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 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黄河颂》导学稿(一课时) 板书课题:黄河颂 (三)预习反馈:(5分钟) 主备人:李新瑞备课组长:潘新华审核人:赵锋授课时间累积课时 1.学生口头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黄河。(附课件) 教学目标:1.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了解《黄河颂》 教师评价:声音、是否脱稿、流畅度) 的时代背景材料。根据语言环境相关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 2汇报小组板书、讲解重点字词、形近字、多音字,并调动其他同学参 课文并注意节奏 与。(教师评价:前后鼻音的区分、四声的标注、发音的准确)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 (四)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0分钟) 热的爱国情怀 过渡: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 3.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 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到写作中去。 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提示:关于诗歌朗读 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及诗的时代意义 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日标: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感受中 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 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 教学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合作释疑,展示成果 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 课型:课内阅读课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认真傾听 “先学”环节 播放《黄河颂》,学生仔细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一)课前预习1.看预习提示了解学习重点并借助相关资料了解歌词 2.深情朗读 词曲作者及写歌的背景 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2.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 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内 了解歌词大意、主旨 3.查资料,了解黄河的历史及描写黄河的诗词俗语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播放中的,同时展示黄河图片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 3.仔细品读,自主探究 华儿女的骄做和自豪。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 通过诵读诗歌:①你感受到了什么(我能用一首乐曲、一幅图 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词语、一句话、一首诗、用朗读表达、找到的资料,说出我的感 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 受…)?②你还有哪些疑问?(预设: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 感情?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一民族自豪感自 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 教”环节合作探究(20分钟) 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 过渡: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 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 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 3——201 4 下 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 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 3——201 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 二单元导学稿 1 《黄河颂》导学稿(一课时) 主备人:李新瑞 备课组长:潘新华 审核人:赵锋 授课时间 累积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了解《黄河颂 》 的时代背景材料。根据语言环境相关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并注意节奏。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 热的爱国情怀 。 3 .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 到写作中去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 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及诗的时代意义 。 德育目标: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感受中 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合作释疑 ,展示成果。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课内阅读课 教学过程: 一.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看预习提示了解学习重点并借助相关资料了解歌词 词曲 作 者 及写歌的背景。 2 .查字典解决 “读一读、写一写 ”和注释中的问题 , 了解歌词大意、主旨。 3 .查资料,了解黄河的历史及描写黄河的诗词俗语 。 (二)导入新课 ( 1 分钟) : 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同时展示黄河图片 。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 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 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 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 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 1938 年 9 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 了 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 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 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板书课题:黄河颂 ﹙三﹚预习反馈: ( 5 分钟) 1.学生口头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黄河。(附课件) (教师评价:声音、是否脱稿、流畅度) 2.汇报小组板书、讲解重点字词、形近字、多音字,并调动其他同学参 与。(教师评价:前后鼻音的区分、四声的标注、发音的准确) (四)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0 分钟) 过渡: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 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提示:关于诗歌朗读 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 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 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 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1 .认真倾 听 播放《黄河颂》,学生仔细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 朗 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 内 容 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 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3 .仔细品读 ,自主探究: 通过诵读诗歌: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能用一首乐曲 、一幅图 、 一 个词语 、一句话 、一首诗 、用朗读表达 、找到的资料 ,说出我的感 受…… ) ? ②你还有哪些疑问?(预设: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民族自豪感自 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二、 “后教”环节 合作探究 (20 分钟) 过渡: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 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一)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就是我们伟大祖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 2.一首歌一般有序曲、主体和尾声,作为歌词,这首诗也分成这样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节。请概括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序曲有什么作用?(序曲:黄 3.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 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引出颂歌) 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3.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 4.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 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下面从那些角度写了黄河?(望 上进行展示。(3、4选作) 惊涛狂澜一特写浊流连环一俯瞰奔向黄海一纵观劈成两半 四、作业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字词个两边,记会 横看) 2.背诵诗歌并能默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歌词中“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教师点拔: 出现三次,试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 板书设计: 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思考一养育中华民族,保卫中华民族,誓言学习黄河) (二)尽情地说 黄河颂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 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1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及质疑。(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主体望一一颂 中华民族的精神 2请同学们用“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你对本诗句子的品析。(教师点拔:可从修辞手法,蕴含感情去谈.) 尾声学习精神 预设:①“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②“向南北两 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尽量鼓 果后反思 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 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三、“提升”环节(9分钟) 1.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 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 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 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我们依恋 相关资料(多媒体显示) 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请同学们畅谈对两首诗的感受。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 2.