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中国能源展望2017)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33,文件大小:3.36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地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secusus sirs aher 世界能源展望 中国特别报告 国际能源署编著 中国能源展望2017 油工宗出社

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lieal sec sustainabl 世界能源展望 中国特别报告 国际能源署编著 中国能源展望2017 石油工出妝社

中国能源展望 2017 国际能源署 编著 世界能源展望 中国特别报告

内容提要 本报告在系统分析中国能源形势及相关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前提下,展望到2040年中国能源的 发展情况。本报告从国际能源署的角度解读中国能源发展的成绩、挑战和预测,也对不同政策情景做 了分析。有近百名专家参与了报告的准备、编写及审议,其中超过一半是中方专家。在中国“能源革 命”战略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本报告将为我们提供非常好的政策参考和学术讨论依据。 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国际能源署编著.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12 ISBN978-7-5183-2315-9 I.①世…Ⅱ.①国…Ⅲ①能源发展-研究报告-中国Ⅳ①F42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2017)第295909号 O OECD/EA, 2017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9 rue de la Federation, 75739 Paris Cedex 15, france No reproduction, translation or other use of this publication, or any portion thereof, may be made with- 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Applications should be sent to rights(@iea.org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a Energy Outlook: World Energy Outlook-2017 Special Report o OECD/IEA 2017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China energy Outlook: World Energy Outlook-20 been translated from its text which is the official version of this publicati the IEa is the author of the original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publication, the IEA takes no bility for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is translation. This publication has been translated under the sole respon ibility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本书官方原版为国际能源署所著的英文版,中文版图书由国际能源署授权石油工业出版社翻译 出版,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本书内容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 国际能源署编著 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100011) 网址http://www.petropub.com 编辑部:(010)64523766图书营销中心:(010)64523633 经销:全国新华书店 印刷: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12月第1版2017年12月第次印刷 710×1000毫米开本:1/16印张:15 字数:260千字 定价:180.0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图书营销中心负责调换)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 / 国际能源署编著.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 12 ISBN 978-7-5183-2315-9 Ⅰ.①世… Ⅱ.①国… Ⅲ.①能源发展-研究报告-中国 Ⅳ.①F426. 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95909号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 国际能源署 编著 出版发行: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 1 号楼 100011) 网 址:http://www.petropub.com 编 辑 部:(010) 64523766 图书营销中心:(010) 64523633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印 刷:北京中石油彩色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12月第1版 2017年12月第1次印刷 710×1000 毫米 开本:1/16 印张:15 字数:260千字 定 价:180.0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我社图书营销中心负责调换)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内 容 提 要 本报告在系统分析中国能源形势及相关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前提下,展望到2040年中国能源的 发展情况。本报告从国际能源署的角度解读中国能源发展的成绩、挑战和预测,也对不同政策情景做 了分析。有近百名专家参与了报告的准备、编写及审议,其中超过一半是中方专家。在中国“能源革 命”战略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本报告将为我们提供非常好的政策参考和学术讨论依据。 © OECD/IEA, 2017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9 rue de la Fédération, 75739 Paris Cedex 15, France No reproduction, translation or other use of this publication, or any portion thereof, may be made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Applications should be sent to: rights@iea.org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a Energy Outlook: World Energy Outlook-2017 Special Report © OECD/IEA, 2017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a Energy Outlook: World Energy Outlook-2017 Special Report has been translated from its English text which is the offi cial version of this publication. While the IEA is the author of the original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publication, the IEA takes no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is translation. This publication has been translated under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本书官方原版为国际能源署所著的英文版,中文版图书由国际能源署授权石油工业出版社翻译 出版,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本书内容

国际能源署 国际能源署是一个自治机构,创立于1974年11月。其在过去和现在都具有两重使 命:通过对石油供应的中断情况做出集体响应来促进其成员国的能源安全;为其29 个成员国及其他国家提供确保可靠、廉价的清洁能源供应方法的权威研究和分 际能源署在其成员国之间开展全面的能源合作计划,每个成员国都有义务持有相当于其 90天净进口的石油库存。国际能源署的目标是 ■确保成员国获得可靠、充足的各种形式能源供应;特别是在石油供应中断时要通过维持有 效的应急响应能力来实现 ■促进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能源政策,尤其是要减少导致气候 变化的温室气体的排 ■通过采集和分析能源数据,改善国际市场的透明度 ■支持全球能源技术协作,保障未来能源供应并减轻其环境影响,包括通过改 善能源效率以及开发和推广低碳技术 ■通过和非成员国、产业界、国际组织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接触 和对话,找到全球能源挑战的解决方案 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包括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捷克 丹麦 爱沙尼亚 International nea Energy gency Secure Sustainable 匈牙利 Together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新西兰 葡萄牙 D OECD/IEA, 2017 斯洛伐克 Intermational Energy Agency 西班牙 Websitewww.iea.org 土耳 英国 美国 欧洲委员会也参与了国际能源署的工作 请注意本出版物在使用和分发时有 具体限制。相关条款请参照

