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15世纪以前的世界》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1讲 导论——“历史”地看世界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146.92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一讲导论:“历史”地看世界 、楔子:追寻古代的以色列 ①起步问题: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一部分? 正解:历史是纵向上的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 历史是塑造价值观、实现文化理解与沟通的最重要载体之 有可能追寻真实的历史吗? 哲学层面的怀疑一一理论上的不可知论 学术层面的进展一一实践中的历史可知论 ②《圣经》中的历史:追寻古代的以色列 《希伯来圣经》(《旧约》)一一读者最多的古代历史书 多重属性:宗教经典一—强烈的宗教目的 文学经典一一强烈的文学色彩 古代史书一一是否有可能认识真实的圣经历史?信古还是疑古? 圣经历史的新进展 游斌:《圣书与圣民:古代以色列的历史记忆与族群建构》,宗教文化2011年 (1)出埃及叙事 (2)征服迦南叙事 (3)大卫王朝黄金时代叙事 信古派~疑古派 小结 1.古代史研究的多学科性: 考古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学科(详下),甚至包括各种现 代科技手段; 2.随着学术研究的步步推进,对古代历史的认知逐渐深化 二、学科方法论:“历史”地看世界 ①“历史”与“历史学” “历史”:1.指历史事实,或时间维度中的人类社会 2.指对历史事件的记录 历史研究”:指按照各种方法论预设对“历史”进行诠释 “历史学”:1.传统史书,依据历史记录而对历史本身进行的叙述(秉笔直书 和解释(道德教化) 2.现代史学(实证批判史学),批判地利用一手史料而重建历史 社会之形象的学科,在基本研究方法上属于人文学科,但在学

第一讲 导论:“历史”地看世界 一、楔子:追寻古代的以色列 ①起步问题: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一部分? 正解:历史是纵向上的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 历史是塑造价值观、实现文化理解与沟通的最重要载体之一 有可能追寻真实的历史吗? 哲学层面的怀疑——理论上的不可知论 学术层面的进展——实践中的历史可知论 ②《圣经》中的历史:追寻古代的以色列 《希伯来圣经》(《旧约》)——读者最多的古代历史书 多重属性:宗教经典——强烈的宗教目的 文学经典——强烈的文学色彩 古代史书——是否有可能认识真实的圣经历史?信古还是疑古? 圣经历史的新进展: 游斌:《圣书与圣民:古代以色列的历史记忆与族群建构》,宗教文化 2011 年 ⑴出埃及叙事 ⑵征服迦南叙事 ⑶大卫王朝黄金时代叙事 信古派~疑古派 小结: 1. 古代史研究的多学科性: 考古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学科(详下),甚至包括各种现 代科技手段; 2. 随着学术研究的步步推进,对古代历史的认知逐渐深化。 二、学科方法论:“历史”地看世界 ①“历史”与“历史学” “历史”:1. 指历史事实,或时间维度中的人类社会 2. 指对历史事件的记录 “历史研究”:指按照各种方法论预设对“历史”进行诠释 “历史学”:1. 传统史书,依据历史记录而对历史本身进行的叙述(秉笔直书) 和解释(道德教化) 2. 现代史学(实证/批判史学),批判地利用一手史料而重建历史 社会之形象的学科,在基本研究方法上属于人文学科,但在学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科预设上接近社会科学(价值中立的学术研究、以解释社会为 目标) ②学科的比较:“历史学”的性质与特质 历史的视角 →>历史理论:借助“历史”论证理论,例如 研究“历史”本身 a.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发展史 b.汤因比:文明体的生长与衰落 c.沃勒斯坦:现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麦克尼尔:微寄生与巨寄生的相互平衡 e.吴于廑:游牧世界、农耕世界与工业世界 f罗荣渠:一元多线的现代化新论 2.重建史实: 考古学:实物遗存为主 文本为主 3.对文本的解读 信息挖掘 Interpretation文学:文本的形成与构成 Composition 语文学( philology):文本之载体本身 4.解读的目标 重建历史社会 而非文本本身 文学:作品、写作、作家 或纯粹观念 哲学:专门哲学问题 ♀历史学的两重诠释目标 (1)合理地诠释史料本身的涵义 (2)合理地依据史料诠释历史 小结:历史学之方法与目标的相互适应; 对学科性质的上述分析决定了课程的讲法 侧重于以历史学为主的时期,而非考古学为主的时期; 侧重于社会的角度(政治文明),而非纯粹的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 ♀作为知识架构类型课程,历史研究法不纳入本课范围 ③“历史学”有用吗? 