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78中学2004--200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I卷 (共28分) 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岑(c白n)寂相形见绌(zhuo)伺(si)候犄(j)角之势 B.口角(ju白)自惭形秽(hui)巢穴(xue)骄横(heng)无礼 C.悲悯(min)惴惴(zhui)不安袒(tan)护烜(xuan)赫一时 D.神龛(kan)如鲠(jng)在喉租赁(1in)靡靡(m1)之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初出矛庐徇私舞弊 飞扬拔扈 老态龙肿喁喁私语 犹豫不决 执拗 C.宽宏大量众口烁金功亏一溃炮烙 D.众志成城厉兵秣马 理屈词穷 怯懦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就是一—”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 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B.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远,走了不少的路!你是 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的第一号。 C.“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活地玩一阵好了。” D.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 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文水县灭火指挥部下达命令:在过火区进行“拉网式” 灭绝一切引燃 ②广大群众认为:綦江市彩虹桥倒塌案公开审理是 公平性、公正性原则的 体现 ③从整体上看,我国的 事业发展速度相当快,但西部地区的滞后现象不容 忽视。 A.探察法治电讯 B.探察法制电信 C.巡查法制电讯 D.巡查法治电信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成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 B.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得到法律援助,终于讨回了本应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又一次证明 弓是弯的,理是直的” C.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谁不高兴! D.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 的电杆—一靠边站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广州市第 78 中学 2004——2005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 二 语 文 I 卷(共 28 分) 一、选择题(30 分,每小题 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岑.(cén)寂 相形见绌. (zhuō) 伺.(sì)候 犄.(jǐ)角之势 B.口角.(jué) 自惭形秽.(huì) 巢穴.(xué) 骄横.(héng)无礼 C.悲悯.(mǐn) 惴惴..(zhuì)不安 袒.(tǎn)护 烜.(xuǎn)赫一时 D.神龛.(kān) 如鲠.(jǐng)在喉 租赁.(lìn) 靡靡..(mí)之音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初出矛庐 徇私舞弊 飞扬拔扈 攫取 B.老态龙肿 喁喁私语 犹豫不决 执拗 C.宽宏大量 众口烁金 功亏一溃 炮烙 D.众志成城 厉兵秣马 理屈词穷 怯懦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 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B.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远,走了不少的路!你是 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的第一号。 C.“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活地玩一阵好了。” D.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 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文水县灭火指挥部下达命令:在过火区进行“拉网式” ,灭绝一切引燃 点。 ②广大群众认为:綦江市彩虹桥倒塌案公开审理是 公平性、公正性原则的 体现。 ③从整体上看,我国的 事业发展速度相当快,但西部地区的滞后现象不容 忽视。 A.探察 法治 电讯 B.探察 法制 电信 C.巡查 法制 电讯 D.巡查 法治 电信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丁是丁,卯是卯 .......,事情都已成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 B.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得到法律援助,终于讨回了本应属于自己的血汗钱,又一次证明 “弓是弯的 ....,理是直的 ....”。 C.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谁不高兴! D.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 ... 的电杆 ...——靠边站 ...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焦急地等待着,铃声突然响起,他冲上去拿起了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 话的男子的声音说:“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B、临床试验证明,采用草药防治多种疾病的效果良好,这使那些对怀疑用草药防治疾 病是否有效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C、冷战之后,部分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距离为何难以逾越?这是当 今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D、求同和封闭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语 文阅读教学依然是一种注经解经式的教学。 二、(1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10题 《茶馆》前后(节选) ①前辈作家大都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达到了自己的写作高峰。建国以后,前辈作家大都在 盛年,或前点或后点都应是写作的丰收时期。他们的创造活动,若从经历的种种政治运动的 精神看,可以说是从善如流。不过冷静下来想,觉得他们后期的努力,极少超过前期的成就。 ②老舍先生有个例外的壮举,那是话剧剧本《茶馆》。 ③《茶馆》是他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 家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诸多艺术家通力合作,导演表演都上了 高峰。这高峰那高峰,成了北京人艺的保留节目,老人艺的风格发挥极致的王牌剧目。因此, 《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 ④比方说,这高峰那高峰的作品,却是全世界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家演出。据说, 也有别的剧院剧团想演来着,都没有演成。那么这是“阳春白雪”了?可是北京人艺屡演不 衰,不见得曲高和寡。 ⑤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这个戏当然是毒草。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也不够了,是为 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既是挽歌,结尾中撒纸钱又唱又跳的一场,就成了“要 害”,蝎子尾巴,黄峰尾上针。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心中这安,“交待”问题道:《茶馆》原 来没有这场戏,有回老舍向演员们征求意见,是于是之他提出来结尾秃了点儿,演到这里没 事儿不好演了,老舍这才想出了撒纸来的,不能全赖在人家身上 ⑥不久,老舍走进太平湖水中。传说打捞的人说,在湖底立着。《茶馆》也没有了“票 房价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 ⑦其实,《茶馆》第一次上演,正赶上大跃进,报上几乎没有捧场的文章 ⑧据说当年,有一天,北京人艺的几位艺术家,在老舍那里看见一个本子。老舍把一些 还没有完成的东西与艺术家们商量。记得其中一场戏极好,希望老舍写成一个万里本。这就 是《茶馆》的第一幕。可是当年就传出来一名话,确实有这么一句话,老舍听了意见,说 那就配合不上了 ⑨五十年代的剧作,老舍在配合,配合婚姻法,配合选举代表,他是要宣传从“莫谈国 事”到“参政议政”的。若照艺术家们的说法写下去,配合什么呢? ⑩现在看来,他那不少“配合上”的戏,都不能上演了,上演也没有观众了。偏偏这个 配合不上”的,还在舞台上放光彩。“那就配合不上了。”这句话提出的问题,是最有琢磨 头的事。 老舍是在文革中跳湖自杀的 7、对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①“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达到以创作的高峰 ②“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盛年时期的作品大多是配合政治运动的