国际能源署 国际能源署是一个自治机构,创立于1974年11月。其在过去和现在都具有两重使 命:通过对石油供应的中断情况做出集体响应来促进其成员国的能源安全;为其29 个成员国及其他国家提供确保可靠、廉价的清洁能源供应方法的权威研究和分析。国 际能源署在其成员国之间开展全面的能源合作计划,每个成员国都有义务持有相当于其 90天净进口的石油库存。国际能源署的目标是:  确保成员国获得可靠、充足的各种形式能源供应;特别是在石油供应中断时要通过维持有 效的应急响应能力来实现。  促进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能源政策,尤其是要减少导致气候 变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 通过采集和分析能源数据,改善国际市场的透明度。  支持全球能源技术协作,保障未来能源供应并减轻其环境影响,包括通过改 善能源效率以及开发和推广低碳技术。  通过和非成员国、产业界、国际组织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接触 和对话,找到全球能源挑战的解决方案。 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包括: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加拿大 捷克 丹麦 爱沙尼亚 芬兰 法国 德国 希腊 匈牙利 爱尔兰 意大利 日本 韩国 卢森堡 荷兰 新西兰 挪威 波兰 葡萄牙 斯洛伐克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英国 美国 欧洲委员会也参与了国际能源署的工作。 请注意本出版物在使用和分发时有 具体限制。相关条款请参照: www.iea.org/t&c/ © OECD/IEA, 2017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ebsite: www.iea.org

特别推荐序 现在距离《世界能源展望(WEO)》最近一次深λ调査中国能源领域的未来 前景已经过去10年。2007年,中国已经占据全球能源市场的前端和中心地位,但 那时中国离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能源大国仍有一定的距离。今天,中国的全球影响 力涵盖了所有能源商品: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全球第二 大石油消费国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但中国不仅仅发展化石燃料,还是全世界 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家,2016年新增资本比例为40%左右;中国是全球最大 的电动汽车市场,其占2016年全球销售量的比例约为40%;而且中国还是全球能 源效率的倡导者。 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总结道,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和中国可通过加强 政策协作来大幅度增加双方的收益。这种合作关系确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加 深。两年前,在国际能源署向全世界主要能源参与者“敞开大门”的现代化战略 背景下,我有幸邀请到中国作为国际能源署首批联盟国之一,加入到国际能源署 这个大家庭中来。而且在2017年初,我同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先生 一道签署了《中国国家能源局——国际能源署三年合作方案》,进一步加深了国 际能源署和中国的合作。这份关于中国能源展望的《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 告》具体描述了这一努力所产生的重要成果。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对此次分析做出 杰出贡献的中国专家。 中国过去在能源和经济方面的成就令人敬仰,仅用了十年时间就使亿万人民 摆脱了贫困。但是,目前中国正处在新的发展时代的关键时刻。中国在“转型战8 略”中所表现的雄心壮志对中国和全球趋势而言都属于真正的转型举动。中国政 特别推荐序

特别推荐序 I © OECD/IEA, 2017 特别推荐序 现在距离《世界能源展望(WEO)》最近一次深入调查中国能源领域的未来 前景已经过去10年。2007年,中国已经占据全球能源市场的前端和中心地位,但 那时中国离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能源大国仍有一定的距离。今天,中国的全球影响 力涵盖了所有能源商品: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全球第二 大石油消费国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但中国不仅仅发展化石燃料,还是全世界 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家,2016年新增资本比例为40%左右;中国是全球最大 的电动汽车市场,其占2016年全球销售量的比例约为40%;而且中国还是全球能 源效率的倡导者。 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总结道,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和中国可通过加强 政策协作来大幅度增加双方的收益。这种合作关系确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加 深。两年前,在国际能源署向全世界主要能源参与者“敞开大门”的现代化战略 背景下,我有幸邀请到中国作为国际能源署首批联盟国之一,加入到国际能源署 这个大家庭中来。而且在2017年初,我同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先生 一道签署了《中国国家能源局——国际能源署三年合作方案》,进一步加深了国 际能源署和中国的合作。这份关于中国能源展望的《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 告》具体描述了这一努力所产生的重要成果。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对此次分析做出 杰出贡献的中国专家。 中国过去在能源和经济方面的成就令人敬仰,仅用了十年时间就使亿万人民 摆脱了贫困。但是,目前中国正处在新的发展时代的关键时刻。中国在“转型战 略”中所表现的雄心壮志对中国和全球趋势而言都属于真正的转型举动。中国政