结束语《黄河颂》的时代意义 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 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 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 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 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解黄 歌颂中 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3——201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3——201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2 (一)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2.一首歌一般有序曲、主体和尾声,作为歌词,这首诗也分成这样三 节。请概括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序曲有什么作用?(序曲:黄 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引出颂歌) 3.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 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下面从那些角度写了黄河?(望, 惊涛狂澜-特写 浊流连环-俯瞰 奔向黄海-纵观 劈成两半- 横看) 4.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教师点拔: 出现三次,试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 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思考-养育中华民族,保卫中华民族,誓言学习黄河) (二)尽情地说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 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1.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及质疑。(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2.请同学们用“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说说 你对本诗句子的品析。(教师点拔:可从修辞手法,蕴含感情去谈.) 预设:①“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②“向南北两 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尽量鼓 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 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三、“提升”环节(9 分钟) 1.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 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 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 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我们依恋 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请同学们畅谈对两首诗的感受。 2.结束语------《黄河颂》的时代意义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 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 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解黄 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 就是我们伟大祖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 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4.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 上进行展示。(3、4 选作) 四、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字词个两边,记会 2.背诵诗歌并能默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望――颂 中华民族的精神 尾声 学习精神 课后反思: 相关资料(多媒体显示) 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 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 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 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 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 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 年 8 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 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 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 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 《最后一课》导学稿(第一课时) 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 主备人:李新瑙备课组长:潘新华审核人:赵锋授课时间累积课时 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 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 教学日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小 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 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及变化原 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因,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关于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 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 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 德育目标: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 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通过自 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 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 月的鮮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鮮花掩盖着志士的 教学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 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自主感悟、合作释疑。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同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 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 果型:讲读课 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 教学过程: 相关资料补充 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作者:阿尔丰斯都德(法国)(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4.积累: 有关黄河的诗句: 出身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17岁时带着诗作到巴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厕身文学界。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 王维《使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 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 得了“著名小说家”。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投笔从戎。战争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刘禹锡·唐《浪淘沙》 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都德是位多产的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一一李白《赠裘十四》 还写有两部回忆录和一个剧本。有法国的狄更斯之誉称。主要作 有关黄河的俗语 品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等。短篇小说和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柏林之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德的短篇小说具有委婉、曲折、富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于暗示性的特色。 3.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2.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 5.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 6.九曲黄河十八湾 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 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 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 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 3——201 4 下 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 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 3——201 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 二单元导学稿 3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 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 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 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 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 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 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3.关于背景:1938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 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 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通过自 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 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 1935 年 8 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 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 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 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 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 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 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 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4. 积累: 有关黄河的诗句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 ·唐《浪淘沙》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有关黄河的俗语 : 1.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到黄河不死心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3.黄河归来不看川 ,黛眉归来不看山 4.三年两决口 ,百年一改道 5.黄河决了口 ,县官活不成 6.九曲黄河十八湾 《最后一课》导学稿(第一课时) 主备人:李新瑞 备课组长:潘新华 审核人:赵锋 授课时间 累积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小 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 2 .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 及变化原 因,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能复述故事情节 。 