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部分) 【说明】 课程性质:微观经济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 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和高等数学是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基 础知识,本课程的学习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本课程又是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先修 课程。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完全竞争 为假定前提,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经济变 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均 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 法等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实际,系统地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西方经济 学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这 些内容就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 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 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 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 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部分) 【说明】 课程性质:微观经济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 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和高等数学是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基 础知识,本课程的学习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本课程又是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先修 课程。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完全竞争 为假定前提,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经济变 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均 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 法等。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实际,系统地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西方经济 学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这 些内容就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 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 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 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 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主要是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 讨论、主题发言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手段上,以口头讲述为主, 辅助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传统 教学中的一些困难。 教学时数及学分:课程为学期课程,每周4学时,总学时为72学时; 总学分为4学分。教学时数分配见各章 教材选用依据:教材选用依据是根据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以及本课程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适宜 的教材为基本教材。本课程采用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 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被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经济学类本科专业选作教材使用。 【本文】 第一章导言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 相关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同时说明学习西方经济学需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和明确 的目的。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准确把握概念,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要点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学的产生 2.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2.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 3.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主要是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 讨论、主题发言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手段上,以口头讲述为主, 辅助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传统 教学中的一些困难。 教学时数及学分:课程为学期课程,每周 4 学时,总学时为 72 学时; 总学分为 4 学分。教学时数分配见各章。 教材选用依据:教材选用依据是根据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以及本课程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适宜 的教材为基本教材。本课程采用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 版(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 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被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经济学类本科专业选作教材使用。 【本文】 第一章 导言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 相关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同时说明学习西方经济学需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和明确 的目的。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准确把握概念,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要点: 一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经济学的产生 2.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2.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 3.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4.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5.经济模型 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出清 2.完全理性 3.完全信息 教学时数:4学时 复习思考题: 1.说明资源稀缺规律是西方经济学的出发点。 2.市场经济是如何解决它的基本问题的? 3.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4.什么是实证经济学?什么是规范经济学? 5.简述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教学要求: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需求和 供给是决定市场价格的两大基本力量。本章从需求、供给的分析入手,对市场运 行机制进行总体考察,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掌握供求两大因素及相关内容,并能 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表述它。对价格理论的运用部分也要做到基本掌握。 教学要点: 需求 1.需求的概念 2.影响需求的因素 3、需求函数 4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 5、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供给 1.供给的概念
4.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5.经济模型 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市场出清 2.完全理性 3.完全信息 教学时数:4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说明资源稀缺规律是西方经济学的出发点。 2.市场经济是如何解决它的基本问题的? 3.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4.什么是实证经济学?什么是规范经济学? 5.简述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教学要求: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需求和 供给是决定市场价格的两大基本力量。本章从需求、供给的分析入手,对市场运 行机制进行总体考察,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掌握供求两大因素及相关内容,并能 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表述它。对价格理论的运用部分也要做到基本掌握。 教学要点: 一、需求 1.需求的概念 2.影响需求的因素 3、需求函数 4.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规律 5、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二、供给 1.供给的概念
