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读书妙悟 不惟不发()举一隔()奕之为数()辟若掘井()流杵也( 7孔孟论学习 8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比较探究 读书杂谈 鲁迅 读书的三种姿势 黄生借书说…袁枚 拓展阅读 论读书 读书八得 朱苏进 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课堂探究 友情推荐:口语与书面语相得益彰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薏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语文趣谈给现成语义松绑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孔孟论学习》导学案 (1)重点文言实词 学习目标 学而时习之 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 学而不思则网,思而不学则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不馈不启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学习过程 君子深造之以道 资之深: 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顶习,感知。) 小数也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级弓瞰而射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弗着之也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有为着 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宜传“仁”的学说。首(2)一词多义 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温故而知新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与古人居 居之安 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量天下易生之物 人量听之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與,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3)流传至今的成语 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是孟子的弟不耻下问 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一书,除了左右逢源 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举一反三: 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温故知新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一曝十寒 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语()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 则殆()( (4)特殊文言句式
1 第四单元 读书妙悟 7 孔孟论学习……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柏 杨 比较.探究 读书杂谈………鲁 迅 读书的三种姿势………………孙绍振 黄生借书说……袁 枚 拓展阅读 论读书……………培根 读书八得………朱苏进 窃读记…………林海音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思想之美 友情推荐:口语与书面语相得益彰 语文趣谈 给现成语义松绑 《孔孟论学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 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 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 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公元前 372——约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 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 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 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 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 ) 奕之为数( ) 辟若掘井( ) 流杵也( )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1)重点文言实词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受学重问: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君子深造之以道: 资之深: 小数也: 援弓缴而射之: 弗若之也: 有为者: (2)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新 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与古人居 居之安 虽天下易生之物 一人虽听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3)流传至今的成语 不耻下问: 左右逢源: 举一反三: 温故知新: 一曝十寒: 尽信书不如无书: (4)特殊文言句式
2、课文内容理解 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1)这十三则孔孟名言,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 4、孔子,名 学派的创始人,大 (2)这十三则孔孟名言,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3)《论语》的议论方式与《孟子》有什么不同? 孟子,名 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 》是记载孟子及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要过请葛亮,赶快参加吧!) 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5、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騙,时时受欺,几乎寸 (三)晨示讲解(机会总是垂育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1) 步难行。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字数不少于50字)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教师总结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二、理解运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 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暴()奕()诲()鸿鹄()缴( 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孟认为,学习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意思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意思: 基础识记 (3)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意思: 1、默写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学而不思则罔, ⑤5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4)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C、今夫爽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非然也 9、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学而时习之,不你说?(分 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C、以至仁伐至不仁 何其血之流杵也 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B、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2)受学重文,孰不顺成?( 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 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如此了 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 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2 2、课文内容理解 (1)这十三则孔孟名言,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 (2)这十三则孔孟名言,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 (3)《论语》的议论方式与《孟子》有什么不同?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教师总结: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 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 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 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 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孟认为,学习 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一、基础识记 1、默写: ⑴学而不思则罔, 。 ⑵不 不 ,不 不 。 ⑶“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因为“ , ”。 ⑷读书应有怀疑的精神,孟子的名言这样教导我们:“ , 。” 2、《孔孟论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成语,你还能记起来吗?请至少写出六个来。