德育目标: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 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 强烈的爱国情感 。 教学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自主感悟、合作释疑。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相关资料补充: 1.作者:阿尔丰斯 .都德 (法国)(1840 -1897) ,法国著名小说家。 出身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17 岁时带着诗作到巴黎, 厕身文学界。1866 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 意。1868 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 得了 “著名小说家 ” 。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投笔从戎。战争生 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都德是位多产的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 外,还写有两部回忆录和一个剧本。有法国的狄更斯之誉称。主要作 品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 、> 、> 、>等。短篇小说> 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德的短篇小说具有委婉、曲折、富 于暗示性的特色。 2.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 国革命成果的路易 ·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 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 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 年 7 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 时指出的,敲响了 “第二帝国的丧钟 ” 。 9 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 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 明确:人物:小弗郎士(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情节:上学路上→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下课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后教”环节,合作探究: “先学”环节 过渡:在理清课文情节的基础上 (一)课前预习 1.根据图片提示,学生进行复述课文,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文情节。 1.了解作者及作品,复习小说三要素 2.研读第7-10自然段,完成表格: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 2.认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及作者情感。 的不同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督学()郝叟()()摊()懊悔( 平日上a最后- 钥匙()()诧异() 磨损()q1do()()哽()宛转() 气氛 4.解释下列词语 学生 督学征发哽踱惩罚 5.搜集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导入新课(1分钟) 导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尊 严,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 老师 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当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 语的时候,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 后排 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板凳 (三)预习反馈(5分钟) 三、“提升”环节思索探究 1学生口头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背景。(附课件) 过渡: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发生了变化 (教师评价:声音、是否脱稿、流畅度) 1.思考: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围绕着一个字“变”而发生哪 2汇报小组板书、讲解重点字词、形近字、多音字,并调动其他同学参 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练习一)(从文 中找出来并归纳)提示:环境的变化 心理变化 与。(教师评价:前后鼻音的区分、四声的标注、发音的准确) 变化: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 (四)、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0分钟) 敬愛老师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原因:他本就不是个坏孩子 感知课文 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更重要是 1、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大声朗读课文 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 2、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体会、感受或困 2.拓展延伸:读《少年中国说》,激发爱国激情 3、整理归纳: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整理、归纳学生的感受, 3.小练笔:发挥想象力,下课以后,替小弗郎士写一则日记 体会:引导学生进入初步的课文分析阶段。 板书设计:情节 初步分析课文 小弗郎士 1、提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课前(开端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3、学生再读课文,根据介绍的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 理 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果后反思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 3——201 4 下 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 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 3——201 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 二单元导学稿 4 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 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一、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复习小说三要素 2.认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及作者情感。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 ) 督.学( ) 郝叟..( )( ) 摊. ( ) 懊.悔( ) ch éng f á ( )( ) 钥匙.. ( )( ) 诧. 异 ( ) 磨 损. ( ) q í d ăo ( )( ) 哽. ( )宛转.. ( )( ) 4 .解释下列词语 督学 征发 哽 踱 惩罚 5.搜集本 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导入新课 ( 1 分钟 ) 导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尊 严,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 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当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 语的时候,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 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三)预习反馈 ( 5 分钟) 1.学生口头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背景。(附课件) (教师评价:声音、是否脱稿、流畅度) 2.汇报小组板书、讲解重点字词、形近字、多音字,并调动其他同学参 与。(教师评价:前后鼻音的区分、四声的标注、发音的准确) (四)、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0 分钟) 感知课文 1、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大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体会、感受或困惑; 3、整理归纳: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整理、归纳学生的感受, 体会 ;引导学生进入初步的课文分析阶段 。 初步分析课 文 1、提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学生再读课文,根据介绍的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 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人物:小弗郎士(主人公) 韩麦尔先生 情节:上学路上 →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 下课 二“后教”环节,合作探究: 过渡:在理清课文情节的基础上 1.根据图片提示,学生进行复述课文,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文情节。 2.研读第 7 -10 自然段,完成表格 :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 样 的不同? 三、 “提升”环节 思索探究 过渡: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发生了变化。 1.思考: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围绕着一个字“变”而发生哪 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练习一)(从文 中找出来并归纳)提示:环境的变化------心理变化 变化: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 敬爱老师 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原因:他本就不是个坏孩子; 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更重要是 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 2.拓展延伸:读《少年中国说》,激发爱国激情 3.小练笔:发挥想象力,下课以后,替小弗郎士写一则日记 板书设计: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心理 课后反思: 平 日 上 课 最 后 一 课 气 氛 学 生 老 师 后 排 板 凳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最后一课》导学稿(第二课时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 备人:李新瑞备课组长:潘新华审核人:赵锋授课时间累积课时 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教学目标: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称朗读中的重点句:“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 利用小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 德育目标: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 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 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1语言描写等方法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练习四)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希朗读时注意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讨论:“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教学方法:想象、朗读、合作、探究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 教学用具:投影仪 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 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 教学过程 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 “先学”环节 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 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 1.复习字词及了解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 2.