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社会生活决 徐杰令人编著 黑龙江人民茁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 先秦社会生活史/徐杰令编著.一哈尔滨: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2004.8 ISBN7-207-06283-4 I先…Ⅱ徐…Ⅲ.杜会生活一历史一中国一 先秦时代V.K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D数据核字(2004)第063701号 贵任编辑:韩 丽 装帧设计:李梅 先秦社会生活史 Xiungin Shehui Shenghuoshi 徐杰令编著 出版发行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通讯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庆小区1号楼(150008) 网 址 www.longpress.com E-mail hljrmcbs@yeah. net 印 刷 牡丹江邮电印刷厂 开 本 850×1168毫米1/32印张6% 字 数170000 印 数 1-2000 版 次 2004年8月第1版2004年8月第1次印刷 书 1SBN7-207-06283-4/K·719 定 价15.00元 (如发现本书有印刷质量问题,印刷厂负责调换)
绪 论 先 (-) 社会生活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指出:“正如达尔文发 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 历来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 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① 可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是人们从事其他一切事务的基 础。因此,学习社会生活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有了解 了我们先人的日常生活,才有可能进一步探讨他们的思想、制度、 习俗、礼仪等等。 先秦社会生活史讲述的是先秦时期我们先人的生活,其内容 涉及面非常广泛。按照恩格斯的理论,它包括这一时期人们的物 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具体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包括人们 的物质生产以及衣、食、住、行和娱乐、战争、丧葬等等;人们的精神 生活则涵盖宗教、礼俗、艺术等等。 先秦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就是 在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精神文化和传统的物质文化开始 奠基。中华民族的很多思想和生活方式都是源于此的。所以,著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4页
名的文化史学家雅斯贝斯称这一时期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期”。 我们今天学习先秦社会生活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这门课程的 学习,了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物质生活处于一种什 么样的水平,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以弥补我们在 学习历史课程中只重视政治史、经济史和制度史而忽视人们的日 先 常生活历史的缺陷,开阔大家的视野,增长各位对历史的学习兴 趣。同时,也为各位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提供一点常识性 会生活 的知识。例如社会上一些小男孩在脑后特意留蓄较长的头发或扎 个小辫(也有在小瓜皮帽后缝有小辫的),现在人们往往认为是“龟 鹤千年寿”,实际上这是龟图腾崇拜的“遗存”,即企求得到图腾祖 先的特殊保佑,从而茁壮成长,长命百岁。只是现在的人们已经不 知道了。说实在的,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因缺乏历史常识而在行 家看来是十分可笑的。如,凳子、椅子在中原地区出现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事,但在电视剧《三十六计》中导演却为孙膑准备了一个 小板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二) 在学习先秦社会生活史之前,我们首先要在理论上把握以下 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在历史唯物主义者看来,有什么样的生产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杜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的生活 方式和生活水平。先秦时期,人们的生产力先后经历了旧石器阶 段和新石器阶段,到商代进人了青铜时代。不过,必须要指出,虽 然这时期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及青铜冶铸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 极大的提高,物质生产比以前丰富了;但是,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
实际上还是很低的。例如,青铜主要用来铸造礼器和兵器,而许多 农业生产工具还是石制的、蚌制的,这是考古发掘获得的文物证明 了的。直到春秋中期,铁器开始大量被使用,生产力才有了较大的 提高。因此,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不可能估计过高的。所 以说,这一时期人们生活的富足,只是一种在较低水平的富足。但 是,我们要切记幸福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万万不可从今天的科学水 先 平和生活水平出发来包办古人的思想观念。如有的现代人认为北 社 京故宫低矮潮湿、通风差、无上下水、无电等,不舒服,不适合居住, 会生 但在一百多年之前,那里曾是中国人生活和居住最豪华、最奢侈的 史 地方。 2.传统生活方式的继承决定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格局 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首先在于生活环境的束缚。 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在可能的、条件允许的 范围内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其次,人们生活 方式的格局也取决于对前人生活方式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中华民 族传统生活方式和思考习惯的形成,无疑也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 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如以素食为主,使用筷子,江南人喜食米,中 原人喜吃面等等。 3.各民族集团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和休养生息的地区。 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有华夏集团、苗蛮集团、东夷集团三大古 代部族集团。他们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不同的特 色。如华夏集团以旱作农业为主,而东夷集团以游牧为主,苗蛮集 团则以水田农业为主。在长期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各种不同的 生活方式和习俗互相影响和交融,从而构成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 的生活方式
