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2011年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8,文件大小:12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刖 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情况 〔一)综合利用规模稳步提高 〔二)综合利用效益日益显现 〔三)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一)共伴生矿产 〔二)尾矿 三、产业废物综合利用 〔一)粉煤灰 6889 〔二〕煤矸石 〔三)工业副产石膏 .10 〔四)冶炼渣 〔五)化工废渣 12 〔六)建筑垃圾 12 〔七〕废旧路面材料 13 〔八)废水 12 四、农林废物综合利用 15 〔一)秸秆 15

目 录 前 言........................................................................................2 一、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情况....................................................3 (一) 综合利用规模稳步提高..........................................3 (二) 综合利用效益日益显现..........................................3 (三) 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4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5 (一) 共伴生矿产..............................................................5 (二) 尾矿..........................................................................6 三、产业废物综合利用............................................................8 (一) 粉煤灰......................................................................8 (二) 煤矸石......................................................................9 (三) 工业副产石膏........................................................10 (四) 冶炼渣.................................................................... 11 (五) 化工废渣................................................................12 (六) 建筑垃圾................................................................12 (七) 废旧路面材料……………………………....…. 13 (八) 废水……………………………....………....….12 四、农林废物综合利用..........................................................15 (一) 秸秆........................................................................15

二)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材 16 〔三)畜禽粪便 16 〔四)海洋与水产品加工废物 17 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18 〔一)废钢铁 18 〔二)废有色金属 18 〔三)废纸 19 〔四)废塑料… 19 五)废旧纺织品.20 〔六)废旧木材 20 〔七)废旧轮胎 〔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九)生活垃圾 22 六、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制度建设 〔一)规划指导,强化宏观管理 23 〔〕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 〔三)重点推动,带动全面提升 24 〔四〕技术驱动,增强支撑能力 〔五〕政策导向,完善配套措施 〔六)试点示范,推广典型模式

(二) 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材........................................16 (三) 畜禽粪便................................................................16 (四) 海洋与水产品加工废物........................................17 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18 (一) 废钢铁....................................................................18 (二) 废有色金属............................................................18 (三) 废纸........................................................................19 (四) 废塑料....................................................................19 (五) 废旧纺织品............................................................20 (六) 废旧木材................................................................20 (七) 废旧轮胎................................................................21 (八)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21 (九) 生活垃圾................................................................22 六、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制度建设..........................................23 (一) 规划指导,强化宏观管理....................................23 (二) 转型升级,促进结构调整....................................23 (三) 重点推动,带动全面提升....................................24 (四) 技术驱动,增强支撑能力....................................24 (五) 政策导向,完善配套措施....................................25 (六) 试点示范,推广典型模式....................................25

前言 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切经济活动都 离不开资源的投入,同时也伴随着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我国人口众 多,资源禀赋不足,生态脆弱,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部分地区环境容量已严重超载。长 期以来,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导 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已经成为 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 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可持续发展 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两个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既 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和短缺问题,又有利于减少废物排放。我国政 府历来高度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把资源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大 技术经济政策和长远战略方针,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部署,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取 得了积极成效。 为全面客观反映2011年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及取 得的成效,特编写本年度报告

2 前 言 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切经济活动都 离不开资源的投入,同时也伴随着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我国人口众 多,资源禀赋不足,生态脆弱,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部分地区环境容量已严重超载。长 期以来,粗放型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导 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已经成为 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 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资源综合利用是解决可持续发展 道路中合理利用资源和减轻环境污染两个核心问题的有效途径,既 有利于缓解资源匮乏和短缺问题,又有利于减少废物排放。我国政 府历来高度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把资源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大 技术经济政策和长远战略方针,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 年,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部署,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取 得了积极成效。 为全面客观反映 2011 年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及取 得的成效,特编写本年度报告

、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情况 2011年,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资源综合利 用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综合利用规模稳步提高 2011年,我国煤炭、铜、铁、磷等重点矿种的采矿回采率、 选矿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比上年提高0.5%-1%,全国约1/3的共 伴生矿产资源实现综合开发。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等大 宗固体废物年利用量达15亿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近 60%,年利用量近20亿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1%,年 利用量5亿吨。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1.65亿吨,回收总 值达5763.9亿元部分城市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提高到70%, 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利用量分别占当年产量的13%、50% 23%和42%。 (二)综合利用效益日益显现 2011年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物减少堆存占地10多万亩 全国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达2800万千瓦,相当于减少原煤 开采4200万吨。从钢渣中提取出约450万吨渣钢,相当于减少铁 矿石开采近1740万吨。秸秆养畜相当于节约粮食5000万吨,作

