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武昌首义学院:《大学物理》课程2教学大纲(OBE模式)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231.4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大学物理2》课程教学大纲(0BE模式)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2/University Physics2 2.课程代码 13208009 3.课程类别 数理基础课程 4.课程性质程 必修 5.学时/学分 56/3.5 6.先修课程 微积分 7.后续课程 理工类本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8.适应专业 理工类本科各专业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课程的主要任务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经典物理、近代物理、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初步应 用为内容的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 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初步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 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该课程的各个教学 环节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

1 《大学物理 2》课程教学大纲(OBE 模式)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 2/University Physics 2 2.课程代码 13208009 3.课程类别 数理基础课程 4.课程性质程 必修 5.学时/学分 56/3.5 6.先修课程 微积分 7.后续课程 理工类本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8.适应专业 理工类本科各专业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课程的主要任务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经典物理、近代物理、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初步应 用为内容的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 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初步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 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该课程的各个教学 环节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

展。大学物理课程的开设,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 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讲授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电磁学教学中 联系我国的光伏产业、丰富的水利资源介绍我国先进的发电机和电动机技术。在 光学教学中,介绍我国在激光技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和量子通讯卫星等方 面取得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文化自信,并使他们具有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创设教学情境, 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 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有批 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 师说“不”,敢于向权威说“不”。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要充分尊重学生, 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物理学中有关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 义: 课程目标2:使学生建立电磁场的概念、具有空间思维能力、科学分析能力、 理论联系工程实际及应用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知深无知视点 学要求 装 1,理解: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的定义。 电场、电场强 2.掌握:用点电荷电场的叠加法计算简单电荷分 讲投 1第十一章及其用 布的电场。 10讨论 通量,电势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能够热练地应用 1、2 练习 能. 高斯定理求解有特殊对称性电荷分布的电场。 4.理解:电通量、电场线,等势而的概念。 静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及导体达到静电平 讲授 第十二章 衡的性质。 ,电场能2.理解:电位移的定义及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并 1、2 练习 能利用它们求解有电介质存在时具有一定对称

2 展。大学物理课程的开设,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 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讲授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电磁学教学中, 联系我国的光伏产业、丰富的水利资源介绍我国先进的发电机和电动机技术。在 光学教学中,介绍我国在激光技术、500 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和量子通讯卫星等方 面取得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文化自信,并使他们具有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创设教学情境, 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 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有批 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 师说“不”,敢于向权威说“不”。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要充分尊重学生, 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物理学中有关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 义; 课程目标 2:使学生建立电磁场的概念、具有空间思维能力、科学分析能力、 理论联系工程实际及应用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知识单元 /章节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推荐 学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 程目标 1 第十一章 电场、电场强 度、高斯定理 及其应用,电 通 量 , 电 势 能。 1. 理解: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的定义。 2. 掌握:用点电荷电场的叠加法计算简单电荷分 布的电场。 3. 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能够熟练地应用 高斯定理求解有特殊对称性电荷分布的电场。 4. 理解:电通量、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10 讲授 讨论 练习 1、2 2 第十二章 静电平衡、静 电感应、电容 器 , 电 场 能 量。 1. 理解: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及导体达到静电平 衡的性质。 2. 理解:电位移的定义及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并 能利用它们求解有电介质存在时具有一定对称 4 讲授 讨论 练习 1、2

性的电场的问题。 3.理解: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够计算问 单电容器的电容 的解能电场能量能够计算有简单对移性分布 1.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及毕奥一萨伐尔定律 碰感应强度 的应用 尔定律的 2.理解:安培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并能够计皇 讲授 3第十三章 磁场分有和具有对称性的载流导体产生的磁场。 10 讨论 安培 1.2 溶伦 ,掌握:安培定律,洛伦兹力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练习 4.理解:磁场强度的概念及磁介质中的安培环骂 定理。 1,理解:磁化现象,介质中的磁场,磁导率,相 磁介质感 对磁导率 讲授 第十四章 2.理解:理解安培环路定理在介质中的表达及应 抗磁质,铁酸 4 讨论 用,盛场强度矢量。 12 练习 3.了解:铁磁质的磁化机制和规律,磁化曲 磁滞回线。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电动 2.理解: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讲投 第十五章 3.理解: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场的概念。 4.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 6 讨论 1.2 练 组。 5.理解:麦克斯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光 1.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2.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为 讲授 6第十七章 系 讨论 1、2 3.掌握:干涉条纹的特点,并能分析、确定杨氏 练习 双缝、跨尖和牛顿环干涉条纹的位置,会进行半 波损失的计算。 1.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2.掌握: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条纹分布规律的 讲授 7第十八章 木费们 半波带方法。 6 讨论 3.理解:光栅行射条纹的成因和特点 1、2 练习 4.掌握:用光彻方程计算谱线的位置及分析缺多 条件。 自然光 1.理解:自然光、线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偏热 讲授 第十九章 片起偏和检偏的作用。 讨论 阔斯 2.掌提:布儒斯特定律及马吕斯定律。 1、2 定。 3.了解:光的双折射现象。 练习 能量量 1,了解:普明克公式,并理解其物理登义, 讲授 第二十章 2.理解: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效应及光子概念 ,康背 讨论 1、2 能够利用光子概念解释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3