4.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心理状态 当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已经得 到满足时,决定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已经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 神层面的,即取决于人们的心理状态。如时装的流行,其款式、质 料、缝制等与遮羞、御寒等最基本的需要和功能完全无关。再如妇 女的减肥,除极少数人是真的肥胖而有必要之外,绝大多数只是为 先集社会生活史 了追求所谓的苗条,所谓的美,只不过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状态。 至于妇女的化妆,不仅每日花费大量的时间,也要耗费不菲的金 钱,则更是如此。此外,诸如舒适、美观、上层次等等,也都是如此。 本书虽然名为“先秦社会生活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原 始社会“茹毛饮血,衣葛穴居”的社会生活就不准备叙述了。着重 讲述夏代以后,特别是商、周时期的内容。 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制的贵族社会,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表现 出自己独特的特点,具体说来,其特点有二: 第一,时时处处都体现出等级制。 先秦时期,由于各个等级的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人们可以享 受的生活是不同的。贵族们可以食肉,所以被称为“肉食者”。① 他们可以乘坐“驷驖孔阜,六辔在手”②的车马,穿着“锦衣孤裘”、 “黻衣绣裳”③的华服。而普通的人民大众,则只能“六月食郁及 英,七月亨葵及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 食我农夫;”④只能徒步而行,穿的是无法蔽体的粗布衣服,甚至 有人发出“无衣无褐,何以卒岁”⑤的哀叹。《战国策·宋卫》中对 当时贵族与贫民的生活进行对比说:“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 ① 左传·庄公 345 诗经 风 案风终南) (诗 风·七 月 《诗经·离风 七月
弊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糟糠 而欲窃之。”可见二者的生活是有天壤之别的。即使在贵族的内 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由于等级的不同,享受的生活也是不一 样的。如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 鼎,士一鼎,各安其位,不得僭越。因为贵族社会的主流是贵族阶 层,而且由于他们有文化,文献中记载的也大多是贵族们的生活, 所以我们讲述的主要是先秦贵族们的生活史,这是在这里必须要 澄清的。 会生 第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受到礼制的约束。 史 先秦时期,礼涵盖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一举一 动都要受到礼制的限制。关于礼的分类,在先秦时期即有不同的 说法: 有五礼说,《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 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郑玄注:“五礼:吉、凶、宾、军、嘉也,” 这就是后世常说的五礼: 有六礼说,《礼记·王制》:“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有八礼说,《礼记·礼运》:“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列于 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 有九礼说,《大戴礼记·本命》:“礼义者,恩之主也。冠、昏、朝、 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也”; 有十一礼说,《礼记·礼运》:“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 事,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日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 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 而礼仪也十分繁琐,《礼记中庸》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可见其为数之多。 关于礼的作用,《礼记·仲尼燕居》云:“子曰:礼者何也?即事 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
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 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是故,以之居处,长幼 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 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 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辨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 先 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 秦社 也。”涵盖了人们的各种活动。所以,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礼的要 生 求,正如《荀子大略》云:“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 宁。” 自春秋时期开始,“礼崩乐坏”,诸侯及卿大夫经常僭越礼制, 礼的作用日益减少,至战国时期旧的礼制基本上荡然无存了,正如 清人顾炎武所指出的:“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 信矣。”① 商周社会的这种特点就使当时人们的生活也具有了与后世完 全不同的色彩,这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引起重视的。 后朴是 装@ ①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二·周末风俗》
徐杰令,男.1962年生,山东 招远人,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历 史系,1983年获学1学位.1995 年获硕士学位。1997一2000年 师从于先秦史著名学者詹子庆 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现为黑龙江 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中 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出版专著 《春秋邦交研究》。在《文史哲》、 《中国史研究动态》、《史学集 刊》、《东北师大学报》、《求是学 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后星 装迈
目 录 绪论 (1) 第一讲先秦时期人们的饮食… (1) 第二讲 先秦时期人们的服饰 (32) 第三讲先秦时期人们的居住 (56) 第四讲先秦时期人们的交通 (79) 第五讲先秦时期人们的婚烟 (99) 第六讲先秦时期人们的娱乐 (121) 第七讲先秦时期人们的丧葬 (141) 第八讲先泰时期的战争… (165) 主要参考书目… (194) 后记… (196) 台什是 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