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祁公民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物理学的 研究方法。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 、教学目标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四、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一一图像法。 五、教法 实验观察法、图像法、迁移法。 六、教学过程 课前:登陆平台,发送预习任务。根据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 针对性教学。 (提示:请登陆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以例题引入新课 例题: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无初速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 F=10N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t=ls时 (1)求t=1s时的末速度v (2)求物体在t=1s内拉力F做的功。 引入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此例题的计算结果,得到合力做功会引起物体速度
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祁公民 一、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物理学的 研究方法。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四、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五、教法 实验观察法、图像法、迁移法。 六、教学过程 课前:登陆平台,发送预习任务。根据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 针对性教学。 (提示:请登陆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以例题引入新课 例题:一个质量为 1kg 的物体无初速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 F=10N 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t=1s 时: (1)求 t=1s 时的末速度 v。 (2)求物体在 t=1s 内拉力 F 做的功。 引入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此例题的计算结果,得到合力做功会引起物体速度
的变化。以此作为这节课的引入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如何进行测速度和合力做功情况。 猜想:1用什么实验器材测量速度?怎么测? 2.测量功需要测什么物理量,用什么实验器材测量,怎么测? 3怎么通过一个实验同时测出速度和功呢 给学生做一提示: 1.测速度: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进行计算。 2.测量功:弹力做功是变力做功,所以求解时应用倍增功代替具 体数值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探究的思路”部分,投影问题 (1)探究过程中,我们是否需要测出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是否需要测 出各次小车速度的具体数值?可以怎么做? (2)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3)小车获得的速度怎样计算? (4)实验完毕后,我们用什么方法分析橡皮筋对小车作的功和小车速度的 关系 学生活动:认真听老师解读,思考问题并回答。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点评: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前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有了正确的探究思路,才 会避免探究的盲目性。 教师活动: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会受到阻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补偿? (2)纸带上的点距并不都是均匀的,应该采用那些点距来计算小车的速 度?为什么 提示:请打开素材“实验演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学生活动:教师演示完成后,让学生参与再次的实验,从中获得获得难以理 解的解决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 力
的变化。以此作为这节课的引入。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如何进行测速度和合力做功情况。 猜想:1.用什么实验器材测量速度?怎么测? 2.测量功需要测什么物理量,用什么实验器材测量,怎么测? 3.怎么通过一个实验同时测出速度和功呢? 给学生做一提示: 1. 测速度: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进行计算。 2. 测量功:弹力做功是变力做功,所以求解时应用倍增功代替具 体数值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探究的思路”部分,投影问题: (1)探究过程中,我们是否需要测出橡皮筋做功的具体数值?是否需要测 出各次 小车速度的具体数值?可以怎么做? (2)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3)小车获得的速度怎样计算? (4)实验完毕后,我们用什么方法分析橡皮筋对小车作的功和小车速度的 关系? 学生活动:认真听老师解读,思考问题并回答。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点评: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前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有了正确的探究思路,才 会避免探究的盲目性。 教师活动: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会受到阻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补偿? (2)纸带上的点距并不都是均匀的,应该采用那些点距来计算小车的速 度?为什么? (提示:请打开素材“实验演示: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学生活动:教师演示完成后,让学生参与再次的实验,从中获得获得难以理 解的解决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 力
教师活动:根据测出的数据通过 Excel处理验数据。并快速建立W-ν、W-y2 Wy3、W√v等图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物理中的重要性同时获得 合力做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重要实验结果。 (三)课堂总结、点评 利用知识网络框架,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如何总结所学内容,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例探究 【典例1】“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一条 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4条,完 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 车做的功记为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 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 打点计时器 纸带小车 橡皮筋 朱板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干电池供电 B.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 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Ⅷ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作出W-Ⅷm、Wwm2、 Wm3,W2-Ⅷm、W3-m……的图像,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如下图示给出了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 的一段纸带,测得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48cm,BC 160cm,CD=1.62cm,DE=162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 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教师活动:根据测出的数据通过 Excel 处理验数据。