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张宝玉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 】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课型】复习 【教学目的】 1.明确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 2熟悉修辞考查题型,积累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修辞考査题型,掌握综合运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研习考纲重难点 、导入 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现在高 考命题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那么对修辞的考查无疑是重中之重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答案]B [分析]这道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 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 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对于修辞的认识,其实绝不仅限于修辞方法 它的内涵远比修辞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 二、研习内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复习,应从下述三方面着手: (熟悉八种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语文基础手册 《考试大纲》限定考査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正确 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 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2)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作比较)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表猜测)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列举) (3)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 在前面。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 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 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4)比喻的注意点
2006 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 张宝玉 1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 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课 型】复习 【教学目的】 ⒈明确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 ⒉熟悉修辞考查题型,积累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修辞考查题型,掌握综合运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研习考纲重难点 一、导入: 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现在高 考命题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那么对修辞的考查无疑是重中之重。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答案]B [分析]这道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 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 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 金”。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对于修辞的认识,其实绝不仅限于修辞方法。 它的内涵远比修辞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 二、研习内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复习,应从下述三方面着手: ㈠熟悉八种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语文基础手册》) 《考试大纲》限定考查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正确 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 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 一不可。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作比较)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表猜测)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列举) ⑶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 在前面。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 熊罴。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 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 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 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⑷比喻的注意点
2006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共泽县中学张宝玉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 着尾巴跑 借代 (1)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日诗云”一般,背不上半 句了。(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眉”代人的头) 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 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 代银币和铜钱)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 (3)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 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 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绵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 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 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 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2)对偶的种类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不因鹏翼 展,哪得鸟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 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2006 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 张宝玉 2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 着尾巴跑。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 句了。(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眉”代人的头) 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 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 代银币和铜钱)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 ⑶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 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 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⑶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 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 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 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⑵对偶的种类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不因鹏翼 展,哪得鸟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 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2006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共泽县中学张宝玉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 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 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 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自问自答) 又如: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问而不答)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例如:这对于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 定) 再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2)问而有答的反问。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 大大的英雄 其次是特别注意和强化易混修辞格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 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 (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 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 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2借喻与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1)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②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 )形。例,是那支一的长:成明女甲年国共克的这用的 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3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4设问与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 (2)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感情强烈,可以用叹号