A、他焦急地等待着,铃声突然响起,他冲上去拿起了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 话的男子的声音说:“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B、临床试验证明,采用草药防治多种疾病的效果良好,这使那些对怀疑用草药防治疾 病是否有效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C、冷战之后,部分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距离为何难以逾越?这是当 今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D、求同和封闭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语 文阅读教学依然是一种注经解经式的教学。 二、(12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7—10 题 《茶馆》前后(节选) ①前辈作家大都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达到了自己的写作高峰。建国以后,前辈作家大都在 盛年,或前点或后点都应是写作的丰收时期。他们的创造活动,若从经历的种种政治运动的 精神看,可以说是从善如流。不过冷静下来想,觉得他们后期的努力,极少超过前期的成就。 ②老舍先生有个例外的壮举,那是话剧剧本《茶馆》。 ③《茶馆》是他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 家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诸多艺术家通力合作,导演表演都上了 高峰。这高峰那高峰,成了北京人艺的保留节目,老人艺的风格发挥极致的王牌剧目。因此, 《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 ④比方说,这高峰那高峰的作品,却是全世界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家演出。据说, 也有别的剧院剧团想演来着,都没有演成。那么这是“阳春白雪”了?可是北京人艺屡演不 衰,不见得曲高和寡。 ⑤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这个戏当然是毒草。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也不够了,是为 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既是挽歌,结尾中撒纸钱又唱又跳的一场,就成了“要 害”,蝎子尾巴,黄峰尾上针。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心中这安,“交待”问题道:《茶馆》原 来没有这场戏,有回老舍向演员们征求意见,是于是之他提出来结尾秃了点儿,演到这里没 事儿不好演了,老舍这才想出了撒纸来的,不能全赖在人家身上。 ⑥不久,老舍走进太平湖水中。传说打捞的人说,在湖底立着。《茶馆》也没有了“票 房价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 ⑦其实,《茶馆》第一次上演,正赶上大跃进,报上几乎没有捧场的文章。 ⑧据说当年,有一天,北京人艺的几位艺术家,在老舍那里看见一个本子。老舍把一些 还没有完成的东西与艺术家们商量。记得其中一场戏极好,希望老舍写成一个万里本。这就 是《茶馆》的第一幕。可是当年就传出来一名话,确实有这么一句话,老舍听了意见,说: “那就配合不上了。” ⑨五十年代的剧作,老舍在配合,配合婚姻法,配合选举代表,他是要宣传从“莫谈国 事”到“参政议政”的。若照艺术家们的说法写下去,配合什么呢? ⑩现在看来,他那不少“配合上”的戏,都不能上演了,上演也没有观众了。偏偏这个 “配合不上”的,还在舞台上放光彩。“那就配合不上了。”这句话提出的问题,是最有琢磨 头的事。 注:老舍是在文革中跳湖自杀的。 7、对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①“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达到以创作的高峰。 ②“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盛年时期的作品大多是配合政治运动的
③《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中了”是说《茶馆》从此就没有再上演过 ④《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了”是说老舍打算修改《茶馆》的计划无法完成了 A.①③ 8、对第⑥段“蝎子尾巴,黄峰尾上针”比喻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茶馆》整个剧情都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似乎与新社会格格不入。 B、说明既然是为资本家唱挽歌,撒纸钱的那一场戏就不应该安排又唱又跳。 C、说明戏本来演到这里就该结束,无须接受于是之的意见安排撒纸钱的戏。 D、说明《茶馆》结尾是为封资修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的最恶毒的部分。 9、第③段末说“《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下面不属于文中“思索”的 项是 A、高峰作品为什么大都出现在前辈作家的青年时期,而不在他们的盛年时期? 高峰作品为什么只有独家演出,而且屡演不衰,别的剧院剧团都演不成? C、高峰作品为什么偏偏“配合不上”,而到现在又大放光彩? D、高峰作品当初为什么是毒草,而且连作者也被逼自杀? 10、符合本文写作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A、向读者、观众介绍《茶馆》写作的起因及其演出过程的起伏 B、说明老舍创作《茶馆》前前后后的思想及其与现实的矛盾 C、表明刻意配合“具体的直接的临时的”政治任务有碍文艺创作。 D、《茶馆》是作家和艺术家共同努力创造的,告诉人们,要有合作精神。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 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 无为贵智土。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 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 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 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 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 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 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 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下缘木而处缘:沿着 B.无为贵智士贵:尊重 C.不如行义之隆隆:高尚D.美行可以加入加:超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②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B.①君其图之。②吾其还也
③《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中了”是说《茶馆》从此就没有再上演过。 ④《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了”是说老舍打算修改《茶馆》的计划无法完成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对第⑤段“蝎子尾巴,黄峰尾上针”比喻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茶馆》整个剧情都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似乎与新社会格格不入。 B、说明既然是为资本家唱挽歌,撒纸钱的那一场戏就不应该安排又唱又跳。 C、说明戏本来演到这里就该结束,无须接受于是之的意见安排撒纸钱的戏。 D、说明《茶馆》结尾是为封资修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的最恶毒的部分。 9、第③段末说“《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下面不属于文中“思索”的 一项是 A、高峰作品为什么大都出现在前辈作家的青年时期,而不在他们的盛年时期? B、高峰作品为什么只有独家演出,而且屡演不衰,别的剧院剧团都演不成? C、高峰作品为什么偏偏“配合不上”,而到现在又大放光彩? D、高峰作品当初为什么是毒草,而且连作者也被逼自杀? 