3 一、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情况 2011 年,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扶持下,我国资源综合利 用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综合利用规模稳步提高 2011 年,我国煤炭、铜、铁、磷等重点矿种的采矿回采率、 选矿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比上年提高 0.5%-1%,全国约 1/3 的共 伴生矿产资源实现综合开发。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等大 宗固体废物年利用量达 15 亿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近 60%,年利用量近 20 亿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71%,年 利用量 5 亿吨。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 1.65 亿吨,回收总 值达 5763.9 亿元,部分城市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提高到 70%, 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利用量分别占当年产量的 13%、50%、 23%和 42%。 (二)综合利用效益日益显现 2011年,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物减少堆存占地10多万亩。 全国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达 2800 万千瓦,相当于减少原煤 开采 4200 万吨。从钢渣中提取出约 450 万吨渣钢,相当于减少铁 矿石开采近 1740 万吨。秸秆养畜相当于节约粮食 5000 万吨,作

为燃料使用相当于节约原煤约8400万吨。通过农林废物综合利用 节约木材超过9000万立方米。全国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10 万余家、各类回收网点30万个,从业人员1800多万人 (三)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2011年,组织实施“废物资源化技术与示范”国家科技计划 重点专项,统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全面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获得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钒钛资源、铜铅锌镍锍矿 伴生资源实现综合开发,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逐步实现产业 化,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中试成功,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取 得突破,以煤矸石、煤泥为主要燃料的大型煤矸石发电机组陆续投 入运行,全煤矸石烧结砖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为燃料使用相当于节约原煤约 8400 万吨。通过农林废物综合利用 节约木材超过 9000 万立方米。全国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 10 万余家、各类回收网点 30 万个,从业人员 1800 多万人。 (三)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2011 年,组织实施“废物资源化技术与示范”国家科技计划 重点专项,统筹 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全面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获得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钒钛资源、铜铅锌镍锍矿 伴生资源实现综合开发,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逐步实现产业 化,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中试成功,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取 得突破,以煤矸石、煤泥为主要燃料的大型煤矸石发电机组陆续投 入运行,全煤矸石烧结砖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一)共伴生矿产 2011年,我国黑色金属矿共伴生的30多种有用组分中,有 20多种得到综合利用;有色金属矿的45种共伴生组分中,有33 种得到综合利用;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约70%得到综合利用,综合 利用的金属量占到全国金属总产量的15%。全国35%的黄金、90% 的银、100%的铂族元素、75%的硫铁矿和50%以上的钒、碲、镓、 铟、锗等稀有金属来自于综合利用。贫镍硫化矿、贫锡多金属矿、 复杂低品位铜铅锌和钨钼铋多金属矿高效经济选别技术,低品位黑 白钨混合精矿直接水冶、钼铋精矿直接提取铋和钼等一批重大新工 艺、新技术得到突破和应用。全铁品位低于10%的超贫磁铁矿得到 开发利用。铜、铀等低品位难选冶矿石的地下溶浸和就地浸岀实现 工业化,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技术在矿山得到推广。 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14亿立方米,利用量达48 亿立方米。其中,井下瓦斯抽采量91亿立方米,利用量达30亿立 方米;煤层气产量23亿立方米,利用量18亿立方米。全国累计施 工煤层气井8000余口,产能超过60亿立方米,煤矿瓦斯用户200 余万户,瓦斯发电装机容量130万千瓦,煤层气燃料汽车9000余 辆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首批确 定6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11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骨干

