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阅读系统训练 )父亲的画面刘墉 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 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 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③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他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那里面 有着银白的长毛,很软,也很温暖。 ④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汘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种心 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⑤傍晩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黄昏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 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 虾当饵。 ⑥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 花,仿佛银梭般飞射。 ⑦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 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 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⑧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 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国外买回一大箱立 体书,每面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我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 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⑨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 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 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 ⑩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 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老虽老, 孤的须发飘,上阵全凭马和刀 父亲有我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 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 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 宠成了什么样子!” 桴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 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1 叙事散文阅读系统训练 (一)父亲的画面 刘墉 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 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 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③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他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那里面 有着银白的长毛,很软,也很温暖。 ④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种心 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⑤傍晚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黄昏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 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 虾当饵。 ⑥我最爱看那月光下鱼儿挣扎出水的画面,闪闪如同白银打成的鱼儿,扭转着、拍打着,激起一片水 花,仿佛银梭般飞射。 ⑦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 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 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⑧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 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国外买回一大箱立 体书,每面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我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 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⑨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 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 父亲的身影,站在我的身后…… ⑩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 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老虽老, 孤的须发飘,上阵全凭马和刀……” ○11父亲有我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一直到他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 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 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 宠成了什么样子!” ○12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 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13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 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摘自《美文》2007年第12期) 1.(概括能力)请用小标题形式完成第②至⑩段所描述的父亲的几幅画面。(4分) 快乐的溜滑梯 月下钓鱼乐 →「千方计买图→ 教我唱京戏 2.(理解词句、语言表达能力)读第④段,从神态和动作两方面想像并描写出父亲看到“我”“有些不对劲 的样子”时的反应。(2分) 3.读第段,体味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4分) (理解词句能力。思路提示:此句话涉及几个人物?蕴含的都有谁的情感?谁对谁的情感?谁对谁的什么 情感?) 4.试分析第5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两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写法分析能力。答题提示:这类题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 (1)主题方面(提示:先答这一段写了什么,然后思考与主题的关系) (2)结构方面 二)母亲与莫扎特 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什么莫扎特。记 得那一年我刚把音响搬回家时,她蹑手蹑脚走过来,奇怪地望了望这庞然大物,问我这是什么物体? 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我知道这样说对谁也讲不清,我只有对自己一遍遍倾诉, 两年前的夏天,我常去两个地方消遣:一是月坛邮票市场,一是灯市口唱片公司。抱着邮票回家,邮票 不会说话,任你摆弄,任你和那些古今中外的哲人或动物相会就是了,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摆弄, 看膩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唱片不是邮票,买回来不是看的是要听的,而且,常觉得音量太小
