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汉字文化》课程教学资源(经典阅读)海外汉字_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王锋.扫描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45,文件大小:5.62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东/ 中圳少里板请情研院利韩 汉字化文李研克 从汉字 其实,文字的借用也是一种 到汉字系 创造,首先是它对被借用的文字 已经进行了改造;其次是它标志 文字 着本民族书面文化的开始。 文字作为本民族文化的凝聚 体,只为本民族所专有,虽与被 借用文字的民族的文化有这样那 样的瓜葛,但在本民族历史上仍 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 本书出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和 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联合资助 1SBN7-105-05833-1 1SBN7-105-058331H·479 9787105058334> (汉94)定价:23.00元

图书在版编目{CD)数据 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一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王锋著.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系列丛书) ESBN7-105-05833-1 I.从…Ⅱ.王…Ⅲ.汉…V.H12 N.H280.4 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2003)第102077号 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htlp://www.e56.com.cn 北京市和平里北街14号邮编100013 若龙文化上作室微机照排 迪鑫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03年10月第1版2003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 开本:850毫米×1168毫米1/32印张:10.75字数:250千字 印数:1-2000册定价:23.00元 该书如有装质量问题,请与本杜发行部联系退换 (议文第二编辑室电话:010-64228001;发行部电话:64211734)

本书出版获中国杜会科学院和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联合资助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系列丛书》编委会名单 主编 黄行狄乐伦 编辑委员会(按姓名笔画排序) 孔江平叶典良孙宏开江荻关安其狄乐伦陈福隆 周大牛林玉珠林桦风金瑞卿欧瑞文柯莉露赵明鸣 徐世镟殷图安黄行朝克

总 序 总 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有了较大的发 展,在少数民族语言的描写研究、比较研究、语言使用和语言规 划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 色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学科的知识体系。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主要研究机构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 研究所,在第六个五年计划到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主持或参与开 展完成的重点课题成果主要有:“六五计划”重,点课题成果《中 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民族出版社);“七五计划”重,点课 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研究》课题成果《苗瑶语古音构拟》、 《侗台语族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 与南亚语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 情况和文字问题调查研究》课题成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 况》、《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 问题》(中国藏学出版社);“八五计划”重点课题成果《我国新 创与放进少数民族文字试验推行工作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中 华社科基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四川民族出 版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词典丛书》(四川民族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九五计划”重点课题成果《中国新发现语言丛 书》(上海远东出版社、中夹民族大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这 些系列研究成果大多围绕某种明确的研究主题开展,可以大体反 映二十年来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学科分布和完 成成果的基本状况。 1

从汉字到汉宇系文字一汉字文化围文字研究 进入20世纪0年代后期以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状况出 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随着老一代学者和50年代培养的一批少数 民族语言专家相继离开工作岗位,中青年研究人员已经逐渐成为 学科研究的主要力量。他们充分吸收和继承了前人的研究传统, 同时在研究的理论、方法方面又具有较新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思 路,因此这一时期的课题选题和完成成果与以前的研究相比,出 现了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这个学科的发展和 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东亚 部合作组成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这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系列丛书》,目的是为了集中反映这一时期和今后一段时间少数 民族语言研究的主要成果。丛书没有规定统一的主题,这样可以 更充分地体现学科现状和发展的多样化的趋势,也可以和目前仍 在陆续研究出版的《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 语言方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词典丛书》等侧重 语言田野调查和基本描写研究的系列成果形成互相补充的格局。 应当说明这套丛书的多数成果在课题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 分别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社会科学基金、中国自然科学基 金以及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在课题立项和经费资助方面的支持。 《中国少数民族语肖研究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0年12月 2

