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中世纪”的概念 引子:《罗兰之歌》的世界 ①想象的正义战争:《罗兰之歌》故事梗概 1-7査理曼远征西班牙,围攻萨拉戈萨。按照智者 Blancandrin的建议,撒拉 逊人的国王 Marsilius愿臣服于法兰克人,送上贡品与人质,并皈依基督教 8-27撒拉逊人的使团觐见査理曼。在御前会议上,査理曼否定了罗兰的见解, 采纳了 Ganelon等人的意见,准备接受条件。查理曼按罗兰的推荐,派遣 Ganelon出访萨拉戈萨,二人的关系破裂。 28-52在出使路上, Ganelon与撒拉逊人 Blancandrin密谋陷害罗兰。在 Marsilius 面前, Ganelon扭曲了查理曼的条件,激起了撒拉逊人对罗兰的仇恨。双方设 计了能让罗兰战死的阴谋 53-6 5 Ganelon谎称撒拉逊人已经接受条件,于是査理曼班师回朝,但在梦中 见到 Ganelon正在图谋不轨。按照 Ganelon的筹划,在通过峡谷时,罗兰担任 后军的指挥官 66-78査理曼的前军顺利回到法兰西,同时撒拉逊人召集了大军,准备袭击法 兰克人的后军。 79-92法兰克人发现撒拉逊人来袭。罗兰和兰斯大主教 Turpin分别以忠诚和信 仰来鼓舞士气。 92-111法兰克人高呼“我有神助”的口号,浴血奋战,击败了撒拉逊人的十 万大军 l12-128 Marsilius率领撒拉逊人的援军到来。罗兰和大主教 Turpin率军浴血苦 战,仍然不敌 129-176罗兰不得不吹响求援的号角,希望查理曼回师。法兰克人终于击退了 撒拉逊人,但损失惨重。在表达忠诚和信仰之后,罗兰力竭而死 177-181査理曼终于率军赶到了峡谷,在天使的启示下追袭撒拉逊人。 181-202法兰克人宿营修整,査理曼梦见未来将有新的大战。巴比伦埃米尔 Baligant率领大军来援 203-227法兰克人回到峡谷,凭吊战场。查理曼聚集来自各族的联军,准备会 战 228-236撒拉逊人也聚集了强大的军队 237-266法兰克人和撒拉逊人展开了大会战,查理曼亲自杀死了埃米尔。法兰 克人攻占了萨拉戈萨,毁坏了偶像,迫使十万异教徒受洗 267-289法兰克人班师回朝。罗兰的未婚妻Aude在听闻噩耗后昏倒身亡。针 对是否要严惩叛徒 Ganelon的问题,主杀与主恕的双方展开决斗。最后 Ganelon 被驷马分尸,他的党羽们也被处以绞刑 290-291萨拉戈萨的王后 Bramimonde受洗皈依。査理曼又在睡梦中接受了天 使的传言,让他再次带兵出征,救援被异教徒围困的基督徒
第十一讲 “中世纪”的概念 一、引子:《罗兰之歌》的世界 ①想象的正义战争:《罗兰之歌》故事梗概 1-7 查理曼远征西班牙,围攻萨拉戈萨。按照智者 Blancandrin 的建议,撒拉 逊人的国王 Marsilius 愿臣服于法兰克人,送上贡品与人质,并皈依基督教。 8-27 撒拉逊人的使团觐见查理曼。在御前会议上,查理曼否定了罗兰的见解, 采纳了 Ganelon 等人的意见,准备接受条件。查理曼按罗兰的推荐,派遣 Ganelon 出访萨拉戈萨,二人的关系破裂。 28-52 在出使路上,Ganelon 与撒拉逊人 Blancandrin 密谋陷害罗兰。在 Marsilius 面前,Ganelon 扭曲了查理曼的条件,激起了撒拉逊人对罗兰的仇恨。双方设 计了能让罗兰战死的阴谋。 53-65 Ganelon 谎称撒拉逊人已经接受条件,于是查理曼班师回朝,但在梦中 见到 Ganelon 正在图谋不轨。按照 Ganelon 的筹划,在通过峡谷时,罗兰担任 后军的指挥官。 66-78 查理曼的前军顺利回到法兰西,同时撒拉逊人召集了大军,准备袭击法 兰克人的后军。 79-92 法兰克人发现撒拉逊人来袭。罗兰和兰斯大主教 Turpin 分别以忠诚和信 仰来鼓舞士气。 92-111 法兰克人高呼“我有神助”的口号,浴血奋战,击败了撒拉逊人的十 万大军。 112-128 Marsilius 率领撒拉逊人的援军到来。罗兰和大主教 Turpin 率军浴血苦 战,仍然不敌。 129-176 罗兰不得不吹响求援的号角,希望查理曼回师。法兰克人终于击退了 撒拉逊人,但损失惨重。在表达忠诚和信仰之后,罗兰力竭而死。 177-181 查理曼终于率军赶到了峡谷,在天使的启示下追袭撒拉逊人。 181-202 法兰克人宿营修整,查理曼梦见未来将有新的大战。巴比伦埃米尔 Baligant 率领大军来援。 203- 227 法兰克人回到峡谷,凭吊战场。查理曼聚集来自各族的联军,准备会 战。 228-236 撒拉逊人也聚集了强大的军队。 237-266 法兰克人和撒拉逊人展开了大会战,查理曼亲自杀死了埃米尔。法兰 克人攻占了萨拉戈萨,毁坏了偶像,迫使十万异教徒受洗。 267-289 法兰克人班师回朝。罗兰的未婚妻 Aude 在听闻噩耗后昏倒身亡。针 对是否要严惩叛徒 Ganelon 的问题,主杀与主恕的双方展开决斗。最后 Ganelon 被驷马分尸,他的党羽们也被处以绞刑。 290-291 萨拉戈萨的王后 Bramimonde 受洗皈依。查理曼又在睡梦中接受了天 使的传言,让他再次带兵出征,救援被异教徒围困的基督徒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②《罗兰之歌》与历史 La Chanson de roland/ The Song of roland是现存最早的重要法国文学作品, 其体裁为“记功歌”( Chanson de geste)。 历史原型:778年的 Roncevaux pass之战。查理曼( Carolus magnus/ Charlemagne, 768-814年在位)的法兰克军队在撤退时,其后卫部队受到了巴斯克人(!!