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A、学习并且及时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B、学习而且时时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C、学习而且当时就复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D、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⑵受学重文,孰不顺成?( ) A、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B、接受学习,注重发问,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C、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D、接受学习,注重发问,怎能不会顺利成功呢? 4、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 学派的创始人,大 家, 大 家。《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名 ,字 , 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之一,《 》是记载孟子及 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5、孟子说:“仁人无敌于天下”,但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中,“仁人”处处被骗,时时受欺,几乎寸 步难行。针对此,你怎样理解这个“仁”字?(字数不少于50字) 二、理解运用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 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暴.( ) 奕.( ) 诲.( ) 鸿鹄.( ) 缴.( )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 ”通“ ”,意思: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 ”通“ ”,意思: 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 ”通“ ”,意思: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意思: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 ”通“ ”,意思: 8、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非然也 9、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以至..仁伐至不仁 D、何其..血之流杵也 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 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 弗若
比较阅读 《读书八得》自学指导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语文基础知识达标 )粗丧( )拾人余睡 )聽起脚( (2)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拾人余唾: 合分析 不可遏街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韭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3、作者 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朱苏进,1953年生于南京,16岁从军。1977年调至福州军区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现任南京军区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闷于不创作室主任,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名作《射天狼》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凝眸》,中篇 能,以多问于寡也。等 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间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 小说,1984,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绝望中诞生》,中篇小说,1989,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 【注释】①达:通达 ②奚:何处,哪里。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④审问:详细探讨。小说奖。《接近于无限透明》,中篇小说集,1993,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朱苏进和历史剧名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导陈家林合作创作了电视剧《康熙王朝》 A、非学无以致疑致疑:提出疑难问题B、舍问,其奚决焉?决:判断解决 二、课文理解达标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正:正确 (一)文章主旨 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章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切入论题。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 (1)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 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 (2)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 (二)重点语句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读书,教授又问:明天做什么?学生 (1)从选文第2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的回答仍然是:读书。教授愤怒了: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索呢? 解析:此句话阐述了学和思的相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 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 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 (2)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 (三)写作特点 15、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 要谈谈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即设立比喻论述某种道理。例如第三段用“读书是花朵,思索是 果实”比喻来论证“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 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的论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表达具体生动。本文 还运用了归纳论证的方法:第一段先列举“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 读书,教授又问:明天做什么?学生的回答仍然是:读书。教授愤怒了: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 索呢?”一句引出论述,之后层层阐述,最后归纳出论点。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 出的论断就令人信服 《读书八得》选自《面对无限的寂静》,这是一本谈读书的随笔。书中有那么多的独特的、挑战 性格言式的句子,无情地向我们这些以读书为业的人,发动着冲击。读书是为了求知,从培根以来 就是这样说的。“开卷有益”,更是成了我国民间的成语。在这样现成的话语面前,我们思维的触 角像裹上了塑料一样丧失了一切活力。但本文作者却对此发出勇敢的挑战,他提出读书的目的就是 为了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他提出来的问题是,思考和求学的关系。他的观点 是,思考比接受更加重要
3 11、翻译: 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综合分析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 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③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 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砌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④而明辨之也。 【注释】①达:通达,应用。②奚:何处,哪里。③有道:有道德学问的人。④审问:详细探讨。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致疑.. 致疑:提出疑难问题 B、舍问,其奚决.焉? 决:判断,解决 C、问焉.以破其疑 焉:他 D、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正:正确 13、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选文第 2 段看,作者对向他人请教(学习)持什么态度?这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新课程学习强调“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选文也涉及了这一学习方法。能体现这一学习方法的是 哪一语句?请从文中找出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 《读书八得》自学指导 一、语文基础知识达标 1. 生字 储量( ) 沮丧( ) 拾人余唾( ) 不可遏制( ) 踮起脚( ) 2. 词语 拾人余唾: 不可遏制: 3、作者 朱苏进,1953 年生于南京, 16 岁从军。1977 年调至福州军区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现任南京军区 创作室主任,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名作《射天狼》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凝眸》,中篇 小说,1984,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绝望中诞生》,中篇小说,1989,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 小说奖。