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默写测试卷(一) 卷面满分120 从军行(其四)21分 一、默写:8分 1234 二、翻译:4分 三、理解:9分 1、穿 2、“楼兰”代指 3、“黄沙”形象地点出 的特征。 4、“百战”极言 频繁。 5、“穿金甲”是说 形容 6、全诗共四句,1、2两句用一系列物象共同构成西北边塞防线的 7、第3句概述了荒凉沙漠中 8、最后一句是成边将士豪迈悲壮的誓言,表现他们 气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5分 默写:8分 123 、翻译:4分 123 三、理解:13分 1、僵卧:年老卧病在床,躺着不动。 2、轮台:泛指北方边防据点。 3、夜阑:夜深。 4、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5、这首诗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展现出一种虽年迈但 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6、这首诗的3、4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借 此抒发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人生宿愿。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 诗词默写测试卷(一) 卷面满分 120 从军行(其四)21 分 一、默写:8 分 1、 , 2、 。 3、 , 4、 。 二、翻译:4 分 1、 , 2、 。 3、 , 4、 。 三、理解:9 分 1、穿: 。 2、“楼兰”代指: 。 3、“黄沙”形象地点出 的特征。 4、“百战”极言 频繁。 5、“穿金甲”是说 ,形容 , 。 6、全诗共四句,1、2 两句用一系列物象共同构成西北边塞防线的 。 7、第 3 句概述了荒凉沙漠中 。 8、最后一句是戍边将士豪迈悲壮的誓言,表现他们 气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 分 一、默写:8 分 1、 2、 3、 4、 二、翻译:4 分 1、 2、 3、 4、 三、理解:13 分 1、僵卧:年老卧病在床,躺着不动。 2、轮台:泛指北方边防据点。 3、夜阑:夜深。 4、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5、这首诗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展现出一种虽年迈但 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6、这首诗的 3、4 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借 此抒发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人生宿愿。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由于年老卧病荒村而且狂风暴雨,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自悲自叹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8、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 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首诗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真切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淮上与友人别23分 默写:8分 1、扬子江头杨柳春, 2、杨花愁杀渡江人。 3、数声风笛离亭晚, 4、君向潇湘我向秦 二、翻译:4分 1、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2、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3、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 4、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三、理解:11分 1、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2、离亭:古代驿路上供行人送别小憩的地方。 3、潇湘:代指湖南。 4、秦:指陕西。 5、一、二两句即景抒情,依依柳丝牵绕惜别深情,飘荡的杨花勾起羁旅漂泊之 感 6、末句表面看只是交代各自行程,但由于前面几句的一系列物象的渲染,平静 中蕴含着离亭惜别的神伤,各向天涯的愁绪,南北异途的思念,漫长旅程的孤 寂 7、这首诗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0分 默写:8分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颌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4分 (首联)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颔联)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颈联)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尾联)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2 A、由于年老卧病荒村而且狂风暴雨,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自悲自叹。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8、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 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首诗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真切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淮上与友人别 23 分 一、默写:8 分 1、扬子江头杨柳春, 2、杨花愁杀渡江人。 3、数声风笛离亭晚, 4、君向潇湘我向秦。 二、翻译:4 分 1、长江边上杨柳依依, 2、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3、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 4、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三、理解:11 分 1、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2、离亭:古代驿路上供行人送别小憩的地方。 3、潇湘:代指湖南。 4、秦:指陕西。 5、一、二两句即景抒情,依依柳丝牵绕惜别深情,飘荡的杨花勾起羁旅漂泊之 感。 6、末句表面看只是交代各自行程,但由于前面几句的一系列物象的渲染,平静 中蕴含着离亭惜别的神伤,各向天涯的愁绪,南北异途的思念,漫长旅程的孤 寂。 7、这首诗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0 分 一、 默写:8 分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 翻译:4 分 (首联)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颔联)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颈联)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尾联)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三、理解:18分 1、作者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城阙:长安。 3、三秦:陕西关中一带。 4、风烟:江边风景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烟。 5、宦游:出外做官 6、海内:四海之内。指全国各地。 7、比邻:近邻 8、无为:不要,不用。 9、歧路:岔路,分别的地方。 10、沾巾:眼泪滴在手帕上。这里指挥泪告别。 11、(首联)点明两个地点,用环境描写衬托双方依依惜别之情。 12、(颔联)表明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情感共鸣,字里行间流露出体贴关心之 情。 13、(颈联)点明不必伤别的理由、把朋友的真感情升华为哲理,诚挚的友谊 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 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表现诗人的乐观积极、蠡达开朗,给人以莫大的 安慰和鼓舞,是千百年来的名句。 14、如果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 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 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15、唐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21分 、默写:8分 上阕)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下阕)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翻译:4分 上阕)水像美人左右顾盼的眼神,山像美人蹙起的眉峰一般美丽 想问远行的人要去哪里?