2006 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 张宝玉 3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 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 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 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自问自答) 又如: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问而不答)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 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 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例如:这对于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 定) 再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⑵问而有答的反问。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 大大的英雄。 其次是特别注意和强化易混修辞格的辨析。 ⒈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⑴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 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 ⑵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 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 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⒉借喻与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⑴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②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 的形式。例②“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 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⑵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⒊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⑴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⑵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⑶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⒋设问与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⑴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 ⑵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感情强烈,可以用叹号
2006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共泽县中学张宝玉 再次不能忽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几种辞格结合起来使用。形式可以分为套用、连用和兼用三种: 套用 种辞格里面包含着别种辞格。例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杄尖头了的 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己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 熟了的一个婴儿。(排比中套用暗喻) 联用一——个语句中连续运用几种辞格,既不彼此相融,也不互相包含。例如:“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连用了引用、比喻) 3.兼用——一种修辞方式又兼有两种或几种辞格。例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 偶、夸张、比喻) 白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运用修辞的能力 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的前提。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2)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⑤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8)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而培养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 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 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白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 性。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 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四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 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 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 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髙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三、諜套小 高考的命题体现了重能力、重运用、重主观、重综合的趋势。为了更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复习 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即不在修辞术语上的纠缠,而要明确各类修辞的特点,理解各种修辞方法 不同的表达效果。只有掌握了这八种修辞方法的要点才能在语言表达时灵活运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解题新思路 【导入】 观近六年来的高考试题,修辞的考查多以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综合性。它不 仅涉及修辞,也涉及句式:不仅在仿写句式中考查,也在现代文阅读及古诗词鉴赏中考査:甚至高考作 文中如果用上一些恰当的修辞,会使文采飞扬,赢得高分。 、探究命题方式 修辞方法的考查重在运用,下面就近年来常见的考查方式加以分析。 第一种类型:客观选择题 运用修辞的基本知识,辩识辞格或判断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这类题型近几年出现并不多。 1判斷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研习1(2005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2006 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 张宝玉 4 再次不能忽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几种辞格结合起来使用。形式可以分为套用、连用和兼用三种: ⒈套用——一种辞格里面包含着别种辞格。例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 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 熟了的一个婴儿。(排比中套用暗喻) ⒉联用———个语句中连续运用几种辞格,既不彼此相融,也不互相包含。例如:“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连用了引用、比喻) ⒊兼用——一种修辞方式又兼有两种或几种辞格。例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 偶、夸张、比喻) ㈡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运用修辞的能力。 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的前提。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下: ⑴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⑵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⑶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⑷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⑸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⑹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⑺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⑻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而培养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 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 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㈢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 性。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 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㈣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 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 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 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三、课堂小结: 高考的命题体现了重能力、重运用、重主观、重综合的趋势。