在一切数据深受限制、社会科学方法难以展开的领域,历史学都是解释人类 社会的最主要方法 历史学不仅是地位最基础、用途最广泛的人文学术学科,还是对个人极有实 用性的文本分析技能 ④“历史学”会被科学/社会科学取代吗? 1.取决于数据的数量、质量及获取成本♀历史地理>环境史 2.取决于电子化与计算的能力 ♀数字史学?计算历史学? 2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2 科预设上接近社会科学(价值中立的学术研究、以解释社会为 目标) ②学科的比较:“历史学”的性质与特质 1. 历史的视角: 历史理论:借助“历史”论证理论,例如: 研究“历史”本身 a. 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发展史 b. 汤因比:文明体的生长与衰落 c. 沃勒斯坦:现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麦克尼尔:微寄生与巨寄生的相互平衡 e. 吴于廑:游牧世界、农耕世界与工业世界 f. 罗荣渠:一元多线的现代化新论 2. 重建史实: 考古学:实物遗存为主 文本为主 3. 对文本的解读: 信息挖掘 Interpretation 文 学:文本的形成与构成 Composition 语文学(philology):文本之载体本身 4. 解读的目标 重建历史社会 而非文本本身 文 学:作品、写作、作家 或纯粹观念 哲 学:专门哲学问题 ♀历史学的两重诠释目标: ⑴合理地诠释史料本身的涵义 ⑵合理地依据史料诠释历史 小结:历史学之方法与目标的相互适应; 对学科性质的上述分析决定了课程的讲法: 侧重于以历史学为主的时期,而非考古学为主的时期; 侧重于社会的角度(政治文明),而非纯粹的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 ♀作为知识架构类型课程,历史研究法不纳入本课范围 ③“历史学”有用吗? 在一切数据深受限制、社会科学方法难以展开的领域,历史学都是解释人类 社会的最主要方法; 历史学不仅是地位最基础、用途最广泛的人文学术学科,还是对个人极有实 用性的文本分析技能 ④“历史学”会被科学/社会科学取代吗? 1. 取决于数据的数量、质量及获取成本 ♀历史地理 > 环境史 2. 取决于电子化与计算的能力 ♀数字史学?计算历史学?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三、课程方法论:探寻历史的讲法 ①点面结合的教学法 课程的挑战:4学分ⅴs.世界5000年 专题讲授:点的聚焦,突出世界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若干焦点 课外阅读:面的扩展,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 (1)朱寰主编:《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优点:国内的“政治正确”,较能代表国内世界古代史一般认识 (2)本特利与齐格勒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五版),魏凤莲译,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4年 优点:西方的“政治正确”,视角较新、叙事较好 (3)针对主要历史社会的基本参考书(详见教学大纲) ②历史的讲法:如何选点? 政治史/军事史:浮于表面的讲故事,忽视深层次的结构,缺乏启发性 制度史/法制史:偏重于形式上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忽视实际的社会生活 经济史/社会史:在上古中古相对静态,变化较慢; 数据欠缺,徒费唇舌 环境史/技术史:过分偏重物质文明,对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叙述简单 纯粹的文化史:过分偏重精神文明,过于“精英主义” 交流史:偏重于文明、国家之间的交流,对于国家内部的结构关注不足 ③探寻本课的讲法:世界历史上的政治文明 本课中心问题:政治文明的建构方式 理由:最能反映各个上古中古国家/文明的特点 最符合历史学的整体关怀,最有启发性 史料较为丰富,相对最为客观、可信; 定程度上将制度史、政治史、思想史、社会史结合起来。 主线:如何建立成功而强大的国家(真正的“国家问题”) 评价标准 a.广土众民:有能力管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 b.长治久安:稳定、有凝聚力的国家 c.安居乐业:大部分人民的安康与富裕 d.同心同德:满足对正义、道德、信仰的追求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3 三、课程方法论:探寻历史的讲法 ①点面结合的教学法 课程的挑战:4 学分 vs. 