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课一测(八下二)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 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算瓢屡 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成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佯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5分) 1、填空:(6分) (1)本文是一篇 (体裁),作者 字 号 世称靖节先生, (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 学过他的散文 》。(3分) (2)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75分) 嗜( 辄()尽吝()情短褐( 晏汲 ()如箪()瓢()屡( )空黔( )娄( )兹( )佯()觞( )欤(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何许( )人 造( )饮辄 )尽 亲旧( 佯 )不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其言兹若人之佯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选择题:(3分)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兹若人之佯乎?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译文: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B或置酒而招之。译文:有时就摆了酒叫他来喝
1 文言文一课一测(八下二)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 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4.5 分) 1、填空:(6 分) (1)本文是一篇 (体裁),作者 ,字 , 号 ,世称靖节先生, (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 学过他的散文《 》。(3 分) (2)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3 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7.5 分) 嗜.( )酒 辄.( )尽 吝.( )情 短褐.( ) 晏.( )如 箪.( )瓢.( )屡.( )空 黔.( )娄.( ) 汲.( )兹.( )俦.( ) 觞.( ) 欤.( )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 分) 何许.( )人 造.( )饮辄.( )尽 亲旧..( ) 俦.( ) 不详.(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好读书,不求甚解。 (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选择题:(3 分)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译文: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B 或置酒而招之。译文:有时就摆了酒叫他来喝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译文:他去了就要喝得尽兴,约定一定喝醉 D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译文: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心领神会)B环堵萧然(空寂 C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D衔觞赋诗(酒杯) 6、“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2分) 7、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 分) 8、怎样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2分) 9、“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先生与“亲旧”的关系如何?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3分) 10、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2分) 11、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⑧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55分 12、填空:(9分) (1)《马说》的作者是 代著名 家;被后人
2 C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译文:他去了就要喝得尽兴,约定一定喝醉。 D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译文: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有会意..(心领神会) B 环堵萧然..(空寂) C 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 D 衔觞.赋诗(酒杯) 6、“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2 分) 7、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 分) 8、怎样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2 分) 9、“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先生与“亲旧”的关系如何?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3 分) 10、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2 分) 11、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 分) 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5.5 分) 12、填空:(9 分) (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 家;被后人
誉为“ 之首(2分) (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的手法,食马者 喻指 千里马喻指 ,伯乐喻 指 抨击了 的社会现 象,表达了作者_ 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 (7分) 13、用原文填空。(6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由此我们可想 到《马说》的一句话: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5分) 祗( )骈()不外见( 食( )马者 槽()枥() 食( )或尽粟()一石(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祗 )骈死( 策 )之不以其道( 执策( )而临 1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6分) ①才美不外见 通 含 义: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 义: 通 含 ③其真无马邪 含 义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誉为 “ ”之首(2 分) (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的手法,食马者 喻指 ,千里马喻指 ,伯乐喻 指 , 抨击了 的社会现 象,表达了作者 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 (7 分) 13、用原文填空。(6 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 到《马说》的一句话: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5 分) 祗.( ) 骈.( ) 不外见.( ) 食.( )马者 槽.( )枥.( ) 一食.( )或尽粟.( )一石.( )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 分) 祗.( ) 骈死..( ) 策.( )之不以其道.( ) 执策.( )而临.( )之 1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6 分) ①才美不外见 通 ,含 义: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含 义: 通 ,含 义: ③其真无马邪 通 ,含 义: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2分) 1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分两处)(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选择正确的答案:(3分) (1)才美不外见(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B.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這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2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22、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 23、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3分) 24、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发挥作用最需要的是什么?(2分) 25、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
4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 请写出两个含“马”字的成语。(2 分) ⑴ ⑵ 1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分两处)(2 分)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0、选择正确的答案:(3 分) (1)才美不外见 ( ) A.(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A.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C.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 )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2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 分) 22、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 分) 23、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3 分) 24、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发挥作用最需要的是什么?(2 分) 25、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
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1)传记(自传)陶渊明元亮五柳先生东晋《桃花源记》 (2)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2, shi zhe lin he yan dan piao lu qian lou ji zi chou shang yu 3、处所到,往就亲戚朋友同类,辈详细地知道 4、(1)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 快乐。(4)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5、(1)B(2)C(3)A 6、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7、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 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 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 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 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 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8、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也说明他读 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 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9、“此”指代的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与亲旧的关系甚为密切,从他们常置酒招 待五柳先生,五柳先生解怀畅饮不讲客套可以看出来。 10、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 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11、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 安于现状。 12、(1)韩愈唐文学家“唐宋八大家”(2)托物寓意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 者人才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 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3、(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其真不知马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 常马等不可得(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4、zhi an xian si cho li shi si dan 15、只是并列而死鞭打正确的方法鞭子面对 16、(1)“见”通“现”,表现。(2)“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3)“邪”通 “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7、(1)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5 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 分) 参考答案: 1、(1)传记(自传) 陶渊明 元亮 五柳先生 东晋 《桃花源记》 (2)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2、shì zhé lìn hè yàn dān piáo lǚ qián lóu jí zī chóu shāng yú 3、处所 到,往 就 亲戚朋友 同类,辈 详细地知道 4、(1)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 快乐。(4)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5、(1)B (2)C (3) A 6、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7、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 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 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 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 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 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8、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也说明他读 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 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9、“此”指代的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五柳先生与亲旧的关系甚为密切,从他们常置酒招 待五柳先生,五柳先生解怀畅饮不讲客套可以看出来。 10、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 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11、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 安于现状。 12、(1)韩愈 唐 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2)托物寓意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 者 人才 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 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3、(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其真不知马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 常马等不可得(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4、zhǐ pián xiàn sì cáo lì shí sù dàn 15、只是 并列而死 鞭打 正确的方法 鞭子 面对 16、(1)“见”通“现”,表现。(2)“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3)“邪”通 “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17、(1)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马不停蹄马齿徒增马到成功马仰人翻马革裏尸马失前蹄马首是瞻 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A(2)B(3)B 21、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 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23、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 知识,这样你就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因为自信 是成功的一半。 24、最需要的是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25、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 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 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 秘
6 (2)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仰人翻 马革裹尸 马失前蹄 马首是瞻 1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1)A(2)B(3)B 21、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2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 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23、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 知识,这样你就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因为自信 是成功的一半。 24、最需要的是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25、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 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 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 DNA 的奥 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