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 1本试卷共4页,分三大部分,共27小题。满分为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2请在指定的位置填写好班级、姓名、考号, 3请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直接把答案写在试题答卷上 4请认真书写,保持卷面干净、整洁,严禁使用涂改液及修正纸。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D)(2分) A.震悚( shong)荒谬(mido)溃退(gui)锐不可当(dang) B.要塞(sai) 瞥见(pie)惊骇(gai)歼灭(qian) C.俨然(yan) 幽咽(yan)请问(j1)差使 D.阡陌(qian)举箸(zhu)寒噤(jn)仄歪(ze)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阻遏 匍匐 鸿蠕 B.瓦砾 地窑 悠闲 C.寒襟寒噤 歼维 D.簌簌业已 案牍 3.下列加点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C)(2分) A.业已:已经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烽火:柴火 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B)(2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2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 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 C.①排比②对偶③反问 D.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 6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 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本文选自其小 说集《抗战文集》
1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 ⒈本试卷共 4 页,分三大部分,共 27 小题。满分为 120 分。测试时间 120 分钟。 ⒉请在指定的位置填写好班级、姓名、考号。 ⒊请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直接把答案写在试题答卷上。 ⒋请认真书写,保持卷面干净、整洁,严禁使用涂改液及修正纸。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 分) ⒈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D )(2 分) A.震悚.(shǒng) 荒谬.(miào) 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ǎng) B.要塞.(sāi) 瞥.见(piē) 惊骇. (gài) 歼.灭(qiān) C.俨然(yān) 幽咽.(yàn) 诘.问(jí) 差.使(chà ) D.阡.陌(qiān) 举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⒉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D )(2 分) A.阻遏 匍匐 鸿蠕 B.瓦砾 地窑 悠闲 C.寒襟 寒噤 歼维 D.簌簌 业已 案牍 ⒊下列加点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 ...一项( C )(2 分) A.业已:已经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 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⒋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是( B )(2 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⒌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 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 ②排比 ③ 拟人 B.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①排比 ②对偶 ③ 反问 D.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⒍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2 分)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 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本文选自其小 说集《抗战文集》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 法为借物喻人。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 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1)杜甫的《春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诗句是: (2)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望岳》)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 子是 (5)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自比,在文中最能表现莲花特点的句子是:予独 爱莲之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阅读理解(共48分) (一)阅读下列选段完成814题(18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 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 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 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 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 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 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 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 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 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
2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 法为借物喻人。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 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⒎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每空 1 分,共 10 分)。 ⑴杜甫的《春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诗句是: , 。 ⑵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 , 。 ⑶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望岳》) ⑷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 子是: , 。 ⑸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自比,在文中最能表现莲花特点的句子是:予独 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阅读理解(共 48 分) (一)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8——14 题(18 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 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 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 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 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 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 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 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④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 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 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
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 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8.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时间顺序(2分) 9.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分) 不能,从前文说明的内容看,文章先介绍了“杏花开”,“桃花开”,然后介绍了“布谷鸟 木荣枯”和“候鸟去来”相照应,是有先后顺序的,因此不能调 10第④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3分) ∏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2分)答: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12以上选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_列数 作比较等说明方法。(3分) 13选段④中加点词“凡是”“都”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3分) 答: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1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 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 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 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5—17题(5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 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 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 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 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 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5.“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个电头中交代了:(1分) (1)发电的时间:22日22时
3 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 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⒏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时间顺序 (2 分) ⒐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 分) 不能,从前文说明的内容看,文章先介绍了“杏花开”,“桃花开”,然后介绍了“布谷鸟 唱歌”。这些内容与“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相照应,是有先后顺序的,因此不能调换。 ⒑第④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3 分) ⒒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2 分)答:_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⒓以上选段主要运用了__举例子 _、__列数字___、__作比较___等说明方法。(3 分) ⒔选段④中加点词“凡是”“都”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3 分) 答: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⒕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 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年 到 1750 年 10 年平均同 1921 年到 1930 年 10 年平均的春初 7 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 9 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 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15——17 题(5 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 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 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 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 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 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⒖“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这个电头中交代了:(1 分) ⑴发电的时间:22 日 22 时