5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一)共伴生矿产 2011 年,我国黑色金属矿共伴生的 30 多种有用组分中,有 20 多种得到综合利用;有色金属矿的 45 种共伴生组分中,有 33 种得到综合利用;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约 70%得到综合利用,综合 利用的金属量占到全国金属总产量的 15%。全国 35%的黄金、90% 的银、100%的铂族元素、75%的硫铁矿和 50%以上的钒、碲、镓、 铟、锗等稀有金属来自于综合利用。贫镍硫化矿、贫锡多金属矿、 复杂低品位铜铅锌和钨钼铋多金属矿高效经济选别技术,低品位黑 白钨混合精矿直接水冶、钼铋精矿直接提取铋和钼等一批重大新工 艺、新技术得到突破和应用。全铁品位低于 10%的超贫磁铁矿得到 开发利用。铜、铀等低品位难选冶矿石的地下溶浸和就地浸出实现 工业化,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技术在矿山得到推广。 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 114 亿立方米,利用量达 48 亿立方米。其中,井下瓦斯抽采量 91 亿立方米,利用量达 30 亿立 方米;煤层气产量 23 亿立方米,利用量 18 亿立方米。全国累计施 工煤层气井 8000 余口,产能超过 60 亿立方米,煤矿瓦斯用户 200 余万户,瓦斯发电装机容量 130 万千瓦,煤层气燃料汽车 9000 余 辆。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首批确 定 6 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 11 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骨干

企业。财政部等部门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管理 办法》,确定37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和40个矿产资源综合 利用示范基地,安排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等专项资金共计16亿元。科技部支持建立了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 物处理与处置、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 用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 用情况调查与评价工作,初步建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 标体系,确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 用率为今后评价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主要指标。 (二)尾矿 2011年,我国尾矿产生量达1581亿吨,同比增长13.5%, 其中铁尾矿8.06亿吨,铜尾矿3.07亿吨,黄金尾矿2.01亿吨 其他有色及稀贵金属尾矿1.34亿吨,非金属矿尾矿1.3亿吨。 2011年,尾矿综合利用量为2.69亿吨,同比增长23.1%,综 合利用率为17%,比上一年度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从尾矿中回 收有价组分约占尾矿利用总量的3%,资源回收量达800万吨,生 产建筑材料约占尾矿利用总量的43%充填矿山采空区约占尾矿利 用总量的53%。尾矿综合利用年产值达到468亿元

6 企业。财政部等部门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管理 办法》,确定 37 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和 40 个矿产资源综合 利用示范基地,安排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等专项资金共计 16 亿元。科技部支持建立了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 物处理与处置、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 用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 用情况调查与评价工作,初步建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 标体系,确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 用率为今后评价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主要指标。 (二)尾矿 2011 年,我国尾矿产生量达 15.81 亿吨,同比增长 13.5%, 其中铁尾矿 8.06 亿吨,铜尾矿 3.07 亿吨,黄金尾矿 2.01 亿吨, 其他有色及稀贵金属尾矿 1.34 亿吨,非金属矿尾矿 1.33 亿吨。 2011 年,尾矿综合利用量为 2.69 亿吨,同比增长 23.1%,综 合利用率为 17%,比上一年度提高 1.3 个百分点。其中从尾矿中回 收有价组分约占尾矿利用总量的 3%,资源回收量达 800 万吨,生 产建筑材料约占尾矿利用总量的 43%,充填矿山采空区约占尾矿利 用总量的 53%。尾矿综合利用年产值达到 468 亿元

表12007~2011年我国主要尾矿产生情况(亿吨) 种类 2007 2008 2009 2010 总计 铁尾矿 4.31 5.36 8.06 黄金尾矿 1.5 1.57 1.74 2.01 8.71 铜尾矿 2.41 2.56 3.05 3.07 13.55 其它有色金属 1.12 非金属尾矿 0.95 0.97 1.14 1.33 5.71 合计 11 11.92 13.93 15.81 表22009~2011年尾矿产生与综合利用情况 年份 尾矿产生量(亿吨)尾矿利用量(亿吨 尾矿利用率(%) 2009 11.92 1.59 13.3 2010 13.93 2.18 15.7 2011 15.81 17.0

7 表1 2007~2011年我国主要尾矿产生情况(亿吨) 种类 2 0 07 2 0 08 2 0 09 2 0 10 2 0 11 总计 铁尾矿 4.31 4.92 5.36 6.34 8.06 28.99 黄金尾矿 1.5 1.57 1.74 1.89 2.01 8.71 铜尾矿 2.41 2.46 2.56 3.05 3.07 13.55 其它有色金属 1.06 1.08 1.12 1.33 1.34 5.93 非金属尾矿 0.95 0.97 1.14 1.32 1.33 5.71 合计 10.23 11 11.92 13.93 15.81 62.89 表2 2009~2011年尾矿产生与综合利用情况 年份 尾矿产生量(亿吨) 尾矿利用量(亿吨) 尾矿利用率(%) 2009 11.92 1.59 13.3 2010 13.93 2.18 15.7 2011 15.81 2.69 17.0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