2 ○14“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15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 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摘自《美文》2007 年第 12 期) 1.(概括能力)请用小标题形式完成第②至⑩段所描述的父亲的几幅画面。(4 分) 2.(理解词句、语言表达能力)读第④段,从神态和动作两方面想像并描写出父亲看到“我”“有些不对劲 的样子”时的反应。(2 分) 3.读第○11段,体味画线句所蕴含的情感。(4 分) (理解词句能力。思路提示:此句话涉及几个人物?蕴含的都有谁的情感?谁对谁的情感?谁对谁的什么 情感?) 4.试分析第○15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两方面所起的作用。(4 分) (写法分析能力。答题提示:这类题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 (1)主题方面(提示:先答这一段写了什么,然后思考与主题的关系): (2)结构方面: (二)母亲与莫扎特 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什么莫扎特。记 得那一年我刚把音响搬回家时,她蹑手蹑脚走过来,奇怪地望了望这庞然大物,问我这是什么物体? 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我知道这样说对谁也讲不清,我只有对自己一遍遍倾诉。 两年前的夏天,我常去两个地方消遣:一是月坛邮票市场,一是灯市口唱片公司。抱着邮票回家,邮票 不会说话,任你摆弄,任你和那些古今中外的哲人或动物相会就是了,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摆弄, 看腻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唱片不是邮票,买回来不是看的是要听的,而且,常觉得音量太小 快乐的溜滑梯 月下钓鱼乐 千方百计买图书 教我唱京戏
难听出效果,便把音量放大,震得满屋搖摇晃晃;又常在夜深人静时听,觉得乐曲融合着沉郁的夜色才有 韵味,才能把心融化……母亲常无法休息。我几次对老人说:“吵您睡觉吧?”她总是摆摆手:“不碍的 听你的!”我问她:“好听吗?”她点着头:“好听!”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在母亲的眼里,孩 子的事再小也总是大事。她就是那么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在那些个无月多云或星稠云淡的夜 晚,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巴赫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那便是我 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了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了一盘莫扎特《安魂曲》的激光唱片。我拿了起来, 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这是莫扎特一生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但是,我还是把它放下 了,我实在不喜欢莫扎特,我一直觉得他短短一生写的乐曲太多太滥太流畅,缺少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勃 拉姆斯的挚情,更缺少贝多芬的深刻。我知道这是我的偏执,但在音乐面前喜欢与否,来不得半点虛伪。 这天黄昏,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我问她:“今晚您 想吃点儿什么?”她像以往一样说:“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几十年以来,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 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我炒莱,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晩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 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晩很晩……谁会想到,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母亲依然 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丧事过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我无法不把它与母亲联系在一起,人生哪有这样的巧合?莫非莫扎 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我很后悔没有买 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妤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 默默的爱,难道不也是一种深刻吗?我看到梅纽因写过的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乐“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 葡萄园,外面幽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母亲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也没有理解母 鬼使神差,我又来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 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说文章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母亲的平凡而美好。 2、阅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对母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本文主要写母亲,却以“母亲与莫扎特”为题,为什么?
3 难听出效果,便把音量放大,震得满屋摇摇晃晃;又常在夜深人静时听,觉得乐曲融合着沉郁的夜色才有 韵味,才能把心融化……母亲常无法休息。我几次对老人说:“吵您睡觉吧?”她总是摆摆手:“不碍的, 听你的!”我问她:“好听吗?”她点着头:“好听!”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在母亲的眼里,孩 子的事再小也总是大事。她就是那么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在那些个无月多云或星稠云淡的夜 晚,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巴赫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那便是我。 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了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了一盘莫扎特《安魂曲》的激光唱片。我拿了起来, 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这是莫扎特一生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但是,我还是把它放下 了,我实在不喜欢莫扎特,我一直觉得他短短一生写的乐曲太多太滥太流畅,缺少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勃 拉姆斯的挚情,更缺少贝多芬的深刻。我知道这是我的偏执,但在音乐面前喜欢与否,来不得半点虚伪。 这天黄昏,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我问她:“今晚您 想吃点儿什么?” 她像以往一样说:“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几十年以来,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 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我炒菜,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晚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 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晚很晚……谁会想到,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母亲依然 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丧事过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我无法不把它与母亲联系在一起,人生哪有这样的巧合?莫非莫扎 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我很后悔没有买。 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好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 默默的爱,难道不也是一种深刻吗?我看到梅纽因写过的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乐“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 葡萄园,外面幽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母亲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也没有理解母 亲。 鬼使神差,我又来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 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说文章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母亲的平凡而美好。 2、阅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对母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本文主要写母亲,却以“母亲与莫扎特”为题,为什么?