是去那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的地方。 (下阕)春刚逝去,又送君归去 如果赶上江南的春天,务必和春天同住。 、理解:9分 1、眼波横:形容水像美人左右顾盼的眼神。 2、眉峰聚:形容山像美人蹙起的眉峰一般美丽。 3、眉眼盈盈处:山水交会的地方。 4、盈盈:美好的样子。 5、这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上阕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 下阕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惜春、送别以及祝福朋 友的深情 6、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 春天这个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3 三、 理解:18 分 1、作者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合称为“ 初唐四杰 ”。 2、城阙:长安。 3、三秦:陕西关中一带。 4、风烟:江边风景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烟。 5、宦游:出外做官。 6、海内:四海之内。指全国各地。 7、比邻:近邻。 8、无为:不要,不用。 9、歧路:岔路,分别的地方。 10、沾巾:眼泪滴在手帕上。这里指挥泪告别。 11、(首联)点明两个地点,用环境描写衬托双方依依惜别之情。 12、(颔联)表明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情感共鸣,字里行间流露出体贴关心之 情。 13、(颈联)点明不必伤别的理由、把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诚挚的友谊 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 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表现诗人的乐观积极、豁达开朗,给人以莫大的 安慰和鼓舞,是千百年来的名句。 14、如果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 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 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15、唐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21 分 一、默写:8 分 (上阕)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下阕)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二、翻译:4 分 (上阕)水像美人左右顾盼的眼神,山像美人蹙起的眉峰一般美丽。 想问远行的人要去哪里?是去那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的地方。 (下阕)春刚逝去,又送君归去。 如果赶上江南的春天,务必和春天同住。 三、理解:9 分 1、眼波横:形容水像美人左右顾盼的眼神。 2、眉峰聚:形容山像美人蹙起的眉峰一般美丽。 3、眉眼盈盈处:山水交会的地方。 4、盈盈:美好的样子。 5、这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上阕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 下阕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惜春、送别以及祝福朋 友的深情。 6、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 春天这个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诗词默写测试卷(二) 卷面满分120 渡荆门送别27分 、默写:8分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翻译:8分 (首联)乘舟顺流到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漫游 (颔联)山脉消失在平野的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 (颈联)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在江面上变幻莫 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尾联)虽然进入异乡,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 我这位游子。 三、理解:11分 1、从:跟随。 2、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天镜:水中的月亮就像天上的明镜 4、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5、怜:爱 6、颔联以游动的视角写出景物的变化,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 的蓬勃朝气。一个“入”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 象写得富有气势。 7、颈联真切的写出了久居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 8、尾联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 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思乡惜别之情。 乌衣巷20分 默写:8分 1、朱雀桥边野草花, 2、鸟衣巷口夕阳斜。 3、旧时王谢堂前燕, 4、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翻译:8分 1、朱雀桥边丛生着野草、乱开着野花, 2、鸟衣巷口夕阳西下。 3、从前在王、谢贵族的高楼大厦中筑巢的燕子, 4、现在已经飞入平常的百姓家
4 诗词默写测试卷(二) 卷面满分 120 渡荆门送别 27 分 一、默写:8 分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二、翻译:8 分 (首联)乘舟顺流到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漫游。 (颔联)山脉消失在平野的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 (颈联)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在江面上变幻莫 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尾联)虽然进入异乡,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 我这位游子。 三、理解:11 分 1、从:跟随。 2、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3、天镜:水中的月亮就像天上的明镜。 4、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5、怜:爱。 6、颔联以游动的视角写出景物的变化,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 的蓬勃朝气。一个“ 入 ”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 象写得富有气势。 7、颈联真切的写出了久居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 8、尾联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 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思乡惜别之情。 乌衣巷 20 分 一、默写:8 分 1、朱雀桥边野草花, 2、乌衣巷口夕阳斜。 3、旧时王谢堂前燕, 4、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翻译:8 分 1、朱雀桥边丛生着野草、乱开着野花, 2、乌衣巷口夕阳西下。 3、从前在王、谢贵族的高楼大厦中筑巢的燕子, 4、现在已经飞入平常的百姓家