世界 5000 年 专题讲授:点的聚焦,突出世界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若干焦点 课外阅读:面的扩展,拓宽历史知识的广度 ⑴朱寰主编:《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年 优点:国内的“政治正确”,较能代表国内世界古代史一般认识 ⑵本特利与齐格勒: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五版),魏凤莲译,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14 年 优点:西方的“政治正确”,视角较新、叙事较好 ⑶针对主要历史社会的基本参考书(详见教学大纲) ②历史的讲法:如何选点? 政治史/军事史:浮于表面的讲故事,忽视深层次的结构,缺乏启发性 制度史/法制史:偏重于形式上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忽视实际的社会生活 经济史/社会史:在上古中古相对静态,变化较慢; 数据欠缺,徒费唇舌 环境史/技术史:过分偏重物质文明,对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叙述简单 纯粹的文化史:过分偏重精神文明,过于“精英主义” 交流史:偏重于文明、国家之间的交流,对于国家内部的结构关注不足 ③探寻本课的讲法:世界历史上的政治文明 本课中心问题:政治文明的建构方式 理由:最能反映各个上古中古国家/文明的特点; 最符合历史学的整体关怀,最有启发性; 史料较为丰富,相对最为客观、可信; 一定程度上将制度史、政治史、思想史、社会史结合起来。 主线:如何建立成功而强大的国家(真正的“国家问题”) 评价标准: a. 广土众民:有能力管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 b. 长治久安:稳定、有凝聚力的国家 c. 安居乐业:大部分人民的安康与富裕 d. 同心同德:满足对正义、道德、信仰的追求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以色列精神”: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 出埃及记忆:以色列族群的本质是顺从上帝律法,追求自由、平等, 反对奴役、压迫的道德共同体 “雏形以色列人”就是一个追求平等、反抗压迫的群体 希西家、约西亚的改革体现了追求宗教纯洁性、强调正义的理想主义 “以色列精神”的意义: 不满足于满足现实需要的“以色列精神”贯穿于西方历史之始终; 整部西方历史,就是现实主义和以色列精神的张力形成的。 具体标准:a.疆域与人口(抗风险能力) b.政治与法律制度的稳定与持久 c1生产力与知识水平的持续提高 c2大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 d1社会公平,安定和谐(避免激烈社会矛盾) d2共同的价值观与较高水平的社会道德 达不到以上各项标准者,即可判定为在不同程度上失败的政治文明 ※发散讨论:人类建立过真正成功的政治文明吗? 侧重:国家与社会的基本制度 意识形态与政治理念 以地中海世界为限,以欧洲为主 ④上半学期教学安排 希腊2次:古典希腊的出现、古代城邦的结构 罗马3次:罗马霸权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命运、“帝国”的史诗 古代晚期4次:基督教化、摩尼教、拜占庭帝国、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中世纪5次:“中世纪”的概念、“西方”的再出发、英格兰封建制度与国家 十字军、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 4 “以色列精神”: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 出埃及记忆:以色列族群的本质是顺从上帝律法,追求自由、平等, 反对奴役、压迫的道德共同体; “雏形以色列人”就是一个追求平等、反抗压迫的群体; 希西家、约西亚的改革体现了追求宗教纯洁性、强调正义的理想主义 “以色列精神”的意义: 不满足于满足现实需要的“以色列精神”贯穿于西方历史之始终; 整部西方历史,就是现实主义和以色列精神的张力形成的。 具体标准:a. 疆域与人口(抗风险能力) b. 政治与法律制度的稳定与持久 c.1 生产力与知识水平的持续提高 c.2 大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 d.1 社会公平,安定和谐(避免激烈社会矛盾) d.2 共同的价值观与较高水平的社会道德 达不到以上各项标准者,即可判定为在不同程度上失败的政治文明。 ※ 发散讨论:人类建立过真正成功的政治文明吗? 侧重:国家与社会的基本制度; 意识形态与政治理念; 以地中海世界为限,以欧洲为主 ④上半学期教学安排 希腊 2 次:古典希腊的出现、古代城邦的结构 罗马 3 次:罗马霸权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命运、“帝国”的史诗 古代晚期 4 次:基督教化、摩尼教、拜占庭帝国、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中世纪 5 次:“中世纪”的概念、“西方”的再出发、英格兰封建制度与国家、 十字军、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