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第 (北校区)2006级高二语文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5) 专题三杂记 墨池记曾巩 编写:卞建容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资料链接 (一)作者简介 (1)曾巩简介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生于宋真宗天禧三 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第。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 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毫诸州。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 府,享年六十五岁。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他与欧阳修等人 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元丰 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官 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 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 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 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 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 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二)文章简析 本文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之请而写的一篇叙记。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 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的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学习不 能依赖天赋,必须刻苦努力,专心致志,曾巩这里的学习,并非单指学习方法,主要指的是 道德的提高和深造。 (三)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2节):首先说明墨池的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天成,而
盐城市第一中学(北校区)2006 级高二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5) 1 专题三 杂 记 墨池记 曾巩 编写:卞建容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二、资料链接 (一)作者简介 (1)曾巩简介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生于宋真宗天禧三 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第。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 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 府,享年六十五岁。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他与欧阳修等人一 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元丰 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官 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 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 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对后世影 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 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 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作品中。 (二)文章简析 本文是作者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之请而写的一篇叙记。文章先由墨池的传闻推出王羲 之书法系由苦练造就的结论,然后引申到为学修身要靠后天的勤奋深造的普遍道理。学习不 能依赖天赋,必须刻苦努力,专心致志,曾巩这里的学习,并非单指学习方法,主要指的是 道德的提高和深造。 (三)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2 节):首先说明墨池的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天成,而
盐城市第 (北校区)2006级高二语文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5) 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小旨大,发人深省。 第二部分(第3节):交代作“记”的缘由,讽喻宣扬不当 第三部分(第4节):交代写作时间、作者,属于“记”这种文体的固定体例 (四)文史知识 (1)“三不朽”思想 曾巩“重德”意识,源于儒家的“三不朽”思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 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世就以“立德、立功、立 言”为“三不朽”,三者之中,立德最难,立功其次,立言最易。立德者,以德为为天下 倡也,古之尧舜,为天下之立德者也;立功者,以功为天下利也,古之文、武周公,为世道 之立功以利百姓者也。立言者,著其说以导乎后人也,古之孔孟,著其书为后世所学者也 而三者俱为圣者也 (2)关于墨池的记载 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 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蕲水(蕲春、 浠水一带)等地亦有类似遗迹。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 奋精神的钦佩和仰慕之情 、文言知识归纳 1、正字音 徜徉() 恣肆()() 楹间 洼然() 岌然() 窈然() 商贾 涵煦 啮食() 畎亩() 阿附() 湍急( 滃然() 蘖而殇()() 有恃无恐( 划削() 2、通假字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2)划削消磨 3、古今异义 (1)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2)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3)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4)强之以为山 (5)魁岸踞肆,意气端重 (6)修既治滁之明年 (7)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4、重点实虚词 (1)临池学书 (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言必信,行必果 (6)低眉信手续续弹
盐城市第一中学(北校区)2006 级高二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5) 2 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小旨大,发人深省。 第二部分(第 3 节):交代作“记”的缘由,讽喻宣扬不当。 第三部分(第 4 节):交代写作时间、作者,属于“记”这种文体的固定体例。 (四)文史知识 (1)“三不朽”思想 曾巩“重德”意识,源于儒家的“三不朽”思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 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世就以“立德、立功、立 言”为“三不朽” ,三者之中,立德最难,立功其次,立言最易。立德者,以德为为天下 倡也,古之尧舜,为天下之立德者也;立功者,以功为天下利也,古之文、武周公,为世道 之立功以利百姓者也。立言者,著其说以导乎后人也,古之孔孟,著其书为后世所学者也。 而三者俱为圣者也。 (2)关于墨池的记载 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 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蕲水(蕲春、 浠水一带)等地亦有类似遗迹。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 奋精神的钦佩和仰慕之情。 三、文言知识归纳 1、正字音 徜徉..( ) ( ) 恣肆..( ) ( ) 楹.间( ) 洼.然( ) 岌.然( ) 窈.然( ) 商贾.( ) 涵煦.( ) 啮.食( ) 畎.亩( ) 阿.附( ) 湍.急( ) 滃.然( ) 蘖.而殇.( ) ( ) 有恃.无恐( ) 刬.削( ) 2、通假字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2)刬.削消磨 3、古今异义 (1)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2)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3)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4)强之以为..山 (5)魁岸踞肆,意气..端重 (6)修既治滁之明年.. (7)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4、重点实虚词 (1)临.池学书 (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言必信,行必果 (6)低眉信.手续续弹