《接近于无限透明》,中篇小说集,1993,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朱苏进和历史剧名 导陈家林合作创作了电视剧《康熙王朝》。 二、课文理解达标 (一)文章主旨 文章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切入论题。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 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 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 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二)重点语句 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读书,教授又问: 明天做什么?学生 的回答仍然是:读书。教授愤怒了: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索呢? 解析: 此句话阐述了学和思的相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 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 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 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三)写作特点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即设立比喻论述某种道理。例如第三段用“读书是花朵,思索是 果实”比喻来论证“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 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的论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语言表达具体生动。本文 还运用了归纳论证的方法:第一段先列举“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 读书,教授又问: 明天做什么?学生的回答仍然是:读书。教授愤怒了: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 索呢?”一句引出论述,之后层层阐述,最后归纳出论点。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 出的论断就令人信服。 提示总结: 《读书八得》选自《面对无限的寂静》,这是一本谈读书的随笔。书中有那么多的独特的、挑战 性格言式的句子,无情地向我们这些以读书为业的人,发动着冲击。读书是为了求知,从培根以来 就是这样说的。“开卷有益”,更是成了我国民间的成语。 在这样现成的话语面前,我们思维的触 角像裹上了塑料一样丧失了一切活力。但本文作者却对此发出勇敢的挑战,他提出读书的目的就是 为了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他提出来的问题是,思考和求学的关系。他的观点 是,思考比接受更加重要
附1:《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 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话题2:(安贫乐道)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 第七則: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话题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 人一起商讨,交谈 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话题4:(君子固穷 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 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准备把有户糖的民社方园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 的。……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一位名叫秋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 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 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话题5:(逝者如斯 是这样的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孔子于司空兒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只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 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 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话题6:(苛政猛于虎 附2.孔孟的名言警句及写作素材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 孔子论学习: 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话题7:(待价而沽) 计含无不好电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 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话题8:(幽默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 三、作文素材 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 话题1:(尽善尽美 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
4 附 1:《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 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 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 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 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 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 的。……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一位名叫秋 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 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 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 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只 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 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附 2. 孔孟的名言警句及写作素材 一、孔子论学习: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二、做人格言: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三、作文素材 话题 1: (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而对周朝乐 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 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话题 2: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 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 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 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话题 3: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孔子 63 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 弟子周游列国 9 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 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话题 4: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 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闲,没 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 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 “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 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话题 5:(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 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 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话题 6:(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 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 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话题 7:(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 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话题 8:(幽默) 材料加工: 公元前 496 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 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 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 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 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