府现以可持续发展作为能源转型的基本原则。在这种背景下,我希望《世界能源 展望中国特别报告》的及时发布,不仅为中国能源政策讨论做出积极贡献,也能 为国际社会深化理解中国及其能源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因此,我向国际能源署提议支持中国在能源方面的工作:通过数据和公正客 观的分析来帮助中国了解自己的政策选择,并且评估这些政策选择可能会对中国 经济增长产生什么影响,会对中国与更广泛能源世界的相互作用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为此,我希望继续加强国际能源署与中国的合作。 国际能源署署长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

II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 © OECD/IEA, 2017 府现以可持续发展作为能源转型的基本原则。在这种背景下,我希望《世界能源 展望中国特别报告》的及时发布,不仅为中国能源政策讨论做出积极贡献,也能 为国际社会深化理解中国及其能源领域带来深远影响。 因此,我向国际能源署提议支持中国在能源方面的工作:通过数据和公正客 观的分析来帮助中国了解自己的政策选择,并且评估这些政策选择可能会对中国 经济增长产生什么影响,会对中国与更广泛能源世界的相互作用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为此,我希望继续加强国际能源署与中国的合作。 国际能源署署长

前言 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WEO)每年都会深入调查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前景对世界能源展望的特殊意义。今年是我们自200年以来再次关注中 国。鉴于中国幅员辽阔,在能源领域的规模以及在全球能源事务中的权重,此次 选择无需特别说明。目前,中国的经济和能源政策正经历着巨大变化,这不仅对 中国本身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影响着全球能源市场。 这份特别报告采用与《世界能源展望2017》(WEO-2017)相同的综合政策 和建模假设。这些假设的详细说明请参考《世界能源展望2017》第一章“前言和 范围”,并且可登录网址iea, org/weo2017查看,其中包含该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建模 时使用的所有整体假设。本报告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分析了中国迅速变化的经济和能源状况。描述了中国现有体制和政策 体系、主要能源需求与供给趋势、能源资源规模以及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 所扮演的角色。此外,这一章还具体关注了中国的各个地区和省份。最后解 释了预测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描述了能源需求展望,讨论了终端消费行业以及电力行业的各种政策 和预测,并且得出了有关新政策情景的结论,新政策情景考虑了所有现有政 策以及已经公布但其执行仍然有待细化的政策。本章还讨论了各行业展望中 关键的不确定因素 ·第三章关注供给侧,涵盖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能 源。评估了这些资源的发展前景、投资需求和国际贸易展望。 第四章考虑了中国能源选择更为广泛的影响。本部分依次分析了两种特定情 言

前言 III © OECD/IEA, 2017 前言 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WEO)每年都会深入调查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前景对世界能源展望的特殊意义。今年是我们自2007年以来再次关注中 国。鉴于中国幅员辽阔,在能源领域的规模以及在全球能源事务中的权重,此次 选择无需特别说明。目前,中国的经济和能源政策正经历着巨大变化,这不仅对 中国本身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影响着全球能源市场。 这份特别报告采用与《世界能源展望2017》(WEO-2017)相同的综合政策 和建模假设。这些假设的详细说明请参考《世界能源展望2017》第一章“前言和 范围”,并且可登录网址iea.org/weo2017查看,其中包含该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建模 时使用的所有整体假设。本报告的结构如下: · 第一章分析了中国迅速变化的经济和能源状况。描述了中国现有体制和政策 体系、主要能源需求与供给趋势、能源资源规模以及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 所扮演的角色。此外,这一章还具体关注了中国的各个地区和省份。最后解 释了预测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 第二章描述了能源需求展望,讨论了终端消费行业以及电力行业的各种政策 和预测,并且得出了有关新政策情景的结论,新政策情景考虑了所有现有政 策以及已经公布但其执行仍然有待细化的政策。本章还讨论了各行业展望中 关键的不确定因素。 · 第三章关注供给侧,涵盖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能 源。评估了这些资源的发展前景、投资需求和国际贸易展望。 · 第四章考虑了中国能源选择更为广泛的影响。本部分依次分析了两种特定情