熟读课文最后一部分,看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3.概括“最后一课”的含义及本文的中心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 4.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及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二)导入新课 3)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现在,我们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 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人物——韩麦尔先生 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我 (三)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 1.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放你们一天假吗?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这是他给孩子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韩麦尔 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 先生的愛国热情通过那些描写表现出来?)从文段中找 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 出并朗读,体会人物情感(练习 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 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 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 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 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 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 的热爱 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 这两个大字。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崇高的愛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二、“后教”环节合作探究: 言描写: 过渡:两个主要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刻画方法一样吗?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 3——201 4 下 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 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 3——201 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 二单元导学稿 5 《最后一课》导学稿 (第二课时) 主备人:李新瑞 备课组长:潘新华 审核人:赵锋 授课时间 累积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利用小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目标: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 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 1 .语言描写等方法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 感情。 教学方法:想象、朗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 课 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 .复习字词及了解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2 .熟读课文最后一部分,看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 3 .概括“最后一课”的含义及本文的中心 。 4 .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及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现在,我们 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人 物——韩麦尔先生。 (三)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韩麦尔 先生的爱国热情通过那些描写表现出来?)从文段中找 出并朗读,体会人物情感(练习二)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 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 \ "这写出了 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 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 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朗读指导: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 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朗读中的重点句:"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 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 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 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练习四) *朗读时注意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 2)讨论: "最后一课 "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 \ "柔和又严肃 \ "的语调说话。 "柔和 "表明他对 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 "严肃 \ "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 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 " 这 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 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 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 "最后一课 "结束 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 \ "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 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3)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平平常 常工作了 40 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 “玩忽职守”“ 我 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 放你们一天假吗?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 “可怜 ”的人:这是他给孩子 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离开他 工作 40 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 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 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 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 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 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 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 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 “法兰西万岁! ” 这两个大字。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二、 “后教”环节 合作探究: 过渡:两个主要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刻画方法一样吗?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缓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1.小弗郎士—心理描写:韩麦尔先生:语言、神态、动作、外貌 5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 过渡:人物刻画的如此真实,感情如此饱满,意义如此深刻,同时也 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 离不开作者对环境描写的匠心独运 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及体会其作用。(提示:序幕、课前、课堂) 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预设:(1)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6.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转拿使写一连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 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 7.“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 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己被侵略军所 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 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 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使出全身力量”:倾注他全部的爱国主 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表明: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 义情感和对敌人的恨。“法兰西万岁”: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深 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 挚的爱,而且坚信法兰西必胜。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 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3)课前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最后一课” 的集中体现。深化了主题。 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4)“屋顶上鸽子 8.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 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 了一个手势”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用这样的动作描写 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5)教 作结尾,好在哪里?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 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的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 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 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灵,留给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一方面也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3.“最后一课”有什么含义,重复出现起怎样的作用?(解题)文章 提升”环节 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 过渡:相信,与名家同行,你一定收获了许多 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 (一)谈谈你学完本课的收获 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 预设 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 1.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学生讨论) 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利于突出“我”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写出 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己经由天真 了“我”思想感情上极大变化,突出了主题,使文章真切感人。) 