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话题9:(源泉)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材料加工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宜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矣 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则臣视君如寇仇 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驻足孔子草前》节选)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话题10:(诚信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加工: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 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丿 ,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 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话题11:(寻觅)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材料加工: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30)民事不可缓也, 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我的祖先,那个秦蠃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 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四、《孟子》中的成语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缘木求鱼杯水车薪事半功倍自暴自 暴十寒与人为善赤子之心当务之急(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舍生取义 五、有关孟 孟母三迁孟母断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六、《孟子》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人有不为 有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其进锐者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5 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 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话题 9:(源泉) 材料加工: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 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 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 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 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 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 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 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驻足孔子墓前》节选) 话题 10:(诚信) 材料加工: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 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 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 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 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 话题 11:(寻觅) 材料加工: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 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 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 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 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 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 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四、《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五、有关孟子的典故: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 六、《孟子》中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 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借书不还,天打身》导学集 2、体会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目标: 二)合作研讨(三个皮匠赛过谱高亮,赶快参加吧!) 1、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2、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背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1) 3、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学习过程: 提示总结 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 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 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顶习,感知。) 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 柏杨(1920~2008),初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河南辉县人。1942年考取大1949年去台湾 幽默的谐谑之趣 任职于大中学和《自立晚报》.1960年在《自立晚报》撰写《倚梦闲话》专栏,为写杂文之始。1962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于总会发光的 又为《公论报》撰写《西窗随笔》专栏。所作杂文主题不离人权与人道,对台湾社会和官场的黑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 暗面,作猛烈的揭发和攻击。同时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病态部分及其造成的人性弱点,进行迄今()箭门() 清然泪下( 尖锐批评,在冷嘲热讽中蕴藏着“恨铁小成钢”的深厚感情。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在美国各地血( 笺笺稿费( 演讲,次年出版同名杂文集,为1986年台湾十大畅销书之一 2概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成语或根据文意解说成语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A.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B.比喻讲道理不看对象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量 潸然泪下 癌头()诅咒()当今()没逼()()欤( 3.柏杨,原名_。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台湾著名 柏杨一生著述丰 恐吓( 戴血为盟()滑然泪下()书香世家物极必反对牛弹琴富, 广泛流传华人世界,一时洛阳纸贵:《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 扬长而去爱不释手人赃俱获劳师动众声泪俱下摇尾乞怜一笔勾销 和最畅销的一部书:成书于监狱之中的 则被列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一直 热销不衰 书香世家 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潸然泪下 摇尾乞怜: 对牛弹琴 歃血为盟: 3.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作者主要针对什么人进行了批评? (2)表达了怎样的思翘感情?同时提出了什么主张?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闻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速读课文,理出文章的思路