4、在充满遗憾、同情的余味中,文章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为天下的为人子女者提一个合理的建议或忠 告。 (三)敲雪 (沈阳)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妤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 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 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毎 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岀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 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 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岀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 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 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 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 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妤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 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 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 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 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选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 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 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 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4 4、在充满遗憾、同情的余味中,文章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为天下的为人子女者提一个合理的建议或忠 告。 (三)敲雪 (沈阳)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 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 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 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 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 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 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 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 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 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 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 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 “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 了好多。”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 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 ...,轻轻地 ...把积雪一点一点 ....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 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 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11)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12)“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 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 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 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 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 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喚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 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拌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 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2分) 4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5 (13)“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14)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 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 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15)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 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 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 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16)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 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17)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18)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 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19)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 想读书了?” (20)“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21)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22)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 分) 2.选文第(3)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3.选文第(11)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2 分) 4.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 ...,轻轻地 ...把积雪一点一点 ....敲下来……
5.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分) (四)人间好时节 ①小时候,没有电视和电玩,连电影也难得有机会看,我的游戏,就是唐诗。 ②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本破破旧旧的《唐诗三百首》,教四岁半的我和一岁半的弟弟背诵。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我生命里第一首诗。我还不识字,母亲念一句,就跟着 念一句,像堆积木似的,把一首诗完整地堆砌在小脑袋瓜里 就是这二十个似懂非懂的宇,敲开了一扇鸟语花香的诗意之门。 ③那两三年,也是母亲很难得的一段家庭主妇生涯。我还清楚记得,背诗的时候,母亲在厨房里揉面, 捏出一个个巧致的面娃娃,有豆沙馅的小兔包;芝麻馅的小鱼包,还有小鸟啦,花朵啦,各式各样的,放 进蒸笼里去,就在我们背完一首五绝或七绝的时候,鼓膨膨的包子蒸妤了。能够准确背岀诗来,就能获得 个兔包或是鱼包的奖赏,热騰腾的包子捧在手里,却还瞅着别样的,恨不能多背几首诗 ④吃过晚饭,父母亲便牵着我和弟弟的手,出门散步。我们把白天里背熟的诗,背给父亲听,欲穷千 里目,砰,我把一粒石子踢得远远的,更上一层楼,追上去踢得更远,痛快地,砰! ⑤常常,遇见不相识的路人,因为两个用着嘹亮童音,如冋歌吟的孩子背诗的声音而驻足,听完之后 看见他们眼中的惊奇和赞赏,我和弟弟仿佛穿上了最华美的衣裳 ⑥少女时期,我曾在当时还没拆除的国际学舍举办的书展中,买下自己第一本词选,《三李词选》,选 的是李白、李后主和李清照。规定自己,每天一定要背一阕词,这三位诗人的词选,统一是感伤的情调 这使我变得多愁善感,沉溺于眼泪与自怜。 ⑦有个同学整日里是开心的,如同阳光下的银杏树,哗啦哗啦,一阵风过就闪着细碎的笑声。她很惊 讶地注意到我的落落寡合,于是,有一次我生日,她在卡片上抄了一首诗给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⑧这里面的忧愁呢?追悔呢?感伤呢?为什么既不怀念远去的朋友?也不追忆逝去的情事呢?为什么 没有年华老去的无奈?为什么没有时不我予的慨叹?为什么这首诗读完了,竟然对生活有了好多喜悦的情 绪,让我忍不住想要出门去,感觉一年四季的风花雪月,感觉活着是一种幸福。 ⑨从那时候我就意识到,诗词的世界何其广阔,绝不只是提供了多愁善感而已。 ⑩我从没有什么座右铭,遇见困扰或烦恼的时候,也不求神问卜,我习惯翻阅诗。那些诗人从不吝惜 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a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喧闹歇,繁华过,往事如水流去,王维给我们的总是平淡悠远的禅意 山穷水尽之时也不是绝境,因为那正是新希望的开始 ⑩②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广为人们称道。他一生历尽艰辛,但词中蕴含的超
