达到这样的境界,已然得道。 14.结合全文,说说文首两段有何作用。 (2 分) 15.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五)(16 分) 家园落日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 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 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 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 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 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 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 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一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 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 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 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 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 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 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 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己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一一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 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一一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 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6.文章题为“家园落日”,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象,其作用是(4分)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 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 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 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 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 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 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 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 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 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 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6.文章题为“家园落日”,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象,其作用是(4 分)
17.联系全文品读语句:“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①“这一切”指的是 (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2分) 我 为 焦 (2分) 18.“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爱”为何“无法描述”?(4分) 19.文章以议论抒情结尾,面对“家园的落日”,作者发出“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的感慨。你如何理解其 中的深意?(4分) 20.根据课文默写。(10分)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②学而时习之, ?(论语《八则》) 卷舒开合任天真。(杨巨源《城东早春》)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莲》) ⑥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⑧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⑩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表达与交流(66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一位学者第一次到无锡,想看看名胜古迹。大家认为东林书院和钱钟书故居两个地方不能不去。但到 了东林书院旧址,他很是惊讶:名垂宇内的东林书院怎么就一个小小的池塘和一家茶室?!无奈之下,转 了一圈又打了一辆出租车去找钱钟书故居,更让人吃惊的是,司机居然没听说过这位大学问家的故居在哪 里! 对这位学者的这次经历,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一段评论。要求:要有明确的观点:要作简要的论证 字数150字左右
17.联系全文品读语句:“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①“这一切”指的是 (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2 分) ② “ 我 ” 为什么 “ 很 焦 急”? (2 分) 18.“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爱”为何“无法描述”?(4 分) 19.文章以议论抒情结尾,面对“家园的落日”,作者发出“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的感慨。你如何理解其 中的深意?(4 分) 20.根据课文默写。(10 分) ①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②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则》) ③__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杨巨源《城东早春》)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⑤__________________,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莲》) ⑥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⑦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⑧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⑨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⑩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表达与交流(66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 分) 一位学者第一次到无锡,想看看名胜古迹。大家认为东林书院和钱钟书故居两个地方不能不去。但到 了东林书院旧址,他很是惊讶:名垂宇内的东林书院怎么就一个小小的池塘和一家茶室?!无奈之下,转 了一圈又打了一辆出租车去找钱钟书故居,更让人吃惊的是,司机居然没听说过这位大学问家的故居在哪 里! 对这位学者的这次经历,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一段评论。要求:要有明确的观点;要作简要的论证; 字数 150 字左右
22.作文(60分)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 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 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清醒”、“梦想”“责任”、“微笑”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013年崇安区初三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D2.C3 4.D5.B 6.B7.C 8.①全部②建都③同“帐”,搭建帐篷④只不过(或答“只”、“仅仅”) ①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来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且、诛、遂,0.5一个,语句通顺0.5) ②沛县父老仍旧坚决(或“坚持”)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县的赋税徭役也一起免除掉,跟沛县一样。(固 并、比,0.5一个,语句通顺0.5) 10.暮春;衬托诗人思乡的伤感。 11.流露出乡思的深切和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12.①不能去掉,“已知”是“目前所知道”的意思,起限制作用:②写出了现在所知道最早的铜筷是出 自云南一墓中,不包含未知的情况:③若删去,则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合:④“已知”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1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名筷生产地的广泛,表明我国筷子文化源远流长 14.(2分)引用名人名言和美国成语,吸引读者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厚道”;同时也佐证了全文的观 点。(答出前2点即可) 15.(3分)对比论证(1分),明确阐述厚道的特性,是非分明,让读者对厚道有更透彻的理解(2分)。 16.(4分)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势(2分),以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对家园落日的深深依恋 (眷恋)之情(2分)
22.作文(60 分)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 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 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清醒”、“梦想”、“责任”、“微笑”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3 年崇安区初三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 2.C 3.B 4. D 5. B 6.B 7.C 8.①全部 ②建都 ③同“帐”,搭建帐篷 ④只不过(或答“只”、“仅仅”) 9.①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来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且、诛、遂,0.5 一个,语句通顺 0.5) ②沛县父老仍旧坚决(或“坚持”)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县的赋税徭役也一起免除掉,跟沛县一样。(固、 并、比,0.5 一个,语句通顺 0.5) 10.暮春;衬托诗人思乡的伤感。 11. 流露出乡思的深切和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12.①不能去掉,“已知”是“目前所知道”的意思,起限制作用;②写出了现在所知道最早的铜筷是出 自云南一墓中,不包含未知的情况;③若删去,则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合;④“已知”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1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名筷生产地的广泛,表明我国筷子文化源远流长 。 14.(2 分)引用名人名言和美国成语,吸引读者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厚道”;同时也佐证了全文的观 点。(答出前 2 点即可) 15.(3 分)对比论证(1 分),明确阐述厚道的特性,是非分明,让读者对厚道有更透彻的理解(2 分)。 16.(4 分)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势(2 分),以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对家园落日的深深依恋 (眷恋)之情(2 分)
17.(4分)①家园落日时刻的美妙景色(2分)②家乡的落日自然宁静、柔和美丽,而当地的人们却习 以为常并不关注,“很焦急”表现“我”对家园落日的深深眷恋之情,并急切希望与人们分享这份喜悦(2 分)。 18.(4分)作者既感动于平日里家乡落日的和谐宁静(1分),更感动于家乡落日中人与动物之间的纯 真关爱(1分)。在它们面前,一切美丽的语言仿佛都失去了力量,所以说这份“爱”“无法描述”(2 分) 19.(4分)家乡滋润和养育了我们(1分):他乡或许有一方供我们施展才华的天空,然而却不能替代我们 对家乡的情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感激和怀念之情。所以,只有家乡的太阳才是“我”的太 阳(2分)。 20.受任于败军之际②不亦说乎 ③惟有绿荷红菡萏 ④蜡炬成灰泪始干⑤旋折荷花剥莲子⑥举杯销愁愁更愁 ⑦零落成泥碾作尘⑧芳草萋萋鹦鹉洲⑨黑云压城城欲摧 ⑩赢得生前身后名 21.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语言流畅,得6分:;观点较明确,论述较充分,语言通顺,得4分。小作文切 入分4分。 22.大作文切入分47分
17.(4 分)①家园落日时刻的美妙景色(2 分) ②家乡的落日自然宁静、柔和美丽,而当地的人们却习 以为常并不关注,“很焦急”表现“我”对家园落日的深深眷恋之情,并急切希望与人们分享这份喜悦(2 分)。 18.(4 分)作者既感动于平日里家乡落日的和谐宁静(1分),更感动于家乡落日中人与动物之间的纯 真关爱(1 分)。在它们面前,一切美丽的语言仿佛都失去了力量,所以说这份“爱”“无法描述”(2 分)。 19.(4 分)家乡滋润和养育了我们(1 分);他乡或许有一方供我们施展才华的天空,然而却不能替代我们 对家乡的情感(1 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感激和怀念之情。所以,只有家乡的太阳才是“我”的太 阳(2 分)。 20.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不亦说乎 ③惟有绿荷红菡萏 ④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旋折荷花剥莲子 ⑥举杯销愁愁更愁 ⑦零落成泥碾作尘 ⑧芳草萋萋鹦鹉洲 ⑨黑云压城城欲摧 ⑩赢得生前身后名 21.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语言流畅,得 6 分;观点较明确,论述较充分,语言通顺,得 4 分。小作文切 入分 4 分。 22.大作文切入分 4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