6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3、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柏杨(1920~2008),初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河南辉县人。1942 年考取大 1949 年去台湾, 任职于大中学和《自立晚报》。1960 年在《自立晚报》撰写《倚梦闲话》专栏,为写杂文之始。1962 年又为《公论报》撰写《西窗随笔》专栏。所作杂文主题不离人权与人道,对台湾社会和官场的黑 暗面,作猛烈的揭发和攻击。同时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病态部分及其造成的人性弱点,进行 了尖锐批评,在冷嘲热讽中蕴藏着“恨铁小成钢”的深厚感情。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在美国各地 演讲,次年出版同名杂文集,为 1986 年台湾十大畅销书之一。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榔头( ) 诅咒( ) 迄今( ) 干没 杜暹( ) 戋戋( )欤( ) 恐吓( ) 歃血为盟( ) 潸然泪下( ) 书香世家 物极必反 对牛弹琴 扬长而去 爱不释手 人赃俱获 劳师动众 声泪俱下 摇尾乞怜 一笔勾销 书香世家: 干没: 潸然泪下: 摇尾乞怜: 对牛弹琴: 歃血为盟: 3.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作者主要针对什么人进行了批评?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提出了什么主张?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速读课文,理出文章的思路。 2、体会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 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 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 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 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 幽默的谐谑之趣。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 迄今( ) 衙门( ) 谚语( ) 潸然泪下( ) 杜暹( ) 歃血( ) 笺笺稿费( ) 2.概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成语或根据文意解说成语。 A.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B. 比喻讲道理不看对象。 ( ) C.潸然泪下: 3.柏杨,原名 。1920 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台湾著名 。柏杨一生著 述丰 富, 广泛流传华人世界,一时洛阳纸贵;《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 和最畅销的一部书;成书于监狱之中的 ,则被列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一直 热销不衰。 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
《黄生借书说》导学案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学习目标 为:为一说 1)了解“说”的有关知识和作者 业为吾所有 2)通过朗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背诵课文 非独书为然 3)结合工具书、课堂练习題、文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4)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书非借不能读”道理的写法,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条件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学习过程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之:吾不得而见之矣 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 作者简介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诗人。乾隆富: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今江苏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 有张氏藏书甚富 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而: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 2、作品简介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1)内容: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归而形诸梦 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学 生固幸而遇予乎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相关背景 (2)词类活用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汗牛塞屋 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 借出。庞藏焉 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归而形诸梦 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其切如是 二)课文预习 唯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重点词语解和 枚()( 愷焉摩玩之不已。 情情() 皮藏( 必高束焉,庋藏焉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 家贫难致 归而形诸梦 故有所览辄省记。 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三、课雪探究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4)特殊句式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 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A书非借不能读也 (1)一词多义 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B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C为一说,使与书俱。 子:子不闻藏书者乎
7 《黄生借书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说”的有关知识和作者。 (2)通过朗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背诵课文。 (3)结合工具书、课堂练习题、文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 (4)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书非借不能读”道理的写法,珍惜今天优越的学习条件。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1、作者简介 袁枚 ( 1716 - 1798 ) ,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朝钱塘 ( 今浙江杭州 ) 人,著名诗人。乾隆 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 ( 今江苏江宁 ) 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华奢。 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2、作品简介 (1 )内容:这篇“说”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向学。 ( 2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相关背景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 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 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 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二)课文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枚( ) 斋( ) 俟( ) 辄( ) 俸 ( ) 吝 ( ) 惴惴( ) 摩玩( ) 庋藏( ) 素蟫( )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尝试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1)一词多义 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子:子不闻藏书者乎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为:为一说 若业为吾所有 非独书为然 焉: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之:吾不得而见之矣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富: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有张氏藏书甚富 而: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归而形诸梦 生固幸而遇予乎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词类活用 汗牛塞屋 庋藏焉 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唯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3)重点词语解释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必高束焉,庋藏焉。 家贫难致 归而形诸梦。 故有所览辄省记。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4)特殊句式----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 A 书非借不能读也。 B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C 为一说,使与书俱