6 5.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3 分) (四)人间好时节 ①小时候,没有电视和电玩,连电影也难得有机会看,我的游戏,就是唐诗。 ②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本破破旧旧的《唐诗三百首》,教四岁半的我和一岁半的弟弟背诵。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我生命里第一首诗。我还不识字,母亲念一句,就跟着 念一句,像堆积木似的,把一首诗完整地堆砌在小脑袋瓜里。 就是这二十个似懂非懂的字,敲开了一扇鸟语花香的诗意之门。 ③那两三年,也是母亲很难得的一段家庭主妇生涯。我还清楚记得,背诗的时候,母亲在厨房里揉面, 捏出一个个巧致的面娃娃,有豆沙馅的小兔包;芝麻馅的小鱼包,还有小鸟啦,花朵啦,各式各样的,放 进蒸笼里去,就在我们背完一首五绝或七绝的时候,鼓膨膨的包子蒸好了。能够准确背出诗来,就能获得 一个兔包或是鱼包的奖赏,热腾腾的包子捧在手里,却还瞅着别样的,恨不能多背几首诗。 ④吃过晚饭,父母亲便牵着我和弟弟的手,出门散步。我们把白天里背熟的诗,背给父亲听,欲穷千 里目,砰,我把一粒石子踢得远远的,更上一层楼,追上去踢得更远,痛快地,砰! ⑤常常,遇见不相识的路人,因为两个用着嘹亮童音,如同歌吟的孩子背诗的声音而驻足,听完之后, 看见他们眼中的惊奇和赞赏,我和弟弟仿佛穿上了最华美的衣裳。 ⑥少女时期,我曾在当时还没拆除的国际学舍举办的书展中,买下自己第一本词选,《三李词选》,选 的是李白、李后主和李清照。规定自己,每天一定要背一阕词,这三位诗人的词选,统一是感伤的情调, 这使我变得多愁善感,沉溺于眼泪与自怜。 ⑦有个同学整日里是开心的,如同阳光下的银杏树,哗啦哗啦,一阵风过就闪着细碎的笑声。她很惊 讶地注意到我的落落寡合,于是,有一次我生日,她在卡片上抄了一首诗给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⑧这里面的忧愁呢?追悔呢?感伤呢?为什么既不怀念远去的朋友?也不追忆逝去的情事呢?为什么 没有年华老去的无奈?为什么没有时不我予的慨叹?为什么这首诗读完了,竟然对生活有了好多喜悦的情 绪,让我忍不住想要出门去,感觉一年四季的风花雪月,感觉活着是一种幸福。 ⑨从那时候我就意识到,诗词的世界何其广阔,绝不只是提供了多愁善感而已。 ⑩我从没有什么座右铭,遇见困扰或烦恼的时候,也不求神问卜,我习惯翻阅诗。那些诗人从不吝惜, 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⑾“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喧闹歇,繁华过,往事如水流去,王维给我们的总是平淡悠远的禅意。 山穷水尽之时也不是绝境,因为那正是新希望的开始。 ⑿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广为人们称道。他一生历尽艰辛,但词中蕴含的超
然物外的旷达人生态度却无不让人心生钦羡仰慕之情。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远离纷扰喧嚣的尘世,过着一种悠然淡泊、从容自在的生活。 他舍弃的是世俗的名利,收获的却是内心的宁静 山4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韵,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我们必须有一首 或是几首诗,要放进人生的行囊里,以抵御生命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坎坷甚至灾难。 05我常想到童年时,背着诗,踢着石子,在黑夜里畅快地奔跑场景。 間6让我们一边念一首诗,一边把挫折和烦恼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 (作者:张曼娟,文章有删改) 17.文章记述了作者成长过程中与诗结下的不解之缘。阅读①⑨段,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1) (2)母亲用蒸包奖励“我”背诗。 (3)饭后散步时,“我”和弟弟背诗赢得路人的赞赏 (4) 18.根据αD-③3段的内容,概括作者从诗词中收获了哪些心灵与智慧的启发。(3分) 19.纵观全文,请你谈谈对文章题目中“好时节”含义的理解。(3分) 20.联系你积累的古诗词,想一想,你准备把哪两句诗“放进人生的行囊里”?请你写下来并说明理由。(文 章中引用的诗词除外)(4分) (五)目送(节选 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妤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 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汋重而沉沉下垂,越岀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 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 件事情的开启
7 然物外的旷达人生态度却无不让人心生钦羡仰慕之情。 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远离纷扰喧嚣的尘世,过着一种悠然淡泊、从容自在的生活。 他舍弃的是世俗的名利,收获的却是内心的宁静…… ⒁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韵,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我们必须有一首, 或是几首诗,要放进人生的行囊里,以抵御生命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坎坷甚至灾难。 ⒂我常想到童年时,背着诗,踢着石子,在黑夜里畅快地奔跑场景。 ⒃让我们一边念一首诗,一边把挫折和烦恼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 (作者:张曼娟,文章有删改) 17.文章记述了作者成长过程中与诗结下的不解之缘。阅读①—⑨段,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 分) (1) 。 (2)母亲用蒸包奖励“我”背诗。 (3)饭后散步时,“我”和弟弟背诗赢得路人的赞赏。 (4) 。 18.根据⑾—⒀段的内容,概括作者从诗词中收获了哪些心灵与智慧的启发。(3 分) 19.纵观全文,请你谈谈对文章题目中“好时节”含义的理解。(3 分) 20.联系你积累的古诗词,想一想,你准备把哪两句诗“放进人生的行囊里”?请你写下来并说明理由。(文 章中引用的诗词除外)(4 分) (五)目送(节选) 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 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 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 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 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冋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 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 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疫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 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揶。