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河南农业大学 韩燕来
绪论 河南农业大学 韩燕来
一、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 (一)古代施肥实践 1.我国 ➢ 施肥历史最长; ➢ 古代称肥料为粪; ➢ 施肥则称为粪田;
一、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 (一)古代施肥实践 1.我国 ➢ 施肥历史最长; ➢ 古代称肥料为粪; ➢ 施肥则称为粪田;
(1) 较早地制造及使用了多种有机 肥料 ①腐烂的杂草肥田(春秋战国) ②蚕屎和人粪尿(汉代) ③绿肥、厩肥、饼肥、火粪(魏晋 以后) ④大粪,踏粪,火粪,泥粪,苗粪, 草粪等(元朝)
(1) 较早地制造及使用了多种有机 肥料 ①腐烂的杂草肥田(春秋战国) ②蚕屎和人粪尿(汉代) ③绿肥、厩肥、饼肥、火粪(魏晋 以后) ④大粪,踏粪,火粪,泥粪,苗粪, 草粪等(元朝)
(2)形成了一些重要施肥观点 ①根据作物生育期施肥:《汜胜之书》 中记载,不论哪种作物都强调施足基肥, 然后再看情况补追肥。 唐朝的《四时 纂要》中记载了关于基肥和种肥的作用。 ②施肥如用药的观点:南宋陈敷《农书》 强调了施肥的重要性,把肥料比作“粪 药” ,指出用粪犹如用药
(2)形成了一些重要施肥观点 ①根据作物生育期施肥:《汜胜之书》 中记载,不论哪种作物都强调施足基肥, 然后再看情况补追肥。 唐朝的《四时 纂要》中记载了关于基肥和种肥的作用。 ②施肥如用药的观点:南宋陈敷《农书》 强调了施肥的重要性,把肥料比作“粪 药” ,指出用粪犹如用药
③地力常新壮的培肥理论:元朝王祯提 出了土壤不是越种越瘠薄,而是可以常 新壮的原则,形了“地力常新壮”的土壤 培肥理论,提示了肥料的作用与效果。 ④提出了“三宜”的应变施肥的原则:清 朝杨shen“时宜”“土宜”和“物宜”的 “三宜”原则
③地力常新壮的培肥理论:元朝王祯提 出了土壤不是越种越瘠薄,而是可以常 新壮的原则,形了“地力常新壮”的土壤 培肥理论,提示了肥料的作用与效果。 ④提出了“三宜”的应变施肥的原则:清 朝杨shen“时宜”“土宜”和“物宜”的 “三宜”原则
2.国外 法国和德国直到11世纪,才开始施肥; 英国到13世纪农田施肥还很不普遍
2.国外 法国和德国直到11世纪,才开始施肥; 英国到13世纪农田施肥还很不普遍
1.施肥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2)养分归还学说 (3)最小养分律 (4)米采利希学说 (5)因子综合作用律 (二)近代施肥科学的发展
1.施肥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2)养分归还学说 (3)最小养分律 (4)米采利希学说 (5)因子综合作用律 (二)近代施肥科学的发展
2.我国施肥科学的发展 (1)解放前施肥科学的发展
2.我国施肥科学的发展 (1)解放前施肥科学的发展
解放前的我国施肥情况 阶段 时段 内容 化肥引进阶段 1901~ 1910 1901年,台湾省由日本进口化 肥,施于甘蔗上; 1905年我国大陆从西欧进口化 肥,用于沿海水稻、蔬菜; 1910年,保定直隶农事试验场 肥效试验。 肥效探索阶段 1909~ 1936 北京农事试验; 吉林公主岭农事试验场; 肥效及施肥技 术研究阶段 1936~ 1949 张乃凤第一次全国性的化肥肥 效试验; 第一个氯化铵长期定位试验;
解放前的我国施肥情况 阶段 时段 内容 化肥引进阶段 1901~ 1910 1901年,台湾省由日本进口化 肥,施于甘蔗上; 1905年我国大陆从西欧进口化 肥,用于沿海水稻、蔬菜; 1910年,保定直隶农事试验场 肥效试验。 肥效探索阶段 1909~ 1936 北京农事试验; 吉林公主岭农事试验场; 肥效及施肥技 术研究阶段 1936~ 1949 张乃凤第一次全国性的化肥肥 效试验; 第一个氯化铵长期定位试验;
(2)解放后施肥科学的发展 ①投肥结构不断变化,化肥的比重不断上升 ➢ 20世纪60年代以前: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 用阶段; ➢ 70~80年代: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 阶段 ➢ 80年代后:有机肥与氮、磷、钾、微量元 素肥料配合施用阶段
(2)解放后施肥科学的发展 ①投肥结构不断变化,化肥的比重不断上升 ➢ 20世纪60年代以前: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 用阶段; ➢ 70~80年代: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 阶段 ➢ 80年代后:有机肥与氮、磷、钾、微量元 素肥料配合施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