与 穆斯林无关)的袭击,在战死的将领中有一位“ Hruodlandus brittannici limitis praefectus”a 在9世纪,这个故事己经在民间广泛流传,罗兰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之 现存最早的抄本是所谓的“牛津抄本”,时间为11世纪中叶(1140-1170),其写 作语言为盎格鲁一诺曼法语1。“牛津抄本”的最后提到了“ Turoldus叙述的故 事到此为止”,但很难确定 Turoldus究竟是编纂者还是抄写者。 在12-14世纪时,《罗兰之歌》广为流传 图11-1:西班牙的“光复运动” Leao Navarra Ar 1130-1 Castela 1210-1250 1480-1492 < A reconquista 罗马之歌》的世界 3.1信仰与忠诚:《罗兰之歌》的基本主题 1.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战争:上帝的保佑与基督徒的虔诚信仰。 2.封建的观念:骑士对君主的忠诚,骑士的正义、勇敢和献身精神。 3.2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 空间上:以西欧为中心,以拉丁语为文化载体,接受罗马教宗的普世权威, 在基督教信仰和教会体制上基本保持形式上的统一(“话语共同体”) 组织上:一套以教宗为顶端,以深入基层的神职人员体系与多元化的宗教团 体为骨干,拥有专门的司法系统与征税系统的教会结构 社会整合:教会通过历法、礼仪、布道、征税、司法等各种途径全方位地支 配社会生活,还以圣徒崇拜、圣物崇拜的形式保障对俗文化的解释权。 1即 Anglo- Norman,是诺曼征服以后在英格兰等地形成的一种法语北部方言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2 ②《罗兰之歌》与历史 La Chanson de Roland / The Song of Roland 是现存最早的重要法国文学作品, 其体裁为“记功歌”(Chanson de geste)。 历史原型:778 年的 Roncevaux Pass 之战。查理曼(Carolus Magnus / Charlemagne, 768-814 年在位)的法兰克军队在撤退时,其后卫部队受到了巴斯克人(!!与 穆斯林无关)的袭击,在战死的将领中有一位“Hruodlandus Brittannici limitis praefectus”。 在 9 世纪,这个故事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罗兰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现存最早的抄本是所谓的“牛津抄本”,时间为 11 世纪中叶(1140-1170),其写 作语言为盎格鲁-诺曼法语1 。“牛津抄本”的最后提到了“Turoldus 叙述的故 事到此为止”,但很难确定 Turoldus 究竟是编纂者还是抄写者。 在 12-14 世纪时,《罗兰之歌》广为流传。 图 11-1:西班牙的“光复运动” ③《罗马之歌》的世界 3.1 信仰与忠诚:《罗兰之歌》的基本主题 1.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战争:上帝的保佑与基督徒的虔诚信仰。 2. 封建的观念:骑士对君主的忠诚,骑士的正义、勇敢和献身精神。 3.2 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 空间上:以西欧为中心,以拉丁语为文化载体,接受罗马教宗的普世权威, 在基督教信仰和教会体制上基本保持形式上的统一(“话语共同体”); 组织上:一套以教宗为顶端,以深入基层的神职人员体系与多元化的宗教团 体为骨干,拥有专门的司法系统与征税系统的教会结构; 社会整合:教会通过历法、礼仪、布道、征税、司法等各种途径全方位地支 配社会生活,还以圣徒崇拜、圣物崇拜的形式保障对俗文化的解释权。 1 即 Anglo-Norman,是诺曼征服以后在英格兰等地形成的一种法语北部方言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二、“黑暗的中世纪”? ①“中世纪”的两种形象 黯淡忧郁的形象~浪漫乐观的形象 误读“中世纪”的原因: 对宗教的成见:“民族主义”的成见;对“封建”的成见:“知识时差”。 ②定义“中世纪” 《大英百科全书》(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Deluxe Edition,2004) 对 The Middle ages”的解释 the period in European history from the collapse of roman civilization in the 5th century Ad to the period of the Renaissance (variously interpreted as beginning in the 13th, 14th, or 15th century, depending on the region of Europe and on other factors) The term and its conventional meaning were introduced by italian humanists with invidious intent; the humanists were engaged in a revival of classical learning and culture, and the notion