并快速建立 W-v、W-v 2、 W-v 3、W- 等图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物理中的重要性同时获得 合力做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重要实验结果。 (三)课堂总结、点评 利用知识网络框架,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如何总结所学内容,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例探究 【典例 1】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一条 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 W;当用 2 条、3 条、4 条„„完 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 2 次、第 3 次、第 4 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 车做的功记为 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 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打点计时器可以用干电池供电 B. 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 C. 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 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 vm 和橡皮筋做的功 W,依次作出 W-vm、W-vm 2、 W-vm 3,W2 -vm、W 3 -vm……的图像,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如下图示,给出了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 的一段纸带,测得 A、B、C、D、E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 AB=1.48 cm,BC =1.60 cm,CD=1.62 cm,DE=1.62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 0.02 s, 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 vm=_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8-1.60 1.62-1.62 单位:cm B 运动方向 【典例2】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探究“橡皮筋做功和物体速度 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 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记为W。当用2条、3条、…、n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 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n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被拉伸到同 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图甲 为某次试验中打出的纸带。 实验中打出的纸带 打点计时器 (1)除了图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和电源外,还 纸带小车 需要的器材有刻度尺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 木板应采取的措施是:平衡摩擦力 ABC D E F H (3)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分布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最终的末速 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 (4)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表 实验次橡皮筋做的10个等距点间10个等距点小车末速度小车速度平方 数|功形()|距离s(m)的时间7(s)m(m)|vm2(m22) WI=M 0.200 0.2 1.0 1.00 W1=2W 0.282 0.2 1.41 1.99 W3=3W 0.300 0.2 150 2.25 4|W=4W 0.400 0.2 2.00 4.00 5 W5=5M 0.458 0.2 2.24 5.02
【典例 2】 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探究“橡皮筋做功和物体速度 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 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记为 W。当用 2 条、3 条、…、n 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 并在一起进行第 2 次、第 3 次、…、第 n 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被拉伸到同一 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图甲 为某次试验中打出的纸带。 (3)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分布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最终的末速 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 (4)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表。 实验次 数 橡皮筋做的 功 Wn(J) 10 个等距点间 距离 s(m) 10 个等距点 的时间 T(s) 小车末速度 vn(m/s) 小车速度平方 vn 2(m2 /s2) 1 W1=W 0.200 0.2 1.00 1.00 2 W1=2W 0.282 0.2 1.41 1.99 3 W3=3W 0.300 0.2 1.50 2.25 4 W4=4W 0.400 0.2 2.00 4.00 5 W5=5W 0.458 0.2 2.24 5.02
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W与物体获得的速度w之间的关系是Wn∝ 请你运用表中的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像,以验证理论的正 确性 56(m2s) 总结:实验常见误区 1.不平衡摩擦力因而没有消除摩擦力对小车做功的影响 2.不会选取纸带上间距大且均匀的点计算小车速度 3.不清楚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技巧,认为必须测出橡皮筋具体做功的值才能 4没有保证所选橡皮筋完全一样且每次拉伸长度一样; 5不会根据所作Wv图形转化为W-2图线,进而得出结论。 课堂训练 (提示:打开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余作业: 预习77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7.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目标: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仪器及器材:长木板、橡皮筋(若干)、小车、打点计时器(带纸带、复写纸等)、 橡皮筋、电源、导线、刻度尺、木板
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 Wn 与物体获得的速度 vn 之间的关系是 Wn∝______, 请你运用表中的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像,以验证理论的正 确性. 总结:实验常见误区: 1. 不平衡摩擦力因而没有消除摩擦力对小车做功的影响; 2. 不会选取纸带上间距大且均匀的点计算小车速度; 3. 不清楚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技巧,认为必须测出橡皮筋具体做功的值才能 验证; 4.没有保证所选橡皮筋完全一样且每次拉伸长度一样; 5.不会根据所作 W-v 图形转化为 W-v 2 图线,进而得出结论。 课堂训练: (提示:打开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余作业: 预习 7.7 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目标: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仪器及器材:长木板、橡皮筋(若干)、小车、打点计时器(带纸带、复写纸等)、 橡皮筋、电源、导线、刻度尺、木板
注意事项:1.橡皮筋的选择; 2.平衡摩擦力 3.误差分析 4.橡皮筋的条数 实验装置的选取 课后反思 1.导轨代替长木板。改进实验,提髙精确度。 2.关于橡皮筋的选用。 3.引导学生分析平衡摩擦力的必要性及方法
注意事项: 1.橡皮筋的选择; 2.平衡摩擦力; 3.误差分析; 4.橡皮筋的条数; 5.实验装置的选取。 课后反思: 1. 导轨代替长木板。改进实验,提高精确度。 2. 关于橡皮筋的选用。 3. 引导学生分析平衡摩擦力的必要性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