况。第一种情况是:中国的经济转型速度比新政策情景中预测的要慢。结合 宏观经济观点和能源建模讨论了转型推迟十年时会产生的影响。第二种情况 根据可持续发展情景中对中国的预测,探讨了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可能性 和中国超越其公布的宏伟目标的程度。最后回顾了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和趋 势不断产生的影响。 叫可持续发展情景是《世界能源展望2017》中的一种新情景,探讨了达到联合国成员国在2015年所制定的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与能源有关的主要目标的措施。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

IV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 © OECD/IEA, 2017 况。第一种情况是:中国的经济转型速度比新政策情景中预测的要慢。结合 宏观经济观点和能源建模讨论了转型推迟十年时会产生的影响。第二种情况 根据可持续发展情景[1]中对中国的预测,探讨了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可能性 和中国超越其公布的宏伟目标的程度。最后回顾了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和趋 势不断产生的影响。 [1] 可持续发展情景是《世界能源展望 2017》中的一种新情景,探讨了达到联合国成员国在 2015 年所制定的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与能源有关的主要目标的措施

致谢 这项研究由世界能源展望(WEO)团队中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与展望部 门(sTo)与国际能源署的其他部门和机构合作完成。这项研究由世界能源展 望能源需求展望部负责人 Laura cozzi和世界能源展望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 Tim gould设计和指导。本文的主要作者是 Timur Gul和 Kieran McNamara,他们领 导了分析工作。报告的主要贡献者分别是: Elie belleyrat、 Stephanie Bouckaert、 Paul hugues、 Kim tae-Yoon、 Ulises Neri flores、 Johannes Truby、 Kira West、 Brent Wanner、 David wilkinson、安琪(AnQi)(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 究所借调到国际能源署)和夏婷( Xia Ting)(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借调到 国际能源署)。 Zakia adam、AliA-Saar、 Yasmine arsalan、 Ruben bibas(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 Tord bjorndal、 Jean Chatear(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livia Chen、 lan cronshaw、 Hannah Daly、 Davide d ambrosio、 incenzo franza、 Timothy Goodson、韩媚、罗玉勇( Law gee yong)、 Pawet Olejarnik、 Claudia pavarini、 Apostolos Petropoulos、 Andrew Prag和 Glenn Sendak也对i 大力贡献。 Teresa coon和 Eleni tsoukala为此次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Edmund hosker负责本文的编辑工作 这份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署长高级顾问杨雷,天然气、煤炭与电力部 门的刘运辉,中国合作部的涂建军( Kevin tu)、吕忠,以及国际能源署中国 联络办公室的李想和王姝力的贡献。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部的彭旦文( David Benazeraf)、万海、周瑞宇和天然气、煤炭与电力部门的张晶杰,数据中心安新 莉,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门的侯芳,石油市场部门的马玉娇等为这份中文报告的翻 译工作提供了大力帮助。 可持续发展、技术与展望部门总监 Kamel ben naceur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与 展望部门代理总监 David turk全程指导该项目。能源技术政策部的 Luis munu 致谢

致谢 V © OECD/IEA, 2017 致谢 这项研究由世界能源展望(WEO)团队中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与展望部 门(STO)与国际能源署的其他部门和机构合作完成。这项研究由世界能源展 望能源需求展望部负责人Laura Cozzi和世界能源展望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 Tim Gould设计和指导。本文的主要作者是Timur Gül和Kieran McNamara,他们领 导了分析工作。报告的主要贡献者分别是:Elie Bellevrat、Stéphanie Bouckaert、 Paul Hugues、Kim Tae-Yoon、Ulises Neri Flores、Johannes Trüby、Kira West、Brent Wanner、David Wilkinson、安琪(An Qi)(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 究所借调到国际能源署)和夏婷(Xia Ting)(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借调到 国际能源署)。Zakia Adam、Ali Al-Saffar、Yasmine Arsalane、Ruben Bibas(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Tord Bjørndal、Jean Chatea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livia Chen、Ian Cronshaw、Hannah Daly、Davide D’Ambrosio、Vincenzo Franza、Timothy Goodson、韩媚、罗玉勇(Law Gee Yong)、Paweł Olejarnik、Claudia Pavarini、 Apostolos Petropoulos、Andrew Prag和Glenn Sondak也对该报告做出了大力贡献。 Teresa Coon和Eleni Tsoukala为此次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Edmund Hosker负责本文的编辑工作。 这份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署长高级顾问杨雷,天然气、煤炭与电力部 门的刘运辉,中国合作部的涂建军(Kevin TU)、吕忠,以及国际能源署中国 联络办公室的李想和王姝力的贡献。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部的彭旦文(David Benazeraf)、万海、周瑞宇和天然气、煤炭与电力部门的张晶杰,数据中心安新 莉,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门的侯芳,石油市场部门的马玉娇等为这份中文报告的翻 译工作提供了大力帮助。 可持续发展、技术与展望部门总监Kamel Ben Naceur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与 展望部门代理总监David Turk全程指导该项目。能源技术政策部的Luis Munuera

