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西方”的再出发 、走向“神圣罗马帝国” ①“蛮族迁徙”:文化与种族构成的重塑 1.1主要的“蛮族”群体 西哥特人(419-711年立国):高卢南部、西班牙 东哥特人(493-555:意大利北部 汪达尔人(439-534):北非、西地中海诸岛 勃艮第人(457-534):高卢东部 “匈奴人” 法兰克人(481-):高卢 伦巴德人(568-774):意大利北部 盎格鲁一撒克逊人:英格兰 The Germanic Invasions, AD 378-439 Homan Frontier Visigoths: 395-410 Visigoths: 412-418 Vandals, Alan Suede 40-411 d Huns 370-451 and! sacks 23是N This map shows the breakdown of the Roman frontier in itself were sacked by invading burhan furcex. CYRENE them was the rise of the Huns in Central Asia, As they EGY mewed westwards they pushed against the various Germanic and Gothic tribe These in turn. looked for refuge and plunder inmade the Roman Emire. 图12-1:“蛮族迁徙
第十二讲 “西方”的再出发 一、走向“神圣罗马帝国” ①“蛮族迁徙”:文化与种族构成的重塑 1.1 主要的“蛮族”群体 西哥特人(419-711 年立国):高卢南部、西班牙 东哥特人(493-555):意大利北部 汪达尔人(439-534):北非、西地中海诸岛 勃艮第人(457-534):高卢东部 “匈奴人” 法兰克人(481-):高卢 伦巴德人(568-774):意大利北部 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 图 12-1:“蛮族迁徙
夏洞 图122:公元500年的欧洲 GERMANICVM SVEBICVM RI\VM RITANNICVS CEANVS CANTABRICVM PONT VS EVXINVS INTERNVM 12重构历史:质疑“蛮族入侵” 入侵”( invasion)物或“迁徙”( migration)? 蛮族”( Barbarians)与“日耳曼人”果真存在吗? 学术范式的更新:“桌球模型”→“雪球模型”→“非法移民” 对传统“蛮族”概念的保留 a.经过长期的交流,在文化上已经相对不“野蛮” b.对罗马一基督教文明的较高认同:为罗马服务,信仰基督教 c.在迁移时,暴力与和平手段并用。 ②帝国的衰亡,帝国的回忆 21“罗马帝国”灭亡了吗? 狄奥多西王朝(379~394~455/450年)的衰落 公元476年的真相:“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抑或西部朝廷的终结? 最后一位合法皇帝 Julius Nepos(474-475年在位,475年被逐,名义上至480年) 小奥古斯都” Romulus augustulus(475-476年在位:于475年由其父大将军 Orestes 立为傀儡皇帝,于476年被蛮族首领 Odoacer废黜)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2 图 12-2:公元 500 年的欧洲 1.2 重构历史:质疑“蛮族入侵” “入侵”(invasion)抑或“迁徙”(migration)? “蛮族”(Barbarians)与“日耳曼人”果真存在吗? 学术范式的更新:“桌球模型”→“雪球模型”→“非法移民” 对传统“蛮族”概念的保留 a. 经过长期的交流,在文化上已经相对不“野蛮”; b. 对罗马—基督教文明的较高认同:为罗马服务,信仰基督教; c. 在迁移时,暴力与和平手段并用。 ②帝国的衰亡,帝国的回忆 2.1“罗马帝国”灭亡了吗? 狄奥多西王朝(379~394~455/450 年)的衰落 公元 476 年的真相:“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抑或西部朝廷的终结? 最后一位合法皇帝 Julius Nepos(474-475 年在位,475 年被逐,名义上至 480 年) “小奥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475-476 年在位:于 475 年由其父大将军 Orestes 立为傀儡皇帝,于 476 年被蛮族首领 Odoacer 废黜)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李隆国,《认识西罗马帝国灭亡》:“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各地,人们对西罗马帝国灭亡的 认识不尽相同。大体说来,意大利地区为一类,那里的史家们明确地认为西部罗马帝国 已经灭亡,并形成为历史常识,流传有序。意大利以外地区,尤其是在高卢,那里的学 者们普遍对西罗马帝国灭亡没有记录,也就很难说对此有明确认识。在他们的笔下,罗 马皇帝一直会随时出现,罗马帝国延续至今。”(《北大史学》第17辑,2012年) 22谁是“罗马”?