终于轮 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 他也戴上耳机——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 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 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 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 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2.阅读全文,补充填写下面表格中的内容。(3分) 时间 情节 儿子对母亲的态度 小学 母亲目送儿子上小学 十六岁 勉强忍受 十一岁 母子同路同车,母亲目送儿子上公车 13.作者在第⑦段中,为什么用“一瞥”而不用“一望”?(2分) 14.本文以“目送”为标题,好在哪里?(2分) 15.文章最后一段写道“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又说“不必追”,你怎样理解?(3分)
8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 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 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 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 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 他也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 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 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 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 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2.阅读全文,补充填写下面表格中的内容。(3 分) 时间 情节 儿子对母亲的态度 小学 母亲目送儿子上小学 十六岁 勉强忍受 二十一岁 母子同路同车,母亲目送儿子上公车 13.作者在第⑦段中,为什么用“一瞥”而不用“一望”?(2 分) 14.本文以“目送”为标题,好在哪里?(2 分) 15.文章最后一段写道“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又说“不必追”,你怎样理解?(3 分)
(六)命的驱使 ①文化大革命到来之前,我才20多岁。我决心把一生的时光,都溶进调色盘里。那雨中的船、枝上的 鸟、泥土中的小花小草、薄暮冥冥中一张张模糊而有生气的脸,把我牢牢地固定在画架前,再也没有想到 与它分开 ②然而,1966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动乱就像从天而降的重锤,把我的世界砸得粉碎。于是,往日那些 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美梦一般流散了 ③一夜之间,千万人的命运发生骤变;千万个家庭发生了在书本里都不曾见过的怪诞离奇的悲剧。那 时在海河边有个地方叫挂甲寺,经常会发现有投河自尽的人。有老者、有青年、有腰间捆着婴儿一同殉难 的妇女。每当看到这些下狠心毁掉自己的人时,我的心都会颤栗,心想他们必有许多隐忍在心、难以抗拒 的苦痛。于是我便不自觉地虛构起他们生前的故事。我平日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万千感受也都自然而然 地向虛构的故事中聚拥而来。开始,我只是把这些故事讲给至亲好友们听。为了安全,我把故事中的人物、 地点、社会背景全換成外国的,当做一个个旧的外国小说或电影故事。我以讲故事来排遣郁结心中的情感 ④一个夜晚,外边刮着冷风。一位许久的老朋友突然跑到我家来。他不等我说什么,便一口气讲了他 长长一段奇特的遭遇。我听着,流下泪,夹在手指间的烟卷灭了也不知道。他讲完了,忽然用激动得发颤 的声音问我:“你说,将来的人会不会知道咱们这种生活?这种处境?你说,现在有没有人把这些事写下来? 可是那就得冒着生命的危险呀!不过,这对于将来的人该是多么有价值啊!”我们都沉默了。我俩都顺着 他这番话思索下去……从此,我便产生了动笔写的念头。 ⑤我把自己锁在屋里,偷偷写起来,只要有人叩门,我立即停笔,并把写了字的纸东藏西掖,尽管是片 言只语,但是这片言只语要是被人发现,就会毁了自己,甚至家破人亡,不堪设想。后来写得多了,我就 把这些写妤的东西埋藏在院子的砖块下边、塞在楼板缝里,或者一层层粘起来,外边糊上宣传画片,做为 掩蔽,以便将来有用时拿温水泡了再一张张揭岀来……但藏东西的人总觉得什么地方都不稳妥。一度,我 把这些稿子卷成卷儿,塞进自行车的横梁管儿里。这车白夭就放在单位里,单位整天闹着互相查找“敌情 线索”。我总觉得会有人猛扑过去从车管儿里把稿子掏出来。不安整天折磨着我。 ⑥终于有一天,我把稿子悄悄弄出来,用着烧了。心里立刻平静下来,跟着而来的却是茫然和沮丧 ⑦以后,我一旦有了抑制不住的写的冲动时,便随写随撕碎,扔在厕所里冲掉;有时写妤了,轻轻读给 自己听,读到自己也受感动时便再重读几遍,最后却只能恋恋不舍地投进火炉里。当辗转的火舌把一张张 浸着心血的纸舔成薄薄的余灰时,我的心仿佛被灼热的火舌刺穿了。写了不能发表,又不能给任何人看 还收留不住,有什么用?多么傻气的做法!多么愚蠢的冲动!多么无望的希望 ⑧但是我必须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充实自己。我发现,我是有良心的,我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是悄 悄地为祖国的将来做一点点事呀!这样,我便再不毁掉自己笔下的每一张纸了。我下了决心,我干我的 一不管将来如何,不管光明多么遙远,不管路途中间会多么艰辛和寂寞,会有多大的阻碍,会出现怎样意 外的变故。 ⑨现在回想起来,这便是我走向文学之路最初的脚步了