和国际能源署能源数据中心的 Emmanouil christinakis(原员工)为此次研究提供 了宝贵意见。国际能源署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尤其是 Paul simons、 Keisuke Sadamori、 Rebecca gaghen、 Duncan millard、 Laszlo varro、 Christian Zingers Amos bromhead、 Toril boson、 Araceli fernandez pales、 Peter Fraser、 Tristan Stanley、 Cecilia Tam和 Aya Yoshida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反馈。 感谢国际能源署通信与信息办公室帮助我们制作最终报告,尤其要感谢 Astrid dumond以及为我们制图的 Bertrand sadin。 Diana parillaud为同行评审程序提 供了必要的支持。 Lorean lyons也对制图和网站建设做出了贡献。 Debra justus为文 字编辑。 我们还要感谢中国国家能源局在本报告准备期间的大力支持。将真诚的感 谢献给中国国家能源局为此付出宝贵时间和帮助的许多高级官员和专家,特别是 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国际合作司司长顾骏、副司长安丰全、处长魏晓 威、副处长朱轩彤和油气司副处长董翔。 我们在此要感谢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和电力规划设计总 院为此次工作提供大力支持。 Markus amman、 Peter Rafa、 Janusz Cofala、 Gregor Kiesewetter、 Wolfgang Schopp、 Chris Heyes、 Zbigniew kliment和 Jens Borken- Kleefeld(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为此次分析提供了宝贵意见。我们还要感 谢谢秋野院长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对此次工作的帮助以及对国际能源署中国联络 办公室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此特别感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此次工作的积 极支持和帮助,感谢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为保证图书的如期出版做出的特别 努力。 国际能源署于2017年2月16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了一次100名左右参会人员的圆 桌会议,收集此次研究的基本意见。此外,国际能源署外部的很多专家也为这份 报告提供了意见,并且审核了这份报告的初稿。他们在研讨会期间提供的意见和 建议以及同行评审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并且对这份报告中所含的分析具 有重大价值,现将这些人列出并表示感谢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

VI 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特别报告 © OECD/IEA, 2017 和国际能源署能源数据中心的Emmanouil Christinakis(原员工)为此次研究提供 了宝贵意见。国际能源署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尤其是Paul Simons、Keisuke Sadamori、Rebecca Gaghen、Duncan Millard、Laszlo Varro、Christian Zinglersen、 Amos Bromhead、Toril Bosoni、Araceli Fernandez Pales、Peter Fraser、Tristan Stanley、Cecilia Tam和Aya Yoshida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反馈。 感谢国际能源署通信与信息办公室帮助我们制作最终报告,尤其要感谢 Astrid Dumond以及为我们制图的Bertrand Sadin。Diana Perillaud为同行评审程序提 供了必要的支持。Lorcan Lyons也对制图和网站建设做出了贡献。Debra Justus为文 字编辑。 我们还要感谢中国国家能源局在本报告准备期间的大力支持。将真诚的感 谢献给中国国家能源局为此付出宝贵时间和帮助的许多高级官员和专家,特别是 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国际合作司司长顾骏、副司长安丰全、处长魏晓 威、副处长朱轩彤和油气司副处长董翔。 我们在此要感谢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和电力规划设计总 院为此次工作提供大力支持。Markus Amman、Peter Rafaj、Janusz Cofala、Gregort Kiesewetter、Wolfgang Schöpp、Chris Heyes、Zbigniew Klimont和Jens Borken￾Kleefeld(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为此次分析提供了宝贵意见。我们还要感 谢谢秋野院长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对此次工作的帮助以及对国际能源署中国联络 办公室的大力支持。我们在此特别感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此次工作的积 极支持和帮助,感谢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为保证图书的如期出版做出的特别 努力。 国际能源署于2017年2月16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了一次100名左右参会人员的圆 桌会议,收集此次研究的基本意见。此外,国际能源署外部的很多专家也为这份 报告提供了意见,并且审核了这份报告的初稿。他们在研讨会期间提供的意见和 建议以及同行评审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并且对这份报告中所含的分析具 有重大价值,现将这些人列出并表示感谢: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33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