(2)发电的单位:新华社 16.下面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2分) A.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 B.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新闻主要使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 D.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外,还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17.本文段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在叙述西路军渡江情况时,用“英勇善战”“锐 不可当”赞扬我军,而用_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容敌军,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2分) (三)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8—23题(1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间。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8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α0.第一段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分) 21.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分) 22.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 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D.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 者的社会理想 (四)阅读下列选段,完成24—26题(11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4 ⑵发电的单位: 新华社 。 ⒗下面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C )(2 分) A.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 B.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新闻主要使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 D.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外,还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⒘本文段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在叙述西路军渡江情况时,用“英勇善战”“锐 不可当”赞扬我军,而用 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形容敌军,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2 分) (三)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18——23 题(14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⒙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 分) ⑴悉.如外人( 咸、皆 ) ⑵便要.还家( 延 ) ⒚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⒛第一段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 分) 21.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 分) 22.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2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 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D.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 者的社会理想。 (四)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24——26 题(11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孑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26.简要回答问题。(6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衬托莲之高洁。(答“对比”也给分) (3)《陋室铭》中有一语双关,看似描述自己的生活情形,实际上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视 显示出高洁傲岸的节操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写作(50分) 27.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一题写作。 (1)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 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 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 再按题作文。 (2)第一个吃螃蟹是一种勇气;神农氏尝百草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不同的观点是一种 勇气:只身出外闯荡是一种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主动选择放弃是一种勇气… 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中。请以“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题卷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2.3.4.5.6.1 答案 7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5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D )(2 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3 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26.简要回答问题。(6 分) ⑴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衬托莲之高洁。(答“对比”也给分) ⑶《陋室铭》中有一语双关,看似描述自己的生活情形,实际上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视, 显示出高洁傲岸的节操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写作(50 分) 27.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一题 ....写作。 (1)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 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 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 再按题作文。 (2) 第一个吃螃蟹是一种勇气;神农氏尝百草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不同的观点是一种 勇气;只身出外闯荡是一种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主动选择放弃是一种勇气…… 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中。请以“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 分) 题号 ⒈ ⒉ ⒊ ⒋ ⒌ ⒍ 答案 ⒎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杜甫的《春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诗句是: (2)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望岳》)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 子是 (5)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自比,在文中最能表现莲花特点的句子是:予独 爱莲之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阅读理解(共48分)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814题(18分) 8.8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分) 9.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分) 10.第④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3分) 1)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2以上选段主要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3 13选段④中加点词“凡是”“都”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1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 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 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5—17题(6分) 15.“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个电头中交代了:(1分) (1)发电的时间:22日22时。 (2)发电的单位: 16.下面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 B.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新闻主要使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 D.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外,还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17本文段语言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在叙述西路军渡江情况时,用“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赞扬我军,而用 形容敌军,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2分) (三)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823题(14分)
6 ⑴杜甫的《春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诗句是: , 。 ⑵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 , 。 ⑶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望岳》) ⑷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 子是: , 。 ⑸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自比,在文中最能表现莲花特点的句子是:予独 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阅读理解(共 48 分) (一)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8——14 题(18 分) ⒏⒏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 分) ⒐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 分) ⒑第④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3 分) ⒒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2 分) 答:_ ⒓以上选段主要运用了__ _、_ ___、__ ___等说明方法。(3 分) ⒔选段④中加点词“凡是”“都”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答: ⒕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2 分)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年 到 1750 年 10 年平均同 1921 年到 1930 年 10 年平均的春初 7 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 9 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 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15——17 题(6 分) ⒖“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这个电头中交代了:(1 分) ⑴发电的时间:22 日 22 时。 ⑵发电的单位: 。 ⒗下面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 B.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新闻主要使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 D.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外,还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⒘本文段语言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在叙述西路军渡江情况时,用“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赞扬我军,而用 、 形容敌军,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2 分) (三)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18——23 题(14 分)
