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论语》十三则: (一)《论语宪问》(二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事实上: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泱泱大国,礼仪之 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 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 族智慧的伟大发明。 让美国《人名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享有世界 级艺术奇观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光彩照人: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是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僧鉴 真。不仅如此,我们的诸子百家的“大争鸣”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两千多年;我们的元杂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一)《论语·宪问》(二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事实上: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泱泱大国,礼仪之 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 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 族智慧的伟大发明。 让美国《人名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享有世界 级艺术奇观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光彩照人;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是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僧鉴 真。不仅如此,我们的诸子百家的“大争鸣”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两千多年;我们的元杂
剧比莎士比亚的剧作早了几个世纪;我们的“芦沟晓月”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叹为观止。 所有这一切都堪称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奇葩、世界艺术的精华。 伟大的祖国:不朽的文化、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学术,穿越历史的隧道,跨越无垠的时 影响着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全世界诸多的人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他们的思想点燃我 们思想的火花、心灵的明灯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有德者必有言: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以德报德: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 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 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 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2、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正直 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为什么说“有德者必有言”呢? 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反过来,一个有好 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养。勇和仁的关系也一样。一个有仁德 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而不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反过来说,一个有
剧比莎士比亚的剧作早了几个世纪;我们的“芦沟晓月”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叹为观止。 所有这一切都堪称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奇葩、世界艺术的精华。 伟大的祖国:不朽的文化、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学术,穿越历史的隧道,跨越无垠的时 空,影响着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全世界诸多的人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他们的思想点燃我 们思想的火花、心灵的明灯。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有德者必有言: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以德报德: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 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 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 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2、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正直 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为什么说“有德者必有言”呢? 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反过来,一个有好 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养。勇和仁的关系也一样。一个有仁德 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而不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反过来说,一个有
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有言者不必有德”一句。它成了后世说“文人无行”的理论依据。一个 文人,一个著名作家,他当然是非常“有言”的了,有的甚至是“著作等身”,但却并不一定有 好的道德修养。这就是所谓“文人无行”的现象。 当然,说“文人无行”并不是说所有的文人都没有德行。这正如说“有言者不必有德”的“不 必”是不一定一样。不一定有德,也就不一定没有德,所以,也有“有言者”又有德的情况 勇与仁的关系也是这样,“勇者不必有仁”,也不排除勇者也有仁的情况存在。 从愿望来说,我们当然是希望有言者又有德,有勇者又有仁的了。 2、“以德报怨”是道家思想,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你赞同哪一种抱怨方式?为什么? 社会需要宽容,但是不能一味的宽容,而应该区别对待,这个社会上总是有很多阴暗的 人与事,但是同样这个社会上还存在着善良与正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依靠着陌生人的善 良,那么我们就用善良来回报这个社会。 还要用“以直报怨”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社会上的丑恶与黑暗,而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伤害, 统统一笑风云过吧,冤冤相报何时了,太过于计较的话岂不是很累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妙的言论,这是言行一致:但有精妙言论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 的人,因为生活中难免有心口不一的奸佞之人。一个仁者一定有大勇,无私无畏,见义勇为 而勇者却不一定有仁,有的人惊世骇俗,一朝之忿而不顾身家性命,这只是匹夫之勇,是血 气方刚之辈。“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在这里被孔子一言道破。 2、报德、抱怨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孔子主张“以直 报怨以直道而行,是主张明辨是非的。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1、读下列诗歌: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有言者不必有德”一句。它成了后世说“文人无行”的理论依据。一个 文人,一个著名作家,他当然是非常“有言”的了,有的甚至是“著作等身”,但却并不一定有 好的道德修养。这就是所谓“文人无行”的现象。 当然,说“文人无行’”并不是说所有的文人都没有德行。这正如说“有言者不必有德”的“不 必”是不一定一样。不一定有德,也就不一定没有德,所以,也有“有言者”又有德的情况。 勇与仁的关系也是这样,“勇者不必有仁”,也不排除勇者也有仁的情况存在。 从愿望来说,我们当然是希望有言者又有德,有勇者又有仁的了。 2、“以德报怨”是道家思想,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你赞同哪一种抱怨方式?为什么? 社会需要宽容,但是不能一味的宽容,而应该区别对待,这个社会上总是有很多阴暗的 人与事,但是同样这个社会上还存在着善良与正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依靠着陌生人的善 良,那么我们就用善良来回报这个社会。 还要用“以直报怨”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社会上的丑恶与黑暗,而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伤害, 统统一笑风云过吧,冤冤相报何时了,太过于计较的话岂不是很累。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妙的言论,这是言行一致;但有精妙言论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 的人,因为生活中难免有心口不一的奸佞之人。一个仁者一定有大勇,无私无畏,见义勇为; 而勇者却不一定有仁,有的人惊世骇俗,一朝之忿而不顾身家性命,这只是匹夫之勇,是血 气方刚之辈。“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在这里被孔子一言道破。 2、报德、抱怨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孔子主张“以直 报怨”以直道而行,是主张明辨是非的。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1、读下列诗歌: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这两首诗壮怀激烈、气贯长虹、曾激励国人志士的悲壮诗,让后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中 国人人所不齿的卖国贼,大汉汗——汪精卫联系起来。谁能够知道,这样的大汉奸,却能够 写出这样的爱国诗?历史就是和我们开了这样一个大大的玩笑,也佐证“有德者不必有言” 的正确性,质疑了“文如其人”的正确性 在生活中,你能分辨言行一致、或心口不一的人吗?怎样才能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2、蒙牛乳业这两年通过成功的事件营销,行业地位逐渐建立起来了。