盐城市第 (北校区)2006级高二语文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5) (7)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8)而尝极东方,出沧海 (9)岂其徜徉肆恣 (10)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11)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 (12)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5、词类活用 (1)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 (2)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3)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4)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6、特殊句式 (1)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3)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4)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5)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 (6)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 (7)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06年高考湖南卷) 《湖南文征》序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 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 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 听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 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日理,日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 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 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干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 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 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 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 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 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 《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 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
盐城市第一中学(北校区)2006 级高二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5) 3 (7)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8)而尝极.东方,出沧海 (9)岂其徜徉..肆恣 (10)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11)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 (12)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5、词类活用 (1)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 (2)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3)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4)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6、特殊句式 (1)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3)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4)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5)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 (6)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 (7)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2006 年高考湖南卷) 《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 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 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 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 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 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 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 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 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 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 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 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 《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 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
盐城市第 (北校区)2006级高二语文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5) 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硏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 《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 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 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 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 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硏生深明考据 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译文:
盐城市第一中学(北校区)2006 级高二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5) 4 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 《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 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 ....“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 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 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 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 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译文:
盐城市第 (北校区)2006级高二语文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5) 《墨池记》答案 四、文言文答案 1.C解析)间:偶尔 2.B解析)A介词:助词。B均为介词,用。C表承接:表并列。D介词:连词 3.D解析)只是用这个例子说明了湖南出人才 4.D解析)客观原因错误,这应该是主观因素 5.(1)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2)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 (3)这部文集所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文言文翻译 [文盲文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湘潭的罗研生,把他所编写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给我看,嘱咐我为它写序。国藩非常 陋,牙齿又日益的衰败,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我私下听说古代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标准的。《易》、《书》、《诗》、《仪礼》、《春秋》 这些经书,他们的体例形势语言,竟没有一个宇沿袭。就是周朝秦朝的诸予散文,也各自有自己的体例 拿着这个衡量那个,画与金玉和花卉草木是不同类的东西,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的。后来的人本来不会写文 章,勉强获取古人所造来摹写仿照他,于是有相合的地方也有背离的地方,于是用标准无标准命名它们 假若人们 不等待摹写仿照,那么人们各自在己具有了自然形成于心的文章,大概有两种情况:说理,抒情。这 个方面每个人都本来就具有。就我所知道的道理,用笔写成书流传于世,抒发我喜爱憎恶悲伤高兴的情感, 就拿缀辞来表达它,就像剖开肝肺陈列成书简书册。这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文章。性情敦实憨厚者i模仿 能做这件事。而那些意思的澡浅用笔的好与坏,就相差十万百千的距离而没有尽头。在群经之外,诸予百 家著述文字,大概有略微的胜利。凭借道理胜出的人,多阐发幽深极端的语言,但是它的弊端在于猛烈而 失去内里:凭借情感取胜的,大多是缠绵悱侧感人的语言,它的弊病在于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从东汉 到隋朝,丈人秀士,大多意思不简单行文,词藻多华丽的语言。就是议论大的政事,考证大的礼仪,也每 次都用排比句连缀成文,偶尔有美好的语言,经过唐代也没有改变 湖南这个地方,北边靠着大江,南边迫近五岭,西边连接着黔蜀,大批的树苗被革除,大概也因为是 山国荒芜僻静的低垂的地方吧。然而周朝的末年,屈原从这儿出现,《离骚》中的文章成为后代抒发情的 鼻祖。到了来世,周于又在这个地方出现,创作了《太极图说》、《通书》,成为后世说理文的鼻祖。两 贤能的人,都没有继承前人的传统,创立了成就高的好文。往上,和《诗经》、《周易》相同的气势 往下百代的人才都不能超出他们的范围。何况湖南后起沾染了流传下来的气势呢?这部文集所收录的,长于 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善于抒情的,大概十分之四:而且骈体也很有文采,不说标准而标准没有素乱 只有考据的文章搜集的很少。前代哲人倡导的不固定,后代人羡慕的也少。研究罗研生的学作,考核《说 文》来彻底推求透辟肯定的解诂。注释《禹贡》来明晰地理情况,本来就是要深入明白考据家的学说。而 且论只是崇尚体例要点,不崇尚广泛的引用,获取别人的长处而不要沉溺于他们偏颇的地方,这就像君子 下棋选择方法的道理一样啊!