对“帝国”政治遗产的竞争 ♀“帝国”的概念:“罗马帝国”在西方历史上的独特性(皇帝≠国王) 哥特人的“罗马帝国”?东哥特王狄奥德里克(471-526年在位) 东方的“拜占庭”帝国(-1453) 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1806) 基督教与罗马的结合:罗马天主教会 《拉丁铭文集成》10.6850-2 “我们的君主 无上光荣和伟大的狄奥德里克王, 他胜利地凯旋, 他是永远的奥古斯都, 他生来就为国家谋福利, 他是自由的守护者和罗马文明的传播者…” (康凯译文) ③法兰克人再造“帝国” 3.1克洛维(481-511年在位)的皈依(墨洛温王朝 “苏瓦松的花瓶”事件(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2.27) 迎娶勃艮第公主、天主教徒克洛提尔德( Clotilde),最终在其影响下接受洗礼 (《法兰克人史》228-2.31)。 32查理·马特( mayor of the palace,714-741年)的作为 732年普瓦提埃战役 采邑制和骑士制一一封建化的开端? 支持卜尼法斯的传教事业 3.3矮子丕平(741宫相~751称王~768年)与教宗的结盟(加洛林王朝) ♀“教宗扎迦利命令丕平,他这位拥有权力的人被称为国王,要比保留这些没 有王权的人更好,以免秩序颠倒。通过使徒教座的权威,他下令,丕平应成 为王。”(《法兰克王国编年史》749年条,李隆国译,稍有改动) 751年,墨洛温末代国王被废,丕平加冕为王。754-756年,丕平率军击退了 威胁罗马的伦巴德人,将意大利中部地带的世俗统治权奉献给教宗,史称“丕 平献土”。中世纪的教皇国由此形成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3 李隆国,《认识西罗马帝国灭亡》:“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各地,人们对西罗马帝国灭亡的 认识不尽相同。大体说来,意大利地区为一类,那里的史家们明确地认为西部罗马帝国 已经灭亡,并形成为历史常识,流传有序。意大利以外地区,尤其是在高卢,那里的学 者们普遍对西罗马帝国灭亡没有记录,也就很难说对此有明确认识。在他们的笔下,罗 马皇帝一直会随时出现,罗马帝国延续至今。”(《北大史学》第 17 辑,2012 年) 2.2 谁是“罗马”?对“帝国”政治遗产的竞争 ♀“帝国”的概念:“罗马帝国”在西方历史上的独特性(皇帝≠国王) 哥特人的“罗马帝国”?东哥特王狄奥德里克(471-526 年在位) 东方的“拜占庭”帝国(~1453) 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1806) 基督教与罗马的结合:罗马天主教会 ③法兰克人再造“帝国” 3.1 克洛维(481-511 年在位)的皈依(墨洛温王朝) “苏瓦松的花瓶”事件(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2.27) 迎娶勃艮第公主、天主教徒克洛提尔德(Clotilde),最终在其影响下接受洗礼 (《法兰克人史》2.28-2.31)。 3.2 查理·马特(mayor of the palace, 714-741 年)的作为 732 年普瓦提埃战役 采邑制和骑士制——封建化的开端? 支持卜尼法斯的传教事业 3.3 矮子丕平(741 宫相~751 称王~768 年)与教宗的结盟(加洛林王朝) ♀“教宗扎迦利命令丕平,他这位拥有权力的人被称为国王,要比保留这些没 有王权的人更好,以免秩序颠倒。通过使徒教座的权威,他下令,丕平应成 为王。”(《法兰克王国编年史》749 年条,李隆国译,稍有改动) 751 年,墨洛温末代国王被废,丕平加冕为王。754-756 年,丕平率军击退了 威胁罗马的伦巴德人,将意大利中部地带的世俗统治权奉献给教宗,史称“丕 平献土”。中世纪的教皇国由此形成。 《拉丁铭文集成》10.6850-2: “我们的君主, 无上光荣和伟大的狄奥德里克王, 他胜利地凯旋, 他是永远的奥古斯都, 他生来就为国家谋福利, 他是自由的守护者和罗马文明的传播者…” (康凯译文)
夏洞 图12-3:加洛林帝国 EUROPE Charlemagne INGDOMo(the AVARS M 34查理曼的加冕(800年圣诞节,教宗利奥三世) 加洛林文艺复兴” “基督教帝国”:皇帝支配主教职务与教会事务;教会成为支撑加洛林国家的 基本结构 ♀思考:查理曼为何加冕称帝? 李隆国,《认识西罗马帝国灭亡》:有意派代表以罗马教宗、阿尔昆为首的集团,他们继 承罗马晚期的意大利史家提出、经由比德而复兴的历史认识传统,认为西部帝国早已灭 亡,应当在新形势下重建基督教帝国:无意派:以艾因哈德的《査理大帝传》为代表, 承袭了认为帝国并未灭亡,帝国在拜占庭自然传承的历史认识。 3.5“神圣罗马帝国”的长期延续 843年加洛林帝国一分为三(《凡尔登条约》) 962年奥托一世加冕(教宗约翰二十三世)一一从此“帝国”转移至德意志 “帝国教会体制”:源于加洛林时代,到奥托王朝时代达到高峰。主教区和修 道院获得大片土地,直接隶属于王权,豁免于公爵伯爵的管辖权。主教和修 道院长掌握了可观的世俗权力,形同一方诸侯。同时,教会也成为王权的支 柱:王室修道院及主教区的地产是王权的经济基础;主教区和修道院承担大 部分军役;宫廷教士担任主教职务,兼为政治家与教会领导。 