三、理解:4分 1、一二两句作者用一丛野花、一抹斜晖,写出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如今的 片荒凉,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2、三四两句出人意料地把笔触转向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 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只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 到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之感 画眉鸟21分 、默写:8分 1、百啭千声随意移, 2、山花红紫树高低。 3、始知锁向金笼听 4、不及林间自在啼 翻译:8分 1、画眉鸟千啼百啭,随性的高低翩飞 2、(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3、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4、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画眉鸟 三、理解:5分 1、啭:鸟婉转的啼叫 2、随意:随着自己的心意。 3、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首诗是借鸟抒怀,表达 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和对束缚个性、压抑人才的种种禁锢的憎恶 之意。 卖炭翁51分 、默写:20分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6、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7、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8、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9、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0、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10分 1、卖炭的老翁,在南山中砍柴烧炭。 2、他满面尘灰、烟火熏黑了面容,两鬢灰白,十指都被染黑。 3、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用呢?只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口中的食物
5 三、理解:4 分 1、一二两句作者用一丛野花、一抹斜晖,写出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如今的一 片荒凉,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2、三四两句出人意料地把笔触转向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 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只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 到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之感。 画眉鸟 21 分 一、默写:8 分 1、百啭千声随意移, 2、山花红紫树高低。 3、始知锁向金笼听, 4、不及林间自在啼。 二、翻译:8 分 1、画眉鸟千啼百啭,随性的高低翩飞, 2、(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3、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4、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画眉鸟 。 三、理解:5 分 1、啭:鸟婉转的啼叫。 2、随意:随着自己的心意。 3、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首诗是借鸟抒怀,表达 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和对束缚个性、压抑人才的种种禁锢的憎恶 之意。 卖炭翁 51 分 一、默写:20 分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6、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7、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8、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9、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0、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翻译:10 分 1、卖炭的老翁,在南山中砍柴烧炭。 2、他满面尘灰、烟火熏黑了面容,两鬓灰白,十指都被染黑。 3、卖炭得来的钱做什么用呢?只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口中的食物
4、可怜啊,老翁身上的衣裳正单薄,心里却担忧炭贱卖不出价钱而希望天能更 冷 5、夜里下雪,城外积起了一尺深的雪,卖炭翁天刚亮就驾着炭车辗过道道冰辙 艰难赶路。 6、牛已十分困乏,人也十分饥饿了,就在市集的南门外面的泥地里歇歇脚。 7、那两个趾高气扬的骑马而来的人是谁?是皇宫里的太监和他手下爪牙 8、他们手拿文书口里说着“这是皇帝的命令”,便吆喝着赶牛,将炭车掉转方 向牵引着往北而去。 9、这一车炭,足有一千多斤,宫使就这样驱赶着拉走了,卖炭老翁心里万般不 舍却也无可奈何。 10、半匹红纱一丈绫,宫使将它们系在牛头上充抵炭的价格。 三、理解:21分 1、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 2、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3、黄衣使者:皇宫内的太监。 4、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5、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6、驱将:驱赶着走 7、半匹红纱一丈绫:当时钱贵绢贱,纱和绫,比一车炭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 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8、直:同“值”,指价格。 9、第四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伦”二字,倾 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和不平之感。 0、第五句作者没有交代老翁路上的情况,但一个“辗”可以想象,行进在冰 天雪地中该是何等艰难。 11、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这句极具讽刺之意,将宫使狐假虎威、 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12、受压榨欺凌者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点晴之笔“惜不得”。 13、本诗通过记叙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露宫市的弊端 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希望得到皇 帝的注意
6 4、可怜啊,老翁身上的衣裳正单薄,心里却担忧炭贱卖不出价钱而希望天能更 冷。 5、夜里下雪,城外积起了一尺深的雪,卖炭翁天刚亮就驾着炭车辗过道道冰辙 艰难赶路。 6、牛已十分困乏,人也十分饥饿了,就在市集的南门外面的泥地里歇歇脚。 7、那两个趾高气扬的骑马而来的人是谁?是皇宫里的太监和他手下爪牙。 8、他们手拿文书口里说着“这是皇帝的命令”,便吆喝着赶牛,将炭车掉转方 向牵引着往北而去。 9、这一车炭,足有一千多斤,宫使就这样驱赶着拉走了,卖炭老翁心里万般不 舍却也无可奈何。 10、半匹红纱一丈绫,宫使将它们系在牛头上充抵炭的价格。 三、理解:21 分 1、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 2、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3、黄衣使者:皇宫内的太监。 4、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5、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6、驱将:驱赶着走。 7、半匹红纱一丈绫:当时钱贵绢贱,纱和绫,比一车炭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 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8、直:同“值”,指价格。 9、第四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 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和不平之感。 10、第五句作者没有交代老翁路上的情况,但一个“辗”可以想象,行进在冰 天雪地中该是何等艰难。 11、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这句极具讽刺之意,将宫使狐假虎威、 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12、受压榨欺凌者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点晴之笔“惜不得”。 13、本诗通过记叙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露宫市的弊端 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希望得到皇 帝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