但当年牛根生和同事 们创立的过程却是九死一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困难,而且,其中大多数困难还是 竞争对手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在采取什么竞争哲学这个问题上,牛根生应该是很有发言 权的。他在阐述“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座右铭时,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 “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 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 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 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 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 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 (《人力资本》) 这不仅仅是不主动做坏事,而且是主动让步,近于主动做好事了,牛根生这个说法, 其实是对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战略的最好注解。每天抱怨自己的经营环境恶劣,以至于无法 让他们在经营中保持基本的诚信原则的人潜心读一读蒙牛创业的历史,应该会有所启示 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宽容地对待别人?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这两首诗壮怀激烈、气贯长虹、曾激励国人志士的悲壮诗,让后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中 国人人所不齿的卖国贼,大汉汗——汪精卫联系起来。谁能够知道,这样的大汉奸,却能够 写出这样的爱国诗?历史就是和我们开了这样一个大大的玩笑,也佐证 “有德者不必有言” 的正确性,质疑了“文如其人”的正确性。 在生活中,你能分辨言行一致、或心口不一的人吗?怎样才能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2、蒙牛乳业这两年通过成功的事件营销,行业地位逐渐建立起来了。但当年牛根生和同事 们创立的过程却是九死一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困难,而且,其中大多数困难还是 竞争对手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在采取什么竞争哲学这个问题上,牛根生应该是很有发言 权的。他在阐述“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座右铭时,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 “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 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 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 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 10%后,他 会改变 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 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 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 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 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 (《人力资本》) 这不仅仅是不主动做坏事,而且是主动让步,近于主动做好事了,牛根生这个说法, 其实是对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战略的最好注解。每天抱怨自己的经营环境恶劣,以至于无法 让他们在经营中保持基本的诚信原则的人潜心读一读蒙牛创业的历史,应该会有所启示。 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宽容地对待别人?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论语》十三则: (二)《论语卫灵公》(四则之1、2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培养学生“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守 信”等各方面的美德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 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含哲理 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它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很喜欢《论语》,曾经借用 《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给他的女儿们取名为李敏、李讷,希望她们成 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二)《论语·卫灵公》(四则之 1、2 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培养学生 “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守 信”等各方面的美德。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 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含哲理 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它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很喜欢《论语》,曾经借用 《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给他的女儿们取名为李敏、李讷,希望她们成 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通“智”)者不失人,亦 不失言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可以跟他交谈而不跟他交谈,这是失去了可以交谈的人。不可以跟他交谈而跟 他交谈,这是浪费言词。明智的人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 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2、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我们应当怎样理 解呢? 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 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 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 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重仁义是儒家的重要思想。这关系到个人的修养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当生与义矛盾 时,孟子也说要“舍生取义”,对“杀身成仁”你是怎样看的?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1、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通“智”)者不失人,亦 不失言。”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可以跟他交谈而不跟他交谈,这是失去了可以交谈的人。不可以跟他交谈而跟 他交谈,这是浪费言词。明智的人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 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2、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我们应当怎样理 解呢? 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 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 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 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重仁义是儒家的重要思想。这关系到个人的修养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当生与义矛盾 时,孟子也说要“舍生取义”,对“杀身成仁”你是怎样看的?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孔子说:可以对一个人直言不讳,那人便是自己的朋友。如果看到他发生错误,宁可对 他下一个警告,即使他现在因此对自己不谅解都可以,但等到他失败了,就会想到我对他说 的话是有益的,那就是对得起人。你能做到“不失人吗”? 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在家庭中亲人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 候,去提出问题来谈,谈了也是白谈,这是时机不对。所以,人与人之间,说话真难。学校 里同学之间相处,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你能做到不失言吗?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论语》十三则: (二)《论语·卫灵公》(四则之3、4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培养学生“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守 信”等各方面的美德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孔子说:可以对一个人直言不讳,那人便是自己的朋友。如果看到他发生错误,宁可对 他下一个警告,即使他现在因此对自己不谅解都可以,但等到他失败了,就会想到我对他说 的话是有益的,那就是对得起人。你能做到“不失人吗”? 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在家庭中亲人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 候,去提出问题来谈,谈了也是白谈,这是时机不对。所以,人与人之间,说话真难。学校 里同学之间相处,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你能做到不失言吗?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二)《论语·卫灵公》(四则之 3、4 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培养学生 “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守 信”等各方面的美德。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讲述《令狐荐贤》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唐宣宗教界时,令狐绚任宰相,他想向唐宣宗推荐 李远,因为唐宣宗听了别人的话,死活也不答应。令狐绚认定李远有真才实学,对宣宗说 “我们不能因为谁言辞动听而提拔他,也不能因为一句话埋没了人才啊!”