奥托(萨克森)、萨利克、霍亨施陶芬、卢森堡、哈布斯堡等王朝 末代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西斯二世,1806年退位(拿破仑战争)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4 图 12-3:加洛林帝国 3.4 查理曼的加冕(800 年圣诞节,教宗利奥三世) “加洛林文艺复兴” “基督教帝国”:皇帝支配主教职务与教会事务;教会成为支撑加洛林国家的 基本结构。 ♀思考:查理曼为何加冕称帝? 李隆国,《认识西罗马帝国灭亡》:有意派代表以罗马教宗、阿尔昆为首的集团,他们继 承罗马晚期的意大利史家提出、经由比德而复兴的历史认识传统,认为西部帝国早已灭 亡,应当在新形势下重建基督教帝国;无意派:以艾因哈德的《查理大帝传》为代表, 承袭了认为帝国并未灭亡,帝国在拜占庭自然传承的历史认识。 3.5“神圣罗马帝国”的长期延续 843 年加洛林帝国一分为三(《凡尔登条约》) 962 年奥托一世加冕(教宗约翰二十三世)——从此“帝国”转移至德意志 “帝国教会体制”:源于加洛林时代,到奥托王朝时代达到高峰。主教区和修 道院获得大片土地,直接隶属于王权,豁免于公爵伯爵的管辖权。主教和修 道院长掌握了可观的世俗权力,形同一方诸侯。同时,教会也成为王权的支 柱:王室修道院及主教区的地产是王权的经济基础;主教区和修道院承担大 部分军役;宫廷教士担任主教职务,兼为政治家与教会领导。 奥托(萨克森)、萨利克、霍亨施陶芬、卢森堡、哈布斯堡等王朝 末代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西斯二世,1806 年退位(拿破仑战争)
夏洞 图12-4:1200年的欧洲 OCEAN KINGDOM OFDENMIARKBALTIC GERMAN SOON NCIPAlITY af CHER BRITANNIC KINGDOM ANTABRIC ITGAI RAl FARIC SULLANATE ERRaNEAN SEA FREnIGHATIVM DOMINIONSOFTHEAYY 神圣罗马帝国”的特殊性 最高认同的颠倒:“帝国”之内的教会→“基督教世界”之内的“帝国” 帝国”属性的改变:支持基督教的“帝国”→基督教的“帝国” 教会与帝国的“三部曲”(详下) 基督教化的“帝国”(以君士坦丁、狄奧多西为形象)→“基督教帝国”(以 查理曼为形象)→“双剑”的“帝国”(以亨利四世为形象) 、“双剑”的世界 ①历史:教宗权威的形成 1.1利奥一世(440-461年在位) 劝说匈奴与汪达尔人退兵,守护“永恒之城”; 以“利奥大卷”驳斥异端,维护“三一”正统(→卡尔西顿大公会议) 强调教宗对圣彼得权威的继承,奠定“教宗首位权”的神学基础。 12大格列高利(590-604年在位) 放弃高官厚禄,皈依本笃修会 扩大教宗权威(在罗马一带的世俗权威~在教会中的普世权威),开始使用“天 主众仆之仆”( Servus servorum De)的称谓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5 图 12-4:1200 年的欧洲 “神圣罗马帝国”的特殊性: 最高认同的颠倒:“帝国”之内的教会→“基督教世界”之内的“帝国” “帝国”属性的改变:支持基督教的“帝国”→基督教的“帝国” 教会与帝国的“三部曲”(详下): 基督教化的“帝国”(以君士坦丁、狄奥多西为形象)→“基督教帝国”(以 查理曼为形象)→“双剑”的“帝国”(以亨利四世为形象) 二、“双剑”的世界 ①历史:教宗权威的形成 1.1 利奥一世(440-461 年在位) 劝说匈奴与汪达尔人退兵,守护“永恒之城”; 以“利奥大卷”驳斥异端,维护“三一”正统(→卡尔西顿大公会议); 强调教宗对圣彼得权威的继承,奠定“教宗首位权”的神学基础。 1.2 大格列高利(590-604 年在位) 放弃高官厚禄,皈依本笃修会; 扩大教宗权威(在罗马一带的世俗权威~在教会中的普世权威),开始使用“天 主众仆之仆”(Servus servorum Dei)的称谓;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维护社会,保卫罗马,免受伦巴德人的进攻; 通过《道德论》、《谈话录》等名著,为中世纪的神学提供典范(为四大拉丁 圣师之末); 鼓励修道制(第一位修士教宗); 推动英格兰的传教事业(派遣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 1.3格列高利七世(原名希尔德布兰德,1073-1085年在位) △背景:封建化对教会的侵蚀 教会职务的封建化一一授职权与封臣化问题 教会本身的封建化一一领主化问题 教会社会环境的封建化一一封建文化侵蚀问题 斡旋于教廷与宫廷之间,改革教宗选举制度; 推出《教宗如是说》( Dictatus papae?作者问题存疑),宣扬教宗最高权威; 大力改革教会,推行教士独身制,禁止买卖神职 争夺“主教授职权”1,逼迫皇帝亨利四世(萨利克王朝)悔罪。 ♀格列高利七世的临终遗言: Amavi iustiam et divi iniquitatem, propterea, morior in exilio 吾爱正义,吾恨不义,故吾死于流亡。” ♀思考:终结“帝国教会体制”,奠定“政教平行”格局? △“教皇革命”? 伯尔曼( Harold j. berman)的“教皇革命”说(《法律与革命》): 西方法律传统在1050-1150年之间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革命(以格列高利改 革为标志的“教皇革命”);西方的现代性实质上产生于这个历史时期;在“教 皇革命”之后,天主教会已经具备了近代国家的绝大部分特征,近代世俗国 家的基础已经奠定。 