为了更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复习 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即不在修辞术语上的纠缠,而要明确各类修辞的特点,理解各种修辞方法 不同的表达效果。只有掌握了这八种修辞方法的要点才能在语言表达时灵活运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解题新思路 【导入】 综观近六年来的高考试题,修辞的考查多以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综合性。它不 仅涉及修辞,也涉及句式;不仅在仿写句式中考查,也在现代文阅读及古诗词鉴赏中考查;甚至高考作 文中如果用上一些恰当的修辞,会使文采飞扬,赢得高分。 一、探究命题方式 修辞方法的考查重在运用,下面就近年来常见的考查方式加以分析。 第一种类型:客观选择题 运用修辞的基本知识,辩识辞格或判断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这类题型近几年出现并不多。 ⒈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研习 1 (2005 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2006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共泽县中学张宝玉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的能力。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必须写出物所 具有的特征,这个特征和人是相通的。“杨柳弯腰逢迎”这个拟人句没有抓住风暴来临时杨柳的特征,杨柳本 来就是弯腰的:风暴来临时,江河不可能寂然无语,逻辑上讲不通。正确答案为C 课堂练习 (浙江省五校联考2005-2006学年度高三测试)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绘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 B.日记是心的轨迹,是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答案]D 分析]“万道霞光”与“含苞欲放的鲜花”缺少相似点,不能构成 2分析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 ●研习2(2005年高考·辽宁卷)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 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 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 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 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 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 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 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 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分析】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比拟修辞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修辞作用的 判断错误,混淆了比喻、借代与比拟的作用。该项中的“直截了当”与后文的“激发读者的艺术联想”矛盾。 另外“比拟”可分两种——拟人和拟物,它的表述不具体,原句是把长城当作人去写,应是“拟人”正确答 案为B
2006 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 张宝玉 5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的能力。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必须写出物所 具有的特征,这个特征和人是相通的。“杨柳弯腰逢迎”这个拟人句没有抓住风暴来临时杨柳的特征,杨柳本 来就是弯腰的;风暴来临时,江河不可能寂然无语,逻辑上讲不通。正确答案为 C。 ⒉分析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 ●研习 2 (2005 年高考·辽宁卷)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 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 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 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 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 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 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 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 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分析】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比拟修辞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修辞作用的 判断错误,混淆了比喻、借代与比拟的作用。该项中的“直截了当”与后文的“激发读者的艺术联想”矛盾。 另外“比拟”可分两种——拟人和拟物,它的表述不具体,原句是把长城当作人去写,应是“拟人”。正确答 案为 B 课堂练习 (浙江省五校联考 2005—2006 学年度高三测试)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绘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 B.日记是心的轨迹,是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答案] D 分析] “万道霞光”与“含苞欲放的鲜花”缺少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
2006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张宝玉 课堂练习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 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一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 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 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 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运用拟人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一此句运用了借代的方法,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 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答案]B [分析]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 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第二种类型:主观表达题 就是提供语境,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仿句及变换句式等,或者在现代文大阅读和诗歌鉴赏中考査。 1在仿写变换句式中考查 与这类题结合起来的考査的最多修辞格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对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看清 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 必要的联想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达出来。这一类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形式,估计在2007年的高考 中还会重现 ●研习3(2006届新乡市高三调研)读下列文字,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和句子,使前后句子协调,构 成排比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 开放的年龄千枝秀 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四 海光 说: 说 【分析】本题考查排比句的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弄清题目的明示信息与隐含信息。题目要求 前后句子协调,构成排比,这是明示信息:再审读所给句子,原文段的前四个问句已明示了下文回答时的陈 述对象应该分别是“年龄”、“心灵”、“人生”、“青春”,而且在回答的例句中,“鲜花”对应“年龄”,“太阳” 对应“青春”,所以一、三两空所填的事物,应分别和“心灵”、“人生”对应。从句式上看,第二空所填,应 与上面相应句式照应:第四空所填,应与其下面相应句子的句式一致。以上就是隐含信息。仿写时不能脱离 这些信息要求 【答案】(1)月亮,我坦露的心灵万里明。(2)海鸥,我搏浪的人生一路壮观
2006 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 张宝玉 6 第二种类型:主观表达题 就是提供语境,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仿句及变换句式等,或者在现代文大阅读和诗歌鉴赏中考查。 ⒈在仿写变换句式中考查 与这类题结合起来的考查的最多修辞格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对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看清 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 必要的联想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达出来。这一类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形式,估计在 2007 年的高考 中还会重现。 ●研习3 (2006 届新乡市高三调研)读下列文字,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和句子,使前后句子协调,构 成排比。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 开放的年龄千枝秀;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四 海光芒。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排比句的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弄清题目的明示信息与隐含信息。题目要求 前后句子协调,构成排比,这是明示信息;再审读所给句子,原文段的前四个问句已明示了下文回答时的陈 述对象应该分别是“年龄”、“心灵”、“人生”、“青春”,而且在回答的例句中,“鲜花”对应“年龄”,“太阳” 对应“青春”,所以一、三两空所填的事物,应分别和“心灵”、“人生”对应。从句式上看,第二空所填,应 与上面相应句式照应;第四空所填,应与其下面相应句子的句式一致。