5)古今异义词 (1)“借者”是指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A.作者本人B.黄生C.泛指家贫无力购书的人D.借给别人书的人 祖父无论 (2)“可惜”的意思是:( A.应当珍惜B.值得惋惜C.使人叹息D.让人可怜 2,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读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1)“知幸与不幸”说明的是:() A.说明两人的遗遇不同 古义: B.希望黄生懂得借书的艰难 3)子不闻藏书者乎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C.强调自己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截然不同 子 D.说明幸福与不幸福的辩证关系 古义 今义 (2)“归书也必速”的意思是: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有不懂的标记出来。 A.希望黄生尽快地还书B.暗示黄生不要把书转借别人 2、课文内容理解 C,劝勉黄生勤奋地读书D.提示黄生读书的速度必须要快 1)《黃生借书说》选自《 》,作者是(朝代)的 (四)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又号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2)“说”是古代的一种的文体,课题的“说”是意思。 2.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3)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写出3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五)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结尾照应开头,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A.本文就黄生允修借书一事发表议论,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 中间三段是重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B.与结尾一句“为一说,使与书俱”相照应的一句是开头说的“授以书而告之” C.“说”这种文体内容是记叙性的,篇幅一般都很长 首先,举历史上的例证, 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 D.本文运用了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并不读书。 的两种不同心理作对比,来证明“书非借附1:课文翻译 不能读”。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着, 加以印证。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的读啊。你没有听说过(那些)藏书人(不懂书的事)吗?《七略》 最后,以 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能感到 以激励他下《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自古以来)皇帝肯读书的有几个呢?牛消着汗拖来塞满屋的书,这 苦功读书。 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之家的人肯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书而儿 二)合作啊讨(三个皮匠赛过高亮,赶快参加吧!) 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忐忑( t an te)不安的摩掌抚弄不止,(心 三)晨示讲解(机会总是垂背有准各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里)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如果已经为我所有,必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 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什么‘暂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 )前三段的中心论点是() 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 A.天子读书者有几B.书非借不能读也 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的去领会,牢牢的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 C.富贵人读书者有几D.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了书本。 (二)为了说明藏书者不读书这种现象,作者举出了哪些例证? 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 (三)体会下边两句话的含义,然后作题: 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楣而碰 1.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
8 (5)古今异义词 1)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祖父 无论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夫人 古义: 今义: 3) 子不闻藏书者乎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子 古义: 今义: (5)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有不懂的标记出来。 2、课文内容理解 1)《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 又号_________。 2)“说”是古代的一种 的文体,课题的“说”是 意思。 3)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 ,写出 3 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4)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结尾照应开头,点明写本文的缘由。 中间三段是重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① ② ;③ 。 首先,举历史上的例证, 、 和 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 并不读书。 然后,用 和 的两种不同心理作对比,来证明“书非借 不能读”。 接着,以 和 加以印证。 最后,以 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能感到 ,以激励他下 苦功读书。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一 ) 前三段的中心论点是 ( ) A . 天子读书者有几 B . 书非借不能读也 C . 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D .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 二 ) 为了说明藏书者不读书这种现象,作者举出了哪些例证 ? ( 三 ) 体会下边两句话的含义,然后作题: 1 .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1 ) “借者”是指: ( ) A . 作者本人 B . 黄生 C . 泛指家贫无力购书的人 D . 借给别人书的人 ( 2 ) “可惜”的意思是: ( ) A . 应当珍惜 B . 值得惋惜 C . 使人叹息 D . 让人可怜 2 .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读。 ( 1 ) “知幸与不幸”说明的是: ( ) A . 说明两人的遭遇不同 B . 希望黄生懂得借书的艰难 C . 强调自己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截然不同 D . 说明幸福与不幸福的辩证关系 ( 2 ) “归书也必速”的意思是: ( ) A . 希望黄生尽快地还书 B . 暗示黄生不要把书转借别人 C . 劝勉黄生勤奋地读书 D . 提示黄生读书的速度必须要快 ( 四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1 .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 2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 ( 五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 本文就黄生允修借书一事发表议论,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 B . 与结尾一句“为一说,使与书俱”相照应的一句是开头说的“授以书而告之”。 C . “说”这种文体内容是记叙性的,篇幅一般都很长。 D . 本文运用了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附 1:课文翻译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 “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的读啊。你没有听说过 ( 那些 ) 藏书人 ( 不懂书的事) 吗 ? 《七略》 《四库》,是皇帝的藏书,但是 ( 自古以来 ) 皇帝肯读书的有几个呢 ? 牛淌着汗拖来塞满屋的书,这 是富贵人家的藏书,但是富贵之家的人肯读书的 ( 又 ) 有几个 ? 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书而儿 子、孙子丢弃掉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是书籍是这样,世间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 的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忐忑 ( tǎn tè ) 不安的摩挲抚弄不止,( 心 里 ) 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如果已经为我所有,必 定 ( 会 ) 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什么‘暂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 ( 但 ) 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 ( 我 ) 到他 家去借, ( 他 ) 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 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的去领会,牢牢的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 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 ( 由于长期不翻阅 ) ,以至白色的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了书本。 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 ( 苦读 ) 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 那姓张的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楣而碰 上姓张的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遇到我呢 ? 懂得 ( 借到书的 ) 幸运和 ( 借不到书的 ) 不幸,那么