批评意见:吸收了较多的陈旧观点;夸大了《教宗如是说》的实际影响;夸 大了格列高利改革的“革命性”。 教宗派的纲领: Dictatus Papae That the roman church was founded by god alone 2. That the roman pontiff alone can with right be called universal. 3. That he alone can depose or reinstate bishops That, in a council his legate, even if a lower grade, is above all bishops, and can pass sentence of deposition against them That the pope may depose the absent That. among other things we ought not to remain in the same house with those nmunicated by 主教授职权之争的最终解决方案是1122年《沃尔姆斯政教协定》:德意志的主教由宗教会 议选举,但皇帝或其代表应当在场;主教的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威分别由皇帝和教宗授予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6 维护社会,保卫罗马,免受伦巴德人的进攻; 通过《道德论》、《谈话录》等名著,为中世纪的神学提供典范(为四大拉丁 圣师之末); 鼓励修道制(第一位修士教宗); 推动英格兰的传教事业(派遣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 1.3 格列高利七世(原名希尔德布兰德,1073-1085 年在位) △背景:封建化对教会的侵蚀 教会职务的封建化——授职权与封臣化问题 教会本身的封建化——领主化问题 教会社会环境的封建化——封建文化侵蚀问题 斡旋于教廷与宫廷之间,改革教宗选举制度; 推出《教宗如是说》(Dictatus papae ?作者问题存疑),宣扬教宗最高权威; 大力改革教会,推行教士独身制,禁止买卖神职; 争夺“主教授职权”1 ,逼迫皇帝亨利四世(萨利克王朝)悔罪。 ♀格列高利七世的临终遗言: Amavi iustiam et odivi iniquitatem; propterea, morior in exilio. “吾爱正义,吾恨不义,故吾死于流亡。” ♀思考:终结“帝国教会体制”,奠定“政教平行”格局? △“教皇革命”? 伯尔曼(Harold J. Berman)的“教皇革命”说(《法律与革命》): 西方法律传统在 1050—1150 年之间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革命(以格列高利改 革为标志的“教皇革命”);西方的现代性实质上产生于这个历史时期;在“教 皇革命”之后,天主教会已经具备了近代国家的绝大部分特征,近代世俗国 家的基础已经奠定。 批评意见:吸收了较多的陈旧观点;夸大了《教宗如是说》的实际影响;夸 大了格列高利改革的“革命性”。 教宗派的纲领:Dictatus Papae 1. That the Roman church was founded by God alone. 2. That the Roman pontiff alone can with right be called universal. 3. That he alone can depose or reinstate bishops. 4. That, in a council his legate, even if a lower grade, is above all bishops, and can pass sentence of deposition against them. 5. That the pope may depose the absent. 6. That, among other things, we ought not to remain in the same house with those excommunicated by him. 1 主教授职权之争的最终解决方案是 1122 年《沃尔姆斯政教协定》:德意志的主教由宗教会 议选举,但皇帝或其代表应当在场;主教的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威分别由皇帝和教宗授予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7. That for him alone is it lawful.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 to make new laws to assemble together new congregations, to make an abbey of a canonry;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divide a rich bishopric and unite the poor ones That he alone may use the imperial insignia 9. That of the pope alone all princes shall kiss the feet. 0. That his name alone shall be spoken in the churches 11. That this is the only name in the world 12. That it may be permitted to him to depose emperors. 