10、符合本文写作主要意图的一项是 A、向读者、观众介绍《茶馆》写作的起因及其演出过程的起伏。 B、说明老舍创作《茶馆》前前后后的思想及其与现实的矛盾。 C、表明刻意配合“具体的直接的临时的”政治任务有碍文艺创作。 D、《茶馆》是作家和艺术家共同努力创造的,告诉人们,要有合作精神。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 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 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 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 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 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 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 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 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 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下缘.木而处 缘:沿着 B. 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 C. 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 D. 美行可以加.入 加:超过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②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B. ①君其.图之。 ②吾其.还也
C.①吾是以先之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①赵亡则君为之次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一组的是 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二君乃与张盂谈阴谋,与之期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入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 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首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 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 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 作战的功劳比不上“行义之隆”。 第Ⅱ卷(共72分) 四、(14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8分)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3分) 译文: (2)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3分) 译文 (3)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2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乡魂:思念家乡,黯然销魂。②追:追随,引申为“萦绕”。 (1)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 ”一句将“天”“地” “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 用是 (3分) (2)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3分) 五、(11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 关于汪曾祺的风景 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
C. ①吾是以.先之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 ①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3.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一组的是 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二君乃与张盂谈阴谋,与之期 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入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14.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 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 张孟谈首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 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 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 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 作战的功劳比不上“行义之隆”。 第Ⅱ卷(共 72 分) 四、(14 分)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8 分)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2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乡魂:思念家乡,黯然销魂。②追:追随,引申为“萦绕”。 (1)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 ”一句将“天”“地” “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结构和内容上的作 用是 (3 分) (2)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3 分) 答: 。 五、(11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7—20 题。 关于汪曾祺的风景 一 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
那是一个侧影。 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他站 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 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 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 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 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他的眼睛很诗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 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 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 他并没有患风泪眼 他的眼睛总有水的感觉。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他是美食家,恰如他是美文家。他先将到嘴的食物一抿,并不急于送入牙槽,用舌尖品 品,然后再细细地嚼。他吃得很耐心,很集中思想。这是小品式的吃法,当然不适合觥筹 交错的盛宴,因此,他不打算去那一类庆功宴上勉强自己的胃 吃,是私事,如同写文章。 他的文字是可一眼识穿的,因为他的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第一个发现这点的是一个聪明的法国女士。 他的解释很平常:他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 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 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 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 惟有他留了下来 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 17.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他的“奇异气质”是什么? 仔细阅读一、二部分,选用其中的词语回答。(限用4个字)(2分) 答 18.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分)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 答: (2)上了岸的水族。 19.阅读全文,体会本文旨在说明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中坚持了一些什么样的原则?(3分)