3 性的电场的问题。 3. 理解: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够计算简 单电容器的电容。 4 .理解:电场能量,能够计算有简单对称性分布 的电场能量。 3 第十三章 磁感应强度, 毕 奥 — 萨 伐 尔 定 律 的 应 用 , 安 培 定 律 , 洛 伦 兹 力。 1. 理解: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及毕奥—萨伐尔定律 的应用。 2. 理解:安培环路定理的物理意义,并能够计算 磁场分布和具有对称性的载流导体产生的磁场。 3. 掌握:安培定律,洛伦兹力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4. 理解:磁场强度的概念及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 定理。 10 讲授讨论练习 1、2 4 第十四章 磁 介 质 、 磁 化、顺磁质、 抗磁质,铁磁 质 , 磁 滞 回 线。 1. 理解:磁化现象,介质中的磁场,磁导率,相 对磁导率。 2. 理解:理解安培环路定理在介质中的表达及应 用,磁场强度矢量。 3. 了解:铁磁质的磁化机制和规律,磁化曲线, 磁滞回线。 4 讲授讨论练习 1、2 5 第十五章 法 拉 第 电 磁 感应定律、动 生电动势、感 生电动势,自 感、互感,麦 克 斯 韦 方 程 组。 1.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2. 理解: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3. 理解: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场的概念。 4. 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 义。5. 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6 讲授讨论练习 1、2 6 第十七章 相 干 光 、 光 程、光程差、 杨 氏 双 缝 干 涉 、 薄 膜 干 涉,牛顿环、 劈尖干涉,半 波损失。 1. 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2. 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 系。3. 掌握:干涉条纹的特点,并能分析、确定杨氏 双缝、劈尖和牛顿环干涉条纹的位置,会进行半 波损失的计算。 6 讲授讨论练习 1、2 7 第十八章 惠更斯-菲涅 耳原理,单缝 夫 琅 禾 费 衍 射,半波带, 单缝衍射,光 栅 衍 射 , 缺 级,分辨率。 1. 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2. 掌握: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条纹分布规律的 半波带方法。 3. 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和特点。 4. 掌握:用光栅方程计算谱线的位置及分析缺级 条件。 6 讲授讨论练习 1、2 8 第十九章 自然光、偏振 光,起偏、检 偏,马吕斯定 律,布儒斯特 定律。 1. 理解:自然光、线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偏振 片起偏和检偏的作用。 2. 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及马吕斯定律。 3. 了解:光的双折射现象。 4 讲授讨论练习 1、2 9 第二十章 能量量子化, 光电效应,红 限频率,康普 顿散射。 1. 了解:普朗克公式,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2. 理解: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效应及光子概念, 能够利用光子概念解释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4 讲授讨论 1、2