唐宣宗连连点头, 李远去了杭州后,果然把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听了花言巧语就上当,更不能因 为一句话埋没了人才 孔子认为,在评价和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只是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 孔子最初对人是听到人家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但是后来,他从弟子宰予白天睡懒觉这 件事上认识到这种看法的偏颇,于是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 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认为,对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的,而且更重 要的是“观其行”,也就是要考察人的实际行为。 历史上“以言举人”结果却坏了大事的例子很多,比如战国时的赵孝成王以言取人,任用了 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四十万赵军被俘活埋。 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素有知人之名,但也同样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了言过其实 不懂实战的马谡当大将,结果失了街亭,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明代学者王夫之评 价孔子所说的“以言取人,失之宰予”,这句话是千古以来言语虽简短,却是非常重要的一句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 仁者 、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3、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有价值的言
讲述《令狐荐贤》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唐宣宗教界时,令狐绹任宰相,他想向唐宣宗推荐 李远,因为唐宣宗听了别人的话,死活也不答应。令狐绹认定李远有真才实学,对宣宗说: “我们不能因为谁言辞动听而提拔他,也不能因为一句话埋没了人才啊!”唐宣宗连连点头, 李远去了杭州后,果然把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什么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听了花言巧语就上当,更不能因 为一句话埋没了人才。 孔子认为,在评价和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只是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 孔子最初对人是听到人家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但是后来,他从弟子宰予白天睡懒觉这 件事上认识到这种看法的偏颇,于是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 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认为,对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的,而且更重 要的是“观其行”,也就是要考察人的实际行为。 历史上“以言举人”结果却坏了大事的例子很多,比如战国时的赵孝成王以言取人,任用了 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四十万赵军被俘活埋。三 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素有知人之名,但也同样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了言过其实、 不懂实战的马谡当大将,结果失了街亭,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明代学者王夫之评 价孔子所说的“以言取人,失之宰予”,这句话是千古以来言语虽简短,却是非常重要的一句 话。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 仁者。”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3、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有价值的言 论
4、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 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什么是君子呢?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 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 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凡是有建设性的语言,不管是什么 人的,都应当采用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其实,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 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思想品德修养也是一样。选择品德高尚 的人交往,与他们做朋友,受他们的影响熏陶,潜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就会 在无形在得到提高。 其实,这也正是《颜渊》篇里曾子说君子“以友辅仁”的道理。从另一个角度说,便是“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选择交往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孔子注重因材施教,对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提问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如颜渊问仁, 孔子说:“为仁由己”;仲弓问仁。则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颜渊、仲弓、子路等 人的性格、经历,想一想孔子为什么要对“为仁”这个问题做不同的解释 六、引导实践,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 2、课外阅读《论语》,积累关于君子之德的言论,看看那些是自己应当具备的美德 (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 的忧患
4、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住 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什么是君子呢?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 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 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凡是有建设性的语言,不管是什么 人的,都应当采用。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其实,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 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思想品德修养也是一样。选择品德高尚 的人交往,与他们做朋友,受他们的影响熏陶,潜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就会 在无形在得到提高。 其实,这也正是《颜渊》篇里曾子说君子“以友辅仁”的道理。从另一个角度说,便是“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选择交往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孔子注重因材施教,对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提问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如颜渊问仁, 孔子说:“为仁由己”;仲弓问仁。则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颜渊、仲弓、子路等 人的性格、经历,想一想孔子为什么要对“为仁”这个问题做不同的解释。 六、引导实践,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 2、课外阅读《论语》,积累关于君子之德的言论,看看那些是自己应当具备的美德。 ⑴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 的忧患
(2)子曰:“躬①自厚②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①躬:这里解释为亲自、自身的意思。②厚: 忠厚、厚道。【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评析】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 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 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3)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 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 别人。” (5)子曰:“君子矜(1)而不争,群而不党。”【注释】(1)矜:音jTn,庄重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论语》十三则: (三)《论语季氏》(四则之1、2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交益友与损友的利害关系 2明确何谓有益的乐趣,何谓有害的乐趣。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⑵子曰:“躬①自厚②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①躬:这里解释为亲自、自身的意思。②厚: 忠厚、厚道。【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评析】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 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 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⑶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 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⑷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 别人。” ⑸子曰:“君子矜(1)而不争,群而不党。” 【注释】 (1)矜:音jīn,庄重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⑹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一、《论语》十三则: (三)《论语·季氏》(四则之 1、2 则) 目标定向: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交益友与损友的利害关系。 2.明确何谓有益的乐趣,何谓有害的乐趣。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