影响供给的因素 3.供给函数 4.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 5、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2.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供求定理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1.支持价格 2.限制价格 五、弹性概念 1.弹性的定义 需求点弹性与需求弧弹性 六、各种弹性 1.各种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 性)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2.弹性理论与经济决策 七、蛛网模型 1.封闭式蛛网模型 2.收敛式蛛网模型 3.发散式蛛网模型。 教学时数:6学时。 复习思考题 1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 2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3举例说明需求弹性及其分类。 4举例说明决定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 5.举例说明弹性理论的可应用性
2、影响供给的因素 3.供给函数 4.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 5、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2.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供求定理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1.支持价格 2. 限制价格 五、弹性概念 1.弹性的定义 2.需求点弹性与需求弧弹性 六、各种弹性 1.各种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 性)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2.弹性理论与经济决策 七、蛛网模型 1.封闭式蛛网模型 2.收敛式蛛网模型 3.发散式蛛网模型。 教学时数:6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 2.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3.举例说明需求弹性及其分类。 4.举例说明决定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 5.举例说明弹性理论的可应用性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要求本章是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也就是考察需求曲线是如何决定的。 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了解各种效用、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和风险的概念以及 无差异曲线的特性和几何图示。掌握与消费者选择有关的曲线之间的关系,消费 者均衡的数学表示,两类替代效应的区别 教学要点 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分析) 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2.效用的概念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消费者均衡一效用最大化 6.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 7.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 、序数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4预算线及其移动 5.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1.价格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2.收入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定义 2.正常商品、低档商品与吉芬商品 教学时数:8学时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要求:本章是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也就是考察需求曲线是如何决定的。 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了解各种效用、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和风险的概念以及 无差异曲线的特性和几何图示。掌握与消费者选择有关的曲线之间的关系,消费 者均衡的数学表示,两类替代效应的区别。 教学要点: 一、基数效用理论 (边际效用分析) 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2.效用的概念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消费者均衡一效用最大化 6.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 7.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序数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4.预算线及其移动 5.消费者均衡 三、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1.价格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2.收入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定义 2.正常商品、低档商品与吉芬商品 教学时数:8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 效用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解释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并举行分析个人最佳购买行为的 决定 3.消费者均衡及其实际条件是什么?什么消费者剩余? 简评边际效用理论 第四章生产理论 教学要求:本章开始研究厂商行为,称为生产理论或厂商理论,目的在 于了解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本章首先分析与此目的有关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产量之 间的物质技术关系。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借助图形公式掌握并能说明短期、长 期生产函数内容,掌握最优组合条件和规模报酬内容。掌握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 数学表达式。 教学要点: 、生产函数 1.生产要素 2.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 3.生产函数的概念 4.常见的生产函数 短期和长期 二、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 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生产的三个阶段 、长期生产函数 1.等产量曲线
复习思考题: 1. 解释下列概念: 效用 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 解释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并举行分析个人最佳购买行为的 决定。 3. 消费者均衡及其实际条件是什么?什么消费者剩余? 4. 简评边际效用理论。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教学要求:本章开始研究厂商行为,称为生产理论或厂商理论,目的在 于了解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本章首先分析与此目的有关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产量之 间的物质技术关系。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借助图形公式掌握并能说明短期、长 期生产函数内容,掌握最优组合条件和规模报酬内容。掌握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 数学表达式。 教学要点: 一、生产函数 1.生产要素 2.固定投入与变动投入 3.生产函数的概念 4.常见的生产函数 5. 短期和长期 二、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 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生产的三个阶段 三、长期生产函数 1.等产量曲线
2.边际技术替代率 3.生产的经济区域 4.等成本线 5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6.生产扩展线 四、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的含义 2.规模报酬的变动 教学时数:8学时。 复习思考题 1.解释生产函数的长期变动和短期变动。 2.说明平均产量变动和边际产量变动的关系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规模经济有什么区别? 4.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经济投入区域? 第五章成本理论 教学要求:本章从价值形态研究成本的一般性质,为厂商进行成本与收益 的比较做好准备。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从图形上和关系上掌握各类成本的概念及 相互关系,影响成本的因素以及停止营业的条件。并能掌握成本函数的数学表达 式及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的关系。 教学要点 、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2.显成本、隐成本和利润 成本函数 三、短期成本函数 1.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总成本 2.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2.边际技术替代率 3.生产的经济区域 4.等成本线 5.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6.生产扩展线 四、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的含义 2.规模报酬的变动 教学时数:8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解释生产函数的长期变动和短期变动。 2.说明平均产量变动和边际产量变动的关系。 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规模经济有什么区别? 4.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经济投入区域? 第五章 成本理论 教学要求: 本章从价值形态研究成本的一般性质,为厂商进行成本与收益 的比较做好准备。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从图形上和关系上掌握各类成本的概念及 相互关系,影响成本的因素以及停止营业的条件。并能掌握成本函数的数学表达 式及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的关系。 教学要点: 一、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2.显成本、隐成本和利润 二、成本函数 三、短期成本函数 1.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总成本 2.