of a thousand-year period of darkness and igr separating them from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world served to highlight the humanists'own work and ideals In a sense, the humanists invented the Middle Ages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it. The Middle Ages nonetheless provided the foundation for th transformations of the humanists' own Renaissance..”(关键词以黑体标明) Early Mdde Ages Hgh Mda Ages I Late Middle Agefa Eurasia 图11-2:中世纪历史分期 ③“黑暗的中世纪”? 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更高的社会形态? 宗教的视角:基督教化全面深入的时代,“基督教社会”全面成形的时代 历史的视角:认识中世纪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辉煌成就: 西欧长期的人口增长; “中世纪农业革命”( ynn White) 以哥特式大教堂为代表的技术与艺术水平; 大学的起源,以“经院神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术… 蒂尔尼与佩因特:“如果不从中世纪的源头开始考查,当代西方文明的诸多方 面就无法理解”;“这是人类历史中伟大的时代之一。”(《西欧中世纪史·尾声》) 李隆国,《“黑暗时代”的消退与中古史研究的“认同性危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 者在复兴古典文化的过程中,从语言、文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观察历史,认为“中世纪” ( medium aevum)是“黑暗”的: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学者,认为中世纪天主教会是使徒教 会和新教教会之间的堕落期,因此这一时代就是“黑暗时代”;启蒙运动之后,作为历史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3 二、“黑暗的中世纪”? ①“中世纪”的两种形象 黯淡忧郁的形象~浪漫乐观的形象 误读“中世纪”的原因: 对宗教的成见;“民族主义”的成见;对“封建”的成见;“知识时差”。 ②定义“中世纪” 《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Deluxe Edition, 2004) 对“The Middle Ages”的解释: “the period in European history from the collapse of Roman civilization in the 5th century AD to the period of the Renaissance (variously interpreted as beginning in the 13th, 14th, or 15th century, depending on the region of Europe and on other factors). The term and its conventional meaning were introduced by Italian humanists with invidious intent; the humanists were engaged in a revival of classical learning and culture, and the notion of a thousand-year period of darkness and ignorance separating them from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world served to highlight the humanists’ own work and ideals. In a sense, the humanists invented the Middle Ages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it. The Middle Ages nonetheless provide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s of the humanists' own Renaissance…” (关键词以黑体标明) 图 11-2:中世纪历史分期 ③“黑暗的中世纪”? 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更高的社会形态? 