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马克思读书趣闻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 附2:与读书有关的专题 囊莹映雪 (1)名言警句 凿壁偷光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 作舟。(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读书要三到:心到 到。(4)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 在面包上。(高尔基)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 7)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 翅膀。(莎士比亚 (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3)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王安石 (14)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若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 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一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一—【英】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一【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9 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 ( 交给黄生 ) 。 附 2:与读书有关的专题 (1)名言警句: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4)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7)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列夫托尔斯泰) (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 翅膀。(莎士比亚) (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3)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王安石) (14)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 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 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 囊莹映雪 凿壁偷光
比较圆读: 《读书杂谈》自学指导 比较圆读 《读书的三种姿券》自学指导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阐述的论点 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2.感受以议论为主的演讲词的特点。 2、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3、尝试运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4、认识到读书的魅力,热爱读书 4、拓展延伸,培养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了解作家作品 熟记作家作品 孙绍振,1936年生,江苏盐城人,祖籍福建长乐,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 作家作品知识口诀:鲁迅本名周树人,八一出生三六卒。生于浙江绍兴市,伟大文思革命家。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作 《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且介亭杂文》杂文集。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对陌生人》,论文集《美的结构》、《论 熟记字词 变异》等。孙绍振在学术上有独创的系统性,他把康德的审美价值论引向文学创作领域,提出了真 嗜好()无聊()余暇()赢钱() 善美三维错位系统理论,在幽默学方面,提出了幽默逻辑错位的理论,在散文理论方面,他提出了 审美、审丑、审智的散文的理论体系 熟记生字解词 余暇: )心无旁( 三、课文学习 不求甚解: ( 一)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正襟危坐 心无旁鹜 1、观点鲜明,条理清楚。2、谱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 不约而同 三)问题探究 丝不苟 1、演讲的原因和主题是什么? 有口无心 2、课文中谈到了哪两种读书的类型,它们特点分别是什么 虚怀若谷 学习课文 (一)文章思路 课文从三方面写读书不同姿态 躺,是一种 坐,是一种 姿态。跟躺相比,坐有一种强制自己心无旁鹜的意味。 站,是一种 造型,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 躺着读书是_ 才算进入状态, 是上佳之境一走近作 3、鲁迅在第四自然段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 4、本文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二)问题探究 《读书的三种姿势》讲了哪几种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主要讲哪一种?《孔孟论学习》中 四、提示总结 可与之相应? 2、鲁、孙两文说读书,表达上有何特点?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作者先介绍演讲的原因及主题,接着从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两方面谈论了四、提示总结 其不同特点。然后进一步深化,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点强调了嗜好阅读的益处,最后以忠 课文把读书分为躺、坐、站三种象征性造型。其实,这也是读者作为思考着的主体在场的不 告性的话语结束全文。比喻论证的运用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文章观点鲜明,同姿态:体闲、静思、批判。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 条理清楚。内容符合演讲者和听众的身份。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 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 的对话和精神交流。这种姿势的读,是互动式的,也是批判式的 10
10 比较阅读: 《读书杂谈》自学指导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在读书方面的妙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2、深入理解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3、结合课文的学习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4、拓展延伸,培养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过程: 一、熟记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知识口诀:鲁迅本名周树人,八一出生三六卒。生于浙江绍兴市,伟大文思革命家。 《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 。散文诗集 有《野草》,《且介亭杂文》杂文集。 二、熟记字词 嗜好( ) 无聊( ) 余暇( ) 赢钱( ) 嗜好: 无聊: 余暇: 三、课文学习 (一)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演讲词的特点 1、观点鲜明,条理清楚。2、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 (三)问题探究 1、演讲的原因和主题是什么? 2、课文中谈到了哪两种读书的类型,它们特点分别是什么? 种 类 特点 3、鲁迅在第四自然段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4、本文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四、提示总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作者先介绍演讲的原因及主题,接着从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两方面谈论了 其不同特点。然后进一步深化,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点强调了嗜好阅读的益处,最后以忠 告性的话语结束全文。比喻论证的运用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文章观点鲜明, 条理清楚。内容符合演讲者和听众的身份。语言通俗,自然,亲切,口语化。 比较阅读: 《读书的三种姿势》自学指导 1. 理解文章阐述的论点。 2. 感受以议论为主的演讲词的特点。 3、尝试运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4、认识到读书的魅力,热爱读书。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家作品 孙绍振,1936 年生,江苏盐城人,祖籍福建长乐,196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 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作 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对陌生人》,论文集《美的结构》、《论 变异》等。孙绍振在学术上有独创的系统性,他把康德的审美价值论引向文学创作领域,提出了真 善美三维错位系统理论,在幽默学方面,提出了幽默逻辑错位的理论,在散文理论方面,他提出了 审美、审丑、审智的散文的理论体系。 二、熟记生字解词 缥缈( ) 慑于( ) 心无旁骛( ) 正襟危坐( ) 囊括( ) 不求甚解: 正襟危坐: 心无旁骛: 不约而同: 一丝不苟: 有口无心: 虚怀若谷: 三、学习课文 (一)文章思路 课文从三方面写读书不同姿态: 躺,是一种 姿态。 坐,是一种 姿态。跟躺相比,坐有一种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 站,是一种 造型,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 躺着读书是 , 才算进入状态, 是上佳之境——走近作 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 (二)问题探究 1、《读书的三种姿势》讲了哪几种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主要讲哪一种?《孔孟论学习》中哪些名言 可与之相应? 2、鲁、孙两文说读书,表达上有何特点? 四、提示总结 课文把读书分为躺、坐、站三种象征性造型。其实,这也是读者作为思考着的主体在场的不 同姿态:休闲、静思、批判。人之为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 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 的对话和精神交流。这种姿势的读,是互动式的,也是批判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