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3.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关系 四、长期成本函数 1.最优产量与最优规模 2.长期总成本 3.长期平均成本 4.长期边际成本 五、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 1.规模经济 2.学习效应 3.范围经济 教学时数:6学时。 复习思考题 1.短期成本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2.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是如何定义的? 3.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关系如何? 4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有那些?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教学要求:从本章开始研究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如何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 和数量,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是因为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取决于它的成 本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它的收益状况,或者说取决于它所面临的市场需求状况。 但是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依不同的市场类型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同样厂 商的供给曲线不仅取决于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也与厂商所处的市场环境有关。 本章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准确把握利润最大化条件,借助图形能分析完全竞争厂 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实现条件,掌握供给曲线内容。 教学要点: 、市场、厂商与行业
3.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关系 四、长期成本函数 1.最优产量与最优规模 2.长期总成本 3.长期平均成本 4.长期边际成本 五、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 1.规模经济 2.学习效应 3.范围经济 教学时数:6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短期成本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2.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是如何定义的? 3.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关系如何? 4.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有那些?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教学要求:从本章开始研究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如何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 和数量,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是因为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取决于它的成 本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它的收益状况,或者说取决于它所面临的市场需求状况。 但是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依不同的市场类型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同样厂 商的供给曲线不仅取决于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也与厂商所处的市场环境有关。 本章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准确把握利润最大化条件,借助图形能分析完全竞争厂 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实现条件,掌握供给曲线内容。 教学要点: 一、市场、厂商与行业
1.市场及其类型 2.厂商与行业 厂商收益和利润 1.厂商收益 2.利润及其极大化 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4.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四、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五、生产者剩余 六、消费者统治 教学时数:6学时。 复习思考题: 1.举例说明各类市场结构的特点 2.举例说明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 益曲线的形状 3.为什么MR=MC是厂商的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原则? 比较评价各类市场结构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教学要求本章讨论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量与价格的决定。完全竞争和完全 垄断是市场结构的两种极端情况。比较现实的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因 素,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竞争和垄断混合在一起的市场。这种市场又 分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其中,前者竞争的因素多一些,后者垄断的 因素多一些。本章主要是分析完全垄断厂商、垄断竞争厂商、寡头垄断厂商如何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确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和数量。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能画
1. 市场及其类型 2.厂商与行业 二、厂商收益和利润 1.厂商收益 2.利润及其极大化 三、完全竞争市场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2.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4.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四、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五、生产者剩余 六、消费者统治 教学时数:6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各类市场结构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 益曲线的形状。 3. 为什么 MR=MC 是厂商的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原则? 4.比较评价各类市场结构。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教学要求:本章讨论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产量与价格的决定。完全竞争和完全 垄断是市场结构的两种极端情况。比较现实的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因 素,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竞争和垄断混合在一起的市场。这种市场又 分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其中,前者竞争的因素多一些,后者垄断的 因素多一些。本章主要是分析完全垄断厂商、垄断竞争厂商、寡头垄断厂商如何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确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和数量。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能画
出各类图形,把握各类市场的特点及其均衡条件。 教学要点: 完全垄断市场 1.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2.需求曲线、边际收益、需求弹性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4.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5.垄断厂商的三种价格歧视 垄断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1.寡头垄断市场特征 2.寡头垄断形成的原因 3.独立行动的寡头产量与价格的决定 四、博弈论初步 1.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2.占优策略均衡与纳什均衡 3.囚犯困境及扩展应用 4.重复博弈:走出囚犯困境 五、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教学时数:10学时。 复习思考题 1.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2.简述垄断厂商的三级价格歧视?
出各类图形,把握各类市场的特点及其均衡条件。 教学要点: 一、完全垄断市场 1.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2.需求曲线、边际收益、需求弹性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4.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5.垄断厂商的三种价格歧视 二、垄断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1.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2.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4.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 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三、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1. 寡头垄断市场特征 2. 寡头垄断形成的原因 3. 独立行动的寡头产量与价格的决定 四、博弈论初步 1.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2. 占优策略均衡与纳什均衡 3. 囚犯困境及扩展应用 4. 重复博弈:走出囚犯困境 五、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教学时数:10 学时。 复习思考题: 1.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2.简述垄断厂商的三级价格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