那是一个侧影。 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他站 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 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 70 余岁的老人在 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 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 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二 他的眼睛很诗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 70 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 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 这双眼被 40 年代的南风读过,被 60 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 80 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 他并没有患风泪眼。 他的眼睛总有水的感觉。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三 他是美食家,恰如他是美文家。他先将到嘴的食物一抿,并不急于送入牙槽,用舌尖品 一品,然后再细细地嚼。他吃得很耐心,很集中思想。这是小品式的吃法,当然不适合觥筹 交错的盛宴,因此,他不打算去那一类庆功宴上勉强自己的胃。 吃,是私事,如同写文章。 四 他的文字是可一眼识穿的,因为他的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第一个发现这点的是一个聪明的法国女士。 他的解释很平常:他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 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 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 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 了。 惟有他留了下来。 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 17. 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他的“奇异气质”是什么? 仔细阅读一、二部分,选用其中的词语回答。(限用 4 个字)(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 分)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了岸的水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阅读全文,体会本文旨在说明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中坚持了一些什么样的原则?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A.“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是说汪曾祺和王维一样,具有泂穿尘世的能力。 B.“没有患风泪眼”,是比喻汪曾祺在创作中坚守自我不被外界迷惑的人格 C.“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是说汪曾棋的创作题材与水有关,创作风格清纯明净。 D.本文赞美了汪曾祺清丽纯净的文风和坚守自我、坚持艺术原则的高尚人格。 E.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精雕细刻式地描绘了汪曾祺的“侧影”和“眼睛”,人物形象惟 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7分) 21.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3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 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①②③ 22、按照下面提供语句的句式,续写两句话,与所提供的语句形成排比。(4分) 花时间去思考吧,思考是力量的源泉 花时间去阅读吧,阅读是才智的源泉 七、(40分) 26.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痕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把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 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请以“痕 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2 分) ( )( ) A.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是说汪曾祺和王维一样,具有洞穿尘世的能力。 B. “没有患风泪眼”,是比喻汪曾祺在创作中坚守自我不被外界迷惑的人格。 C. “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是说汪曾棋的创作题材与水有关,创作风格清纯明净。 D. 本文赞美了汪曾祺清丽纯净的文风和坚守自我、坚持艺术原则的高尚人格。 E.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精雕细刻式地描绘了汪曾祺的“侧影”和“眼睛”,人物形象惟 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7 分) 21.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 3 个短句(3 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 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照下面提供语句的句式,续写两句话,与所提供的语句形成排比。(4 分) 花时间去思考吧,思考是力量的源泉; 花时间去阅读吧,阅读是才智的源泉; ; 。 七、(40 分) 26.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把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 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请以“痕 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 800 字 ⑤不得抄袭
第Ⅱ卷答卷(共72分) 班别 姓名 学号 四、(14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8分)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3分) 译文: (2)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3分) 译文: (3)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2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1)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 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 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 (2)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3分) 五、(11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 17.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他的“奇异气质”是什么? 仔细阅读一、二部分,选用其中的词语回答。(限用4个字)(2分) 答 18.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分)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 (2)上了岸的水族。 19.阅读全文,体会本文旨在说明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中坚持了一些什么样的原则?(3分) 2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六、(7分) 21.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3分) 答:①