13. That he may be permitted to transfer bishops if need be 14. That he has power to ordain a clerk of any church he may wish 5. That he who is ordained by him may preside over another church, but may not hold a subordinate position; and that such a one may not receive a higher grade from any bishop 16. That no synod shall be called a general one without his order. That no chapter and no book shall be considered canonical without his authority 18. That a sentence passed by him may be retracted by no one, and that he himself, alone of all, may retract it. That he himself may be judged by no one. 20. That no one shall dare to condemn one who appeals to the apostolic chair. 21. That to the latter should be referred the more important cases of every church 22. That the Roman church has never erred; nor will it err to all eternity, the Scripture 23. That the Roman pontiff, if he have been canonically ordained, is undoubtedly made a holy fathers agreeing with him. As is contained in the decrees of St. Symmachus the pope. 24. That, by his command and consent, it may be lawful for subordinates to bring 25. That he may depose and reinstate bishops without assembling a synod 26. That he who is not at peace with the roman church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catholic. 27. That he may absolve subjects from their fealty to wicked men translated in Ernest F. Henderson, Select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Middle Ages (London: George Bell and Sons, 1910), pp 366-367 客水客水客 孝水**水水客水客客*水*客水客**水*亦水*水* 14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 最有名的中世纪教宗之一,被认为代表了教宗权威的巅峰。1215年,他召开 了第四次拉特兰大公会议,全面规范了教会的体制和礼仪。 他在担任教宗期间曾经干涉过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选举,调解过英法两国之 间的冲突,迫使英王约翰(“失土王”)向教宗称臣,还发动过第四次十字军 东征。 英诺森三世确实宣扬了教宗的权威,但仍然将教宗权威的本质理解为一种精 神权威,而不是世俗权威。他在理论上否定了教宗直接干预世俗事务本身的 权力,只是主张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例外:关系到教皇国和教宗封臣的、直接 关系到教廷安危的世俗事务;会引起信仰和严重道德问题的世俗事务。在英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7 7. That for him alone is it lawful,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 to make new laws, to assemble together new congregations, to make an abbey of a canonry;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divide a rich bishopric and unite the poor ones. 8. That he alone may use the imperial insignia. 