18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20.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21.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2分) 22.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 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D.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 者的社会理想。 (四)阅读下列选段,完成24—26题(11分) 2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26.简要回答问题。(6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3)《陋室铭》中有一语双关,看似描述自己的生活情形,实际上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视, 显示出高洁傲岸的节操的句子是 三、写作(50分) 27.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一题写作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题卷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题号 答案 7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7 ⒙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 分) ⑴悉如外人( ) ⑵便要还家( ) ⒚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⒛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2 分) 21.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2 分) 22.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2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 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D.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 者的社会理想。 (四)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24——26 题(11 分) 2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3 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26.简要回答问题。(6 分) ⑴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⑵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⑶《陋室铭》中有一语双关,看似描述自己的生活情形,实际上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视, 显示出高洁傲岸的节操的句子是: 三、写作(50 分) 27.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一题 ....写作。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题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2 分) 题号 ⒈ ⒉ ⒊ ⒋ ⒌ ⒍ 答案 ⒎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杜甫的《春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诗句是: (2)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望岳》)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 子是 (5)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自比,在文中最能表现莲花特点的句子是:予独 爱莲之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阅读理解(共48分) -)阅读下列选段完成814题(18分) 8.8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分) 9.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分) 10.第④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3分) 1)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2以上选段主要运用了 等说明方法。(3 13选段④中加点词“凡是”“都”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1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 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 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5—17题(6分) 15.“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个电头中交代了:(1分) (1)发电的时间:22日22时。 (2)发电的单位: 16.下面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 B.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新闻主要使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 D.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外,还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17本文段语言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在叙述西路军渡江情况时,用“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赞扬我军,而用 形容敌军,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2分) (三)阅读下列选段完成1823题(14分)
8 ⑴杜甫的《春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诗句是: , 。 ⑵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 , 。 ⑶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望岳》) ⑷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 子是: , 。 ⑸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自比,在文中最能表现莲花特点的句子是:予独 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阅读理解(共 48 分) (一)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8——14 题(18 分) ⒏⒏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 分) ⒐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草木荣枯”和“候鸟去来”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 分) ⒑第④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3 分) ⒒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2 分) 答:_ ⒓以上选段主要运用了__ _、_ ___、__ ___等说明方法。(3 分) ⒔选段④中加点词“凡是”“都”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答: ⒕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年 到 1750 年 10 年平均同 1921 年到 1930 年 10 年平均的春初 7 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 9 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 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15——17 题(6 分) ⒖“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这个电头中交代了:(1 分) ⑴发电的时间:22 日 22 时。 ⑵发电的单位: 。 ⒗下面关于新闻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有的还包含背景、结语。 B.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新闻主要使用事实说话,因此写新闻只能用记叙手法,不能用议论。 D.新闻除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外,还有“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 ⒘本文段语言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在叙述西路军渡江情况时,用“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赞扬我军,而用 、 形容敌军,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2 分) (三)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18——23 题(14 分)
18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0.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2分 22.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 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D.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 者的社会理想。 (四)阅读下列选段,完成24—26题(11分) 2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26.简要回答问题。(6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3)《陋室铭》中有一语双关,看似描述自己的生活情形,实际上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视, 显示出高洁傲岸的节操的句子是 三、写作(50分) 27.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一题写作。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9 ⒙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 分) ⑴悉.如外人( ) ⑵便要.还家( ) ⒚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⒛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2 分) 21.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2 分) 22.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2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花源中人对外界来人突然出现的惊奇,也反映了桃花源是 个与外界长期隔绝的社会。 B.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富足平和的社会。 C.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 D.这段选文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 者的社会理想。 (四)阅读下列选段,完成 24——26 题(11 分) 2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3 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26.简要回答问题。(6 分) ⑴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⑵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⑶《陋室铭》中有一语双关,看似描述自己的生活情形,实际上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视, 显示出高洁傲岸的节操的句子是: 三、写作(50 分) 27.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一题 ....写作。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