以上就是隐含信息。仿写时不能脱离 这些信息要求。 【答案】(l)月亮,我坦露的心灵万里明。(2)海鸥,我搏浪的人生一路壮观。 课堂练习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 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 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 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 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运用拟人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此句运用了借代的方法,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 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答案]B [分析]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 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2006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张宝玉 课堂练习 (苏州市2006届高三调研测试)另举两个例子填入下面的空格内,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庄子是先秦乃至传统中国的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逍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 化: 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判者 答案]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力的批判者,正是他的呐喊,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巴尔扎克是法 国19世纪最杰出的批判者,正是他的抨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种种丑恶 [分析]要注意分析例句的隐含要求,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2在现代文大阅读中考查修辞方法,多是考查其表达效果 做这类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在答题时必须点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回答它的表达作 用 3在诗歌鉴赏中考查 多是判断所用的修辞方法和说明它的表达效果 、总结命题规律 通过分析高考试题,修辞方法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1)从命题角度看,本考点试题主要有客观选择和主观表达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旨单一,眉目清晰 有利于减小审题难度:主观表达更能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修辞性语言的能力,更能区分出考生的语文灵 性差异 (2)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 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3)未来的修辞性试题有可能不囿于已经面世的题型,“连贯”性修辞题、“扩展”性试题、词语 型试题等也有可能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考生只有全面掌握各种修辞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素养 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2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考题,大致可分两类,其解法也不相同。 (1)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一是从辨格入手,然后根据该修辞格的规则,对各题支逐一进行审査, 从中得出合乎题干要求的答案:二是从修辞效果方面审查,表达效果好的就是正确的,效果不好的就是 错误的 (2)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书写句子:要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在充分考虑内容和形式 相应称的前提下,展开必要的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述出来 特别强调的是,不论哪种题型,都应该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显性和隐性要求。要像诗人咏诗一样, 进入角色,最大可能地激活思维细胞,占领思维空间,发掘思维潜力,找准做题角度。 三、修辞解题提醒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必须做到三点 1.了解八种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易混淆修辞格可用分组比较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2明确各种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平时练笔或作文时,能够有意识地较熟练地运用常见的八种 修辞方法表情达意。 3.具体做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捕捉有效信息,深入分析语境。 〖课堂小结〗 提高修辞方法运用的水平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考 生带着激情阅读,开阔阅读视野,掌握一定的修辞知识,背诵一些名篇名言,在写作中加强修辞运用 那种企图做几道试题就能奏效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 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莽莽苍苍的原野,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支正在覆灭的船队,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 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B、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有的感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 像朦胧月下的荷花
2006 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 张宝玉 7 ⒉在现代文大阅读中考查修辞方法,多是考查其表达效果 做这类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在答题时必须点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回答它的表达作 用。 ⒊在诗歌鉴赏中考查 多是判断所用的修辞方法和说明它的表达效果。 二、总结命题规律 ⒈通过分析高考试题,修辞方法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⑴从命题角度看,本考点试题主要有客观选择和主观表达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旨单一,眉目清晰, 有利于减小审题难度;主观表达更能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修辞性语言的能力,更能区分出考生的语文灵 性差异。 ⑵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 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⑶未来的修辞性试题有可能不囿于已经面世的题型,“连贯”性修辞题、“扩展”性试题、词语选用 型试题等也有可能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考生只有全面掌握各种修辞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素养, 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⒉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考题,大致可分两类,其解法也不相同。 ⑴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一是从辨格入手,然后根据该修辞格的规则,对各题支逐一进行审查, 从中得出合乎题干要求的答案;二是从修辞效果方面审查,表达效果好的就是正确的,效果不好的就是 错误的。 ⑵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书写句子:要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在充分考虑内容和形式 相应称的前提下,展开必要的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述出来。 特别强调的是,不论哪种题型,都应该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显性和隐性要求。要像诗人咏诗一样, 进入角色,最大可能地激活思维细胞,占领思维空间,发掘思维潜力,找准做题角度。 三、修辞解题提醒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必须做到三点: ⒈了解八种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易混淆修辞格可用分组比较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⒉明确各种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平时练笔或作文时,能够有意识地较熟练地运用常见的八种 修辞方法表情达意。 ⒊具体做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捕捉有效信息,深入分析语境。 〖课堂小结〗 提高修辞方法运用的水平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考 生带着激情阅读,开阔阅读视野,掌握一定的修辞知识,背诵一些名篇名言,在写作中加强修辞运用。 那种企图做几道试题就能奏效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巩固练习 ⒈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莽莽苍苍的原野,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支正在覆灭的船队,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 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B、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有的感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 像朦胧月下的荷花。 课堂练习 (苏州市 2006 届高三调研测试)另举两个例子填入下面的空格内,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庄子是先秦 乃至传统 中国的 最伟大的 批判者, 正是他的 逍遥, 极大地丰 富和发展 了中国文 化; , , ; , , 。 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判者。 [答案]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力的批判者,正是他的呐喊,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巴尔扎克是法 国 19 世纪最杰出的批判者,正是他的抨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种种丑恶。 [分析]要注意分析例句的隐含要求,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2006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张宝玉 C、于是,我从记忆的树上摘下一片叶子,写下了《扳着指头数到十》这篇小说。 D、我拥抱着夏日的黎明,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美丽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 的礁石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晚霞之下山冈的景色。 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 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下留下了脚印。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C、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要拿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 大概。一一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点明了“他”有知识有文化 D、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一运用夸张的 修辞方法,突出了蛙眼对不同事物的观察特点,鲜明地表现出蛙眼的特征 3.(205年湖北八校联考)研读下面选文,按要求答题 尽管是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树叶)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 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稚嫩的尖芽,婷妍交辉。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 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1)精当的修辞能増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就选文中某一处修辞运用作简要评析。(30字左右) 答 (2)炼字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有时能收到一字传神之效。下面的诗句和选文中“膨胀”二字内涵最 接近的一句是 A.千树万树梨花开 红杏枝头春意闹 C.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D.桃溪浅处不胜舟 4.(扬州市2006届高三质量检测)依照下列例句,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喻体,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 片枯叶 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人是什么》) 5.(开封市2006届高三质量检测)下面这首诗缺了两句,请你补上。(要求补写的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 与整体保持一致,每句7个字) 啊,逆流而上吧, 我同时代的青年! 摇起勤奋的桨橹, 校准理想的罗盘。 切莫怡然地随波逐流 切莫留恋于避风的港湾 迎着风雨去探索人生吧, 让浪花缀满勇进的船舷 6.(2002年高考·春季卷)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经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 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
2006 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 张宝玉 8 C、于是,我从记忆的树上摘下一片叶子,写下了《扳着指头数到十》这篇小说。 D、我拥抱着夏日的黎明,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美丽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 ⒉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 的礁石。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晚霞之下山冈的景色。 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 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下留下了脚印。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C、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要拿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 大概。——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点明了“他”有知识有文化。 D、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运用夸张的 修辞方法,突出了蛙眼对不同事物的观察特点,鲜明地表现出蛙眼的特征。 ⒊(2005 年湖北八校联考)研读下面选文,按要求答题 尽管是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树叶)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 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稚嫩的尖芽,婷妍交辉。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 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⑴精当的修辞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就选文中某一处修辞运用作简要评析。(30 字左右) 答: 。 ⑵炼字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有时能收到一字传神之效。下面的诗句和选文中“膨胀”二字内涵最 接近的一句是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红杏枝头春意闹 C.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D.桃溪浅处不胜舟 ⒋(扬州市 2006 届高三质量检测)依照下列例句,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喻体,意思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 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人是什么》) ⒌(开封市 2006 届高三质量检测)下面这首诗缺了两句,请你补上。(要求补写的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 与整体保持一致,每句 7 个字) 啊,逆流而上吧, 我同时代的青年! 摇起勤奋的桨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准理想的罗盘。 切莫怡然地随波逐流, 切莫留恋于避风的港湾。 迎着风雨去探索人生吧, 让浪花缀满勇进的船舷。 ⒍(2002 年高考·春季卷)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经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 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
2006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共泽县中学张宝玉 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1答案]B [分析]“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喻“感情汹涌澎湃”不当,因为“野马”向前奔跑,而“汹涌”指“(水) 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应改为“大海的波涛”。 2[答案]D [分析]不是“夸张”,是对比 3[答案])选文中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方法,如“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无数的珍珠”、“一滴一滴的 雨点亲吻着稚嫩的尖芽”等。 [分析](选取以上任何一处,抓住该修辞运用的效果进行评析均可,根据情况适当给分。 (2)“闹”字点染得极为生动,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4[答案]示例:他必然会像大海中失去航向的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里颤巍巍里随波飘荡。 5.[答案]示例:①张满信念的风帆②握紧思索的舵把 [分析]这首诗将青年人追求理想的人生经历比喻成一次海上航行,“内容一致”即要求补写的句子与航行 有关:“形式一致”即要求补写的句子是动宾结构,要用比喻,①句押韵,②句不押韵 6.[答案]B [分析]这道题既考査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 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 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
2006 届高三语文“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专题 编写:洪泽县中学 张宝玉 9 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⒈答案]B [分析]“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喻“感情汹涌澎湃”不当,因为“野马”向前奔跑,而“汹涌”指“(水) 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应改为“大海的波涛”。 ⒉[答案]D [分析]不是“夸张”,是对比。 ⒊[答案]⑴选文中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方法,如“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无数的珍珠”、“一滴一滴的 雨点亲吻着稚嫩的尖芽”等。 ⑵B [分析] ⑴选取以上任何一处,抓住该修辞运用的效果进行评析均可,根据情况适当给分。 ⑵“闹”字点染得极为生动,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⒋[答案]示例:他必然会像大海中失去航向的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里颤巍巍里随波飘荡。 ⒌[答案] 示例:①张满信念的风帆 ②握紧思索的舵把 [分析] 这首诗将青年人追求理想的人生经历比喻成一次海上航行,“内容一致”即要求补写的句子与航行 有关;“形式一致”即要求补写的句子是动宾结构,要用比喻,①句押韵,②句不押韵。 ⒍[答案]B [分析]这道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 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 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