效应。 练习 3.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及与波粒二象性相联 的基本公式。 讲授 第二十一 德布罗意物 1.理解:物质波及其物理意义 0 章 不确定 2.举捏:物质波波长的计算。 讨论 1、2 3.了解:不确定关系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练习 四、课程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章节结构系统讲述,重点分析各知识点、定义、定理、 定律,强调知识的应用,与生活、工程相结合训练学生的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知识 的应用。 3.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 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重视课后的习题练习,不定期讲解作业。 4.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进行答疑。 5.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思政教有,帮助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 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6.利用多种方式辅助物理教学,借助超星等网络平台建立线上课堂,上传各类 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五、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课程考核环节描述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闭卷。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 成度为主要目的。在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权重分别为1、2, 其中1、2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分别定为0.3和0.7。 2.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及考核细则 课程成绩构成及比例 考核环节 目标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4 效应。 3. 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及与波粒二象性相联系 的基本公式。 练习 10 第 二 十一 章 德 布 罗 意 物 质波,不确定 关系。 1. 理解:物质波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物质波波长的计算。 3. 了解:不确定关系和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2 讲授 讨论 练习 1、2 四、课程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章节结构系统讲述,重点分析各知识点、定义、定理、 定律,强调知识的应用,与生活、工程相结合训练学生的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知识 的应用。 3.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 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重视课后的习题练习,不定期讲解作业。 4.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进行答疑。 5.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思政教育,帮助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 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6.利用多种方式辅助物理教学,借助超星等网络平台建立线上课堂,上传各类 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五、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课程考核环节描述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闭卷。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 成度为主要目的。在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权重分别为、, 其中、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分别定为 0.3 和 0.7。 2.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及考核细则 课程成绩构成及比例 考核环节 目标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课 程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每章节知识 平时成绩100分,占总评 点的学习、理解和幸握程度:对各次作业 成绩的比例为 平时表现 100 出勤、课堂表现等综合评分,按百分制记 11-0.3 平时成绩,按比侧计入总评成绩。 (1)卷而成绩100分,以卷面成绩乘以其 目标1试思 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误程总词 1 期末考试100分,占总评 考试 成结。 成绩 成绩的比例为 (2)主要考核各个章节的概念理解及计 1-0.7 目标2试题 应用能力。考试愿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计算愿、简答愿(或证明愿)。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1.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总评成绩中支撑该分目标相关考核环节按权重计算后的总得分 总评成绩中支摔该分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分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100分 2.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1)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 字母A、B1、B2和B分别表示平时成绩、目标1试题、目标2试题和期末考 试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BB+B2:B1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1的试题得 分,B2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2的试题得分。 期来考试 目标1试恩目标2试想 课程总评成绩 目标分值 10050 50 100 学生平均得分 A B B M+(B1+B) (2)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计算方法 课程日标 考核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1 平时表现 100 A 课程目标1达成度=4+,B 65

5 平时 成绩 平时成绩分,占总评 成绩的比例为  平时表现 100 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每章节知识 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各次作业、 出勤、课堂表现等综合评分,按百分制记作 平时成绩,按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1 考试 成绩 期末考试分,占总评 成绩的比例为 0.7 目标 1 试题 50 (1)卷面成绩 100 分,以卷面成绩乘以其 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 计入课程总评 成绩。 (2)主要考核各个章节的概念理解及计算 应用能力。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 计算题、简答题(或证明题)。 1 目标 2 试题 50 2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1.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评成绩中支撑该分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分 总评成绩中支撑该分目标相关考核环节按权重计算后的总得分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 分)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100  2.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1)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 字母 A、B1、B2 和 B 分别表示平时成绩、目标 1 试题、目标 2 试题和期末考 试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B= B1+B2;B1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 1 的试题得 分,B2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 2 的试题得分。 (2)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计算方法 课程目标 考核环节 目标分值 学生平均得分 达成度计算示例 课程目标 1 平时表现 100 A 65 1 1A   2B1 课程目标 达成度  课程目标 评价内容 平时 成绩 期末考试 课程总评成绩 目标 1 试题 目标 2 试题 目标分值 100 50 50 100 学生平均得分 A B1 B2 A+(B1+B)

目标1试避 50 B 果程目标2 目标2试翅 50 课程目标2达成度=号 果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4+k (B+B) 程目标达晚度+他+B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姜大华郭风岐张琳等《大学物理》(下册)(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年11月。 (二)主要参考资料: [山程永进龙光芝.大学物理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 [2]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3)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物理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 月 七、其它说明 无 执笔人(签字):彭玉平 2018年6月20日 审核人(签字):程永进 2018年7月15日 6

6 目标 1 试题 50 B1 课程目标 2 目标 2 试题 50 B2 50 2 B2 课程目标 达成度 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 100 A+(B1+B) 100 A + ( B ) 1 2 1  2    B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姜大华 郭凤岐 张琳等.《大学物理》(下册)(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年 11 月。 (二)主要参考资料: [1] 程永进 龙光芝. 大学物理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年。 [2] 张三慧.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 8 月 [3] 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 物理学(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7 月 七、其它说明 无 执笔人(签字):彭玉平 2018 年 6 月 20 日 审核人(签字):程永进 2018 年 7 月 15 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