9 (六)命的驱使 ①文化大革命到来之前,我才 20 多岁。我决心把一生的时光,都溶进调色盘里。那雨中的船、枝上的 鸟、泥土中的小花小草、薄暮冥冥中一张张模糊而有生气的脸,把我牢牢地固定在画架前,再也没有想到 与它分开。 ②然而,1966 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动乱就像从天而降的重锤,把我的世界砸得粉碎。于是,往日那些 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美梦一般流散了。 ③一夜之间,千万人的命运发生骤变;千万个家庭发生了在书本里都不曾见过的怪诞离奇的悲剧。那 时在海河边有个地方叫挂甲寺,经常会发现有投河自尽的人。有老者、有青年、有腰间捆着婴儿一同殉难 的妇女。每当看到这些下狠心毁掉自己的人时,我的心都会颤栗,心想他们必有许多隐忍在心、难以抗拒 的苦痛。于是我便不自觉地虚构起他们生前的故事。我平日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万千感受也都自然而然 地向虚构的故事中聚拥而来。开始,我只是把这些故事讲给至亲好友们听。为了安全,我把故事中的人物、 地点、社会背景全换成外国的,当做一个个旧的外国小说或电影故事。我以讲故事来排遣郁结心中的情感。 ④一个夜晚,外边刮着冷风。一位许久的老朋友突然跑到我家来。他不等我说什么,便一口气讲了他 长长一段奇特的遭遇。我听着,流下泪,夹在手指间的烟卷灭了也不知道。他讲完了,忽然用激动得发颤 的声音问我:“你说,将来的人会不会知道咱们这种生活?这种处境?你说,现在有没有人把这些事写下来? 可是那就得冒着生命的危险呀!不过,这对于将来的人该是多么有价值啊!” 我们都沉默了。我俩都顺着 他这番话思索下去……从此,我便产生了动笔写的念头。 ⑤我把自己锁在屋里,偷偷写起来,只要有人叩门,我立即停笔,并把写了字的纸东藏西掖,尽管是片 言只语,但是这片言只语要是被人发现,就会毁了自己,甚至家破人亡,不堪设想。后来写得多了,我就 把这些写好的东西埋藏在院子的砖块下边、塞在楼板缝里,或者一层层粘起来,外边糊上宣传画片,做为 掩蔽,以便将来有用时拿温水泡了再一张张揭出来……但藏东西的人总觉得什么地方都不稳妥。一度,我 把这些稿子卷成卷儿,塞进自行车的横梁管儿里。这车白天就放在单位里,单位整天闹着互相查找“敌情 线索”。我总觉得会有人猛扑过去从车管儿里把稿子掏出来。不安整天折磨着我。 ⑥终于有一天,我把稿子悄悄弄出来,用着烧了。心里立刻平静下来,跟着而来的却是茫然和沮丧。 ⑦以后,我一旦有了抑制不住的写的冲动时,便随写随撕碎,扔在厕所里冲掉;有时写好了,轻轻读给 自己听,读到自己也受感动时便再重读几遍,最后却只能恋恋不舍地投进火炉里。当辗转的火舌把一张张 浸着心血的纸舔成薄薄的余灰时,我的心仿佛被灼热的火舌刺穿了。写了不能发表,又不能给任何人看, 还收留不住,有什么用?多么傻气的做法!多么愚蠢的冲动!多么无望的希望! ⑧但是我必须从自己身上寻找力量充实自己。我发现,我是有良心的,我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是悄 悄地为祖国的将来做一点点事呀!这样,我便再不毁掉自己笔下的每一张纸了。我下了决心,我干我的— —不管将来如何,不管光明多么遥远,不管路途中间会多么艰辛和寂寞,会有多大的阻碍,会出现怎样意 外的变故。 ⑨现在回想起来,这便是我走向文学之路最初的脚步了
⑩那年我在滇南,那里的亚热带风情使我耳目一新。那些哈尼族人的大茅屋顶、傣族人的竹楼、苗族 妇女艳丽的短裙,混在一片棕榈、芭蕉、竹丛、雪花一样飘飞的木棉和蓝蓝的山影之中,令我感动不已。 不知不觉又唤起我画画的欲望。我回到家,赶忙翻岀搁放许久的纸笔墨砚,呆在屋里一连画了许多天,还 拿出其中若干幅参加了美术展览。当时,一些朋怀疑我要重操旧业了。不,不,这仅仅像着了魔似的闹了 一阵子而已。跟着,潜在心底的人物又开始浮现岀来,日夜不宁地折磨我了。我便收拾起画具,抹净桌面 摆上一叠空白的稿纸 11是啊,我之所以离开至今依然酷爱的绘画,中途易辙,改从写作生涯,大概是受命运的驱使吧!这 不单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 13.文章中作者详细写出了自己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里最初走向文学之路时的写作经历及心路历程, 阅读文章第⑤一⑧段,填写表格。(5分) “我”的写作历 “我”的心路历程 偷偷写并用各种方法藏稿子 平静、茫然和沮丧 珍惜写下的稿子 14.本文第⑩段作者记叙了自己因感动而重拾画笔,最后又依然回归文学之路的事情。这些记叙有什么作 用?(4分) 15.作者为什么说改从写作生涯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请结合 文章内容,简要说出你的理解。(不超过150字)(6分)
10 ⑩那年我在滇南,那里的亚热带风情使我耳目一新。那些哈尼族人的大茅屋顶、傣族人的竹楼、苗族 妇女艳丽的短裙,混在一片棕榈、芭蕉、竹丛、雪花一样飘飞的木棉和蓝蓝的山影之中,令我感动不已。 不知不觉又唤起我画画的欲望。我回到家,赶忙翻出搁放许久的纸笔墨砚,呆在屋里一连画了许多天,还 拿出其中若干幅参加了美术展览。当时,一些朋怀疑我要重操旧业了。不,不,这仅仅像着了魔似的闹了 一阵子而已。跟着,潜在心底的人物又开始浮现出来,日夜不宁地折磨我了。我便收拾起画具,抹净桌面, 摆上一叠空白的稿纸…… 11 是啊,我之所以离开至今依然酷爱的绘画,中途易辙,改从写作生涯,大概是受命运的驱使吧!这 不单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 13. 文章中作者详细写出了自己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里最初走向文学之路时的写作经历及心路历程, 阅读文章第⑤—⑧段,填写表格。(5 分) “我”的写作历 “我”的心路历程 偷偷写并用各种方法藏稿子 ① ② 平静、茫然和沮丧 ③ ④ 珍惜写下的稿子 ⑤ 14. 本文第⑩段作者记叙了自己因感动而重拾画笔,最后又依然回归文学之路的事情。这些记叙有什么作 用?(4 分) 15. 作者为什么说改从写作生涯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请结合 文章内容,简要说出你的理解。(不超过 150 字)(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