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4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剌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 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徒以有先生也B、布衣之怒,\辍耕之垄上 C、长跪而谢之曰\千恩万谢 D、以头抢地耳\抢收抢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 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4分) (1)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2)此三子 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雎用“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B、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胃强暴 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C、选文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D、选文运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二、阅读(57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6—18 题。 (一)(14 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 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 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徒以.有先生也 B、布衣之.怒,﹨辍耕之.垄上 C、长跪而谢.之曰﹨千恩万谢. D、以头抢.地耳﹨抢.收抢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 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4 分) (1)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2)此三子 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雎用“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B、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胃强暴、 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C、选文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D、选文运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二)谦虚与虚伪(13分) 季羡林 ①在伦理道徳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 应该抑 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 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 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虛提高到“天 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 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ˆ谦卑”、“谦恭"、“谦和"、“谦谦 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④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 ⑤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 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 难于上青天。 ⑥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 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 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 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 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 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 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⑦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 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 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 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未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 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⑧总之,谦虛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 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岀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 于虚伪 10、选文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③—⑦段论证过程中的三个层次。(6分)
(二) 谦虚与虚伪 (13 分) 季羡林 ①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 应该抑。 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 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 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 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 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 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④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 ⑤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 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 难于上青天。 ⑥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 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 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 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 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 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 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⑦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 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 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 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 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⑧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 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 于虚伪。 10、选文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 分)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③—⑦段论证过程中的三个层次。(6 分)
1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选文①②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提出文章的论述的话题 B、选文第⑦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康有为的例子具体论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不 能进步”的观点,有说服力。 C、选文第⑦段中“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这句话 运用了设问,仅仅是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而已 D、“间不容发”一词准确突出谦虚与虚伪之间距离很小 )6A7、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 啊。8、(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2)我 效法他们三人,将要与你同归于尽。9、C、10、谦虚是美德,但必须出之以真诚,必须掌握分 寸,注意东西。(2分) 11、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2分);东西方对谦虚的不同态度(2分);如何把握谦虚的分寸(2 分)。 12、C(3分)
1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4)分 A、选文①②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提出文章的论述的话题。 B、选文第⑦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列举康有为的例子具体论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不 能进步”的观点,有说服力。 C、选文第⑦段中“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这句话 运用了设问,仅仅是起到提醒注意的作用而已。 D、“间不容发”一词准确突出谦虚与虚伪之间距离很小。 )6、A 7、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 啊。8、(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2)我 效法他们三人,将要与你同归于尽。9、C、10、谦虚是美德,但必须出之以真诚,必须掌握分 寸,注意东西。(2 分) 11、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2 分);东西方对谦虚的不同态度(2 分);如何把握谦虚的分寸(2 分)。 12、C(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