序 序 世界上几个文明的发祥地,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随着文化 的传播,这些文字也传播开来,形成了一个个以文字为标志的各 有特色的文化圈。汉文化传播的地区,在亚洲东部形成了一个在 文化上有共同特色的区域,这就是汉字文化圈。 “文化”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它更由于“文明冲突论”的提 出和争论而受到更多的关注。在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上,文 明有冲突,同时也存在五补的关系。文字的传播其实也就是民族 间五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人们对人类生存的自觉意识愈高,互相 学习、协同发展的意识也愈强。尊重每一种文化,汲取每一种文 明的成果,人们便能更好地克服发展中的挫折,共间建设一个和 平、美好的世界。 既然文字成了一种文化的标志,研究这些文字流传、变异和 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便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王锋的著 作没有讨论一般性文化问题,他做了一件基础性的工作:在文化 的大背景中深讨汉字系文宇的特征及文化属性,揭示这些民族文 字形成、发展、演变的规律。从严格的意义来说,它是一个文字 学的课题。扩大它的意义来说,则是一种文化史或者民族文化交 流史的研究。 汉宇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高度发展的文明的标志,并随 着汉文化向民族地区及周边国家传播。耕音文字的传播主要是字 母形式的传播。汉字是表意文字,自有表意文字传播的特点。王 锋把这些文宇的特,点分成了几个大块,除假借汉字之外,还有整 1

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 体自造型、改造变异型和组合重构型等类型。读着王锋的著作, 看着各种自有特色的文字,一方面感受到汉字符号对多种语言有 着广泛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各民族自身的创造力:其 实,文字的借用也是一种创造,首先是它对被借用的文字已经进 行了改造;其次是它标志着本民族书面文化的开始。文字作为本 民族文化的凝聚体,只为本民族所专有,虽与被借用文字的民族 的文化有这样那样的瓜葛,但在本民族历史上仍是一个划时代的 创造。藏族人念念不忘通米桑布扎,只因为他是借用印度字母创 制藏文的创造性大师。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的创制者都是有 案可查的,而老壮字、老白文、水书等南方民族的文字,它们多 半是群众性创造的成果,其中当然有一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 物,他们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但这些无名英雄同样令人怀念 和敬仰。这些民族有丰富的历史文献,不得不归功于这些为本民 族文化的积累做出重大贡献的创造者。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要用来记录其他民族的语言,难度大 大超过拼音文字。但人的创造力有如高山之流水,总能排除障 碍,向其低洼处倾泻而下,条条水道都能通向江河湖海。汉字形 式为其他民族所借用,或借其音,或借其意,或借其形,或音意 兼取,或省节笔画,或添枝加叶,或改其构架,或易其布局,或 像契丹小字、谚文字母、女书那样,干脆将汉字符号改造成表音 符号了。王锋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汉字流变的生动图景,它说明 一个道理:文化的传播常常带动文字的传播,不管传播中会遇到 多大的困难,人们总是有办法克服的。 文字形式与语言类型有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肯定存 在。汉字表达孤立型语言肯定是比较合适的,但也不是绝对如 此,汉字也并不排斥用于黏着型语言,如契丹语和朝鲜语。拼音 文字来拼写藏语、傣语这样孤立型语言也表达得很好,可见文字 的造应能力还是比校强的。归根到底,一个民族采用娜一种文字 2

序 形式,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整体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条件,文字流 变史的背后是一部文化交流史。 对汉字系民族文字,以往人们只是研究其中的某一种,或综 合介绍各种文字的概况,还未有人作过如此规模的深入研究。王 锋对汉字系的文字作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系统性的 见解,这在文字学史上也是有意义的。书中材料十分丰富,条分 缕析细致入微,为汉字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开辟了一个新 的领域。 王锋的著作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的, 博士论文要求全面掌握材料,充分汲取前人成果,经过全面分析 后,要能揭示研究对象演化的规律,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几 个方面的要求王锋都做到了。现在在汉字系文字研究方面,他应 该是具有发言权的。我是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现在如果再有 人向我问到有关汉字系民族文字方面的问题,我会告诉他:请去 找王锋,我不如王锋。这就是我读完这部著作后的感受 张公瑾 2003年9月8日于中央民族大学 3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45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