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 (2)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一所小学校 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含 里一位普通教师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来表现重大的历史事 4.重点研读最后一部分,试试看你能发现哪些问题 (3)通过典型的环境,运用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2.“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突出了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2.感悟体会 3.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4.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 的时间己经到了: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两者都宣告了阿 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 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 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的民族语言、祖国的语言告别,这对韩麦尔是 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惨白”不 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 )体验与反思 1.有人说,在和平环境里,我们谈爱国主义,我们要表达爱国主义感 而“苍白”多指病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 3——201 4 下 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 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 3——201 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 下册第 二单元导学稿 6 1.小弗郎士---心理描写 ;韩麦尔先生:语言、神态、动作、外貌 过渡:人物刻画的如此真实,感情如此饱满,意义如此深刻,同时也 离不开作者对环境描写的匠心独运。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及体会其作用。(提示:序幕、课前、课堂) 预设: ( 1)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 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 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 "看见 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 \ "这一环境描写表明 :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 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 才直接导致了 "最后一课 ”。( 3 ) 课前的环境描写烘托出 "最后一课 ” 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 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 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 教 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 的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 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3.“最后一课”有什么含义 ,重复出现起怎样的作用? (解题 )文章 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 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 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 在全明白了。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 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 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 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 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重点研读最后一部分,试试看你能发现哪些问题。 预设: 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2 . “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 ” , “号声 ”暗示了什么? 3 .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4 .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 的时间已经到了;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两者都宣告了阿 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的民族语言、祖国的语言告别,这对韩麦尔是 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 “ 惨 白 ” 不 能换 “苍白 ”,因为 “惨白 ”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 而 “苍白 ”多指病容。 5 .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 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 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 先生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6 .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转 拿 使 写 一连 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7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 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 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 “使出全身力量”:倾注他全部的爱国主 义情感和对敌人的恨。“法兰西万岁”: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深 挚的爱,而且坚信法兰西必胜。也是法国人民爱国精神和不屈意志 的集中体现。深化了主题。 8.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 了一个手势”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用这样的动作描写 作结尾,好在哪里?这是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 , 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 灵,留给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一方面也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三、 “提升”环节 过渡:相信,与名家同行,你一定收获了许多。 (一)谈谈你学完本课的收获 预设: 1.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 (学生讨论 ) (1)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利于突出 “ 我 ”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写出 了 “ 我 ”思想感情上极大变化,突出了主题,使文章真切感人。) (2)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一所小学校 里一位普通教师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来表现重大的历史事 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 (3)通过典型的环境,运用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突出了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2.感悟体会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 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 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 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二)体验与反思 1.有人说,在和平环境里,我们谈爱国主义,我们要表达爱国主义感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 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果真如此吗?那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 《土地的誓言》导学稿 该怎样表达爱国的情怀呢? 主备人:李新瑞备课组长:潘新华审核人:赵锋授课时间:累积课时 2.作业:以“新老师”为题,写一篇短文,想象德语老师来上课的情 教学日标 形及小弗朗士的表现 1.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氵 德育日标: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 最后一课 的爱国主义精神。 都德(法) 教学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环境:(时代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欣赏、自主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韩麦尔先生 果型:课内阅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贪玩幼稚、不爱学习 普通教师、不大负责任的人 先学”环节 情节:变 1.看“预习提示”了解学习重点并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注音 懂事、爱学习 爱国志士 怪诞(dan)亘古(gen)默契(q1)污秽(hu) 炽痛(ch)嗥鸣(hdo)谰语(lan) 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解释词语 课后反思 秽: 3.默读课文,查阅资料: (1)了解有关历史背景 (2)读懂课文,把握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3——201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3——201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7 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果真如此吗?那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 该怎样表达爱国的情怀呢? 2.作业:以“新老师”为题,写一篇短文,想象德语老师来上课的情 形及小弗朗士的表现。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法) 环境:(时代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敬仰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唤醒 贪玩幼稚、不爱学习 普通教师、不大负责任的人 情节:变 懂事、爱学习、爱祖国 爱国志士 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课后反思: 《土地的誓言》导学稿 主备人:李新瑞 备课组长:潘新华 审核人:赵锋 授课时间: 累积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 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欣赏、自主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课内阅读课 课 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看“预习提示”了解学习重点并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注音 怪诞.(dàn ) 亘.古(gèn ) 默契. ( qì ) 污秽.(huì ) 炽.痛(chì ) 嗥.鸣(háo ) 谰.语 (lán ) 解释词语 炽 痛: 标直: 嗥 鸣: 谰语: 亘 古: 污秽: 3.默读课文,查阅资料: (1)了解有关历史背景; (2) 读懂课文,把握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 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吕图人,现代作家,散文 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 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 丽。