第Ⅱ卷答卷(共 72 分) 班别 姓名 学号 四、(14 分)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8 分)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2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1)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 ” 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 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是 (3 分) (2)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3 分) 答: 。 五、(11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7—20 题。 17. 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他的“奇异气质”是什么? 仔细阅读一、二部分,选用其中的词语回答。(限用 4 个字)(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 分)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了岸的水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阅读全文,体会本文旨在说明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中坚持了一些什么样的原则?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2 分) ( )( ) 六、(7 分) 21.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 3 个短句(3 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照下面提供语句的句式,续写两句话,与所提供的语句形成排比。(4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照下面提供语句的句式,续写两句话,与所提供的语句形成排比。(4 分) ;
广州市第78中学2004-200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说明 1、C(A、“绌”应为“chu”,“伺”应为“ci”B、“横”应为“heng”D、“鲠”应为“g eng”“靡”应为“mi”) 2、D(A、矛一茅拔一跋B、肿一钟C烁一铄溃一篑) 3、C(“……”我问:“· 应为“……”我问,“……”) 4.D(“探察”指深入检査或査看。“巡查”,边走边査看,指工作人员或警员的工作检査, 与句意相符;选C或D。“法治”指依据法律治理国家。“法制”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 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统治阶级实行专 制的方法和工具。“电讯”用电话、电报或无线电设备传播的消息。“电信”利用电话、电 报或无线电设备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句中应该指的是“利用电话、电报或无线电设备传递 消息的通讯方式”的事业,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D. 5.B(A“丁是丁,卯是卯”的意思是形容做事认真,毫不马虎。C.“天有不测风云,”,是 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糟糕情况无法预知。这里说时来运转,不正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 祸福。D.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用在严肃的场合不适 合。) 6语病辨析3分D(A“传来……的声音”与“……说”句式杂糅。B、滥用介词,把“对” 删去。C、“逾越”与“距离”动宾搭配不当。) 7、C8、D9、A10、C 11:A缘,攀援,在这里可译为“爬上” 12:B两个“其”均为语气副词,译为“还是”。其余三项,两个“而”字,前一个表示假 设关系,后一个表示转折关系;两个“以”字,前一个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后一个表 示顺接,相当于“而”:两个“则”字,前者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 13:B①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侧面间接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②张孟谈请求前往作 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③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词,晓之以利害,是能说服韩魏 二君的关键;④是赵襄子的行为:⑤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 ⑥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 14:B。先晓以利害,再打消顾虑。“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也与文意不符 15:(1)国家面临灭亡却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 批有智谋的人了 (2)即使有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的功劳,也不如尊崇大义高尚。 (3)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 想吧! 16.(1)(3分)“山映斜阳天接水”(1分)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结构上的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承上启下(或 过渡。)(1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上的作用: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1 分) (2)(3分)答案要点: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 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 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答到其中的两点即 可得分) 17:宁静、清纯
广州市第 78 中学 2004——2005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答案说明 一、1、C(A、“绌”应为“chù”,“伺”应为“cì”B、“横”应为“hèng”D、“鲠”应为“g ěng”“靡”应为“mǐ”) 2、D(A、矛—茅 拔—跋 B、肿—钟 C 烁—铄 溃—篑) 3、C(“……”我问:“……”应为“……”我问,“……”) 4.D(“探察”指深入检查或查看。“巡查”,边走边查看,指工作人员或警员的工作检查, 与句意相符;选 C 或 D。“法治”指依据法律治理国家。“法制”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 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统治阶级实行专 制的方法和工具。“电讯”用电话、电报或无线电设备传播的消息。“电信”利用电话、电 报或无线电设备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句中应该指的是“利用电话、电报或无线电设备传递 消息的通讯方式”的事业,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D.) 5.B(A“丁是丁,卯是卯”的意思是形容做事认真,毫不马虎。C.“天有不测风云,”,是 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糟糕情况无法预知。这里说时来运转,不正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 ........... 祸福..。D.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用在严肃的场合不适 合。) 6 语病辨析 3 分 D (A“传来……的声音”与“……说”句式杂糅。B、滥用介词,把“对” 删去。C、“逾越”与“距离”动宾搭配不当。) 7、C 8、D 9、A 10、C 11:A 缘,攀援,在这里可译为“爬上” 12:B 两个“其”均为语气副词,译为“还是”。其余三项,两个“而”字,前一个表示假 设关系,后一个表示转折关系;两个“以”字,前一个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后一个表 示顺接,相当于“而”:两个“则”字,前者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 13:B ①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侧面间接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②张孟谈请求前往作 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③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词,晓之以利害,是能说服韩魏 二君的关键;④是赵襄子的行为:⑤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 ⑥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 14:B。