9. That of the pope alone all princes shall kiss the feet. 10. That his name alone shall be spoken in the churches. 11. That this is the only name in the world. 12. That it may be permitted to him to depose emperors. 13. That he may be permitted to transfer bishops if need be. 14. That he has power to ordain a clerk of any church he may wish. 15. That he who is ordained by him may preside over another church, but may not hold a subordinate position; and that such a one may not receive a higher grade from any bishop. 16. That no synod shall be called a general one without his order. 17. That no chapter and no book shall be considered canonical without his authority. 18. That a sentence passed by him may be retracted by no one; and that he himself, alone of all, may retract it. 19. That he himself may be judged by no one. 20. That no one shall dare to condemn one who appeals to the apostolic chair. 21. That to the latter should be referred the more important cases of every church. 22. That the Roman church has never erred; nor will it err to all eternity, the Scripture bearing witness. 23. That the Roman pontiff, if he have been canonically ordained, is undoubtedly made a saint by the merits of St. Peter; St. Ennodius, bishop of Pavia, bearing witness, and many holy fathers agreeing with him. As is contained in the decrees of St. Symmachus the pope. 24. That, by his command and consent, it may be lawful for subordinates to bring accusations. 25. That he may depose and reinstate bishops without assembling a synod. 26. That he who is not at peace with the Roman church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catholic. 27. That he may absolve subjects from their fealty to wicked men. translated in Ernest F. Henderson, Select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Middle Ages, (London: George Bell and Sons, 1910), pp. 366-367. ************************************************************* 1.4 英诺森三世(1198-1216 年在位) 最有名的中世纪教宗之一,被认为代表了教宗权威的巅峰。1215 年,他召开 了第四次拉特兰大公会议,全面规范了教会的体制和礼仪。 他在担任教宗期间曾经干涉过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选举,调解过英法两国之 间的冲突,迫使英王约翰(“失土王”)向教宗称臣,还发动过第四次十字军 东征。 英诺森三世确实宣扬了教宗的权威,但仍然将教宗权威的本质理解为一种精 神权威,而不是世俗权威。他在理论上否定了教宗直接干预世俗事务本身的 权力,只是主张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例外:关系到教皇国和教宗封臣的、直接 关系到教廷安危的世俗事务;会引起信仰和严重道德问题的世俗事务。