宗教的视角:基督教化全面深入的时代,“基督教社会”全面成形的时代 历史的视角:认识中世纪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辉煌成就: 西欧长期的人口增长; “中世纪农业革命”(Lynn White); 以哥特式大教堂为代表的技术与艺术水平; 大学的起源,以“经院神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术…… 蒂尔尼与佩因特:“如果不从中世纪的源头开始考查,当代西方文明的诸多方 面就无法理解”;“这是人类历史中伟大的时代之一。”(《西欧中世纪史·尾声》) 李隆国,《“黑暗时代”的消退与中古史研究的“认同性危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 者在复兴古典文化的过程中,从语言、文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观察历史,认为“中世纪” (medium aevum)是“黑暗”的;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学者,认为中世纪天主教会是使徒教 会和新教教会之间的堕落期,因此这一时代就是“黑暗时代”;启蒙运动之后,作为历史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分期的“中世纪”逐渐流行,被普遍视为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19世纪,专业化的中 世纪史兴起,中世纪史被区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的六百年为“黑暗时代”,而后一段的 四百年为复兴期:二战以后,随着“古代晚期”的兴起,“罗马世界转型”的研究范式动 摇了“罗马帝国衰亡”的范式,新的研究照亮了中世纪早期,驱散了笼罩其上的黑暗(载 《多元视角下的封建主义》,2013年版) 魏可汉《建构早期中古:400-800年的欧洲和地中海》论“农民生产方式”:罗马帝国瓦 解带来了地域化趋势,但是地区差异之中也有七个共同趋势:(1)中央税收结构的简单 化:(2)贵族势力的衰减:(3)农民自治程度的提高:(4)贵族认同的军事化:(5)地 区差异增加:(6)社会流动性增加,以财富为主要区分标准:(7)帝国瓦解影响力巨大。 农民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1)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单个家庭;耕种自己拥有的土地 家庭劳动力都得参与生产劳动。(2)家庭经济联合起来、互相协助。(3)因为不需上缴 剩余产品,因此也不怎么辛苦劳作。(4)家庭之间相对财富平均和平等。在早期中古之 前,是隶农和奴隶生产方式,其后则是封建生产方式,它们都是由贵族地主系统榨取劳 动者剩余产品的生产方式。 在魏可汉看来,农民生产方式出现的主因是由于贵族地主军事化之后带来的实力衰减 与罗马文化贵族不同,军事化贵族并不那么追求闲暇和享乐的奢侈生活,因此物质追求 有限,从而放松了对农民的经济剥削和人身控制。而农民生产方式并不追求提高剩余劳 动和财富积累,也就陷入低水平的、简单化的物质文化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中古早期社 会被称为‘黑暗时代’的缘故之所在了(见李隆国书评《“皮朗命题”与罗马文明的历史 影响》,载《奥古斯丁的新世界》,2016年版,略有改动)。 三、思考:封建社会? ①杜会制度的变革:封建时代的来临 1.“封建”的兴起 “罗马派”:奴隶制的衰亡;庇护制的兴起; 大地产的形成;中央权威的衰落 日尔曼派”:封君封臣制的渊源(亲兵);农村公社的分化… 封建化的关键时期 “加洛林封建”:查理·马特分封采邑 9世纪(马克·布洛赫):加洛林帝国衰落、诺曼人入侵 “封建革命”(乔治·杜比的学派):公元1000年前后 2.“封建”的涵义 干五四新文化的“反封建” 干西方的“封建” 《封土之律》( Liber Feodun}:12世纪的伦巴底法律 Feodur→ Feudalism→ Feudal society 干狭义封建一政治法律制度论: 封君封臣关系 相应的封土制度 国家权力的弱化与封建领主的统治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4 分期的“中世纪”逐渐流行,被普遍视为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19 世纪,专业化的中 世纪史兴起,中世纪史被区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的六百年为“黑暗时代”,而后一段的 四百年为复兴期;二战以后,随着“古代晚期”的兴起,“罗马世界转型”的研究范式动 摇了“罗马帝国衰亡”的范式,新的研究照亮了中世纪早期,驱散了笼罩其上的黑暗(载 《多元视角下的封建主义》,2013 年版)。 魏可汉《建构早期中古:400—800 年的欧洲和地中海》论“农民生产方式”:罗马帝国瓦 解带来了地域化趋势,但是地区差异之中也有七个共同趋势:(1)中央税收结构的简单 化;(2)贵族势力的衰减;(3)农民自治程度的提高;(4)贵族认同的军事化;(5)地 区差异增加;(6)社会流动性增加,以财富为主要区分标准;(7)帝国瓦解影响力巨大。 农民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1)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单个家庭;耕种自己拥有的土地; 家庭劳动力都得参与生产劳动。(2)家庭经济联合起来、互相协助。(3)因为不需上缴 剩余产品,因此也不怎么辛苦劳作。(4)家庭之间相对财富平均和平等。