先晓以利害,再打消顾虑。“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也与文意不符。 15:(1)国家面临灭亡却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 批有智谋的人了。 (2)即使有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的功劳,也不如尊崇大义高尚。 (3)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 想吧! 16.(1)(3 分)“山映斜阳天接水”(1 分)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结构上的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承上启下(或 过渡。)(1 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上的作用: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1 分) (2)(3 分)答案要点: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 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 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答到其中的两点即 可得分) 17:宁静、清纯
18.(1)形象地勾勒了当今世界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与宁静淡泊的心态形成强烈的对比 (2)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那些违背文学道德丧失自我的作家形象。 19.认真思索,精益求精,力求唯美,坚守自我,不媚时俗,尽抒性情 六、(12分) 21.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1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 被看成智者的象征(1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1分) 22.(4分)参考答案 花时间去理解吧,理解是领悟的源泉;花时间去观察吧,观察是发现的源泉 花时间去实践吧,实践是真理的源泉:花时间去讨论吧,讨论是灵感的源泉: 花时间去怀疑吧,怀疑是创新的源泉 评分标准:①仿句必须与提供的例句构成排比,在结构上句子的共同点是“花……去 是……的源泉;②内容方面应为学习上的形式或手段,如:“实践”“想象”“观察” “探索”“讨论”等,其关系必须与“思考”和“阅读”是并列关系 参考译文: 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 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 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却不能使它保存 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 去会会魏、韩二家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于是张孟谈见到魏、韩两君王,劝说道:“我 听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家来攻伐我们赵家,赵家就要灭亡了。赵家如果灭亡 你们两家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家头 上了。”韩、魏两家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 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 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 于是韩、魏二君正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 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 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 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又把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 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 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 没有不对我流露岀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 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战胜敌人立下功劳,也不如尊崇大义高尚。美好的 语言可以得到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18. (1) 形象地勾勒了当今世界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与宁静淡泊的心态形成强烈的对比。 (2)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那些违背文学道德丧失自我的作家形象。 19. 认真思索,精益求精,力求唯美,坚守自我,不媚时俗,尽抒性情。 20. B、D 六、(12 分) 21.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1 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 被看成智者的象征(1 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1 分)。 22.(4 分)参考答案: 花时间去理解吧,理解是领悟的源泉;花时间去观察吧,观察是发现的源泉; 花时间去实践吧,实践是真理的源泉;花时间去讨论吧,讨论是灵感的源泉; 花时间去怀疑吧,怀疑是创新的源泉; 评分标准:①仿句必须与提供的例句构成排比,在结构上句子的共同点是“花……去…… 吧,……是……的源泉;②内容方面应为学习上的形式或手段,如:“实践”“想象”“观察” “探索”“讨论”等,其关系必须与“思考”和“阅读”是并列关系。 参考译文: 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 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 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张孟谈说:“国家面临灭亡却不能使它保存, 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 去会会魏、韩二家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于是张孟谈见到魏、韩两君王,劝说道:“我 听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家来攻伐我们赵家,赵家就要灭亡了。赵家如果灭亡, 你们两家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家头 上了。”韩、魏两家君王说:“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 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张孟谈说:“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 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 于是韩、魏二君正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 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 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 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又把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 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 赏,这是什么缘故?”赵襄子回答:“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 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 由此看来,“义”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战胜敌人立下功劳,也不如尊崇大义高尚。美好的 语言可以得到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