在英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诺森三世身上,教宗的权势和基督教的精神同时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②理论:教宗制兴起的原因 2.1外部环境: 帝国权威的衰落一一公共权威真空的出现 东西方教会的决裂一一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形成 抵制封建化趋势的需要一一保持基督教的自我认同 22内部条件 教会圣统制的发展一一教会在组织上的条件 修道改革运动的发展一一改革推动者的培养 罗马教会的特殊地位一一罗马主教自身的资格 ③“双剑”理论:“基督教世界”中的政教关系 3.1比较:几种基本模式 教从于政(以古罗马为例) 政教合一(以某些伊斯兰国家为例) 政教平行(以中世纪西欧为例) 政教分离(以现代美国为例) 3.2早期教会的神学基础 《路加福音》22:34-38:“彼得说,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 甘心。耶稣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 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 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说,他被 列在罪犯之中。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因为那关系我的事,必然成就。他们[耶 稣的门徒们]说:‘主啊,请看!这里有两把刀。’耶稣说:‘够了。” 《马太福音》22:21:“恺撒的物当归于恺撒,上帝的物当归于上帝。” 米兰主教安布罗斯:教会的权威独立于皇权。 奧古斯丁《上帝之城》:“上帝之城”~“地上之城” 教宗杰拉斯一世( Gelasius i,492-496年在位)致拜占庭皇帝的信(Ep.12) 精神权威( auctoritas)>世俗权力( potestas) 3.3“双剑”理论:公共权威的两分法 双剑”代表教宗和皇帝分别掌管的“精神之剑”、“物质之剑”(以皇帝亨利 四世为代表); 双剑”均由上帝给予教会,但教会将其中的“物质之剑”交给君王使用(以 教宗卜尼法斯八世( Boniface vil,1294-1303年在位)为代表) “双剑”分别象征教会的精神性权力与物质性权力(以12世纪教会法学家格 兰西为代表)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8 诺森三世身上,教宗的权势和基督教的精神同时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②理论:教宗制兴起的原因 2.1 外部环境: 帝国权威的衰落——公共权威真空的出现 东西方教会的决裂——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形成 抵制封建化趋势的需要——保持基督教的自我认同 2.2 内部条件: 教会圣统制的发展——教会在组织上的条件 修道改革运动的发展——改革推动者的培养 罗马教会的特殊地位——罗马主教自身的资格 ③“双剑”理论:“基督教世界”中的政教关系 3.1 比较:几种基本模式 教从于政 (以古罗马为例) 政教合一 (以某些伊斯兰国家为例) 政教平行 (以中世纪西欧为例) 政教分离 (以现代美国为例) 3.2 早期教会的神学基础 《路加福音》22: 34-38:“彼得说,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 甘心。耶稣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 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 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说,他被 列在罪犯之中。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因为那关系我的事,必然成就。他们[耶 稣的门徒们]说:‘主啊,请看!这里有两把刀。’耶稣说:‘够了。’” 《马太福音》22: 21:“恺撒的物当归于恺撒,上帝的物当归于上帝。” 米兰主教安布罗斯:教会的权威独立于皇权。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上帝之城”~“地上之城” 教宗杰拉斯一世(Gelasius I, 492-496 年在位)致拜占庭皇帝的信(Ep. 12): 精神权威(auctoritas)﹥世俗权力(potestas) 3.3“双剑”理论:公共权威的两分法 “双剑”代表教宗和皇帝分别掌管的“精神之剑”、“物质之剑”(以皇帝亨利 四世为代表); “双剑”均由上帝给予教会,但教会将其中的“物质之剑”交给君王使用(以 教宗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 VIII, 1294-1303 年在位)为代表); “双剑”分别象征教会的精神性权力与物质性权力(以 12 世纪教会法学家格 兰西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