盐城市第一中学(北校区)2006 级高二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5) 5 《墨池记》答案 四、文言文答案 1.C 解析)间:偶尔 2.B 解析)A 介词;助词。B 均为介词,用。C 表承接;表并列。D 介词;连词。 3.D 解析)只是用这个例子说明了湖南出人才 4. D 解析)客观原因错误,这应该是主观因素 5.(1)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2)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 (3)这部文集所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湘潭的罗研生,把他所编写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给我看,嘱咐我为它写序。国藩非常 的浅陋,牙齿又日益的衰败,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我私下听说古代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标准的。《易》、《书》、《诗》、《仪礼》、《春秋》 这些经书,他们的体例形势语言,竞没有一个宇沿袭。就是周朝秦朝的诸予散文,也各自有自己的体例。 拿着这个衡量那个,画与金玉和花卉草木是不同类的东西,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的。后来的人本来不会写文 章,勉强获取古人所造来摹写仿照他,于是有相合的地方也有背离的地方,于是用标准无标准命名它们。 假若人们 不等待摹写仿照,那么人们各自在已具有了自然形成于心的文章,大概有两种情况:说理,抒情。这 个方面每个人都本来就具有。就我所知道的道理,用笔写成书流传于世,抒发我喜爱憎恶悲伤高兴的情感, 就拿缀辞来表达它,就像剖开肝肺陈列成书简书册。这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文章。性情敦实憨厚者 i 模仿 能做这件事。而那些意思的澡浅用笔的好与坏,就相差十万百千的距离而没有尽头。在群经之外,诸予百 家著述文字,大概有略微的胜利。凭借道理胜出的人,多阐发幽深极端的语言,但是它的弊端在于猛烈而 失去内里;凭借情感取胜的,大多是缠绵悱恻感人的语言,它的弊病在于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从东汉 到隋朝,丈人秀士,大多意思不简单行文,词藻多华丽的语言。就是议论大的政事,考证大的礼仪,也每 次都用排比句连缀成文,偶尔有美好的语言,经过唐代也没有改变…… 湖南这个地方,北边靠着大江,南边迫近五岭,西边连接着黔蜀,大批的树苗被革除,大概也因为是 山国荒芜僻静的低垂的地方吧。然而周朝的末年,屈原从这儿出现,《离骚》中的文章成为后代抒发情的 鼻祖。到了来世,周于又在这个地方出现,创作了《太极图说》、《通书》,成为后世说理文的鼻祖。两 个贤能的人,都没有继承前人的传统,创立了成就高的好文。往上,和《诗经》、《周易》相同的气势, 往下百代的人才都不能超出他们的范围。何况湖南后起沾染了流传下来的气势呢?这部文集所收录的,长于 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善于抒情的,大概十分之四;而且骈体也很有文采,不说标准而标准没有紊乱。 只有考据的文章搜集的很少。前代哲人倡导的不固定,后代人羡慕的也少。研究罗研生的学作,考核《说 文》来彻底推求透辟肯定的解诂。注释《禹贡》来明晰地理情况,本来就是要深入明白考据家的学说。而 且论只是崇尚体例要点,不崇尚广泛的引用,获取别人的长处而不要沉溺于他们偏颇的地方,这就像君子 下棋选择方法的道理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