在早期中古之 前,是隶农和奴隶生产方式,其后则是封建生产方式,它们都是由贵族地主系统榨取劳 动者剩余产品的生产方式。 在魏可汉看来,农民生产方式出现的主因是由于贵族地主军事化之后带来的实力衰减。 与罗马文化贵族不同,军事化贵族并不那么追求闲暇和享乐的奢侈生活,因此物质追求 有限,从而放松了对农民的经济剥削和人身控制。而农民生产方式并不追求提高剩余劳 动和财富积累,也就陷入低水平的、简单化的物质文化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中古早期社 会被称为‘黑暗时代’的缘故之所在了(见李隆国书评《“皮朗命题”与罗马文明的历史 影响》,载《奥古斯丁的新世界》,2016 年版,略有改动)。 三、思考:封建社会? ①社会制度的变革:封建时代的来临 1.“封建”的兴起 “罗 马 派”:奴隶制的衰亡;庇护制的兴起; 大地产的形成;中央权威的衰落… “日尔曼派”:封君封臣制的渊源(亲兵);农村公社的分化… 封建化的关键时期: “加洛林封建”:查理·马特分封采邑 9 世纪(马克·布洛赫):加洛林帝国衰落、诺曼人入侵 “封建革命”(乔治·杜比的学派):公元 1000 年前后 2.“封建”的涵义 〒五四新文化的“反封建” 〒西方的“封建” 《封土之律》(Liber Feodum):12 世纪的伦巴底法律 Feodum → Feudalism → Feudal Society 〒狭义封建—政治法律制度论: 封君封臣关系 相应的封土制度 国家权力的弱化与封建领主的统治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干广义封建一社会形态论 大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生产的结合 地主与农民/奴的对立(普遍的人身依附关系) 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盛行,且被认为作用于整个社会结构,造成了 特定的社会形态;“封建”成为广义概念之后,被推广为普世性的历史概念, 甚至用来指称那些缺乏“狭义封建”现象的社会。 ♀思考:有可能建立“封建社会”的“统一理论”吗?作为整体性概念的“中 世纪”有可能被解构吗? 3.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封土制/骑士制 封建主对劳动阶级:庄园制/农奴制 “封土”:是中世纪西欧最普遍的土地占有形式,是封建主之间相互封受而形 成的:封君以承担军役为条件,将一定的土地封赐给封臣;为了报答封君封 赐的土地,封臣要为封君服军役 “骑士”:是封君授予武士的荣誉性头衔,属于较低阶级的贵族,他们应当将 符合基督教标准的骑士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农奴”:是具有独立财产权的小生产者,但必须为获得自己所耕作的土地为 领主服劳役;在人身上他们是不自由的,不仅没有迁移的自由,在结婚和继 承财产时还要向领主缴税。 庄园”:指领主的臣民所居住的地产,其中的土地被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农 民份地;除了以劳役为主的经济剥削,领主还对依附农民享有一定的司法权 典型的“庄园”是一个经济、社会和统治的复合体。 ②封建化的影响 1.封建化的合理性 流动性下降,国家的运作高度依赖于土地 帝国”瓦解削弱国家权威,导致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由于军事技术的变革,重装“骑士”成为王权的支柱。 2.封建化的后果 大一统帝国的梦想终结: 系列的封建化国家逐渐形成 封建权力挤压公共权力,对王权形成冲击(≠公共权力消亡)。 奴隶制时代的终结: 奴隶制不再成为重要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完全消失); 人身依附关系仍普遍存在,各种形态的农奴制盛行。 社会视野的地方化 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形态,总体上乡土社会气氛浓厚 城市不再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城市文明消亡)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5 〒广义封建—社会形态论: 大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生产的结合 地主与农民/农奴的对立(普遍的人身依附关系) 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盛行,且被认为作用于整个社会结构,造成了 特定的社会形态;“封建”成为广义概念之后,被推广为普世性的历史概念, 甚至用来指称那些缺乏“狭义封建”现象的社会。 ♀思考:有可能建立“封建社会”的“统一理论”吗?作为整体性概念的“中 世纪”有可能被解构吗? 3.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封土制 / 骑士制 封建主对劳动阶级:庄园制 / 农奴制 “封土”:是中世纪西欧最普遍的土地占有形式,是封建主之间相互封受而形 成的:封君以承担军役为条件,将一定的土地封赐给封臣;为了报答封君封 赐的土地,封臣要为封君服军役。 “骑士”:是封君授予武士的荣誉性头衔,属于较低阶级的贵族,他们应当将 符合基督教标准的骑士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农奴”:是具有独立财产权的小生产者,但必须为获得自己所耕作的土地为 领主服劳役;在人身上他们是不自由的,不仅没有迁移的自由,在结婚和继 承财产时还要向领主缴税。 “庄园”:指领主的臣民所居住的地产,其中的土地被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农 民份地;除了以劳役为主的经济剥削,领主还对依附农民享有一定的司法权; 典型的“庄园”是一个经济、社会和统治的复合体。 ②封建化的影响 1.封建化的合理性 流动性下降,国家的运作高度依赖于土地; “帝国”瓦解削弱国家权威,导致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由于军事技术的变革,重装“骑士”成为王权的支柱。 2.封建化的后果 大一统帝国的梦想终结: 一系列的封建化国家逐渐形成; 封建权力挤压公共权力,对王权形成冲击(≠公共权力消亡)。 奴隶制时代的终结: 奴隶制不再成为重要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完全消失); 人身依附关系仍普遍存在,各种形态的农奴制盛行。 社会视野的地方化: 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形态,总体上乡土社会气氛浓厚; 城市不再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城市文明消亡)
夏洞 权力观念的相对化 层层叠叠的权益取代了罗马法的绝对所有权; 相互性的封建权利削弱了王权的权威 在基督教社会之内,世俗权威与教会权威分工合作、相互竞争。 图11-3:中世纪庄园示意图 Plan of a Mediaeval Manor he gu(L e abr t the epen riet Ae Dy mo paris chureN kr时中”mm0wy加可 or whese manora features, w course, encore t sinar domain ew the content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6 权力观念的相对化: 层层叠叠的权益取代了罗马法的绝对所有权; 相互性的封建权利削弱了王权的权威; 在基督教社会之内,世俗权威与教会权威分工合作、相互竞争。 图 11-3:中世纪庄园示意图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③封建化的限度:从“封建”到“领主权”的新趋向 千“封建”话语的悖论与危机: 非封建土地的广泛存在 封建依附关系并未压制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家族、村社、行会、宗教等); 封建关系并不意味着国家权威的弱小,并未压制官僚制机器的发展 黄春高,《“封建主义的悖论”与中古西欧封建国家》:“封建概念和理论未必是中古西欧 各国历史的真实表达。在封建范式之外,还有更为复杂丰富的世界,只不过它们被封建 理论的架构所遮蔽、掩盖、忽视。封建理论的专制和强势造成了人们观察中世纪的盲点, 非封建的关系、组织、制度从未在历史中消失过,也并非无足轻重。它们与封建制度之 间有着复杂多变的联系。或则与封建并存,或则与之共生,或者寄生于封建的壳内,或 者部分与封建一致。”(《世界历史》2007年第6期,有所改动) 千“领主权”( dominium/lordship/ seigneurie概念的兴起 托马斯·比森:“领主权指对依附人群的人身支配。”(转引自黄春高文) 多种类型:对附属国的统治权、贵族领地的统治权、庄园的支配权、教区的 掌控权… 干思考:可能的理论选择 封建化” “ Feudalism概念作为分析历史的“理想型”仍有意义; 与意义强度过大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相比,描述程度与趋势的“封 建化”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7 ③封建化的限度:从“封建”到“领主权”的新趋向 〒“封建”话语的悖论与危机: 非封建土地的广泛存在; 封建依附关系并未压制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家族、村社、行会、宗教等); 封建关系并不意味着国家权威的弱小,并未压制官僚制机器的发展。 黄春高,《“封建主义的悖论”与中古西欧封建国家》:“封建概念和理论未必是中古西欧 各国历史的真实表达。在封建范式之外,还有更为复杂丰富的世界,只不过它们被封建 理论的架构所遮蔽、掩盖、忽视。封建理论的专制和强势造成了人们观察中世纪的盲点。 非封建的关系、组织、制度从未在历史中消失过,也并非无足轻重。它们与封建制度之 间有着复杂多变的联系。或则与封建并存,或则与之共生,或者寄生于封建的壳内,或 者部分与封建一致。”(《世界历史》2007 年第 6 期,有所改动) 〒“领主权”(dominium/lordship/seigneurie)概念的兴起 托马斯·比森:“领主权指对依附人群的人身支配。”(转引自黄春高文) 多种类型:对附属国的统治权、贵族领地的统治权、庄园的支配权、教区的 掌控权…… 〒思考:可能的理论选择——“封建化” “Feudalism”概念作为分析历史的“理想型”仍有意义; 与意义强度过大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相比,描述程度与趋势的“封 建化”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