(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 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 2.写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十年,抗 描绘更形象、生动。(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 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3.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 (二)导入新课 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语句,联系文章背景,理解、揣摩这些句 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图片展示九一八及之后 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爱国情 要求:将划出的语句反复品读加以揣摩,以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 1.听读课文。在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说说你听完本文后有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 何感受?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几段) (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 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此点一下文章的结构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一 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土地的誓言”?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用原文回答) (4)这时我起来…乃是我的家乡 (这一标题比较独特,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 (5)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 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的污秽和耻辱。 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 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甘愿为此奉献一切的决心 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本身发 (6)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出的誓言”。) 作者在句中没有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 过渡:这篇情感真挚的散文,语言优美丽而强烈,读来回味无穷 笑”之类的语句,因为埋藏只用于己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 二、“后教”环节合作研读与赏杉 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 1.课文总共只有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结构相同:都是 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己不复存在。昔日的欢笑早己荡然无存 先直接抒发对故土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内容相 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 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写:内容不同:回忆中选取景物不同。 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 2.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品读揣摩 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谁埋藏了我们 ★此处学生答案可能不一,说得有道理即可,重点揣摩“当我躺在土 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藏他们!让埋藏 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 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藏侵略者的墓地!这正是作者发出铮铮誓 要求:小组间反复品读讨论分析本段的精彩之处,可结合练习一,讨 言的原因之 论后派代表回答,对答得好的同学要予以表扬 文中还有很多,学生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提升”环节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 过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巧妙的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3——201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3——201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8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 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 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2.写作背景:194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十年,抗 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导入新课 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图片展示九一八及之后 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爱国情 感。 (三)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听读课文。在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说说你听完本文后有 何感受?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几段) 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此点一下文章的结构。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 “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用原文回答) (这一标题比较独特,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 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 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本身发 出的誓言”。) 过渡:这篇情感真挚的散文,语言优美丽而强烈,读来回味无穷。 二、“后教”环节 合作研读与赏析 1.课文总共只有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结构相同:都是 先直接抒发对故土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内容相 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写;内容不同:回忆中选取景物不同。 2.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品读揣摩 *此处学生答案可能不一,说得有道理即可,重点揣摩“当我躺在土 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 要求: 小组间反复品读讨论分析本段的精彩之处,可结合练习一,讨 论后派代表回答,对答得好的同学要予以表扬。 预设:补充总结(参考答案)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 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 丽。(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3) 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 描绘更形象、生动。(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 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3.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 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语句,联系文章背景,理解、揣摩这些句 子。 要求:将划出的语句反复品读加以揣摩,以加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预设: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 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 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4)这时我起来……乃是我的家乡。 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5)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 的污秽和耻辱。 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甘愿为此奉献一切的决心。 (6)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在句中没有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 笑”之类的语句,因为埋藏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 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 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 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 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谁埋藏了我们 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藏他们!让埋藏 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藏侵略者的墓地!这正是作者发出铮铮誓 言的原因之一。 文中还有很多,学生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三、 “提升”环节 过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巧妙的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缓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1.总结质疑: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写作技巧是什么?) 不忘国耻赞美依恋 (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 土地的誓言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 振我中华悲愤战斗 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 血液一样”)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 果后反思 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 “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即“呼告手法”,显得直接而迫切 《木兰诗》导学稿(第一课时) 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主备人:李新瓚备课组长:潘新华审核人:赵锋授课时间:累积课时 学生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土地的眷念之情,体现作 者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 教学日标:1.积累生字词,能读准字音,分辨字形,知道意思,并 学会运用: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 2.谈谈学过本文后你有何感受? 2.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小结1: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 德育目标: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 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教学难点: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结2: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 教学方法:诵读法、感悟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大地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好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 课型:讲读课 表达了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在我们这片酒满热血的土地 教学过程 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建设 先学”环节 美好的家园。 (一)课前预习 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字词积累运用 过渡:作者端木蕻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 (1)注音 国之情,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灵寄宿之地 机杼zh可汗 Ke han鞍鞯jian 1.写一首同名诗歌 土地的誓言》,抒发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朔气shu 2.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他的情感。字数不 金柝tu红妆 zhuang著我旧时裳zhuo傍地走bdng 限。(写过的可进行修改) (2)查工具书,试结合课下解释疏通文义 3.听歌曲《希望的田野》,感受今日的繁荣富强 (3)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板书设计 2.了解作者作品。 土地的誓言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文讲述 了什么内容?你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回忆东北大地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 相关资料: 倾诉回到母亲(故乡)的身边,为她而战斗而牺牲誓 作者:郭茂倩,宋朝人。編写《乐府诗集》。《木兰诗》属于叙事诗 言 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板书设计2 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3——201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3——201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9 1.总结质疑: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写作技巧是什么?) (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 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 血液一样”)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 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 “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即“呼告手法”,显得直接而迫切, 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学生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土地的眷念之情,体现作 者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 打动人心。 2. 谈谈学过本文后你有何感受? 小结 1: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一 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 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小结 2:本课我们从欣赏景物、体会感情入手,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东北 大地丰富的物产,美丽的景色,回忆自己在那土地上发生的美 好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同时也 表达了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在我们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 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最 美好的家园。 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过渡:作者端木蕻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 国之情,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灵寄宿之地 1.写一首同名诗歌 ——《土地的誓言》,抒发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2.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你对他的情感。字数不 限。(写过的可进行修改) 3.听歌曲《希望的田野》,感受今日的繁荣富强。 板书设计 1: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回忆东北大地 对故乡的热爱、 怀念、眷恋之情 倾诉 回到母亲(故乡)的身边,为她而战斗而牺牲 誓 言 板书设计 2: 不忘国耻 赞美 依恋 土地的誓言 振我中华 悲愤 战斗 课后反思: 《木兰诗》导学稿(第一课时) 主备人:李新瑞 备课组长:潘新华 审核人:赵锋 授课时间: 累积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能读准字音,分辨字形,知道意思,并 学会运用;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德育目标: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 、感悟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运用 (l)注音 机杼 zhù 可汗 Kè hán 鞍鞯 jiān 辔头 pèi 燕山 yān 胡骑 jì 戎机 rónɡ 朔气 shuò 金柝 tuò 红妆 zhuāng 著我旧时裳 zhuó 傍地走 bàng (2)查工具书,试结合课下解释疏通文义。 (3)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了解作者作品。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本文讲述 了什么内容?你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相关资料: 作者:郭茂倩,宋朝人。编写《乐府诗集》。《木兰诗》属于叙事诗, 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缓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2013—2014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的代表作 2.花木兰为什么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 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乐府 《诗经》《楚 因为木兰的美好品德: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 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 乐歌唱的 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竭尽爱国之忠心,又 新诗体。 不慕高官厚禄。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 “提升”环节 以供朝延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 1.背诵全文 失。《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自編6—8道理解性默写填空题 )导入新课 预设: 播放一段美国迪士尼动画巨片《木兰诗》一个片断作为激趣手段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 三)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声,惟闻女叹息 1.配乐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售 注意重点词语 头,北市买长鞭 当户织:户军书十二卷:十二阿爷无大儿:爷胡骑戎机 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赏赐百千强:强郭扶将著裳扑朔迷离傍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2.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 概括每节内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6.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征战沙场 7.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律中 8.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甲还乡 双兔难辩, 1、背诵课文 2、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讲讲木兰从军的故事。 后教”环节 究(评价学生综合能力,鼓励积累语言应用) 3、找找文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过渡:千百年来 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 们喜爱,为什么? 板书设计 1.赏析人物: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先自主学习,之后小组讨论并归纳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a.甲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勤劳孝顺 2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一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死,壮士十年归。”一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一不慕荣华富贵,甘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过普通百姓生活。 木兰一一巾帼英雄形象: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 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智、谨慎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3——201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 2013——2014 下学年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稿 10 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乐府诗”——继《诗经》《楚 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 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 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 失。《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美国迪士尼动画巨片《木兰诗》一个片断作为激趣手段。 (三)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配乐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注意重点词语 当户织:户 军书十二卷:十二 阿爷无大儿:爷 胡骑 戎机 朔 赏赐百千强:强 郭 扶将 著 裳 扑朔 迷离 傍 2.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 概括每节内容。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二、“后教”环节 合作探究(评价学生综合能力,鼓励积累语言应用) 过渡: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 人们喜爱,为什么? 1. 赏析人物: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先自主学习,之后小组讨论并归纳: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 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 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 智、谨慎 2. 花木兰为什么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 因为木兰的美好品德: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 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竭尽爱国之忠心,又 不慕高官厚禄。 三、“提升”环节 1.背诵全文 2.自编 6—8 道理解性默写填空题 预设: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 声,惟闻女叹息; 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 头,北市买长鞭; 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 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8.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给自己的亲人朋友讲讲木兰从军的故事。 3、找找文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故事情节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木兰——巾帼英雄形象: 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